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夫子是全世界的偉大思想家、教育家,是我們中華民族儒家學派的創立者,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至聖先師。他不僅在哲學、管理學、教育學等方面做出了偉大的貢獻,而且在倫理學、人道學方面譜寫了光輝燦爛的篇章。尤其是孔夫子教我們做人的智慧,在今天仍然對我們具有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
孔子講學圖(圖片來自網絡)
德是興國之本,德是立人之本。(圖片來自網絡)
孔子從前代先王那裡汲取精華,從連年殘酷的戰爭中尋找根因,從民眾的吶喊中悟出了真理:德是興國之本,德是立人之本。因此,孔子創造性地提出「志於道,據於德」,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他語重心長的教導我們: 「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德不孤,必有鄰。」如果我們不能恆久地保持美德,就可能會蒙受羞辱。一個人只要道德不孤單,一定會有許多人從很遠的地方來與你作鄰居,作朋友。「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千裡馬我們稱讚的不是它的氣力,而是稱讚它那忠誠堅毅的高貴品德。孔聖人的話,字字珠璣,句句警言。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圖片來自網絡)
孔子三歲識字,七歲習禮,十五歲立志學習,立志探索治國治世的大學問。他提出:「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他主張凡是有作為的人,一定要設立自己未來方向的志願,要立高遠之志,立獨立堅定之志,立治天下之志;志向確定以後一定要勇毅前行,不達目標,絕不放棄。
誠實是做人之根本,是一切道德之基礎。——孝聽院長(圖片來自故宮博物院)
誠實是做人之根本,是一切道德之基礎。孔子提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他主張一個人沒有誠信,就不能立身;社會沒有誠信,就會出現混亂;國君無信,國家將亡。因此,要「謹而信」,「主忠信」,「言必信,行必果。」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圖片來自網絡)
孔子一生學習周禮,研究周禮,倡導周禮,踐行周禮,弘揚周禮。他提出:「不學《禮》,無以立」,「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一個人如果不學好禮,就不能立身立世立業。一個領導者如果不用禮來管理,就不會得到部下的擁護。所以,孔子要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不符合禮的事不看,不符合禮的事不聽,不符合禮的事不說,不符合禮的事不做。孔子從管理財務到農場場長,從當縣令到大司寇,他處處守禮,事事守禮,以禮修身,以禮治世,以禮治國,他是歷史公認的中華民族禮文化的倡導與建立集大成者。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圖片來自網絡)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萬夫一力,天下無敵。」孔子提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他始終主張做人要友善,要團結,要合作;不要斤斤計較,不要明爭暗鬥,不要結黨營私;要以大局為重,堅持正直中和,以和為貴。
執行力是核心競爭力。(圖片來自網絡)
做事重在實,做人貴在行。孔子始終倡導少說多做,先做後說,按做了的說。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孔子在這裡告訴我們:一個人不要輕易地發言表態,如果說了而做不到,這是一種恥辱行為。說話要慢慢說,要三思而後說,不要口不遮攔,信口開河;辦事情一定要積極敏捷、果敢行動。 做人不要誇誇其談,而是要紮實行動,力求把每件事情做得更好。這樣,才能問心無愧,才能心安理得,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圖片來自網絡)
快樂是孔子人生哲學的核心。孔子信仰堅定,心胸博大,熱愛生命,懷揣快樂。他提出:「君子不憂不懼」,「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子主張做人不要憂鬱,不要恐懼,不要怨天,不要怨人,而是要心胸大度,開朗樂觀;樹立自信,克服自卑;昂首挺胸,積極向上。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圖片來自網絡)
智慧源於勤奮,偉大出自平凡。孔子是我們中華民族勤學好學善學的楷模,也是好問敢問下問的楷模。他倡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學如不及,猶恐失之」等等。孔子告誡我們:要天天學習,處處學習,終身學習;要向歷史學習,向先賢學習,向實踐學習,向一切人學習。學習出真知,學習出學問,學習出涵養,學習出人才,學習出聖賢。
天下最難做的事就是做人。做人是世界上最難做的一道題,是最難開墾的一座礦。孔子關於許許多多的做人智慧,給了我們人生之啟示,給了我們人生之經驗,給了我們人生之智慧,給了我們人生之燈塔。讓我們好好學習,好好領悟,好好踐行吧!
本文作者:中國孔子基金會全國孔子學堂推進委員會副主任,韶山南岸國學院名譽院長 劉孝聽先生
劉孝聽: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湖南省中華文化學院原副院長、原巡視員,現任中國孔子基金會全國孔子學堂推進委員會副主任,中南大學國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客座教授,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會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韶山南岸國學院名譽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