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畫丨山水畫要畫得好,必須先看構圖

2021-02-13 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陳永鏘 杭州寫生

構圖亦稱章法、布局,是山水畫創作中的重要環節。構圖的成功與否關係到山水畫的好與壞。構圖必須與畫面立意相結合,也就是要與畫面的內容相協調。

構圖要運用對立統一規律,要體現賓與主、遠與近、虛與實、疏與密、聚與散、開與合、藏與露、黑與白、大與小等關係。對立是變化的,統一是均衡的。只有把這些對立關系統一在畫面中,才可稱得上是好的構圖。


中國山水畫多用不受空間和視線限制的「散點透視法」。「散點透視」又稱「動點透視」。採用「散點透視」時,畫家可以不固定在某一位置觀察景物,視點可上下、左右、遠近隨時變化,所以山水畫,特別是長卷立軸式山水畫,可把仰視、俯視、平視、遠觀、近取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表現出「咫尺千裡」的遼闊境界。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載:「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三遠法」是畫家創作時採取的視角。「高遠」是仰視,「深遠」是俯視,「平遠」是平視。「高遠」能看高山,平野無須仰視;「深遠」是在高處向下俯視,可以表現綿延不斷的群山;「平遠」能表現平野或不高的丘陵,不能表現高山。

平遠:自山前看山後,自近山望遠山,屬於平視。(見上圖一)

深遠:從山上看山下,從前山望後山,類似於西畫構圖中的「之」字形或「S」形構圖,屬於俯視。(見上圖二)

·王蒙 《夏山高隱圖》

王蒙的《夏山高隱圖》採用了深遠法構圖,以通景貫穿整個畫面。此作構圖繁密,實中有虛、虛中有實,疏密、聚散得當。

高遠:自山下看山上,類似於西畫的金字塔式、紀念碑式構圖,屬於仰視。(見上圖三)

·朱端 《煙江遠眺圖》

朱端的《煙江遠眺圖》採用了高遠透視法。左邊的樹石與右邊的山石相呼應。左邊的山石用筆較實,刻畫細緻;後面的遠山和雲霧表現得極虛,體現了實與虛的對比。

如何把樹木、山石、雲水、車船、人物、建築、動物等各種物象組合安排在畫面中,既要合情合理,又要和諧,這就涉及到山水畫的構圖形式問題。山水畫的構圖形式一般要遵循以下幾個規律:


·錢松喦 《紅巖》

古人講「賓主朝揖」,體現在繪畫上就是要處理好畫面的主次關係。主體物無論是大是小,都要佔據畫面的突出位置。

主體物不宜布置在畫面正中央,這樣太呆板;也不宜布置得太偏,這樣又不醒目。一般作畫要先畫主體,後畫次要物體,即賓體。賓體在畫面上起的是陪襯作用,因此要有意識地減弱其地位,不能喧賓奪主。處理畫面時,既要畫出主體物,又不能太單調。畫中要有「主」點,即畫中之「眼」,如房屋、人物等。畫中的「主」點雖然面積很小,但卻能點明主題。

錢松喦的《紅巖》,就注重了主體與賓體的對比。畫中主體是山上的房子,賓體是高山。房子雖小,但刻畫得較具體,位置也很突出。高山雖佔據的面積較大,但沒有給人以喧賓奪主之感。


·陳子莊 《峨眉道上》

在一幅畫上,無論是山石、樹林,還是房舍、人物,都應互相呼應、彼此顧盼。山峰要有賓主朝揖之意,樹木要有互相欹斜之姿,煙雲要有流動迂迴之勢,人物、動物與其他景物也要有一定的呼應關係。畫面的呼應還包括大與小、輕與重、黑與白之間的關係。總之,畫面上的各種物象要相互依存、相互影響。

陳子莊的《峨眉道上》採用了呼應式。此畫中,前方右側的山挺拔向上,與後面的山形成一種呼應關係;前面的人物與遠山上的墨點(代表的是遊人)也形成了呼應。


·孫克綱 《李白詩意圖》

中國畫中,物象一般表現為近大遠小、近實遠虛、近重遠淡,當然也有近小遠大的。若主體景物較大且在遠處,就要用墨色的濃淡、虛實來處理畫面的空間關係。一幅畫一般有近、中、遠三個層次。即使一幅畫沒有三個層次,那麼最少也要有近、遠或中、遠兩個層次。

孫克綱的《李白詩意圖》注重了畫面的遠近層次。此畫中,前面的景物畫得清晰實在,後面的景物用淡墨虛化,遠近層次明顯。


·黎雄才 《風帆出峽圖》

虛是模糊不清,實是清晰明確,兩者是相對的。畫中的物象過實會導致畫面呆板、無生氣,而過虛則會顯得空洞無物,因此,要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過實應以虛破之,過虛則以實破之。一般在山水畫中有形則實,無形則虛;黑是實,白是虛。山水畫中的虛實關係常用流水、雲霧、煙霞等物象來體現,或以筆墨的濃淡、乾濕、疏密來處理。

黎雄才的《風帆出峽圖》中,山是實的,江水和雲是虛的,用墨近濃遠淡,虛實相生,層次分明。


·劉魯生 《蘆雁圖》

山石的皴法講究疏密,樹木的穿插講究疏密,整幅畫的布局也講究疏密。一幅畫首先要有大疏密變化,其次大疏密中又要有小疏密變化,要做到「疏中密,密中疏」。在畫面中,以疏密與聚散相結合的方式表現出形式美感是極為重要的。疏密與聚散體現的都是一種鬆緊關係,不過聚散多含有一種動勢。一樹一木、一草一葉等細微之物都要講究疏密。

古人云:「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疏可走馬」並不是指不畫任何景物,還得畫景;「密不透風」也並不是指畫面中的物象滿滿的,以至於讓人感到窒息,而是要留有空隙,要做到「疏中有景,密處有韻」。

《蘆雁圖》用濃淡不一的墨色畫出了蘆塘的景致,將濃密的蘆草與空白的水域形成鮮明的疏密對比,使畫面氣息暢通。


·陸儼少 《峽江秋濤圖》


開合是山水畫中常用的構圖法則。開是指把畫中的各種景物鋪開,合則指把畫面的陣勢收攏。一幅畫的構圖既要有整體的大開合,又要有局部的小開合。山水畫中常見的開合式有近、中景開,遠景合,近、遠景開,中景合,以及遠、中景開,近景合等。

《峽江秋濤圖》採用了典型的開合式構圖法。此畫中,近、中景為開,遠景為合。


·錢松濤 《古塞駝鈴》

恰當地處理畫面的藏露關係,可以讓畫面比較含蓄。若處處都交待清楚,就沒什麼情趣可言了。景物畫得有藏有露,才能引發人們的遐想。「藏」處理得好,可以達到「無景色處似有景」的效果。

《古塞駝鈴》中長城蜿蜒,遠處的城牆隱約可見,山腳下一行駝隊走來,中間的駝隊被一座山頭擋住,藏露處理得很妙。


中國畫忌「四平八穩」的對等式構圖,而多用「秤錘壓千斤」來取得畫面的平衡。潘天壽說:「畫材布置於畫幅上,須平衡,然須注意於靈活之平衡。靈活之平衡,須先求其不平衡,再求其平衡。」可見,山水畫追求一種均衡美。圖案設計中的對稱可以給人以美感,而山水畫若採用對稱就會讓人感覺單調,當然也就談不上美了。

在圖中,畫面的重心在下方,若上方只是空曠的湖水,就會讓人感到有點兒輕飄。畫家又在畫面上方加上了一些遠山,使畫面達到了平衡。


黑白一般是指畫面中墨色的輕重關係,濃墨重,淺墨輕。畫面上下左右的黑白要均衡,不要左黑右白,也不要上黑下白。如果畫面左邊的山用重墨畫,那麼右邊的江水就可以用空白表示。山水畫中,通常黑是實,白是虛。在某種情況下,白也可以是實。畫水就常採取「計白當黑」的手法。

圖中,畫家十分注重畫面的黑、白、灰關係。黑色的山坡、灰色的遠岸和色彩淺淡的天空、月亮、河水,共同組成了這幅優美的圖畫。


·童中燾 《翠幄》


布置畫面時,景物要有大小和整碎的變化,這樣不僅可以避免勻齊,而且也可以使主體突出。畫中一般是主大賓小,有時也可以主小賓大。不過,主體一定要明顯,筆墨要實,色彩要明快。


《翠幄》中,初看畫面,密密麻麻,一團翠綠,再仔細品味,就會發現其中的微妙,樹石、亭榭大小相間、錯錯落落,畫面整中有碎、碎中有整,富有變化。

·李嵩 《赤壁圖》

水畫的構圖可繁可簡、可大可小。下面列舉一些畫家常用的取景方式以供大家參考。

全景,即通景:畫面上,地、山、水、天兼具,是山水畫家最常用的一種構圖方式。

一角:不取全景,只取物象的局部。李嵩的《赤壁圖》就採用了典型的一角式構圖。

·李可染 《灕江邊上》局部

左、右側立面景式:主要景物呈豎向走勢,且集中佔據畫面的左側或右側。李可染的《灕江邊上》就採用了典型的左、右側立面景式構圖。

頂天立地式:畫中的實景頂天立地,幾乎佔滿畫面。不過,畫幅內可以留有小面積的空白,使其透氣。

上實下虛或上虛下實式:取景時,將實景集中在畫面的上方或下方,將虛景集中在另一方。實景與虛景所佔畫面的面積不要相同,兩者比例以3:2、3:1或4:1為宜。

·關山月 《龍羊峽》局部

對應式:它分為上下對應、左右對應和對角對應三種構圖方式。畫面總體是一種呼應關係。關山月的《龍羊峽》採用了左右對應的構圖方式。畫面上,霧氣繚繞,峽谷兩側山石高聳,形成了一種左右對應關係。

特定式:只取自然界中的某一特定物象(如草木、山石、舟橋等)入畫。

不同的景物具有不同的勢:尖峭的山峰有向上之勢,飛流的瀑布有向下之勢,彎曲的河流有迂迴蜿蜒之勢,飄浮的白雲有流動之勢,平坡、沙漠有橫平之勢……畫家把握住山水畫所要表現的「勢」很重要。

陸儼少在創作中即很注重畫面的取勢,力避畫面過平。他把取勢方法總結為「之」、「甲」、「由」、「則」、「須」五字形章法。他說:「畫要不平,加得上不容易,放得下更難。能夠加得上,放得下,畫法就不平。」意思是說,畫家既要能為畫面製造矛盾,又要能統一矛盾。

·「由」字形構圖法

·「須」字形構圖法

·「甲」字形構圖法

常見的山水畫構圖方法除了前面所講的構圖法外,還有「C」形構圖法、對角式構圖法、「S」形構圖法等。

·唐寅 《落霞孤鶩圖》

唐寅的《落霞孤鶩圖》,採用了典型的「C」形構圖法,使畫面有開窗透氣的地方。

·吳石仙 《看山人坐夕陽船》

《看山人坐夕陽船》,採用了典型的對角式構圖。畫中左下角與右上角的物象遙相呼應。採用此種構圖法時,要注意畫面的空白面積切勿相等。另外,中間實、上下虛的構圖方式也是一種對角式構圖。

「S」形構圖法可以使畫面婉轉、流暢,有一種曲線美。

在一幅畫中,「天」指的是畫的上方,「地」指的是畫的下方。一幅山水畫通常要先留天空地,然後再在畫面中布置景物。對天地位置的處理,畫家可以採用上下虛中間實、上虛下實、上實下虛、上下實中間虛四種方式。

畫面的邊角雖不是畫家重點處理的地方,但若處理不當,仍會影響畫面整體的美觀。畫面四角全封死,沒有通氣的地方,就會讓人感到窒息、死板。處理畫面邊角時,空出一個角或兩個角比較合適,也可以空出三個角,但最好不要四個角都空出。四個角全虛空也不好處理,容易產生不穩定感。畫家常用的邊角處理方式有虛空一角(見圖)、虛空兩角、虛空三角,也可以四角全實。不過,畫家採用四角全實的處理方式時,要在畫裡留白,使其氣息暢通。

處理畫邊時,靠近畫邊較長的線、形,不論是豎是橫,都不宜與畫邊平行,而要略有傾斜,並且墨色的濃淡也應有變化。

當代流行的構圖形式有小大小、少多少、橫豎橫、豎橫豎。


·小大小

·少多少

·橫豎橫

·豎橫豎

當代流行的構圖形式還有橫豎橫豎、半平面、平面、橫豎豎、橫豎橫等。

·橫豎橫豎

·半平面

·平面

圖文來自網絡

其他人還看

059:懂了宋畫,你就了解了國畫的半壁江山

174:上善若水,水在國畫中的千種妙用!

162:除了白描?你知道沒骨麼?(多圖)

回復完整數字獲取文章


相關焦點

  • 李可染教你畫好水墨山水畫,畫山水的你應該看一看!
    學習這個詞很確切,只學不習是不行的,還必須經常練習。學戲的天天練功,學畫的也一樣,否則,一切都只會落空,蓋叫天先生和我談話的時候,我發現他做的姿勢很奇特,把一隻腳別在桌腿上,後來才知道他是在練功,他就是這樣不放掉任何一個練習的機會。三、關於山水畫的技法(一)構圖畫畫前,先醞釀情緒,再設計方法。
  • 山水畫的構圖規律
    我們在欣賞一幅繪畫作品的時候首先關注的就是畫面的整體效果,那麼想整體效果好就要先研究構圖。構圖亦稱章法、布局,是繪畫創作中的重要環節。構圖的成功與否關係到一幅畫的成與敗。構圖必須與畫面立意相結合,也就是要與畫面的內容相協調。下面以山水畫為例簡述一下畫面的構圖規律。
  • 畫畫講方法:談怎樣畫好山水畫?
    1練筆:骨法用筆是我們傳統藝術裡極為重要過的法則,學習山水畫首先要交線條。每天堅持,筆裡自得。中國畫和書法的關係極為密切,從隋唐開始就提倡以書入畫。所以學畫國畫的同時最好學學書法定能事半功倍。2臨摹:畫山水必須先把山水畫的像,如何學習?首先是要臨摹,選好幾樣東西去臨摹。
  • 一幅好的山水畫作品,該怎麼畫?
    中國山水畫是中國人情思中最為厚重的沉澱。 從山水畫中,我們可以集中體會中國畫的意境、格調、氣韻和色調。再沒有那一個畫科能像山水畫那樣給國人以更多的情感。 那麼,想要畫好一副山水畫,該怎麼畫呢?
  • 山水畫不僅要重構圖,還要看題字,如何給山水畫題字?
    一幅山水畫畫成之後,題上一段文字,可以增加畫的美觀,是一幅畫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是一般題款文字,要切合畫的內容,要和畫不即不離,互相發明。不能貼得太緊,變成畫的說明書,要引導看畫者的思想到畫幅外面去,從而耐人尋味,挹趣無窮,於畫外得到聯想,以補畫面之不足。但也不能離題太遠,儘是空話,與畫毫不關聯。
  • 山水畫不僅要重構圖,還要看題字,如何給山水畫題字?
    一幅山水畫畫成之後,題上一段文字,可以增加畫的美觀,是一幅畫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是一般題款文字,要切合畫的內容,要和畫不即不離,互相發明。不能貼得太緊,變成畫的說明書,要引導看畫者的思想到畫幅外面去,從而耐人尋味,挹趣無窮,於畫外得到聯想,以補畫面之不足。但也不能離題太遠,儘是空話,與畫毫不關聯。
  • 嶽玉珍:怎麼畫好一幅山水畫
    核心提示:嶽玉珍 欣賞畫家氣勢磅礴的山水畫,要想畫好,必須要有開闊的視野、豐富的知識、紮實的筆墨,以及繪畫的基本素材。一幅好的山水畫,大都蘊含著畫者廣褒的閱歷和鮮明的時代背景,只有這樣,才能使畫面有氣勢...
  • 嶽玉珍:怎麼畫好一幅山水畫
    核心提示: 嶽玉珍 欣賞畫家氣勢磅礴的山水畫,要想畫好,必須要有開闊的視野、豐富的知識、紮實的筆墨,以及繪畫的基本素材。一幅好的山水畫,大都蘊含著畫者廣褒的閱歷和鮮明的時代背景,只有這樣,才能使畫面有氣勢...
  • 當代山水畫構圖形式,國畫技法之山水畫構圖技法實例解析
    當代山水畫構圖形式:構圖又稱作為章法,布局,現在叫做構圖,構圖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山水畫的整體效果,一般在進行繪畫創作的時候,畫面的構圖設計必須在用筆之前考慮,而作為好的繪畫作品,構圖、立意,是進入繪畫過程的第一步,所謂意在筆先,充分說明了構圖的重要性,對作品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國畫入門先畫什麼好?再學什麼?其次學什麼?
    國畫線路:花鳥荷花牽牛牡丹紫藤隨機隨機人物隨機隨機山水山石成品畫國畫分山水畫和花鳥畫,又可分為工筆畫和寫意畫,山水畫也有工筆與寫意之分,花鳥畫同樣。其中寫意畫又分為大寫意和小寫意。如果你喜歡山水畫,可是又沒有基礎,那麼我建議你先看看《芥子園畫譜》,簡單了解並學習一下,可以學些形式上的東西,學學用筆,但神與氣不用完全像,在書法裡也有神與氣,我想你應該了解。
  • 為什麼現代人要畫現代山水畫
    繪畫也是這樣,你畫的作品終究是要拿出來給人看的,不管是給當代人看,還是給未來的人看,總之不是給古人看的,所以現代人畫畫,一定要有現代感。簡單來說,近現代以來,沒有哪位畫家是因為畫古畫畫得好而成名成家的,因為你畫得再像也畫不過古人,超越不了古人。
  • 張際才:為什麼現代人要畫現代山水畫?
    繪畫也是這樣,你畫的作品終究是要拿出來給人看的,不管是給當代人看,還是給未來的人看,總之不是給古人看的,所以現代人畫畫,一定要有現代感。中國山水畫尤其如此。簡單來說,近現代以來,沒有哪位畫家是因為畫古畫畫得好而成名成家的,因為你畫得再像也畫不過古人,超越不了古人。現在中國山水有一派為什麼總是喜歡畫殘山剩水,畫死山、假山、禿山、火燒山,毫無氣勢,死氣沉沉,沒有美感?
  • 山水畫構圖的美感規律
    南朝宋畫家宗炳開啟了中國山水畫史上以道論藝的先河,他認為「山水以形媚道」,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都是道的顯現。畫家創作山水畫,就是要畫出山水中的道,讓觀者領會到宇宙萬物的最高規律。欣賞山水畫也要「澄懷觀道」,以澄明的心境、超越萬物的胸懷看出隱於作品中的「道」。山水畫的構圖方式千變萬化、不一而足,但萬變不離其宗,其核心就是「媚道」。
  • 孩子畫畫經常畫的很滿,不考慮構圖,需要糾正嗎?
    兒童畫畫時,經常會把畫面畫得很滿而不考慮構圖,這是很正常的現象。 在學前階段,由於兒童還沒有脫離自我,因而還不能更多、更細緻地考慮事物與事物間的空間位置關係。 另外,兒童還沒有進入到寫實期,所以對客觀事實與真實的視覺描繪還不感興趣。
  • 中國山水還能這樣畫!齊白石的山水畫元素極簡、構圖神仙
    齊白石雖然山水畫畫得少,但開創了前無古人的齊家大寫意山水。現今山水畫如何改變怎樣才能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精神的精品?這是擺在當代畫家面前的嚴峻課題。研究借鑑齊老的成功經驗,對發展當代山水畫有重要意義。在其風格成熟的山水畫中,有三種山巒的簡化符號:三角形、渾圓饅頭狀圓形、長方形。廣東省博物館藏有一幅《白石老屋圖》。題識為:『白石老屋圖。老屋風來壁有聲,刪除草木省疑兵。畫中大膽還家去,且喜兒童出戶迎。』二十七年後(即一九五一年),齊白石又在畫幅下側補題:『辛卯冬,重看此幅,甚感慨,又何如也,無家可歸矣,白石九十又一矣,白石記』。
  • 畫畫是先有畫風還是先把結構畫準確?
    畫畫應該先畫出炫酷好看的畫風,還是先把人體結構畫準確呢?畫風指的是做畫的風格,指畫畫的筆法與構圖。顧名思義,畫風就是做畫的風格。指畫畫的筆法與構圖對相同的意境用不同的風格表現出來,把自己的理解用藝術手段突顯在畫面上,留給人不同的感受。
  • 熟練筆觸讓畫境出彩,構圖則影響山水畫氣勢,淺析畫中三大構圖
    熟練筆觸讓畫境出彩,構圖則影響山水畫氣勢,淺析畫中三大構圖文/文涓構圖在中國山水畫中尤為重要,雖然筆墨為基礎,但僅僅依靠筆墨,無法將畫面變得生動。即便是掌握了筆墨的純熟演繹,也只能夠畫出筆墨的堆疊,不能夠將其稱之為藝術作品,而構圖的定義和表現究竟如何?從構圖的特點和表現形式來看,其實構圖指的就是畫面中的章法,需要將複雜的意象從山水畫中擷取並且以一種較為合理的方式放在畫面當中。
  • 論中國山水畫創作構圖中的辯證法一一秦國健
    山水畫的構圖,首先要確定入畫的各種景物,這就涉及到其內容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 各景物的位置布局,涉及到主體結構與從屬景物的關係,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問題 ; 各景物之間的互相聯繫、互相影響和相互作用,以及布局的合理性和最優方案的選擇 ; 山水畫中的主賓關係、虛實、聚散、黑白、陰陰、大小、高矮、遠近、曲直、濃淡等對比關係,涉及到各對矛盾的正確處理和相互作用。
  • 中國山水畫的構圖思路是怎樣的呢?
    尋找構思與構圖的邏輯關係,最為重要的是在一般性規律中找到共性問題,並沿著這條路徑進行解構和探索。為此,筆者解構中國山水畫構圖的一般規律,嘗試從這一角度為下一步研究奠定理論基礎。從構圖學的角度看,中國山水畫展現出了以下幾個重要的構圖特點。
  • 小六尺山水畫作品的立意構圖以及筆墨的應用
    #鄭輝賢原創藝術#一幅作品的完成,剛開始的時候構圖與主意是非常重要的,一幅作品的立意構思,關係到整幅作品完成之後的總體效果,先有好的立意之後才能結合之身的技法,完好的再現出作者想要給觀賞者表達的內容與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