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孝聽:孔子的八大做人智慧

2020-09-10 韶山南岸國學

孔老夫子是全世界的偉大思想家、教育家,是我們中華民族儒家學派的創立者,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至聖先師。他不僅在哲學、管理學、教育學等方面做出了偉大的貢獻,而且在倫理學、人道學方面譜寫了光輝燦爛的篇章。尤其是孔夫子教我們做人的智慧,在今天仍然對我們具有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

孔子講學圖(圖片來自網絡)

一、做一個有德之人

德是興國之本,德是立人之本。(圖片來自網絡)

孔子從前代先王那裡汲取精華,從連年殘酷的戰爭中尋找根因,從民眾的吶喊中悟出了真理:德是興國之本,德是立人之本。因此,孔子創造性地提出「志於道,據於德」,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他語重心長的教導我們: 「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德不孤,必有鄰。」如果我們不能恆久地保持美德,就可能會蒙受羞辱。一個人只要道德不孤單,一定會有許多人從很遠的地方來與你作鄰居,作朋友。「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千裡馬我們稱讚的不是它的氣力,而是稱讚它那忠誠堅毅的高貴品德。孔聖人的話,字字珠璣,句句警言。

二、做一個有志之人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圖片來自網絡)

孔子三歲識字,七歲習禮,十五歲立志學習,立志探索治國治世的大學問。他提出:「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他主張凡是有作為的人,一定要設立自己未來方向的志願,要立高遠之志,立獨立堅定之志,立治天下之志;志向確定以後一定要勇毅前行,不達目標,絕不放棄。

三、做一個誠信之人

誠實是做人之根本,是一切道德之基礎。——孝聽院長(圖片來自故宮博物院)

誠實是做人之根本,是一切道德之基礎。孔子提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他主張一個人沒有誠信,就不能立身;社會沒有誠信,就會出現混亂;國君無信,國家將亡。因此,要「謹而信」,「主忠信」,「言必信,行必果。

四、做一個守禮之人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圖片來自網絡)

孔子一生學習周禮,研究周禮,倡導周禮,踐行周禮,弘揚周禮。他提出:「不學《禮》,無以立」,「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一個人如果不學好禮,就不能立身立世立業。一個領導者如果不用禮來管理,就不會得到部下的擁護。所以,孔子要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不符合禮的事不看,不符合禮的事不聽,不符合禮的事不說,不符合禮的事不做。孔子從管理財務到農場場長,從當縣令到大司寇,他處處守禮,事事守禮,以禮修身,以禮治世,以禮治國,他是歷史公認的中華民族禮文化的倡導與建立集大成者。

五、做一個團結之人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圖片來自網絡)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萬夫一力,天下無敵。」孔子提出:「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他始終主張做人要友善,要團結,要合作;不要斤斤計較,不要明爭暗鬥,不要結黨營私;要以大局為重,堅持正直中和,以和為貴。

六、做一個篤行之人

執行力是核心競爭力。(圖片來自網絡)

做事重在實,做人貴在行。孔子始終倡導少說多做,先做後說,按做了的說。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孔子在這裡告訴我們:一個人不要輕易地發言表態,如果說了而做不到,這是一種恥辱行為。說話要慢慢說,要三思而後說,不要口不遮攔,信口開河;辦事情一定要積極敏捷、果敢行動。 做人不要誇誇其談,而是要紮實行動,力求把每件事情做得更好。這樣,才能問心無愧,才能心安理得,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功。

七、做一個樂觀之人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孔子(圖片來自網絡)

快樂是孔子人生哲學的核心。孔子信仰堅定,心胸博大,熱愛生命,懷揣快樂。他提出:「君子不憂不懼」,「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孔子主張做人不要憂鬱,不要恐懼,不要怨天,不要怨人,而是要心胸大度,開朗樂觀;樹立自信,克服自卑;昂首挺胸,積極向上。

八、做一個好學之人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圖片來自網絡)

智慧源於勤奮,偉大出自平凡。孔子是我們中華民族勤學好學善學的楷模,也是好問敢問下問的楷模。他倡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學如不及,猶恐失之」等等。孔子告誡我們:要天天學習,處處學習,終身學習;要向歷史學習,向先賢學習,向實踐學習,向一切人學習。學習出真知,學習出學問,學習出涵養,學習出人才,學習出聖賢。


天下最難做的事就是做人。做人是世界上最難做的一道題,是最難開墾的一座礦。孔子關於許許多多的做人智慧,給了我們人生之啟示,給了我們人生之經驗,給了我們人生之智慧,給了我們人生之燈塔。讓我們好好學習,好好領悟,好好踐行吧!


本文作者:中國孔子基金會全國孔子學堂推進委員會副主任,韶山南岸國學院名譽院長 劉孝聽先生

劉孝聽: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湖南省中華文化學院原副院長、原巡視員,現任中國孔子基金會全國孔子學堂推進委員會副主任,中南大學國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客座教授,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會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韶山南岸國學院名譽院長。

相關焦點

  • 劉孝聽:孔子的八大教育智慧
    ,他提出的一系列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張,開啟了人類教育理論創新之先河,也為我們今天的教育行動和教育實踐提供了寶貴的指導與智慧。孔子學堂總部 攝影:楊璟二、先德後文的智慧攝影:楊璟 三、面向全體的智慧孔子用最高品質的教育愛學生。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自己的學生:即典籍文獻、社會實踐、忠誠待人、講究信用。孔子用自己的生命愛學生。「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論語·雍也第六》)孔子的愛徒伯牛得了不可治癒的傳染病,連自己的家人都忍痛遠離放棄護理,而孔老師聞訊後,前往看望,並不聽學生勸阻,從窗戶上握著伯牛的手,安慰和鼓勵他戰勝病魔。
  • 劉孝聽:孔子倡導的五大官德
    做人要有人格,做官要有官德。我國古代聖賢都主張治國安天下,必先正其身,必先修其德。孔子早就提出:「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孔子認為:做好政府管理工作的關鍵是領導者自身德行端正。如果領導者帶頭端正,誰還敢不端正呢?&34;欲而不貪&34;欲仁而得仁,又焉貪?
  • 劉孝聽:孔子的八大教育智慧
    至聖先師孔子不僅是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學家,而且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教育家,他提出的一系列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張,開啟了人類教育理論創新之先河,也為我們今天的教育行動和教育實踐提供了寶貴的指導與智慧。
  • 劉孝聽:孔子的十大學習智慧
    、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他不僅在政治、思想、哲學、經濟、文學、管理、美學、教育等方面為我們炎黃子孫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而且在學習方面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有價值的智慧。孔子主張向歷史學習,勤敏學習。孔子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述而第六》大意是:我不是生來就通曉萬物的,我的智慧是我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勤奮求來的。孔子主張天天學習,日日積累。他說:「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論語·為政》大意是: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識,每月都能記得已經學會的東西,這就可以說是好學了。孔子主張警醒學習,鞭策學習。
  • 劉孝聽:孔子倡導的五大官德
    做人要有人格,做官要有官德。我國古代聖賢都主張治國安天下,必先正其身,必先修其德。孔子早就提出:「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孔子認為:做好政府管理工作的關鍵是領導者自身德行端正。如果領導者帶頭端正,誰還敢不端正呢?"
  • 文化興市,國學先行——劉孝聽院長應邀為沅江市副科級以上幹部和...
    為了統一思想,激發鬥志,充實能量,提升素養,12月28日下午,沅江市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課堂」第34次集體(擴大)學習暨政協委員培訓會在沅江市市政府辦公大樓會議廳隆重舉辦,特邀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湖南省中華文化學院原副院長、原巡視員、湖南省黨政幹部教育名師、中國孔子基金會傳統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韶山南岸國學院榮譽院長劉孝聽先生作題為「明覺中華做人八道、常修領導幹部八德」的專題國學講座
  • 劉孝聽:《中庸》的做人之道
    可以說是它是開啟我們人生智慧的最好教材,是可供我們炎黃子孫終身受用的經典。,「誠」是做人的準則。聖賢智慧啟示我們:做人一定要胸懷全局,善識大體;找準定位,專心拼搏;持之以恆,砥礪前行。 (《中庸·第六章》)孔子說:舜可真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愛向別人請教問題,又善於分析別人淺近話裡的含義。不宣揚別人的惡言惡行,只宣揚別人的長處善行。過與不及兩端的情況他都掌握,採納中正適度的用於百姓,這就是舜之所以成為仁義盛明舜的原因吧!兩位聖賢告訴我們,做人一定要堅持原則,中正適度;和而不流,柔中有剛;包於大道,察於近言;執其兩端,量度取中;以正勝邪,以直勝曲。
  • 劉孝聽:孔子最不喜歡的四種官員
    至聖先師孔子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而且是一位偉大的管理學家,他深入底層,貼心百姓,探索治世治國大道,直研管理規律方法。他坦言尖批四種惡習官員,觀點鮮明,立場堅定,愛憎分明,劍指時弊。
  • 劉孝聽:誦讀國學經典的八大好處
    誦讀國學經典可以教化學生為人處世,教導學生修身做人,幫助學生判斷是非,陶冶學生高尚情操,涵養學生人生根基。習近平總書記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我們的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示。」
  • 劉孝聽:《中庸》的君子之道
    二、君子誠信真誠是自然規律,追求誠信是做人的規律。子思曰:「君子誠之為貴。」(《中庸·第二十五章》)君子把真誠看作是最高貴的品德。子思又曰:"君子不動而敬,不言而信。"三、君子守禮守禮是一種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子思曰:「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
  • 劉孝聽走進沅江宣講國學
    劉孝聽在講課劉孝聽、楊智勇、塗政坤課後交流討論紅網沅江市分站12月2日訊(通訊員 郭光凡)11月30日至12月1日,中南大學國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劉孝聽先後來到沅江市第一中學、瓊湖書院、紅日國學院宣講「誦讀國學經典,精育祖國棟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
  • 劉孝聽:《大學》的六大治國之道
    作為一個管理者必須對國家忠誠,對人民忠誠,說話要守信,做事要守信,做人要守信;忠誠守信就會爭得民心,驕橫放縱就會失去民心。也只有這樣,才能有公信力、凝聚力、協作力和向心力。> 圖片來自網絡三、身修治國 修身是做人之本
  • 劉孝聽:《中庸》的君子之道
    圖片來自網絡二、君子誠信 真誠是自然規律,追求誠信是做人的規律圖片來自網絡 八、君子中庸 中庸是最高道德,中庸是最高智慧孔子又曰:「君子之道,闢如行遠,必自邇,闢如登高,必自卑。」(《中庸·第十一章》)君子實行中庸之道,就像走遠路一樣,必須從近處開始;就像登高山一樣,必須要從底層起步。
  • 劉孝聽:《大學》的六大齊家之道
    《大學》是反映孔子思想的重要著作,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初步學習,進入道德之門的必讀之書。該部經典不僅系統闡述了教育的宗旨、修身修德、治國平天下的政治主張和要求,而且對治家、齊家、興家和旺家,提出了一系列的獨創觀點、思想和主張。 一、慎思齊家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
  • 劉孝聽:孔夫子教導的說話藝術
    好好說話體現一個人的品德,體現一個人的成熟,體現一個人的智慧,體現一個人的素養。怎樣把話說好,怎樣把話說出水平,怎樣把話說出藝術,這是需要我們每個人一生修養的功課。至聖先師孔老夫子在怎樣說話,怎樣說好話這方面,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思想財富。
  • 劉孝聽:《大學》的六大齊家之道
    《大學》是反映孔子思想的重要著作,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初步學習,進入道德之門的必讀之書。該部經典不僅系統闡述了教育的宗旨、修身修德、治國平天下的政治主張和要求,而且對治家、齊家、興家和旺家,提出了一系列的獨創觀點、思想和主張。一、慎思齊家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
  • 老子《道德經》中的八大中華傳統智慧
    2500年前的老子《道德經》,是五千年中華文化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其中包含了很多中華文化中的經典智慧。本文介紹其中的八大著名智慧。一,上善若水動物、植物、人的生長都需要水的滋潤。老子不僅是老子,孔子也稱讚水有仁、義、勇、智等品性。另外,孟子、墨子、孫子等古代學問家也都稱讚水。
  • 生活的八大智慧!(經典)
    生活的八大智慧!1、知足知足者,身貧而心富;貪得者,身富而心貧。做人,要學會知足,懂得知足,生活才會快樂,人生方能幸福。取悅自己,快樂自己,才是生活的智慧,才是人生最好的活法,於苦中作樂,累並快樂著。快樂自己,從心出發,把不美好的東西,清除內心,把美好的,留在心中,快樂自然就充滿了心間。
  • 40歲之前,一定要讀懂《論語》中的八大做人之道
    「論」又有纂的意思,所謂《論語》,是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載下來編纂成書。而說起《論語》,相信很多人都能說出其中幾句名言,比如「溫故而知新」、「任重而道遠」、「逝者如斯夫」…… 即便《論語》中有些話有爭議性,但這些話歷經2500多年,或已成日常生活的常用語,或已被奉為無可辯駁的至理名言,至今依然能散發出智慧的光芒,因為其中蘊藏著人生的很多精神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