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窯建盞有什麼特點?與磁州窯、龍泉窯相比較,孰好孰壞?

2020-12-14 宋韻建盞

宋代風雅流傳千年,建盞就是這個時候,成為宋代第一茶器。其實宋代並非僅有建窯一個窯系,定窯、鈞窯、耀州窯、磁州窯、龍泉窯和景德鎮窯,都是當時名震一方的窯口。

之後因為建窯斷燒,很多人不知道建窯,所以成為了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而下面我們就選擇以上其中的三個窯口,來和建窯比較一下。

1 磁州窯和建窯

磁州窯位於河北省磁縣關臺鎮。 它在宋代屬於磁州。磁州窯歷史悠久,主要燒制黑、白瓷,各種產品更是琳琅滿目,瓶,爐,盆,碗應有盡有,器型大圓渾,常以雲龍,雲巖等為裝飾。

磁州窯是為文化遺產,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但磁州窯有和建窯不同的性質,他們生產的器具專門為民間服務,所有類型,裝飾設計,都便於民用和民間的審美要求。

可以說,磁州窯代表的是民俗文化,未能達到社會階級的頂層。但建窯卻受到了全宋上下的追捧,不僅是老百姓用,貴族用,連皇帝也喜歡用,文人雅士更是以詩文相頌。因此建窯在當時的地位,比磁州窯要高。

2 龍泉窯和建窯

龍泉窯主要位於浙江龍泉,古時被稱為處州。因此,也可以說這個窯系是處州窯。而龍泉窯在中國歷史上,是時間最長,地域最廣,品種最多,影響最廣的窯系。

南宋至元末,龍泉窯最為鼎盛,南宋中後期,大窯、溪口等窯口開始燒制貢器,以供宋代宮廷使用。

而龍泉窯最好的瓷器不止黑胎開片類官窯器物,梅子青、蜜蠟黃等瓷器品種也非常不錯。龍泉窯,可以說是雅俗共賞。建窯與之相比,產品明顯有一點單調,因此在這方面,龍泉略勝。

3 青白瓷窯與建窯

青白窯燒制的範圍很廣,其中景德鎮湖田窯就屬於一顆明珠。這種類型的瓷器,顏色透明淡雅,溫潤如玉,所以也有「假玉」之稱。唐代有人把湖田窯生產的青白釉瓷器送進了皇宮,名為「饒玉」,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早的貢瓷之一。

湖田窯與建窯均是下至布衣百姓,上至皇室宮廷,皆可所用,若是將兩者的貢器部分進行比較,風格大相庭徑,難以取捨。

但至今還沒發現青白釉瓷器有帶明確宮廷標示,而建盞卻有明顯的「供御」這樣的款識。綜合各方面的影響,尤其宋人的審美標準,和對器物的要求,建窯要略勝一籌。

事實上,這樣的排列方式比較並無多大意義,僅作為茶餘飯後的一些談資罷了。只要是真正擁有文化內涵的藝術品,都值得人們所珍惜。

宋韻建盞,專注建窯建盞文化傳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盞或更多建盞相關的知識,歡迎評論私信~

相關焦點

  • 建窯系有哪些代表窯口?這些瓷器的特點是什麼?與建盞有何區別?
    建窯為宋代名窯之一,也被稱為「建安窯」、「烏泥窯」,因黒釉瓷而著名,其燒制的建盞在宋代一度達到茶器頂峰。而在建窯黑釉盞盛名的影響下,各地仿燒甚多,除了福建本省的幾十處瓷窯之外,江西、四川、山西、陝西、河南、河北等地,都有仿燒黒釉瓷的窯口。
  • 建窯與磁州、龍泉、青白瓷三個窯系的對比
    修文內向的社會風氣迅速傳播開來,致使宋人風雅傳頌千年,建窯也是在此時興起,建盞穩當宋代第一茶器。宋代當時並非僅建窯一個窯系,定窯、鈞窯、耀州窯、磁州窯、龍泉窯和景德鎮窯,在經過競爭與淘汰最終被後人合稱為「宋代六大窯系」。建窯因斷燒,後人不得而知,故成為了一個特殊的存在。今天我們以其中三窯係為代表,與建窯進行比較。
  • 建窯是什麼?八百年沉寂,建窯建盞是如何「起死回生」的?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就是一項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古老技藝,同時它還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盞與其他的傳統手工藝不同的是,建窯建盞經歷過「起死回生」的經歷。雖然建窯在宋末元初因飲茶風俗的流變,逐漸停燒黑釉瓷,但在千年之後的工業社會,代表著黑釉瓷燒制技藝最高峰的建窯建盞,仍然牽動海內外陶瓷研究者、手工藝者、收藏者的心。
  • 中國名窯入門:越窯、龍泉窯、建窯、吉州窯、景德鎮窯有何特色?
    此杯內外施青釉,青中閃微黃,鳥身有刻劃線紋路,帶微小開片,造型新穎(5)胎的成分越窯青瓷胎是高矽、低鋁組成,與興盛於宋代的龍泉窯、建窯、吉州窯等窯口相比,含矽量更高。宋代建窯代表名貴釉色有兔毫斑、鷓鴣斑、曜變斑等,還有雜色釉、烏金釉等類別。
  • 「建陽建盞」和「建窯建盞」有什麼不同?一字之差,天差地別!
    喜歡建盞的朋友,如果留心就會發現,目前建盞的市場上有建窯建盞和建陽建盞,不少盞友對此很容易分不清,把兩者混為一談,今天我們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什麼是「建陽建盞」,什麼是「建窯建盞」,對使用收藏有沒有影響? 何為建窯?
  • 只知道福建建窯建盞,其他省份都有多少古代窯口競相模仿黑釉瓷?
    因點茶需要,以建盞為代表的黑釉茶碗成為宋代茶人首選。規模化燒制黑瓷的窯口遍布宋土。雖然黑瓷到明代又遭冷遇,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與宋代茶史的關鍵地位,令它在當代又吸引茶人藏家的目光。除建窯之外,還有哪些歷代瓷窯燒制黑釉瓷?分別是什麼藝術風格?[注1].
  • 建盞是什麼?有什麼特點?十個建盞小知識,讓你秒懂建盞
    什麼是建盞?以實用性來說,建盞因鬥茶而生,現作為飲茶器具滿足日常品茗所需。以觀賞性而言,建盞釉面粗看漆黑、平淡無奇,細賞內裡萬千芳華斂於其中。猶如黑珍珠高貴典雅,魅力四射但不過於張揚,蘊藏著無限的能量,給人以神秘之感。如果你還不知這一時席捲萬戶的品茶神器到底是什麼的話,就跟著小編來全面認識下這顆「黑瓷」中的大溪地—建盞。
  • 建盞是什麼?建盞必須知道哪些術語?何為建窯系窯口?
    建盞是什麼?建盞必須知道哪些術語?何為建窯系窯口?柴燒、電燒是什麼?建窯系窯口又是什麼?玩建盞不知道一些建盞術語怎麼可以?下面我們就來簡單說一說這些術語有什麼意義。1 建窯系窯口何為建窯系窯口,是指宋代模仿建窯風格進行燒制黑釉盞的窯口,著名的建窯系窯口有武夷山的遇林亭窯址,延平區的茶洋窯,還有福清市的東張窯。遇林亭窯址與茶洋窯位於南平市,與水吉距離近,聯繫更為發展密切。
  • 建窯建盞有何意義?研究建窯目的是什麼?建盞為何能佔據一席之地
    黑瓷建盞生產基地和建窯系黑瓷的命名窯場。雖然在包括宋代茶文化在內的相關歷史文獻中,有許多關於建窯建盞的記載,但系統記載建窯的專門文獻卻一直沒有發現。近年來,有很多收藏家和古玩愛好者去建窯,但基本上停留在文化旅遊的水平,然後在順便寫一些東西。因此,從建窯及窯遺址出土的存物,系統地研究燒制工藝、文化模式,歷史和文化環境,就顯得很有意義。
  • 宋瓷賞珍---建窯、吉州窯
    建窯遺址位於福建省建陽市水吉鎮一帶,宋時屬建州,故名建窯,亦稱建陽窯。建窯窯址考古發掘顯示,建窯創燒於唐代,兩宋時期達到最高峰。有宋一代,文人間鬥茶盛行。宋代的茶葉是製成半發酵的膏餅,飲用前先把膏餅碾成細末再放到茶碗內,沏以初沸的開水,水面沸起一層白色的沫。
  • 建窯建盞知識:建盞之初探
    建窯的製品——建盞,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是黑瓷的代表性瓷器。在南宋時期,飲茶成為「比屋之飲」,「鬥茶」之風盛行,除了必需提供優質的茶葉之外,還需要有最適於鬥茶所用的茶具。由於鬥茶過程中,要看浮沫和擊拂的情形,而浮沫是白色的,在黑釉茶碗裡看得最清楚,所以鬥茶者皆提倡使用黑釉茶具,「建盞」則是當時鬥茶最佳的茶具珍品。
  • 建盞是什麼?如何使用建盞?《建窯建盞歌謠》
    建盞是什麼?用一句話來概括,建盞是用來喝茶的藝術品。盞的鐵質屬性,可以改善水質,能夠讓茶水更加柔軟,香甜,可以增加茶水中的金屬游離子,讓入口的茶汁極盡完美。建盞如何使用?在1300度的窯裡燒制而成,購買的新盞!第一步擠入牙膏裡外刷個透。去去火。第二步用全開的熱水泡上15分鐘,之後就就可以用各種好茶保養它。切記之後清洗不可使用洗潔精之類的產品,清洗它。
  • 建盞與陶瓷有什麼關係,到底是陶還是瓷?建盞燒制時有什麼特點?
    建盞與陶瓷有什麼關係建窯建盞作為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黑瓷的代表,其燒制過程對陶土的要求比較高。建窯遺址附近的陶土最大特點就是含鐵量高達8%左右,最適宜燒制建盞。但是這樣的陶土在高溫達1300度以上的窯內極易變形,這也就讓建窯建盞的燒制難度大大提高,致使建盞精品極其珍貴。在1300度以上還原釉中,釉層流動,把鐵質拖成各種形狀,冷卻後析出赤鐵礦小晶體,在黑色釉面上形成兔毫、油滴,甚至曜變等斑紋,形成建窯建盞的特色。
  • 建窯建盞燒制技藝
    有的器底,刻有「供御」和「進」琖等字樣,為貢瓷。建窯所產的黑釉「建盞」影響十分廣泛,深受日、韓、臺等地區茶道的重視。其中,「曜變天目」、「油滴建盞」等南宋曠世珍品被日本視為國寶級文物,飲譽四方。建盞生產創燒於晚唐五代時期,興盛於兩宋,元代中後期趨於衰落,明代停燒。數百年來,「建盞」的恢復和研究,一直為陶瓷界所關注、研究者所追求。
  • 建窯建盞歷史的脈絡是什麼?建窯一開始就是燒制建盞嗎?
    根據建窯歷史的相關資料,基本上可以勾勒出建盞窯的發展歷史,唐末五代,是建窯初期,場地分布在安庵尾山,蘆花坪和牛皮芲三個地方,規模比較一般,還是以青釉為主,醬釉為輔。五代到北宋初年這一段時間,建窯的燒制工藝進一步提升,所使用的是一種漏鬥形凸底匣缽,正置仰燒黑釉碗。此期間的釉瓷,薄胎薄釉,淺底腹部有腫脹的顯著特徵,雖然與宋代建盞的厚釉厚胎有一定的區別。但確實算是建盞的先行者。
  • 建窯和官窯的特徵對比看這篇就夠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民窯中,建窯建盞明顯有別於其他窯口的建盞,而且建窯負責生產皇家特供的建盞,因此工藝水平相對來說更高、做工更加精緻。「官窯」為滿足宮廷需要,對瓷器要求則更高。因而,它必須搜羅「民窯」中的能工巧匠,在工藝上精益求精,在經濟上不惜工本,採用優質原料進行生產。
  • 建窯的歷史有多長?建窯建盞的燒制技藝怎麼樣?
    建窯,宋代著名瓷窯,位於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水吉鎮後井在水吉的歷史上,它曾一度歸建州管轄,故名「建窯」。 由於行政隸屬關係的變化,「建窯」又有「水吉窯」「甌寧窯」等稱呼;由於建窯以生產黑釉瓷器見長,故文獻上又有「烏泥窯」等記載。
  • 建窯建盞有何特點?它有著怎樣的過往,又會迎來怎樣的結局?
    可惜民國方面沒有重視,也沒功夫搭理這些,因此自然就沒有對建窯採取任何保護措施。新中國成立以來,建窯經過專業考古隊伍的發掘和研究,建窯建盞的燒成技術得到了很大的恢復和繼承。如今建窯水吉和周邊城鎮有成千上萬的人從事建盞相關行業,這個不僅讓整個產業越來越興盛,也極大的帶動了當地的就業。建盞的成功復甦,也說明了市場越來越大。
  • 建甌出「建盞」 盞色貴青黑
    宋代有五大名窯(指官窯、哥窯、汝窯、定窯、鈞窯)。但宋代瓷窯很多,從窯系來說,宋代形成八大窯系。八大窯系是指定窯系、磁州窯系、耀州窯系、鈞窯系、龍泉窯系、景德鎮窯系、建窯系和越窯系。每個窯系都有很多窯。它有一個中心窯,是燒得最好的窯。民間的磁州窯,算是北方的,做鐵鏽花。南方的景德鎮窯、燒青白瓷,宋代興盛起來,到了明代成為瓷都。龍泉窯燒的是青瓷。
  • 建盞:建盞到底是什麼?帶你了解建盞的前世今生
    建盞這個稱謂,在我國各大瓷窯中,不得不說有些特別。通常我們簡稱某窯瓷器,一般以窯口名+瓷或窯口名+釉色/裝飾方式來概稱,如汝窯瓷、龍泉窯青瓷、定窯白瓷等。為何建窯黑釉瓷會被概稱為建盞呢?建盞的流行,則與點茶法有很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