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時期的文創產品 薛濤箋絕對是「爆款」

2020-12-06 中國經濟網

「浣花箋紙桃花色,好好題詩詠玉鉤」。在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首《送崔珏往西川》裡,曾暢想了蜀中的壯闊景觀。其中,還特別提到了「浣花箋」,這一當時為詩人們心之所趨的箋紙,可謂「爆款」產品。

浣花箋,又名「薛濤箋」,乃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所創。作為唯一一位入選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的女性,薛濤除了是名副其實的唐代女詩人「翹楚」,其所創的「薛濤箋」更是改良了詩歌書寫載體,掀起了一場詩歌界的工業革命,並引領了中國千年詩箋文化,流傳至今。

翻開歷史典籍與有關詩文,都能夠看到關於「薛濤箋」的記載。在宋代《太平寰宇記》中,記載「浣花溪在成都西郭外,……薛濤家其旁,以(百花)潭水造紙為十色箋」;古籍《天工開物》中,寫下薛濤箋是「以芙蓉等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或當時薛濤所指,遂留名至今。其美在色,不在質料也」,更描述了薛濤箋的美麗之處。「成都是世界雕版印刷術的起源地,在造紙印刷史上有諸多勇為人先創第一的貢獻。」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薛濤研究會顧問譚繼和講到,唐代「廣都麻紙」聞名天下,成為宮廷用紙;中國最早的紙幣——雙色交子,最早發明於四川地區。而嶭濤「浣花箋」則在箋紙史上首屈一指。

薛濤箋是如何得來的?譚繼和講到,當時薛濤因辯慧工詩,多才多藝,與元稹、白居易、杜牧、劉禹錫等人競相酬唱,詩酒相和。因平時寫詩的紙幅太大,薛濤遂加以改造,將紙染成桃紅色,裁成精巧窄箋,以便書寫律詩絕句樂府。「當時唐代,各種紙箋還是很多的,但不適於寫詩。只有薛濤想到了這個主意,造出來的小箋,既方便,又雅致,還能啟迪靈感。這是薛濤聰明過人之處。」

薛濤箋自創製以來,可謂風靡了彼時的文人雅士圈,以薛濤箋寫詩風行一時,也算唐代「爆款」的文化創意產品了。而薛濤本人,用當下的話來說就是不折不扣的「帶貨達人」。薛濤箋問世之後,歷代均有仿製,元末成都還設有箋局,專制薛濤箋。

在不少文人墨客的詩中,人們至今仍能看到薛濤箋存在的痕跡。白居易在《江樓夜吟元九律詩,成三十韻》中寫下:「斜行題粉壁,短卷寫紅箋」;鮑溶在《寄王璠侍御求蜀箋》中記載:「蜀川箋紙彩雲初,聞說王家最有餘」;宋朝詩人張元幹所著《小重山》,講到:「薛濤箋上楚妃吟。空凝睇,歸去夢中尋」……

「農曆三月三,薛濤芳魂返,素箋變彩箋」。機緣巧合的是,薛濤為後世留下薛濤箋,也在無意中促成了後人在三月三日上巳節祭祀薛濤的民俗。「最有趣的是,薛濤制箋,傳說只有農曆三月三日上巳節這天,薛濤井水漂出來的箋紙才是桃紅色。」譚繼和講到習俗的由來。「平日裡,薛濤井裡的水無法制出薛濤箋,唯獨三月三這天可以。所以明代蜀王在上巳節到薛濤井祭祀並制箋,每年僅造薛濤箋二十四幅,精選十八幅貢納朝廷,餘下自存。」(記者李雨心)

來源:華西都市報

相關焦點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薛濤②|唐代「帶貨達人」 薛濤箋是文創「爆款」
    其中,還特別提到了「浣花箋」,這一當時為詩人們心之所趨的箋紙,可謂「爆款」產品。浣花箋,又名「薛濤箋」,乃唐代著名女詩人薛濤所創。在近日公布的10位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中,薛濤作為唯一一位入選的女性,除了其是名副其實的唐代女詩人「翹楚」,其所創的「薛濤箋」更是改良了詩歌書寫載體,掀起了一場詩歌界的工業革命,並引領了中國千年詩箋文化,流傳至今。
  • 薛濤的帶貨能力到底有多強?望江樓打卡「薛濤箋」
    薛濤的朋友圈裡有不少大V人物,白居易、杜牧、劉禹錫、張祜等,一起飲酒、一起吟詩、一起抒發情懷、一起感慨命途,薛濤在內容抓取、節奏帶感方面練就了一身真功夫,雖然那時沒有大數據分析,但幼年的各種遭遇早已讓她把人情冷暖看清,薛濤很快有了對粉絲的精準化運營,光寫寫詩、賞賞花,出本詩集哪裡夠,她在成都浣花溪旗艦店推出了第一款文創產品——薛濤箋。
  • 望江路望江樓望江公園,薛濤井薛濤箋薛濤紀念館
    很多人到望江公園,是為了憑弔薛濤而來。在望江公園裡,有一半的建築都是與薛濤息息相關的。在歷史上,與薛濤最相關的文創產品是你想不到的,既不是薛濤墓也不薛濤井。而是薛濤箋才是望江公園乃至成都歷史最有名的古代文創產品。
  • 每年什麼時候能做出桃紅色的薛濤箋?
    Q:每年什麼時候能做出桃紅色的薛濤箋? 薛濤不僅是寫詩才女,還是心靈手巧的美工達人。她對當地造紙的工藝加以改造,將紙染成桃紅色,裁成精巧窄箋。
  • 薛濤箋是不是薛濤發明的(圖)
    韓浦絕對沒有想到,他的這首反諷弟弟的《寄弟詩》,竟會被費著誤用,從而造就了十色彩箋的歷史謎案。  費著,元朝成都人,泰定元年(1324年)進士,官至太史院都事、翰林學士。他撰寫的《歲華紀麗譜》《蜀錦譜》《箋紙譜》《氏族譜》《器物譜》等著作,對了解成都風物民情有重要參考價值。
  • 她與卓文君齊名,才傾唐朝的女詩人薛濤與《籌邊樓》
    大唐詩壇,群星璀璨,人才輩出。年僅十六歲,豆蔻年華、姿容俏麗、精通音律、工於詩賦的薛濤不得已加入樂籍,成為一名樂妓。她還將寫詩的紙裁成精巧窄箋,染成桃紅色,以便書寫律詩絕句樂府,世人稱「薛濤箋」,又名「浣花箋」。大唐爆款文創「浣花箋」一經問世,迅速風靡彼時的文人雅士圈,並引領了中國千年詩箋文化,流傳至今。
  • 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趣味問答①|每年什麼時候能做出桃紅色的薛濤箋?
    Q:每年什麼時候能做出桃紅色的薛濤箋?A:農曆三月三日B:農曆四月四日C:農曆五月五日薛濤不僅是寫詩才女,還是心靈手巧的美工達人。她對當地造紙的工藝加以改造,將紙染成桃紅色,裁成精巧窄箋。這種特殊用紙被稱為「薛濤箋」,不僅成為唐代文人爆款產品,還引領了流傳至今的詩箋文化。薛濤箋後來作為蜀紙一大產業品種,許多文人墨客作詩都會使用。「農曆三月三,薛濤芳魂返,素箋變彩箋。」傳說,唯有在農曆三月三日上巳節,用薛濤井水漂出來的箋紙才是桃紅色。因此,每年上巳節這天,明代蜀王都會到薛濤井祭祀,並汲取井水制箋。
  • 薛濤箋的風採,居然藏在這個地方!
    在群星閃耀的唐代詩人中,有一個女子的名字分外奪目,那就是大唐第一才女薛濤,她也是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中唯一一位女性。除了擅長書法外,薛濤還創製了風行一時、留傳千古的「薛濤箋」,後人因其住在成都浣花溪旁,以溪水造紙,又稱之為「浣花箋」。在成都圖書館館藏古籍中,有一套《林中丞書信集》,可謂精美非常。其收錄了清代鹹豐年間林中丞擔任貴州巡撫期間,手書的43封書信原稿。這些書信均寫於薛濤箋上,且有玫紅、淺粉、鵝黃、嫩綠等十多種顏色,極具藝術美感。
  • 唐代成都:文創產品天下馳名 遠銷中亞、歐洲
    原標題:唐代成都:文創產品天下馳名 成都正在打造世界文創名城,而創新創造的基因,早已融入成都數千年的文脈傳承中。早在唐代,成都的薛濤箋、雷琴、陵陽公樣蜀錦等文創產品,不僅天下馳名,甚至隨著絲綢之路遠銷中亞、歐洲各地。
  • 薛濤和「薛濤箋」
    唐代大詩人元稹發現薛濤詩才超群,便經常請她飲酒賦詩。後來,著名的詩壇人物如白居易、杜牧、劉禹錫、張祜等人,也跟薛濤交往甚厚。他們一起飲酒、一起吟詩、一起抒發情懷、一起感嘆命運,在詩人們的薰陶和幫助下,薛濤的詩作大有長進,遠近馳名。許多人慕名前來拜訪,請她題詩留念,薛濤性格豪爽、慷慨、揮筆成詩,灑脫相贈。據統計,薛濤一生中所寫的長、短、律、絕詩詞大約有五百多首。
  • 薛濤:才傾大唐的女詩人
    北宋時期的《宣和書譜》評價她:「作字無女子氣,筆力峻激,其行書妙處,頗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學,亦衛夫人之流也。」意思是說,只要她稍加努力,就能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啟蒙老師衛夫人相匹敵了,足見其書法造詣之妙。薛濤的過人才藝,既是她作為營妓的「業務需要」,更是她個人的興趣所在,她自幼喜愛藝術,淪落風塵,藝術是她的依傍和滋養,她從中獲取的快樂,不亞於文人騷客。
  • 薛濤箋與其衍生出來的十樣蠻箋
    薛濤(約768~832年),字洪度,是一個帶有傳奇色彩的唐代女詩人。長安人氏。16歲入樂籍,與韋皋,元稹有過戀情,現存詩作90餘首。其父為宮廷樂官,安史之亂入蜀逃避戰禍,定居成都。薛濤幼年喪父,生活無著,落入娼籍。
  • 薛濤 才傾大唐的女詩人
    北宋時期的《宣和書譜》評價她:「作字無女子氣,筆力峻激,其行書妙處,頗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學,亦衛夫人之流也。」意思是說,只要她稍加努力,就能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啟蒙老師衛夫人相匹敵了,足見其書法造詣之妙。薛濤的過人才藝,既是她作為營妓的「業務需要」,更是她個人的興趣所在,她自幼喜愛藝術,淪落風塵,藝術是她的依傍和滋養,她從中獲取的快樂,不亞於文人騷客。
  • 薛濤 才傾大唐的女詩人
    北宋時期的《宣和書譜》評價她:「作字無女子氣,筆力峻激,其行書妙處,頗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學,亦衛夫人之流也。」意思是說,只要她稍加努力,就能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啟蒙老師衛夫人相匹敵了,足見其書法造詣之妙。薛濤的過人才藝,既是她作為營妓的「業務需要」,更是她個人的興趣所在,她自幼喜愛藝術,淪落風塵,藝術是她的依傍和滋養,她從中獲取的快樂,不亞於文人騷客。
  • 唐代才女薛濤與她的「薛濤箋」,為何可以紅透唐朝詩壇?
    唐代才女薛濤與她的「薛濤箋」,為何可以紅透唐朝詩壇? 唐朝時期由於國力比較強盛,所以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也十分繁榮。從唐朝建立伊始一直到盛唐時期,在政治上甚至一度達到了,「萬國來朝」的火爆場面。在於少數民族政權以及外邦的交流中,唐朝逐漸形成了一種多元文化風格。
  • 薛濤:閃耀在大唐文壇的星辰
    薛濤這個名字,放在當代,淹沒於人群之中;回歸大唐,那卻是星光熠熠!最早是高中時代讀過唐朝詩人王建的《寄蜀中薛濤校書》:萬裡橋邊女校書,枇杷花裡閉門居。哪一個名號對於現代女性而言都是奢望,更何況還多個,更何況還是在大唐時代。她的詩,文心高尚、詩魂引領、詩才奇瑰、多智多藝。
  • 薛濤:才傾大唐的女詩人
    但當時信箋紙幅過大,用來寫情詩稍顯粗笨,薛濤便想著如何來進行改革。浣花溪本地有造紙的傳統,因其水質極好而成為蜀地造紙業的中心。薛濤當時恰好居於浣花溪畔,因自己性喜紅色,便大膽改進配方,將紙染成桃紅色,又裁成精巧窄箋,特別適合書寫情書,人稱薛濤箋,以其美麗、典雅、經濟、適用,迅速風行天下,從題寫詩詞、一般書信到官方文牘,成為人們的最佳選擇。
  • 薛濤箋的「箋」念jiān還是qiān?搞不懂薛濤,小心考試丟分
    封面新聞記者 吳德玉薛濤箋的「箋」念jiān還是qiān?正確答案是:jiān。箋字並非多音字,只有jiān一個讀音。薛濤箋亦作「 薛濤牋( jiān)」 ,蘊含女性特有的美妙才思,紅色的「薛濤箋」配上以薛濤俊逸的行書書寫的清雅脫俗的薛濤詩,一時間廣為風行,成了文人雅士收藏的珍品。後來,甚至官方的國札也用此箋。湯顯祖《牡丹亭·第七出》:「這是甚麼紙?」(旦)「薛濤箋。」《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紀曉嵐說和珅家竟如此富有,連薛濤箋都有。
  • 薛濤箋——女詩人自製的美麗詩箋
    薛濤箋——女詩人自製的美麗詩箋李蔚唐代女詩人薛濤晚年居此寫作,並取溪水製作「薛濤箋」。浣花溪因浣花夫人而名。唐「安史之亂」後,地方官據地自專,相互攻殺,爭奪地盤。史稱「藩鎮割據」。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詩稱道:「萬裡橋邊女校書,枇杷花裡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蜀中產紙甚佳,制以為箋,早有盛名。薛濤愛寫絕句,律詩也常常只寫八句。她嫌常用的紙張尺幅太大。
  • 薛濤是誰?薛濤箋又是何物?竟可成為財富的象徵
    之前看《鐵齒銅牙紀曉嵐》的時候,紀曉嵐說和珅家竟如此富有,連薛濤箋都有。當時就很好奇,薛濤箋究竟是何物?竟可成為財富的象徵。就讓小編來為大家解開謎團吧。薛濤箋薛濤,是中唐時期才貌雙全的官伎,原本是官宦之家的富家小姐,奈何家道中落,十四歲時父親去世,與母親相依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