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汪曾祺紀念館首次開放,一起來感受無盡鄉愁!

2020-12-17 騰訊網

汪曾祺紀念館

方形灰色的建築,排列在一起,如同一本本浸染了歲月光華的書籍,通體都透露著明睿沉穩的積澱。

門前的石階,波折著伸入水中,宛如用文字記載著一段段的時光之河。迎面的磚牆上,汪曾祺的畫像當中懸掛,《受戒》《人間草木》《大淖記事》《沙家浜》等作品名稱,排列兩旁,人與作品,散發著經久不息的魅力。

詩與故鄉

今天上午,位於高郵城北的汪曾祺紀念館首次開放,很多高郵市民都聞訊而來,在紀念館內,再度走進汪老的「詩與故鄉」

老來文思憶舊情

十一展廳現汪老

進入汪曾祺紀念館,一幅巨大的汪老照片映入眼帘,黑色底色,神情肅穆,在目光中,似乎交織著無盡的鄉愁。

整座紀念館共分兩層,分為11個展廳,由「百年汪老」「汪曾祺的文學世界」等部分組成,每一個篇章連接在一起,構成了汪老的人生軌跡,以及他筆下豐富多彩的文學世界。

「百年汪老」的篇章中,分為「家世綿長」「人生回眸」等,分別從汪家在高郵的繁衍生息,再到汪曾祺的人生路程,每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都有著詳盡的介紹和分析,一幅幅珍貴的老照片,一件件勾起回憶的老物件,汪老的音容笑貌,宛如眼前。

整個紀念館展覽的前言和結束語,都是由中國文聯主席、作協主席鐵凝所撰寫的,和汪老有著多次交往的鐵凝,如此寫道:

「他像一股清風颳過當時的中國文壇,在浩如煙海的短篇小說裡,他那些初讀似水、再讀似酒的名篇,無可爭辯地佔據著獨特雋永、光彩常在的位置。能夠靠純粹的文學本身而獲得無數讀者長久懷念的作家真正是幸福的。

他就是他自己,一個從容地『東張西望』著,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愛的老頭。這個老頭,安然迎送著每一段或寂寞或熱鬧的時光,用自己誠實而溫馨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滿靈性的故事,撫慰著常常焦躁不安的世界。」

「汪老離開我們了,但他的文學和人格,他用小說、散文、戲劇、書畫為人間創造的溫暖、愛意、良知和誠心,卻始終伴隨著我們。

汪曾祺先生總讓我想到『相信生活,相信愛』。

他深知人性的複雜和世界的艱深。他的不凡在於,他更相信並尊重生命那健康的韌性,他更相信愛的力量對世界的意義。

思汪老

今天,在汪曾棋先生的家鄉,懷念他、熱愛他的人們以這樣的規模和如此的隆重來追憶這位中國現代文學的傑出人物,這一方水土的文化財富,使我感受到高郵潤澤、悠遠的文化積澱;我也愈加覺得,一個民族、一座城市,是不能沒有如汪老這樣一些讓我們親敬交加的人呼吸其中的。也因此,這紀念活動的意義將會超出文學本身。」

文章淡淡憶兒時

多種形式思汪老

行走在紀念館內,往外眺望,還能看見牆外的石壁上,刻著汪老回憶家鄉的文字:「我的家鄉是一個水鄉,我是在水邊長大的,耳目之所接,無非是水。水影響了我的性格,也影響了我作品的風格。」

而水,在紀念館內,也是無處不在的。比如在資料陳列下方,就有一道微縮的景觀,一條大運河蜿蜒而過,河水澄清,兩岸蘆葦,隨風飄蕩。似乎《受戒》裡的「明海」和「小英子」,正在蘆葦蕩中,劃著小船,似懂非懂的愛情,正在發生。

位於二樓的展廳內,更是用多塊高低錯落的多媒體顯示屏,不斷重溫著汪曾祺的童年舊夢,那些浩蕩奔騰的河水,那些振翅飛翔的水鳥,無不一次次出現在汪曾祺的夢境之中,也在他的筆下,生生不息出一篇篇清新雋永的文字來。從鎮江到昆明,從上海到北京,他走得很遠很遠,但是故鄉高郵,一直在他的記憶裡,他的一生,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紀念館內的陳設,有汪曾祺書吧,裡面陳列有各種汪曾祺的書籍。有高階圖書室,市民們可以坐在高大的臺階上,手捧圖書,心享書香。

整座紀念館,簡約、大氣、實用、精緻,既體現了汪老作為最後一位士大夫的儒學文人風範,又體現了汪老骨子裡親近自然、人文市井生活的浪漫情趣。

念汪老

往事回思如細雨

高郵老鄉追汪老

汪曾祺紀念館的外邊,有一尊汪曾祺的塑像,他雙腿交叉,坐在椅上,手持菸斗,栩栩如生,如同坐在自家的書房內,正在和來人打著招呼。

而在紀念館內部,也有一座汪曾祺書房。書房裡的書櫃、沙發、書桌,都是原封不動,從汪老在北京的書房中搬過來的,原汁原味保留著汪老的生活氣息。

特別是書桌上,兩副眼鏡,一個茶壺,似乎主人剛剛離開,檯燈的餘光還在,茶杯還在散發著嫋嫋的熱氣。最讓人感佩的,是設計者的匠心獨運,這間汪曾祺的書房,前面是一塊玻璃,透過玻璃,就是汪曾祺魂牽夢縈的高郵城北呀,那些鱗次櫛比的民居,那些熟悉不過的鄉音,那些小說中的人物,就在這塊玻璃窗外,在這間書房下,保持著最原生態的生活場景。

在紀念館內,還陳列著現高郵藝術家們,對於汪老的追思。剪紙中的汪曾祺,神情生動;瓷畫中的汪曾祺,面目含情;還有泥塑藝術家,將他筆下的人物,一一再現。每一件藝術品,都凝聚著高郵人,對這位老鄉親,濃濃的愛戀。

汪老誕辰100周年

運河流入枕邊書

文化街區念汪老

今年,是汪曾祺誕辰100周年,而以汪曾祺紀念館為核心的文化特色街區,也進入了最後的收尾階段。整片街區東至傅公橋路,南至傅珠路,西至竺家巷,北至人民路。規劃用地面積約755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541.35平方米,由汪曾祺紀念館、汪迷部落、汪氏家宴以及汪氏客棧四部分組成。

如今,汪曾祺的藝術魅力,正在持久不斷地散發著,而汪曾祺文化特色街區正式開放後,歡迎全世界的「汪迷」,都能來到高郵,在汪曾祺紀念館感受汪老的藝術人生,在汪迷部落中尋找同道之人,在汪氏家宴裡品嘗汪老筆下那些鮮活的水鄉菜餚,入住汪氏客棧,夜枕運河,朝看珠湖,深入了解這座古城的文化魅力。

-END-

來源 | 揚州發布

相關焦點

  • 汪曾祺紀念館在高郵正式開館
    5月18日,汪曾祺紀念館正式開館,「百年汪老」書畫展同日開展。汪曾祺先生的子女、親屬代表與文化學者、汪迷代表等齊聚高郵參加活動。活動現場,汪曾祺長子汪朗與高郵市委書記韋峰等共同為汪曾祺紀念館和「百年汪老」書畫展揭幕。
  • 鳳凰文藝|《鄉愁:誦讀汪曾祺》在汪曾祺紀念館開館日首發
    5月18日恰逢「國際博物館日」,汪曾祺紀念館正式開館,「百年汪老」書畫展同日開展。汪曾祺先生的子女、親屬代表與文化學者、汪迷代表等齊聚高郵參加活動。活動現場,汪曾祺長子汪朗與高郵市委書記韋峰等共同為汪曾祺紀念館和「百年汪老」書畫展揭幕。開館儀式現場還舉行了新書《鄉愁:誦讀汪曾祺》和《汪曾祺文學獎精選作品集》的贈書活動。
  • 汪曾祺紀念館在江蘇高郵開館 汪曾祺百幅書畫精品亮相
    5月18日,汪曾祺紀念館在江蘇高郵開館5月18日,汪曾祺紀念館正式開館,其百幅書畫精品亮相家鄉高郵。汪曾祺先生的子女、親屬代表與文化學者、汪迷代表等齊聚高郵參加活動。汪曾祺長子汪朗在紀念館留言簿上寫到:「老頭兒做夢也想不到家鄉人會給他建這麼一座精美的紀念館!」 今年是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汪曾祺先生誕辰100周年。其家鄉高郵傾力打造汪曾祺文化特色街區。
  • 高郵汪曾祺紀念館將於18日正式開館:文學愛好者們的好去處
    在作家的故鄉江蘇高郵,汪曾祺紀念館即將於本月18日正式對公眾開放,無疑是一系列紀念緬懷活動的重中之重。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圍繞「聚文化人」、「聚才創新」為主題,依附汪曾祺故居新建的汪曾祺紀念館(新館),以及汪曾祺文化特色街區去年一併開工建設,並於今年五一前剛剛竣工。
  • 去高郵,尋找汪曾祺
    汪曾祺在文遊臺題寫的「稼禾盡觀」汪曾祺紀念館文遊臺西側為古四賢祠,祠後是秦觀讀書臺,從文遊臺下來,景區東側還有汪曾祺紀念館。把汪曾祺紀念館放在文遊臺內,其實並不奇怪,高郵人常驕傲地說上一句「古有秦少遊、今有汪曾祺」。
  • 汪曾祺紀念館「拷貝」木心美術館?
    原標題:汪曾祺紀念館「拷貝」木心美術館?建築設計團隊發文駁斥「抄襲說」:有斷章取義之嫌近日,開放不久的江蘇高郵汪曾祺紀念館被質疑在多處設計上與浙江烏鎮的木心美術館極為相似,有抄襲之嫌,其中最明顯的便是建築外立面的設計。
  • 汪曾祺紀念館和木心美術館雷同?設計方:不妨去現場感受一下
    汪曾祺紀念館嵌於高郵古城的新、舊之間不同於紀念館慣見的一體式建築空間,汪曾祺紀念館由七個「BLOC」分體組合而成。七個體塊的錯動相連,以及相互間空隙處帶來的氣口,讓這片尚未完全竣工的街區有別於「為紀念而紀念」的執拗和孤傲,先就連綴起周遭市井生態原有的煙火氣。姚維儒是高郵民間的一名汪曾祺研究者,汪迷群體裡已小有名氣。
  • 汪曾祺紀念館設計團隊回應抄襲質疑:有斷章取義之嫌
    江蘇高郵的汪曾祺紀念館(新館)。  揚州發布 圖不久前正式對公眾開放的汪曾祺紀念館,近日陷入抄襲風波。木心美術館。為紀念汪曾祺先生誕辰100周年,汪曾祺紀念館5月18日正式開館。木心美術館為紀念畫家、文學家木心所建,2015年開館。據澎湃新聞此前報導,汪曾祺紀念館及汪曾祺文化特色街區去年開工建設,是2019年高郵城建十大項目之一。汪曾祺文化特色街區總建築面9000多平米,按「一軸兩帶三片」分為四個功能區域:汪曾祺紀念館、汪迷部落、汪氏家宴以及汪氏客棧。
  • 【今天我朗讀】濃濃鄉愁化為詩——汪曾祺鄉情詩詞聯誦
    今年是汪曾祺先生誕辰100周年,汪曾祺先生是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其中高郵水鄉的水影響了他的性格和作品風格,水也成了「高郵故事」的第一特徵。  水鄉  作者:汪曾祺 朗讀者:陸曄  少年橐筆走天涯,贏得人稱小說家。  怪底篇篇都是水,只因家住在高沙。
  • 幾分雷同幾分真誠:汪曾祺紀念館開館,建築設計被指與木心美術館相似
    記者 | 陳佳靖編輯 | 黃月1為紀念汪曾祺先生誕辰100周年,汪曾祺紀念館於前不久在其故鄉江蘇高郵市正式開館,並於今年5月18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在汪曾祺紀念館剛開放後不久,就有細心的網友注意到,該館在建築設計上與浙江烏鎮的木心美術館似乎有著不少重合之處。其中最明顯的便是建築外立面的設計——兩者不僅都使用木紋清水混凝土作為建材,而且以紀念作家為名的主標識均設置在正面牆面的右下角。
  • 清水混凝土案例—汪曾祺紀念館
    汪曾祺紀念館文化特色街區位於京杭大運河邊的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高郵市。使用現澆清水混凝土建材肌理,基地周邊的老街和巷弄,縱橫交錯,緻密甚至有些擁擠的尺度構成了中國傳統城市中樸實而鮮活的煙火氣息。 △杭州良渚文化藝術中心紀念館材質的主基調為暖灰色清水混凝土,以此致敬汪老的「人間送小溫」的文學情懷。
  • 汪曾祺與《高郵縣誌》
    汪曾祺先生在闊別故鄉40餘年後,於1981年10月10日回到魂牽夢繞的高郵,在家住了30多天。其時,我在高郵師範學校工作。1984年3月,我任高郵縣副縣長,分管編纂縣誌的領導工作,具體負責編寫總纂的是縣誌辦王鶴主任。不久,研究決定,聘請汪曾祺為《高郵縣誌》編纂顧問。1986年10月下旬,應江蘇文藝出版社邀請,汪曾祺與黃裳、林斤瀾夫婦遊南京,後到了揚州住小盤谷招待所。先生與我聯繫,想回高郵拜望任氏娘,看看兄弟姊妹。
  • 高郵,是很好玩的
    汪曾祺,這位有趣的老頭兒,是高郵人。2020年,是汪曾祺誕辰100周年。6月12日,由揚州市委網信辦主辦、高郵市委網信辦承辦的「醉美高郵 尋味汪老」網紅聚集季活動走進高郵,沿著這位有趣的老頭兒的足跡,品嘗汪老筆下故鄉的食物,感受高郵的人間草。
  • 朝聖與紮根——裡下河文學流派研究基地掛牌汪曾祺紀念館
    作為第八屆全國裡下河文學流派研討會系列活動之一,12月11日下午,裡下河文學流派研究基地在高郵汪曾祺紀念館揭牌。泰州市文聯副主席王樹桃和高郵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新聞出版局局長魏道智分別發表講話,共同為基地揭牌。高郵市文聯主席趙德清主持揭牌儀式。
  • 汪曾祺紀念館涉嫌抄襲木心美術館!陳丹青:我就笑起來了,我也不知道這個「笑」是什麼意思
    上個月(5月18日)剛剛正式面向公眾開放的汪曾祺紀念館,近日卻陷入涉嫌抄襲的風波。有質疑聲稱,位於汪老故鄉江蘇高郵的汪曾祺紀念館(新館)與位於浙江烏鎮的木心美術館存在多處類似,包括建築外立面的建材、作家主標識設計以及部分內部空間設計。
  • 汪曾祺紀念館被指「拷貝」木心美術館
    我們將用短新聞的方式,為大家帶來國內外最新出版資訊,本期特別關注為「汪曾祺紀念館被指『拷貝』木心美術館」,將於最後一則資訊中展開。01北京書市在朝陽公園開幕6月5日至6月15日,一年一度的北京書市在朝陽公園開市。
  • 高郵沃土香,滬劇譜京腔一寫在著名作家、戲劇家汪曾祺百年誕辰日
    汪曾祺在小說、散文創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矚目,而他在戲劇創作上所取得的驕人成就更是家喻戶曉,由他執筆創作的現代京劇《沙家浜》曾風靡一時,至今還廣為傳唱;他創作的《範進中舉》等劇,也受到廣大戲迷的喜愛。  汪曾祺於1920年3月5日出生於揚州高郵市,1997年5月16日去世。
  • 恰如其分的老舍故居與格格不入的汪曾祺紀念館,老舍也會武術?
    「老舍之於青島,好比汪曾祺之於高郵,與處於抄襲風波中的汪曾祺紀念館相比,老舍故居顯得格外的合適。沒有網紅打卡地,沒有老舍家宴,老舍民宿,有的,只是厚重的歷史感和文學氛圍。也不知道小編有沒有來過揚州,知不知道汪曾祺,去沒有去過剛剛落成的汪曾祺紀念館,但是,這段文字是我剛走出老舍故居時寫的親身感受。畢竟,我可能是第一個去過汪曾祺紀念館後,再到老舍故居參觀的揚州人。
  • 汪曾祺:讀書不用功,文革寫樣板戲,晚年走紅,捧紅高郵鴨蛋
    沙家浜「春來茶館」汪曾祺,當代著名的作家,江蘇省高郵市人,和北宋著名的文人秦少遊同一故鄉。著名作家汪曾祺汪曾祺,早年就讀赫赫有名的西南聯大汪曾祺改寫為:「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相逢開口笑,過後不思量。人一走,茶就涼……有什麼周詳不周詳?」「人一走,茶就涼」,一段唱詞,終於成了經典。1970年,登上天安門城樓,給關在「牛棚」裡的作家林斤瀾帶來希望。1976年粉粹「四人幫」之後,又花兩年時間「說清楚」,幸運過關。
  • 徐亞東向汪曾祺故裡捐贈畫像
    汪曾祺,江蘇高郵人,中國現當代作家、散文家、劇作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數次應邀參加了江蘇省作協和高郵市政府舉行的有關汪曾祺的紀念活動。10月25日重陽節,徐亞東終於來到江蘇高郵汪曾祺先生的故鄉,出席了高郵市博物館、汪曾祺紀念館和故居、汪迷部落為他舉行的捐贈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