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濤和「薛濤箋」

2020-12-09 龍山大先生
薛濤

薛濤不僅僅是我國唐朝的女詩人,還是加工紙的技術革新者。薛濤,又名洪度(或者弘度、宏度),生於公元七六八年,即唐代宗李豫大曆三年,出生在陝西長安縣一個普通書香之家,幼年共度詩書,擅長文墨,精通音律,是個聰穎文靜的女孩子。當她十來歲的時候,父親病逝了。這突如其來的不幸,使薛家很快敗落下來,薛母攜女由城裡遷到成都東門外居住,母女相依為命,過著清貧的日子。但是,坐吃山空,家中常常斷炊。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薛濤被迫淪落娛樂場所,以求溫飽。從此,被列入「樂籍」,成了下層賤民,即歌妓,其社會地位是很低下的。

薛濤

儘管薛濤是幹那種為當時主流社會所輕視的職業,賣唱。可是由於她從小熱愛詩詞,再加上自己的刻苦攻讀和天資聰穎,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文學修養,立即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唐代大詩人元稹發現薛濤詩才超群,便經常請她飲酒賦詩。後來,著名的詩壇人物如白居易、杜牧、劉禹錫、張祜等人,也跟薛濤交往甚厚。他們一起飲酒、一起吟詩、一起抒發情懷、一起感嘆命運,在詩人們的薰陶和幫助下,薛濤的詩作大有長進,遠近馳名。許多人慕名前來拜訪,請她題詩留念,薛濤性格豪爽、慷慨、揮筆成詩,灑脫相贈。據統計,薛濤一生中所寫的長、短、律、絕詩詞大約有五百多首。她去世後,被後人收錄編輯,出版了一冊《洪度集》,作為對這位一代女詩人的紀念。

薛濤

薛濤寫詩送人,需要把紙裁成窄幅,一首詩用一張小紙,就象畫卷一樣。可是,用什麼紙好呢?唐朝人多迷信,以為白紙不吉慶。所以薛濤決定採用色紙。唐代的蜀郡(今四川)是重要的產紙地區之一。據《唐六典》記載,益州(今成都附近)有大、小黃白麻紙。廣都(今四川雙流一帶)盛產褚紙。因為褚皮纖維比麻纖維柔軟,故而褚皮紙質地更勻薄,有利於二次加工。薛濤買來各種麻紙、褚紙,準備自製小箋,供錄詩作之用。

薛濤

我國自打晉代起,就有「入潢」制色紙的方法。所謂入潢就是將麻紙放到黃柏汁(一種樹木的黃色內皮浸泡成汁)裡浸泡一下,取出晾乾,即得到黃顏色的麻紙。薛濤從中得到啟發,便找來了荷花、雞冠花等各種不知名的紅花,在瓷缽裡裡搗成花泥,再加入一些清水調成粉紅色。將裁好的褚皮紙用毛筆蘸花泥水一遍又一遍地描繪塗抹均勻。刷過紅色小紙是怎麼樣把它弄乾的呢?放在屋子掛起來涼吧,不太雅觀。拿到太陽下曬,紙面難免起皺,又不適用,薛濤為此愁眉不展。直到有一天,薛濤翻閱詩書,無意之中發現,幾天前,她把一張小塗抹過的小紙夾在書頁內,小紙已幹,紙面平整,這使薛濤恍然大悟了。

薛濤

薛濤將塗刷後的褚皮色紙用一張能吸水的麻紙附貼上,再一張一張的互相迭壓,合疊成摞壓平,自然陰乾,如同書內夾紙一樣,就能解決紙面外觀不暈和一次製作多張色紙的問題。最後,薛濤利用自己設計出來的塗刷法,做出了深紅色的小彩箋。因為箋小,易刷易幹,所以自制自用,十分方便。薛濤用深紅色的小紙箋寫詩填詞,分贈友人,清新淡雅,別有風趣。一時在社會上盛傳開來,並譽以美名,稱為「薛濤箋」。

薛濤

唐代詩人李商隱在送崔珏往四川詩中說:「浣花溪紙桃花色,好好題詩掛玉鉤。」另一位詩人許友也寫到:「春城御柳韓生句,錦水桃花薛氏箋。」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也說:薛濤箋其美在色。他們對薛濤箋一致表示讚許,這也是對我國古代婦女對加工色紙技術所作的貢獻之一。

薛濤箋

薛濤晚年,由浣花溪(又名玉女津)改居碧雞坊,住「吟詩樓」,終日賦詩,拒不會客。公元八三一年,即唐文宗大和五年,薛濤染病臥床不起,不久溘然去世,享年六十多歲,有的記載說是七十二歲。薛濤歸葬在成都郊外的一個竹林之中,四周桃樹多株,中間簇擁一堆黃土,由宰相段文昌撰墓志銘。每年,當桃花盛開的時節,紅浪浪一片。遠遠望去,好像是薛濤自製的一幅深紅色的詩箋。

薛濤墓

張夢章(文博碩士):中華詩詞學會會員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山西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大同作家協會會員 大同周易研究協會常務理事 首部詩集《鳴玉集》即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

相關焦點

  • 薛濤箋是不是薛濤發明的(圖)
    費著在《箋紙譜》中論述了蜀箋的沿革、種類、名目及其用途,並說:「紙以人得名者,有謝公、有薛濤……謝公有十色箋:深紅、粉紅、杏紅、明黃、深青、淺青、深綠、淺綠、銅綠、淺雲,即十色也。楊文公億(北宋詩人楊億)《談苑》載韓浦《寄弟詩》云:『十樣蠻箋出益州,寄來新自浣溪頭。』謝公箋出於此乎,(薛)濤所制箋特深紅一色爾。」在費著看來,《寄弟詩》中的「十樣蠻箋」就是指的謝公箋。
  • 薛濤箋的「箋」念jiān還是qiān?搞不懂薛濤,小心考試丟分
    封面新聞記者 吳德玉薛濤箋的「箋」念jiān還是qiān?正確答案是:jiān。箋字並非多音字,只有jiān一個讀音。薛濤箋亦作「 薛濤牋( jiān)」 ,蘊含女性特有的美妙才思,紅色的「薛濤箋」配上以薛濤俊逸的行書書寫的清雅脫俗的薛濤詩,一時間廣為風行,成了文人雅士收藏的珍品。後來,甚至官方的國札也用此箋。湯顯祖《牡丹亭·第七出》:「這是甚麼紙?」(旦)「薛濤箋。」《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紀曉嵐說和珅家竟如此富有,連薛濤箋都有。
  • 望江路望江樓望江公園,薛濤井薛濤箋薛濤紀念館
    由於城市的不斷擴展和變化,現在的四川大學也包括望江公園都是屬於成都市武侯區的望江街道。在以前古代的時候肯定沒有什麼望江街道,最初的只有一個望江樓。以前四川大學和望江公園之間基本上是連成一片的。後面由於城市的發展開闢瞭望江路。以前最初的望江路只是走行人,後面逐漸就開始行車。後來望江路也就成為四川大學和望江公園之間的分隔線,也就逐漸形成了一邊是公園一邊是四川大學的格局。
  • 唐代才女薛濤與她的「薛濤箋」,為何可以紅透唐朝詩壇?
    她能夠憑藉個人才學在唐朝詩壇上嶄露頭角,並且獨創了一種為後世人所稱道的「薛濤箋」,從這些方面來看她在唐朝詩壇上的地位也不容忽視。 薛濤因為愛情作「薛濤箋」 薛濤在唐朝詩壇上的成就,雖然與當時的主流詩人有一定差距,但終其一生所創作的詩歌量,以及薛濤詩歌中所表現出的真情實感,讓人閱讀之後都具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仿佛可以身臨其境去感受薛濤的人生和經歷。
  • 薛濤是誰?薛濤箋又是何物?竟可成為財富的象徵
    之前看《鐵齒銅牙紀曉嵐》的時候,紀曉嵐說和珅家竟如此富有,連薛濤箋都有。當時就很好奇,薛濤箋究竟是何物?竟可成為財富的象徵。就讓小編來為大家解開謎團吧。她用這樣的紙來謄寫自己的詩,別有一番小女兒的情懷,她也常常以詩贈友,於是人們就將這種紙箋稱為「薛濤箋」。
  • 陳二虎:「薛濤箋」眾所周知,你可知「西天花」也和女詩人薛濤有關?
    《全唐詩》中專門給薛濤編了一卷八十九首詩。被認為「工絕句,無雌聲」,「清奇雅正」。 薛濤的具體生卒已經無法確切考證,大約去世於唐文宗大和六年(公元832年),至於薛濤出生地,是何方人也有爭議,但認為她是成都人的可能性最大。
  • 薛濤箋——女詩人自製的美麗詩箋
    薛濤箋——女詩人自製的美麗詩箋李蔚唐代女詩人薛濤晚年居此寫作,並取溪水製作「薛濤箋」。浣花溪因浣花夫人而名。唐「安史之亂」後,地方官據地自專,相互攻殺,爭奪地盤。史稱「藩鎮割據」。和當時著名詩人元稹、白居易、張籍、王建、劉禹錫、杜牧、張祜等人都有唱酬交往。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詩稱道:「萬裡橋邊女校書,枇杷花裡閉門居。
  • 古代才女:薛濤詩箋
    薛濤,字洪度,唐代女詩人。韋皋任節度使時,擬奏請唐德宗授以秘書省校書郎,因格於舊例未果,但人們卻稱之為「女校書」。薛濤曾居浣花溪上,製作桃紅色小箋寫詩,後人仿製,稱「薛濤箋」。我所收藏之《薛濤詩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代出版。 ​​​​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薛濤②|唐代「帶貨達人」 薛濤箋是文創「爆款」
    其中,還特別提到了「浣花箋」,這一當時為詩人們心之所趨的箋紙,可謂「爆款」產品。浣花箋,又名「薛濤箋」,乃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所創。在近日公布的10位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中,薛濤作為唯一一位入選的女性,除了其是名副其實的唐代女詩人「翹楚」,其所創的「薛濤箋」更是改良了詩歌書寫載體,掀起了一場詩歌界的工業革命,並引領了中國千年詩箋文化,流傳至今。
  • 薛濤的帶貨能力到底有多強?望江樓打卡「薛濤箋」
    論顏值與才藝,薛濤與李清照、魚玄機、劉採春不相上下,論流量與故事,薛濤、上官婉兒、李治、卓文君等人各有千秋。獨居蜀中的薛濤雖只有「一手爛牌」,但卻憑藉其個人高超的帶貨能力,一個人打版、生產和營銷,成功實現粉絲變現,不僅換來自己晚年的安穩,還打通了與後世網紅的流量入口。
  • 大唐時期的文創產品 薛濤箋絕對是「爆款」
    其中,還特別提到了「浣花箋」,這一當時為詩人們心之所趨的箋紙,可謂「爆款」產品。浣花箋,又名「薛濤箋」,乃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所創。作為唯一一位入選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的女性,薛濤除了是名副其實的唐代女詩人「翹楚」,其所創的「薛濤箋」更是改良了詩歌書寫載體,掀起了一場詩歌界的工業革命,並引領了中國千年詩箋文化,流傳至今。
  • 唐代才女薛濤長眠望江樓公園 明代蜀王取水製作薛濤箋
    銀杏樹下紅牆黛瓦的就是薛濤紀念館,從外面看,綠樹紅牆,非常漂亮。薛濤的一生,最起碼在她父親因為兵變被刺後,孤兒寡母艱難度日來看,也是不幸的,後來薛濤掃眉塗粉,工於詩書,與達官貴人交往頗多,聞名錦官城。薛濤紀念館門口的漢白玉薛濤像,環佩玎璫,髮髻高挽,凌波微步,羅襪生塵,雖然是一介女流,而且與當世才子們詩文唱和,終究活出了不一樣的人生,就像張愛玲一樣,華麗地落幕,被人追憶。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玉箸垂朝鏡,春風知不知。這是薛濤的一首春望詞。
  • 薛濤箋與其衍生出來的十樣蠻箋
    薛濤(約768~832年),字洪度,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唐代女詩人。長安人氏。16歲入樂籍,與韋皋,元稹有過戀情,現存詩作90餘首。其父為宮廷樂官,安史之亂入蜀逃避戰禍,定居成都。薛濤幼年喪父,生活無著,落入娼籍。
  • 每年什麼時候能做出桃紅色的薛濤箋?
    Q:每年什麼時候能做出桃紅色的薛濤箋? 薛濤不僅是寫詩才女,還是心靈手巧的美工達人。她對當地造紙的工藝加以改造,將紙染成桃紅色,裁成精巧窄箋。
  • 專門傳遞情誼的紙張:薛濤箋
    薛濤(768~832),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人。因父親薛鄖做官來到蜀地,父親死後薛濤居成都。為人曠達,後人以「工絕句,無雌聲」譽之。因薛詩人品味雅致,文筆出眾,故與之交往的多高端人士。但世事難料,勞燕分飛,兩情遠隔,能夠寄託她相思之情的,唯有一首首詩。薛濤由此迷上了寫詩的信箋。她喜歡寫四言絕句,律詩也常常用八句來表達。
  • 薛濤箋的風採,居然藏在這個地方!
    在群星閃耀的唐代詩人中,有一個女子的名字分外奪目,那就是大唐第一才女薛濤,她也是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中唯一一位女性。除了擅長書法外,薛濤還創製了風行一時、留傳千古的「薛濤箋」,後人因其住在成都浣花溪旁,以溪水造紙,又稱之為「浣花箋」。在成都圖書館館藏古籍中,有一套《林中丞書信集》,可謂精美非常。其收錄了清代鹹豐年間林中丞擔任貴州巡撫期間,手書的43封書信原稿。這些書信均寫於薛濤箋上,且有玫紅、淺粉、鵝黃、嫩綠等十多種顏色,極具藝術美感。
  • 詩詞典故:掃眉才子、枇杷門巷、薛濤箋——一腔怨情傾詩箋
    「掃眉才子」、「枇杷門巷」、「薛濤箋」這三個典故都與唐代女詩人薛濤有關係。在中國唐詩宋詞燦爛的星河中,詩詞大家不勝枚舉,薛濤並不算很出眾。但是從一個人身上能夠衍生出三個典故,不得不說確實有些故事性。薛濤在此以詩會友,與著名詩人白居易、元稹、王建、劉禹錫、杜牧等人成為了詩友。據說薛濤與大詩人元稹還談過戀愛,也無果而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一個美麗的傳說。這不得不說是薛濤的不幸,確實令人可憐可嘆。「薛濤箋」說的是薛濤的發明成就,一種小巧的色彩豔麗的詩箋。
  • 【六十四】薛濤彩箋宜風月
        陸軍璞像是在回憶著什麼,眼睛看著我的手,平靜地說:    「薛濤八歲那年,有一天,她跟她爸爸在院子裡閒坐著。她爸爸——看著院子裡的一棵梧桐樹,吟出了兩句詩:'庭除——一古桐,聳幹——入雲中』。
  • 閒雲齋雕版印刷大型薛濤十彩箋《風雨歸途》
    空蕩的山郊野外,風雨交加,一個撐著雨傘的男子,頂著狂風行進於石橋之上,匆匆地趕往回家的途中,這是大型薛濤十彩箋《風雨歸途》的場景。詩箋最早出現於隋唐時期,起名曰「花箋」,而最富盛名的則是薛濤的十彩箋。薛濤是唐代四大女詩人之一,亦是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 薛濤和陸遊
    清朝的乾林院編修、成都學使周厚轅來到成都,於杜甫草堂、 武侯祠題寫之後,又至薛濤井旁,雅興盎然,浮想聯翩。他推斷薛濤井水既可汲來制 箋,那麼薛濤似應居住此地,就手書唐代詩人王建《贈薛濤詩》:「萬裡橋邊女校書,枇 杷巷裡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他又另外寫了《薛濤井詩》(剝蝕 難認),將此兩詩,刻石附立薛濤井兩旁,修建成碑坊形式,這就是現存可見的「薛濤 井牌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