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大學》是我們中華國學經典「四書五經」中的第一部,原是《禮記》中的一篇文章,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儒家經典的重要組成部分。北宋大理學家程顥評價該書時說:《大學》是「孔氏之遺書,而初學入德之門也。」《大學》是反映孔子思想的重要著作,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初步學習,進入道德之門的必讀之書。該部經典不僅系統闡述了教育的宗旨、修身修德、治國平天下的政治主張和要求,而且對治家、齊家、興家和旺家,提出了一系列的獨創觀點、思想和主張。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大學》十五章說:「德是本也,財是末也。」道德是治家齊家的根本和關鍵,財富是其次的,是排在第二位的。《大學》二十九章說:「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有仁德的人用財富去完善自身的品德,沒有仁德的人以捨棄自身的生命去發財。上述主張告誡我們,一個家庭如果重視家德建設,這個家庭就會人丁興旺,財富也就會恆足長久;如果這個家庭不崇德,不修德,不立德,不抓住道德這個根本,這個家庭就一定會出現財聚人散、家境破敗的結局,中國歷史上這種案例比比皆是。
圖片來自網絡
念頭端正,福星臨;念頭不正,災星照。《大學》第十四章說:「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要經常使自己的意念誠實,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要像厭惡腐臭的氣味一樣厭惡壞事,要像喜歡美麗的色彩一樣喜歡善良。《大學》十五章還告誡我們:「誠於中,行於外。」一個人的內心真誠,一定會表現在外。這些主張明確地告訴我們,作為家長,要時時刻刻反求諸己,關注內心;不管在什麼情況下,自己的思想意識要真誠無欺,不能有半點私心雜念;要處處警醒自己,約束自己,管理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的思想意識保持純真、正確、科學、誠實,用自己高尚的思想意識帶領和構建整個家庭或家族的精神家園。
圖片來自網絡
心正則身正,身正則家齊。《大學》十七章說:「身有所忿惕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如果心中有憤怒不平,思想就不能端正;如果心中有恐懼不安,思想就不能端正;如果心中有鬆懈逸樂,思想就不能端正;如果心中有憂愁疑難,思想就不能端正。因此,家長一定要加強學習,加強修養,提升素養,經常做到心靜、心寬、心悅、心安、心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身正人敬,人敬家齊。
圖片來自網絡
樹不修,不可伸至蒼天;人不修,不可成其大業。《大學》第四章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這裡明確主張: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品性為根本。《大學》第十八章說:「其所敬畏而闢焉,之其所哀矜而闢焉,之其所敖惰而闢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所謂治家首先在於修養自身的道理是:人們對於自己親近親愛的人會有偏愛,對於自己鄙薄厭惡的人會有偏恨,對於自己尊重敬畏的人會有偏向,對於自己同情憐憫的人會有偏心,對於自己輕視怠慢的人會有偏見。所以,喜歡某人卻能了解他的缺點,厭惡某人卻能了解他的優點,天下很少有人能做到這點。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消除在治家中的各種偏見、偏袒、偏頗、偏心、偏恨等傾向,修好自己的身心,使自己成為所有家庭成員的的楷模。這樣,你才能在整個家庭中有地位、有威信、有影響力、凝聚力和統領力,才能把整個家庭經營好、治理好。
圖片來自網絡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大學》第九章說:「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用今天的話表述是:做國君的,要做到仁愛;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順;做父母的,要做到慈愛;與他人交往,要做到講信用。《大學》十九章說:「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對父母的孝順可以用於侍奉國君;對兄長的恭敬可以用於侍奉長官;對子女的慈愛可以用於領導民眾。在這裡,《大學》告訴我們要齊好家,一定在家庭中大興悌愛慈愛之風,要尊兄愛弟,兄弟和睦,友愛相處;要慈愛幼小,和睦相親,互敬互愛,這樣家庭就會出現積極向上,和諧幸福的格局。
圖片來自網絡
慎獨是一種修養,慎獨是治家的法寶。《大學》十五章說:「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其實,別人早就把你看透了,就像洞察了你的肝和肺一樣,那麼這種掩飾又有什麼益處呢?《大學》十六章說:「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即使你在獨處時,周圍都有許多雙眼睛在注視著你,有許多雙手在指責著你,這是多麼嚴厲的監督啊!因此,作為一個家長,一定要謹慎不苟,規行矩步,嚴求諸己,事事表率。這樣,整個家庭就會出現個個都是好樣的,人人都是正能量。
圖片來自網絡
齊家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學問。《大學》不僅是一部很好的教育學、德育學、修身學,也是一部優秀的治家管理學。我們應該靜下心來好好研讀,好好體悟,好好汲取其智慧,奮力齊好自己的小家,同心建設好偉大祖國這個大家。
2020年4月15日於長沙
本文作者:中國孔子基金會全國孔子學堂推進委員會副主任,韶山南岸國學院總顧問、名譽院長 劉孝聽先生
劉孝聽: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湖南省中華文化學院原副院長、原巡視員,現任中國孔子基金會全國孔子學堂推進委員會副主任,中南大學國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客座教授,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會專家指導委員會主任、韶山南岸國學院名譽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