淡泊,人生的最高境界(深度好文)

2020-12-17 小故事大哲理

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漢書·揚雄傳》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寫道:「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是諸葛亮對子孫後代的期望,也是他一生立身處世的寫照;

莊子在淡泊清貧的生活和在常人看來千載難逢的發達機遇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並留下了「吾將曳尾於塗中」的千古名句;

陶淵明因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丟下一句「豈能為五鬥米折腰!」

辭官還鄉,還在返鄉路上作了首《歸去來兮辭》慶祝自己脫離束縛。

一個人須淡泊方可有明確的志向,須清靜才能達到深遠的境界。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錢公良測語·導儒》

莊子是楚莊王后裔,後因戰亂遷至宋國。 他生活困頓,卻鄙棄權勢名利,始終保持獨立的人格。莊子和惠子是多年的好朋友。

那一年,惠施在梁國作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對惠子說:「莊子這次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啊!」

惠子信以為,派人在國中搜尋了三天三夜,欲阻止莊子前來。有一天,莊子突然來到惠子的官邸拜見惠子。

惠子開門見山地詢問莊子這次來訪的目的。莊子知道惠子的疑慮,於是給惠子講了一個故事。

莊子說:

「南方有隻鳳凰。這鳳凰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竹子的果子不食,非甜美的泉水不飲。有一次,一隻貓頭鷹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一隻腐爛的老鼠,恰巧鳳凰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憤怒地大喝一聲:『嚇!你也想來吃鼠肉嗎?』鳳凰鄙視著貓頭鷹,哈哈大笑,揚長而去。老朋友,現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莊子的這個故事一講完,惠子頓時羞愧無語。在莊子看來,無論權勢有多大,對於他而言都只是「腐爛的老鼠「!

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蔡鍔集·序及按語》

萊特兄弟,即維爾伯·萊特和奧維爾·萊特是美國發明家。1903年他們成功地完成首次飛行試驗後,兄弟兩人名揚全球。

雖然成為世界知名人物,然而他們卻完全沒把聲名放在心上,只是默默地工作,不寫自傳,不參加無意義的宴會,也從不接待新聞記者。

有一次,一位記者要求哥哥維爾伯發表講話,維爾伯回答說:「先生,你知道嗎,鸚鵡喜歡叫得呱呱響,但是它卻怎麼也飛不高。」

還有一回是弟弟奧維爾的故事。奧維爾和姐姐一起用餐,吃到一半,奧維爾順手從口袋摸出一條紅絲帶擦嘴,姐姐看見了問他:「哪來的手帕這麼漂亮?」

奧維爾毫不在意地說:「哦,這是法國政府發給我的榮譽獎章,剛剛嘴巴沾油沒手帕用,我就拿來擦嘴了。」

修身以寡慾為要,行已以恭儉為先。——《古今圖書集成·學行典》

居裡夫人的一生就是這句話最好的寫照,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07個,但卻從不因此而陶醉。

居裡夫人的一位朋友曾應邀到她家裡做客,走進屋裡竟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弄英國皇家協會剛剛授予她的一枚金質獎章,不禁大吃一驚。

居裡夫人卻笑著回應:

「我就想讓孩子們從小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決不能永遠守著它,否則就會一事無成。」

淡泊榮譽的品德使居裡夫人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也激勵了無數的女性從事科研事業。

志不行,顧祿位如錙銖;道不同,視富貴如土芥。——《宋史·隱逸列傳》

當代大學者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甘於寂寞。

他謝絕所有新聞媒體的採訪,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的記者,曾千方百計想衝破錢鍾書的防線。

最後還是不無遺憾地對全國觀眾宣告:錢鍾書先生堅決不接受採訪,我們只能尊重他的意見。

80年代,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特邀錢鍾書去講學,每周只需錢鍾書講40分鐘課,一共只講12次,酬金16萬美元。食宿全包,可帶夫人同往。待遇如此豐厚,可是錢鍾書卻拒絕了。

他的著名小說《圍城》發表以後,不僅在國內引起轟動,而且在國外反響也很大。新聞和文學界有很多人想見見他,一睹他的風採,都遭他的婉拒。

有一位布希國女士打電話,說她讀了《圍城》探測切想見他。錢鍾書再三婉拒,她仍然執意要見。

錢鍾書幽默地對她說:「如果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一定認識那隻下蛋的母雞呢?」

1991年報11月錢鍾書法家80華誕的前夕,家中電話不斷,親朋好友、學者名人、機關團體紛紛要給他祝壽,中國社會科學院要為他開祝壽會、學術討論會,錢鍾書一概堅辭。

「淡」是一種生活哲學,聯繫到我們自身也是一樣。

如今很多人都嚮往大城市的繁華便捷,但其實,追隨自己內心就好,小城鎮自有一份祥和安然。

寬敞的居住空間,較低的生活成本,充足的時間陪伴親友,都是最寶貴最值得珍惜的。

看淡名利,隨遇而安;看淡榮辱,雲淡風輕;看淡得失,一切隨緣;淡泊交友,細水長流。

守一顆淡泊之心,擁一份淡然之美,願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都能淡定從容。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的智慧:人生的最高境界,原來是這兩個字!(深度好文)
    而人生的最高境界,原來是這兩個字!那就是……不貪!不貪之所以是人生最高境界,是因為,作為俗世中的人,我們誰都有一定的貪慾,貪慾是人的私慾使然,要想做到不貪實在是太難了,能做到的人大概也只有聖人,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普通人以不貪為人生目標,減少私慾,遏制貪慾。
  • 淡泊名利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而我們身處這樣一個浮躁的時代,往往心浮氣躁,似乎難以找到那種寧靜、平和的精神境界。然而,對於每一個人來說,看輕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身心安寧恬靜,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 季羨林告訴我們:只要有「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心態,我們就能從容應對一切的挫折與困難。因此,一個人要想使自己的頭腦清明起來,必須先放下一切,使自己真正空起來,才能擁有無限的可能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是追求精神境界的一種方式。淡泊名利不是超凡脫俗,寧靜致遠不是與世無爭。
  • 淡泊名利,是至高的人生境界
    本周我們要深度閱讀的書是《我們仨》,這本書講的是楊絳,錢鍾書,錢瑗一家三口人的故事,本周我們將分別從七個方面來深度解讀這本書。 今天我們來分享第六個部分:淡泊名利,是至高的人生境界。解讀 | 婉馨主播 | 念念不忘
  • 深度好文:保持一份寧靜、淡泊的心胸!
    大家好,我是小編影子帶你去閱讀,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一篇關於保持一份寧靜、淡泊的心胸的故事。生活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現實社會中,我們每天都在為了生活奔波。但是累了的時候也該靜下來休息一下。寧靜、淡泊的心胸是一種人生境界。當我們累了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思考下這句話。
  • 深度好文:淡泊身外之物,方能萬般自在!
    逢人借問留春術,淡泊寧靜比藥好。現代人品味著生活的緊張與焦灼,已很難品味到靜的清芬與恬愉,都漸漸浮躁起來,可是浮躁往往不利於事情的發展。如何達到動靜一如的境界,關鍵就在吾人的心是否能去除差別妄想。拋卻心中的「妄念」,才能夠使我們於利不趨,於色不近,於失不餒,於得不驕,進入寧靜致遠的人生境界。「神」是身體健康與生命的根本,「神」若散,身體就會受到影響,而淡泊寧靜正是「守神」、「養神」的一種方法。《老子》云:曠兮其若谷。
  • 深度好文,淡泊寧靜
    大家好,我是小編你那麼美麗,今天我來為大家分享一篇文章,淡泊寧靜。由此可見這種淡泊寧靜的生活依然是很多人追求對象。人,站起來,便成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倒倒下去,便成了世界上最路;彎下來,便成了世界上最長的橋;可一傾斜,便成了世界上最懸崖。心靈的一種寧靜是淡泊以明志,寧靜是致遠所給。給胸懷一種粲古人云:「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為人做事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視職位去留如雲捲雲舒般變幻,才能無意。
  • 淡泊是人生一種境界
    淡泊是一種人生境界 淡泊,作為一種人生態度,表現了一種超脫,是一種人生境界。所謂「無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 以明志」,深刻地表現了豁達與超脫-----不為眼前功名利祿而勞神,寧靜從容,以靜養心,才能漸進人 生更深遠的境界。 陸遊的《一壺歌》,他對人生的大徹大悟之語——「看盡人間興廢,不曾富貴不曾窮!」
  • 寧靜淡泊是人生的崇高境界
    其實,淡泊不是看破紅塵,不是對人間一切事物的否定,寧靜不是思想麻木、無所作為的得過且過。淡泊寧靜是人的一種崇高境界,是思想經過厲練後的一種高素質的修養。所以,在人生的徵途上,我們的人生不得不刻意地自絕地去修煉。面對物慾橫流的世界,面對五彩繽紛的誘惑,能做到淡泊安靜才會贏得新服安寧的人生。
  • 白天耕種,晚上讀書,淡泊名利,與世無爭,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嗎
    白天耕種,晚上讀書,淡泊名利,與世無爭,這是儒家崇尚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中國傳統農耕文化所追求的一種小康生活圖景。在古代,過著淡泊名利,與世無爭,白天耕種,夜晚讀書生活的人,大致有三種:一類人是鄉村的小地主,自耕農。這類人讀過書,但沒有考取功名,沒有進入仕途,然後繼承了上輩耕讀傳家的傳統,一代一代過著白天耕種,晚上讀書的安逸日子。一類人是隱士。
  • 深度好文:淡泊名利,寵辱不驚!
    大家好,我是小編荒廢的野草,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一篇關於淡泊名利,寵辱不驚的故事。人活在世上,無論是貧富貴賤,還是窮達逆順,都免不了要和名利打交道。我們每個人對待名利的方式也各有不同,有淡泊名利的,也有追逐名利的,淡泊名利會得到心靈上的滿足,追名逐利,就會逐漸成為名利的奴隸。
  • 生命的最高境界(好文)
    作者:國文 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給予是一種高尚品質,更是一種人生境界。生命的最高境界(好文)常言道:「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生命的最高境界便是——給予。給予雖是付出,但遠比拿要收穫更多的快樂。「給予」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更是我們每個人一生的修行。
  • 人生的最高境界——不爭
    文|葉驚夢「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佛家認為,世間萬物皆因人的妄念牽動而起,喜怒哀樂不過是世人對塵世的不同感悟罷了。回顧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們似乎都活在焦慮之中,而焦慮的形成,完全離不開一個「爭」字。是的,無論我們的人生處在哪一個階段,似乎都在有意無意地和人攀比。學生時期比成績,工作期間比業績,而這種無休止的攀比,讓我們一直鬱鬱寡歡,勞心傷神。人生快樂的源泉,莫過於平安喜樂。而要達到這種境界,先要學會三個「不爭」。
  • 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知世故而不世故!(精彩好文)
    文/飛魚人生最高的境界就是:知世故而不世故!所謂世故,是一種潛規則。其實就是你做了你以為對的事,也想別人認可並也按照你這樣做下去!而當別人無法滿足你時,你就會鬱悶、就會不歡,就會覺得付出與回報不相等。世間煩惱大抵如此。其實我們做了就好,刻意的索求回報根本就是痛苦的起源!
  • 陳道明: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獨處!
    文/飛魚 莊子說:「獨往獨來 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獨處,享受一個人的清歡,就算是恬靜,也是萬物的本色。 人這一生,守住自己的本心,朋友不在多,而在於真心,圈子不在於大,而在於合適,人生,懂得清理自己的朋友圈,學會獨處,才是最重要的修行。
  • 人生的最高境界
    聰明,是一種能力,而智慧,則是一種境界。 聰明的人,如同茶壺,侃侃而談,不斷炫耀自己的閃光點,而智慧的人,如同茶杯,沉默寡言,卻在不斷吸收,如同茶壺終將要倒入茶杯。 人生,只有捨得,才能收穫到更多。
  • 健康的最高境界:靜(深度好文)
    再譬如人生病了,必須要去醫院。不是醫院的醫生用藥物把你治好,而是靠你自己休息過來的,藥物只是一種幫助。這些道理,都說明靜態的重要。這個原理,中國幾千年前就有個人,講的非常清楚。他就是道家的老子。2老子說:「萬物芸芸,各歸其根。
  • 天人合一,便是人生戲​的最高境界
    人生,就是一齣戲,只是人生的導演不會給你劇本,你要演什麼樣的角色由你自己定。有些人,還未入戲,人生就已結束;有些人,入戲太深,成天沉醉在悲痛中。其實,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就是最好的演技。水中月,鏡中花,是虛幻,亦是真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人合一,便是人生戲的最高境界。
  •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在一個「度」字(經典)
    人生有度,過則為災,做人不必刻意,做事不求完美。功不求盈,業不求滿,花看半開時,酒飲微醉處。」度「節制之度,寬容之度,包容之度。「坦然」與」度「互為因果,因有度方坦然,做人處事之所以坦然了是因為有度。人生有度方坦然。人生如尺,要有度。
  • 【國學講壇】生活的最高境界是理解,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心靜!
    生活的最高境界是理解,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心靜。靜是一種積極的心態,是我們與人相處的一種高明方式,更是我們為人處世的一種風度。內心平靜的人,往往是大智慧之人那些心靜之人,往往能在繁華浮躁中保持沉穩,在逆境中從容篤定。在遇到事時,不慌張,不怨天尤人。
  • 藏心(深度好文)
    藏言,是極高的做人智慧,亦是順遂人生的密碼。是非瞭然於心,卻從不外露。如此才能把握好與人相處的分寸,避開不可預知的麻煩。人生從來是高低交錯,苦樂交織,藏匿的最高境界,是藏心。生活的成敗得失面前,智者不言,高手不語。初入長安便一舉折桂,年輕時的王維曾是風光一時的狀元郎。步入中年以後,他的生活卻陡然從山巔墜入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