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文化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傳承中可謂獨樹一幟,具有獨特的風格。這些先人留下的經驗之談,一直受到廣大農民的推崇和喜愛。從古代到現在,鄉村俗語的內容,幾乎已包羅萬象,其語言通俗易懂,但也包含了許多科學的道理。
今天有些鄉下老人,還會不時地聚在一起,歡笑地聊著鄉下俗語,那種濃濃的感覺還能讓人感同身受,甚至忍不住拍手稱讚。
從古代到今天,房子在我國家庭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們都說房子是家的港灣,擁有一所房子就等於擁有了安身立命的基礎。如今,許多家庭在孩子結婚的時候都會為孩子準備一套房子,這足以說明房子在中國家庭中的重要性。
我的故鄉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哭,不知你是否聽過?事實上,這與房子的外形有關,所謂的滴淚屋,就是在大房子旁邊再蓋一個小房子。一般來說,下雨時,大房子裡的雨水會從屋簷下滴到旁邊小房子裡。
如果有人住在這種房子裡,那就不好了。大多數農村地區對滴淚屋都是很忌諱的,他們直接把這類房子叫做滴淚煞。建造房屋時,房屋之間必須做好隔斷,絕對不要讓一個屋簷下的雨水落到另一個屋簷上。
對當代而言,鄉村俗語絕對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借鑑作用。如這句鄉間諺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哭」,就是老祖宗給鄉裡蓋房子時,給人的一個警告。此處所謂「滴淚屋」,就是在大殿前,接起一排小殿,大殿流下的雨水,正向小殿流去,雨水猶如大殿流下的淚水。
因此古代人告訴我們,住在這樣的房子裡,會有「三年一哭」的現象。為什麼會這樣呢?古代人是不是太相信風水,產生了迷信?有些專家說,風水是人類與自然共存了數千年的一種自然法則。風是一種學問,並非迷信,但有一部分迷信,必須分別加以區別。
鄉下諺語:「家有滴淚屋,三年一哭」,到底是怎麼回事?聽到一個老農給我們做的解釋,他告訴我們原因就是在這裡啊!原本被稱為「滴淚屋」,因其建於大屋的屋前,並與大屋相連,將整座大屋的窗戶,都裝進了「滴淚屋」。
這使得陽光不能充分的照射到大房子,人們住在裡面會缺少光照,再加上大房子的窗戶被這個「滴淚屋」遮住,也失去了通風的功能,所以大房子的空氣流通不暢,人如果長時間住在這樣的房間裡,很容易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