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原合戰誰代表正義:德川家康東軍勝之不武,西軍雖輸卻贏得尊重

2020-12-05 雨田觀史海

有關決定這日本戰國走向的關原合戰時至今日已經過去了400多年,但是這一場戰爭的爭論一直卻沒有停息,甚至於愈演愈烈,近年來有關雙方的戰爭誰才是正義一方的討論更是日本人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以豐臣秀吉家臣們代表的西軍和德川家家康代表隊的武斷派大名的東軍到底誰才是正義的一方?

其實如果按照世俗的觀點,以及日本人對於「忠、義」的理解來說的話,雖然西軍失敗了,但他們在道義上卻是正義的一方,為何要這麼說呢?

日本2017年的電影《關原合戰》

豐臣家的魂之輓歌

關原合戰是發生在豐臣秀吉去世之後,以石田三成為首的家臣派和德川家康為首的外戚和武斷派開始了對峙和作戰,這就相當於原本都是同屬豐臣家一方,德川家康等大將欺負別人孤兒寡母(豐臣秀賴),想要霸佔之前豐臣家的基業,這種奪權就好比三國時候的司馬懿,忘恩負義,根本就符合當時和現在的價值觀。

而以石田三成等家家臣們看不過去的直接起兵和德川家康作戰。「誓死保衛自己的主家」也是日本武士精神所一直恪守的宗旨,因此石田三成代表的西軍,從道義上來說是符合日本人遵循的「忠義」原則。

《關原合戰》中被押到刑場的石田三成

除了在道義上站住腳,西軍將領們的魅力也是他們被稱為正義一方的原因。雖然以毛利家和吉川家為首的西軍大名很多都是騎牆派,但是西軍中的主要骨幹,以豐臣家家臣為代表的骨幹卻也展現出忠義的光輝。

西軍的實際領袖大將石田三成本身就是一個道德楷模,為了報答主公(豐臣秀吉)的三杯茶知遇之恩,明知自己的實力僅有20萬石敢為了豐臣家,挑戰對咄咄逼人,260萬石的德川家康,這種不畏強權的表現,本身就讓人敬佩,而且以下克上一直是日本武士所標榜的。

石田三成的好友大谷吉繼(有麻風病)

除了對主公忠義,石田三成身上的個人魅力也是一個原因。

原本與德川家康走得很近的大谷吉繼,明知不可為但還是義無反顧地加入西軍陣營中,兩人的相識也有點傳奇色彩,因為得了麻風病,在徵朝鮮時候被其他武斷派軍人看不起,是石田三成主動跟他交好,建立了兩人深厚的友誼。甚至於小西行長等人也是受到過石田三成的恩惠而義無反顧的起兵參加西軍。

因而石田三成這種因為朋友和私人友誼聚集的西軍,比德川家康靠著利益拉攏起來的東軍更讓人的信服。就算是於在戰敗之後石田三成,慷慨就義口渴拒絕吃柿子,展現了當時武士的忠義,相比德川家康,起碼在關原合戰的時候,石田三成更像是英雄。

石田三成首席家臣忠義島左近

而除了石田三成之外,大將宇喜多秀家為了報答豐臣秀吉的養育之恩(豐臣秀吉的養子),知恩圖報的參加了保衛自己弟弟秀賴的西軍。

秀家的表現也符合於「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處世觀,在作戰中宇喜多秀家也是身先士卒,宇喜多秀家本單純的報恩行為也讓人們對於西軍有著天然的親近感,而且就算是在戰敗之後,宇喜多秀家寧願放棄封地,自己獨身於荒島之中,也不肯輕易的向德川家康低頭,始終終於豐臣家。

而與之相反的是的關原之戰的MVP小早川秀家,同樣是作為的豐臣秀吉的養子,也是西軍毛利輝元的親戚,但小早川秀秋卻在關鍵時候拋棄西軍,讓西軍的側翼完全空出來,導致西軍崩潰,當值無愧地成為東軍獲勝的首席功臣。宇喜多秀家和小早川秀秋這兩位豐臣秀吉的樣子一正一反的表現,更讓人同情西軍。

在戰場關原戰場上的宇喜多秀家

德川家康的手段

德川家康是一個梟雄式的人物,在他的字典裡是想要稱霸日本,一切都是以利益至上。加上早年在武田家壓力下的無下限的忍辱負重,更讓人覺得家康城府很深,因此相對於豐臣秀吉和織田信長這種大開大合式的英雄人物,德川家康更像是暗地裡發力的司馬懿,想像司馬懿的口碑怎麼樣,就這道德川家康在日本的風評了。

德川家康劇照

回到關原之戰上……德川在的某些方面的做法確實是不符合當時日本人的處世哲學。在開戰之前德川家康就從其他手段分化和瓦解西軍,一方面通過給騎牆派的毛利家和吉川家許諾戰後擴大封地,但實際上卻拿毛利家開涮,戰後不僅領地沒有的增加,相反還沒收了毛利家的領地,好歹人家毛利給你當了這麼久的臥底。對於另一個臥底小早川秀秋也是如此,這個「關原戰神」在戰後也被德川制裁了一把,最後變得瘋瘋癲癲。

關原之戰MVP,忠義無雙小早川秀秋

另一方面在對待老闆遺孤的態度上,德川的手段則顯得有點殘忍,豐臣秀吉對待織田信長的遺孤三法師,是將其供出來,當一個富家翁大名,也算是仁至義盡。但德川不僅除掉對自己沒有的威脅的豐臣秀賴(外孫女婿),甚至連秀賴的兒子,自己的重外孫都不放過,甚至還收回豐臣家的封號,可以說對待自己老闆一家做的那叫一個「絕」……

對德川恨之入骨的真田幸村

雨田君說

雖然很多人在評價東西軍到底誰是正義的時候,對於主家忠心的西軍,更多人是報以道德上的同情心以及的西軍戰將的悲情人生作為切入點。西軍無論是人物還是立場都符合於東方文化對於「忠、義、信」的一種態度和處世觀。

而德川家康的縱橫手段則更像是一個厚積薄發的梟雄,行的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梟雄路線,自然不能獲得武士階層的認可,再加上德川統治日本後的幕府時期,日本落後封閉,以及近代日本倒幕運動後,以西軍後裔「薩摩藩和長州藩」為首政客門的宣傳,德川家康的缺陷被無限放大,自然也落實了他在關原之戰中的不道德表現。

因此在後世的評價中,以司馬遼太郎為首的民間學者,更多的是站在了「西軍正義」的立場上。

— The end —

相關焦點

  • 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對西軍大名進行改易減封,他們為何不反抗?
    關原之戰關原之戰,石田三成為首的西軍戰敗,除了必死的石田三成之外,德川家康對其他的西軍大名的處置方式基本就是改易和減封。德川家康再來,豐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人了,這一事實,無論是東軍大名還是西軍大名都很清楚。即使他們之前沒有實感,戰敗後怎麼會沒有實感。
  • 德川家康為什麼放過了關原之戰的西軍重要武將島津義弘?
    慶長五年(1600年),以石田三成為首的西軍與德川家康為首的東軍圍繞全日本的統治在關原展開了大戰,這就是「關原之戰」。由於各種原因,關原之戰最終以東軍的大獲全勝而告終。
  • 關原合戰統帥復盤:眼界決定結局,德川家康的格局要勝於石田三成
    認為如果不是小早川秀秋的倒戈和豐臣家盟友勢力毛利家的騎牆觀望,或許豐臣家中興有望,也不像秦朝一樣二世而亡。故而後世的很多影視作品往往在敘事的時候喜歡將石田三成包裝成為一個忠義家臣的形象,而德川家康的則完全是一個玩弄權術的奸雄人物。因此民間就有了「勝利在東軍,正義屬於西軍」的說法。
  • 關原之戰面對"叛徒",豐臣家為何無所作為,任由家臣"胡鬧"?
    「戰鬥進行的十分激烈,由於西軍的小早川秀秋反水,下午兩點左右,東軍大獲全勝」。關原合戰是自從應仁之亂以來,日本本土規模最大的戰役。同時,這也被譽為「決定天下的戰爭」。德川家康從來都是以忍讓著稱的,而這次他卻一反常態的選擇了強勢。
  • 關原合戰中,福島正則、加藤正清等人為何加入德川家康的東軍
    可是,豐臣秀吉死後,關原合戰爆發,福島正則、加藤正清等人卻加入了德川家康的東軍,為德川家效力,這是為什麼呢? 有人說,福島正則、加藤正清等人實在是忘恩負義,竟然在決定日本未來走向的關原合戰中站隊德川家。
  • 「義」字當先的上杉家,一封「直江狀」,徹底引發了「關原合戰」
    豐臣秀吉病逝後,德川家康陸續將處理秀吉後事的各大名送走,獨自一人留在大阪城。這個時期的德川家康是擁有關東八國的大名,石高250萬餘石。前田家也已經向德川家康俯首稱臣。能與德川家康匹敵,也讓德川家康想要聯手的大名正好是上杉家。
  • 德川家康為何能輕鬆拿下關原合戰?豐臣家人心不齊,統帥缺乏魄力
    關原合戰,即所謂的決定日本走向的關原合戰,是德川家康率領的西軍擊敗豐臣家老石田三成率領的西軍後,日本的戰略格局發生了變化,家康通過合戰逐漸分化和瓦解了原來的豐臣家的力量,至此,日本戰國也從豐臣秀吉時代的逐漸邁入德川幕府時代。
  • 聯合諸侯,「偷襲」德川,西軍關原合戰戰敗是命中注定還是意料之外?
    德川家康決定故意將行軍的消息洩露出去,即沿中山道向西進軍,經關原、不破關、近江最後抵達大阪城。西軍在得到了消息以後,欣喜若狂。當即決定,在關原派兵伏擊德川家康。其實,可以說關原決戰是家康的選擇,而並非西軍。雙方一番排兵布陣,上午八點戰役正式打響。當時他們都配備了火槍,所以雙方先行對射。
  • 關東霸主的滅亡:惹怒秀吉的北條家與小田原合戰
    天正十年(1582年),由於本能寺之變的關係,瀧川一益為代表的織田家勢力退出了關東,不僅如此,織田信長留在甲斐國、信濃國的家臣們也或死或逃,武田家的舊領變成了一塊無主之地。
  • 關原之戰:江戶時代的「開幕式」
  • 大谷吉繼在關原之戰中,為何明知必敗,依然堅持討伐德川家康
    豐臣秀吉於慶長3年死後,由於死前委託之監護人前田利家病重離世,使五大老之一德川家康成為實力最強的諸侯,後來家康以討伐留在國內不肯上京輪值的五大老之一上杉景勝為號召,向全日本大名發出動員令,出兵會津。大谷吉繼原本起兵是要響應家康的動員令,途中拜訪失勢的好友石田三成,三成卻邀請吉繼一同對德川舉兵,大谷連說三次三成啊,沒有勝機。雖然明知沒有勝算,但吉繼仍然不忍背叛好友三成,加入西軍。實際上在關原之戰爆發前幾年裡,吉繼罹患麻風病,早就雙眼失明。
  • 兩個女人的戰爭:斷送豐臣家250年基業,讓德川家康坐收漁利
    通過養子和近臣們鞏固豐臣家的勢力。不過因為制衡原因,這些二代勢力因為和石田三成等文官勢力不對付。所以他們要圍繞在大房的寧寧身邊,這些人除了已經被處死的豐臣秀次,多數還是以和豐臣秀吉親自提拔的二代們為主(宇喜多秀家雖然參加西軍,但不屬於任何派系)。除了賤嶽七本槍、小早川秀秋,黑田長政因為和三成的矛盾也加入到裡面來。
  • 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斬首了3個人,最該死的不是石田三成!
    德川家康關原之戰,石田三成為首的西軍戰敗,西軍方面有3個人被斬首,他們分別是石田三成、小西行長以及安國寺惠瓊。很多人奇怪的是,為什麼只有這3個人被斬首,其他的人呢?小西行長可以說是文武矛盾的另外一個焦點,他在侵朝戰爭中屢戰屢敗卻從未受罰,而加藤小早川等因為「濫殺無辜」就被隱居減封,因此武將集團大多對小西是恨之入骨,所以必須死。斬首小西行長是給不安分的西國大名一個榜樣,同時收買武功派,當時九州的東西軍也打得不可開交。
  • 關原合戰時,宇喜多秀家、毛利輝元和上杉景勝為何選擇加入西軍
    豐臣政權下有五大老,關原合戰時,前田利長已經屈服德川家康,所以只有三大老加入西軍對抗同為五大老的德川家康,這三大老分別是宇喜多秀家、毛利輝元以及上杉景勝,那麼他們三位究竟為什麼加入西軍對抗德川家康呢
  • 日本大名行動反常,未能趕上關原之戰,為何德川家康還給予獎賞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爆發前,前田家為何行動反常?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爆發前,西軍和東軍分別向諸大名發出號召——請加入我方。對於任何一家大名而言,這是一個事關家業延續的選擇,如何選擇成為當時各大名內部激烈討論的重大事項,前田家同樣如此。
  • 關原合戰後,島津家沒被改易,井伊直政也有1份功勞
    井伊直政是德川家的家臣,德川四天王之一,他在關原合戰中作為德川家的將領積極作戰,不過卻在追討島津義弘的時候被鐵炮射中右肩,此後更因此病逝。 關原合戰前後,井伊直政積極參與對諸大名的勸誘及外交斡旋,比如,關原合戰期間與本多忠勝連署致信小早川秀秋雙璧平岡賴勝和稻葉正成的書狀,傳達家康的旨意,堅定秀秋寢反之意;關原合戰後也參與了勸說毛利輝元退出大阪城
  • 關原之戰前,為何德川家康從按兵不動,到10天急行軍350公裡?
    摘要:關原之戰前,為何德川家康從按兵不動,到十天行軍350公裡?昔日織田信長用心打造的名城岐阜城不到三天便失守,西軍第二道防線大垣城直接面對威脅,可以想像這個消息使西軍感到何等震驚。在他們趕到之前,只能死守大垣城附近,阻止蓄勢待發的東軍前線諸將繼續西軍,同時為各地盟軍趕到大垣附近爭取時間。不過,為岐阜城之戰感到吃驚和焦慮的,不只西軍一方,遠在江戶的德川家康的震驚程度也是不相上下。雖然站在家康的立場而言,未免其他地方生變,主戰事越快結束越好。但是,越快越好也必須在他的主導下才有戰略意義,也最完美。
  • 石田三成被追殺與他在關原合戰中失敗的原因分析
    引言:石田三成被加藤清正等7位參與對朝鮮作戰的大名追殺,還有後面關原合戰失敗的原因分析。我在這裡分析幾點原因,有不同見解歡迎評論。1.石田三成在出兵朝鮮的時候,負責後勤補給,相當於豐臣秀吉的秘書官,權力較大,眾大名都忌憚他三分。
  • 關原合戰,德川秀忠為何沒參戰真田昌幸父子真耍了他
    第二次上田合戰,真田昌幸面對的對手是德川秀忠。後來關原合戰爆發,德川秀忠因為在上田城下遷延時間,沒能及時趕到關原戰場參戰而受到家康的斥責。有人說,德川秀忠之所以沒能參戰關原是因為被真田父子耍了,事實真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