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成就的科學家,他最初的動力,絕不是想要拿個什麼獎,或者得到什麼樣的名和利。他之所以狂熱地去追求,是因為熱愛和一心想對未知領域進行探索的緣故。-----王選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道:「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因此,中國人不僅傾慕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還欣賞他的淡泊人生觀,常常借用這句「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來自我勉勵。(喜歡本文的朋友qing點讚+關注+收藏+轉發謝謝)
淡泊的心態也是孔子所提倡的,《論語》裡他講到「無欲則剛」,意在告訴人們:一個真正強大的人是「沒有欲望」的—因為「沒有欲望所以才不會患得患失。
淡泊與寧靜,是一種寵辱不驚的淡然與豁達,是一種歷經塵世間諸多磨難和變遷後的成熟與從容,也是大徹大悟的寧靜心態。淡泊名利並不追求名利,而是能在名利中遊刃有餘,順勢取得名利,並及時從名利中抽身。只有這樣,我們的一生才不會被名利牽絆,身在紅塵裡飄搖,心在詩意地棲居,擁有一個灑脫的人生。
《瓦爾登湖》的作者梭羅為了寫這本書,決心去森林中過兩年隱土生活。稜羅以種豆和玉米為食,擺脫了一切剝奪他時間的瑣事俗務,專心致志,去體驗山林湖泊的景色與他心靈所產生的共鳴。這樣,他便從中發現了許多道理,從而完成了這本名著。
而我們身處這樣一個浮躁的時代,往往心浮氣躁,似乎難以找到那種寧靜、平和的精神境界。然而,對於每一個人來說,看輕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身心安寧恬靜,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
季羨林是淡泊名利的表率,當他在學界聲譽四起之後,各種邀請聘任、採訪紛至沓來。面對眾多虛名實利,季先生卻選擇了躲避,對於這些他是能推就推,不能推掉的也儘量不讓它影響到自己的正常生活。
1981~1998年的17年間,當有的人靠著資歷名望大賺外快、大撈實惠的時候,季先生卻把自己關在書齋裡,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對《唐史》的撰寫上面。
季羨林告訴我們:只要有「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心態,我們就能從容應對一切的挫折與困難。因此,一個人要想使自己的頭腦清明起來,必須先放下一切,使自己真正空起來,才能擁有無限的可能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是追求精神境界的一種方式。淡泊名利不是超凡脫俗,寧靜致遠不是與世無爭。
財富追求無止境,地位追求無止境,人生的意義在哪裡?當人們成為財富和地位的奴隸時,不是快樂和幸福,只有痛苦和煩惱。淡泊是不要成為財富和地位的奴隸,明志是明確自己的志向,是要做出貢獻,這樣就可以在恬靜的人生中感受更美的風景。
淡泊就是不爭,不糾結,不驕躁,保持平常心的心態去面對人和事,「淡中出真味,常中識英奇」,越是生性淡泊的人越能體會平淡中的長久。
淡然而不虛妄,從容面對得與失,靜心必能修性致,淡泊可少紛爭,錦衣豐食不長久,安於本分,淡泊隨性,才能快樂生活、安然度日。
宋朝的雪竇禪師喜歡雲遊四方訪學,這天,禪師在準水旁遇到了曾會學士。曾會問:「禪師,您要到哪裡去?
雪竇回答說:「不一定,也許去往錢塘,也許會到天台那裡去看看。」曾會建議道:「靈隱寺的住持珊禪師和我交情甚篤,我給您寫封介紹信,您帶去交給他,他一定會好好招待您的。」
於是雪竇禪師來到了靈隱寺,但他並沒有把曾會的介紹信拿出來而是潛身於普通僧眾之中過了三年。
三年後,曾會奉令出使浙江,便到靈隱寺去找雪竇禪師,但寺僧告訴他說並不知道這個人。曾會不信,便自已到雲水僧所住的僧房內,在一千多位僧眾中找來找去,終於找到了雪竇禪師。
曾會不解地問:「為什麼您不去見住持而隱藏在這裡呢?是我為您寫的介紹信丟了嗎?」
雪竇禪師微笑著回答道:「不敢不敢。我只是一個雲水僧,一無所有,所以我不會做您的郵差的!」說完拿出介紹信,原封不動地交給曾會,兩人相視而笑。曾會隨即將雪竇引薦給住持珊禪師,珊禪師甚惜其才。後來,蘇州翠峰寺缺住持,珊禪師就推薦雪竇去任職。在那裡,雪竇終成代名僧。
人格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超出了欲望的需求而追求品德的完善。一個人做到淡泊、寧靜的時候,就是放棄了心中的雜念,就是清空了心靈中積存的枯枝敗葉。人只有清空了心靈,才能最大限度地獲得生命的自由、獨立,才能收穫未來的光榮與輝煌。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不僅是自我調節的心境寧靜,而是要有更高的追求目標。淡泊於名利才能有更高的志向,將人們共同的快樂和幸福作為個人追求的目標,就會有持久的快樂。寧靜才能對事物的規律有更清楚地認識,才能在努力奉獻的過程中少犯錯誤。終日勞碌會煩惱,無所事事會更煩惱。
當人們處在勞碌之中時,會因為煩惱不能靜心而更忙碌,如果能靜心可以事半功倍,因為許多人是在反覆重複著自己的錯誤。靜心可以看清自我、提高智慧,提高智慧就能有更高的境界,境界提高了就會減少錯誤。
人生如花草植物,枯榮不定,歲月無情,生命短暫,名利對於我們
來說就是過眼雲煙,根本不用為功名利祿而煞費苦心。
其實,每個人都應該從功名利祿交織的塵世中超脫出來,認清生命的本質,從而掌握人生的禪機,遊刃於變幻莫測的人生。只有做到淡泊,方能真正體會人生真義;只有心靈寧靜,方能在生命的旅途中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