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葉永烈講述《十萬個為什麼》的秘密--中國數字科技館

2020-12-16 中國科學技術館

聽葉永烈講述《十萬個為什麼》的秘密

□文/本刊記者 白玉磊 沈茸茸

 

在中國,《十萬個為什麼》是一部家喻戶曉的書。自從19614月出版以來,累計印數已超過1億冊。作為唯一參與過第一版至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寫作的作者,葉永烈對這部「超級暢銷書」的背後故事了如指掌。20131220日,江蘇省科普作家協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記者採訪了作為嘉賓前來參加會議的葉永烈,聽他講述了《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秘密。

 

為《十萬個為什麼》挑大梁

很多人都問過葉永烈這樣一個問題,是什麼機遇使得他20歲時就能成為《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葉永烈曬出了他上小學時的第一張成績報告單——作文40分,語文40分。這不由得讓人們感嘆,一個作文不及格的學生是如何成長為一個作家的?

葉永烈回憶說,小學五年級時發生的一件事,使他對寫作產生了興趣。有一天,他路過當時的《浙南日報》,看見門口有個綠色的投稿箱,於是就心血來潮寫了一首詩投了進去。幾天後,葉永烈放學回家,剛一進門,父親就拿著報紙興奮地告訴他:「你的詩登出來了!」自此,寫作成了葉永烈的愛好,陸續發表了不少的詩歌、小說。

1957年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後,葉永烈還是喜歡寫文章,他開始用文學筆調去描述化學。一天,他逛新華書店時,買了本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塑料的一家》。這本書給了他莫大的啟示,因為他寫的化學小品大都關於有機化學,而有機化學的「主角」是碳元素,於是他忽然有了「靈感」:為何不寫一本講述碳的科普故事書?就這樣,他花了半個多月完成了《碳的一家》,寄給了少年兒童出版社。幾個月後,他平生第一本書出版了。

葉永烈自認為他的運氣非常好,因為當時這本書的責任編輯曹燕芳正在編寫《十萬個為什麼》化學分冊,由於《碳的一家》文筆活潑,曹燕芳就邀請葉永烈參加寫作。他就寫了5個「為什麼」寄去,曹燕芳一面熱情地給予肯定,一面指出不足,並鼓勵他繼續寫下去。結果,《十萬個為什麼》化學分冊初版本共收175個「為什麼」,葉永烈一個人就寫了163個。

接著,葉永烈又為《十萬個為什麼》的天文氣象分冊寫了27篇,為農業分冊寫了89篇,為生理衛生分冊寫了43篇。就這樣,葉永烈成了《十萬個為什麼》初版本寫得最多的一個作者──初版本最初出5卷,共971個「為什麼」,他寫了三分之一。

叢書出版後,少年兒童出版社收到了數千封讀者來信,提出近5 000個問題,要求補充進書裡。為適應讀者需要,出版社很快就出版了《十萬個為什麼》第二版。之後,又陸續出版了第三版、第四版、第五版和如今的第六版。

26832

葉永烈給《科學大眾》雜誌題字

 

《十萬個為什麼》這個書名從哪兒來

其實,《十萬個為什麼》這個書名並不是少年兒童出版社的首創,蘇聯著名的科學文藝作家伊林就曾寫過一本《十萬個為什麼》,葉永烈在上中學時就看過這本書,並有著深刻的印象。葉永烈後來寫《十萬個為什麼》,也受了伊林很大的影響。湊巧的是,伊林也是化學出身。

不過,「十萬個為什麼」真正的首創者是190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小說家、詩人吉卜林。吉卜林寫過這樣的詩:「五千個在哪兒,七千個怎麼樣,十萬個為什麼……」

 

《十萬個為什麼》為何一炮打響

《十萬個為什麼》之所以能夠一炮打響,葉永烈認為,這是因為這套書題目內容廣泛,每篇文章短小精悍,雖然是以少年兒童為主要讀者對象,但由於內容生動活潑、深入淺出,所以青年讀者甚至成年人也喜歡。

在關注《十萬個為什麼》的人們之中,還有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葉永烈在2011年出版了長篇傳記《錢學森》,為此曾多次採訪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教授。錢永剛回憶說,他在上中學的時候,他的爺爺託人從上海買到一套第一版的《十萬個為什麼》。錢學森看了之後,認為值得讓錢永剛看。正值暑假,錢學森規定錢永剛每天必須看40頁,並對他說,「看不懂就問我」。

 

科普書應該是青少年閱讀的「主食」

如今,《十萬個為什麼》在科普讀物市場上仍然扮演著「領頭羊」的角色。這既讓人感到高興,又讓人覺得遺憾,因為這種狀況一方面證明了《十萬個為什麼》的經久不衰、與時俱進,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我國當代科普精品圖書的匱乏。究其原因,葉永烈認為是現在的科普寫作出了問題。科普寫作,視角要新,必須掌握第一手資料,或者是在第二手資料上進行再創作。而現在的科普書,大部分是由第二手資料拼湊而成的。

在葉永烈看來,科普讀物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起的作用不應只是「點心」,而應該是「主食」。通過閱讀,給青少年一種科學的啟迪,讓他們產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形成初步的科學觀念,真正獲得科學知識。


26831

人物簡介

葉永烈,上海作家協會一級作家、教授、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以兒童文學、科幻、科普文學及紀實文學為主要創作內容。1960年,葉永烈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1961年完成《小靈通漫遊未來》。1983年之後,開始由科普和科幻作品創作轉向紀實文學的創作。截至201310月,葉永烈共出版各類文學作品150餘部。

 

相關焦點

  • 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 葉永烈講述與「十萬」的半生緣
    東方網3月15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自去年8月份,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精裝彩色圖文版與讀者見面後,這部影響了幾代人的少兒科普讀物近期又將推出三個新的系列。日前,少年兒童出版社總編輯周晴介紹了第六版「十萬」品牌的系列化內容。著名作家葉永烈、上海交通大學女科學家曾凡一等《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編輯,也到場講述了他們與「十萬」的故事。
  • 紀念|葉永烈與《十萬個為什麼》
    葉永烈從小開始寫作,他在20歲時成為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最年輕也是寫得最多的作者。葉永烈就讀於北京大學化學系,讀書時就開始用文學方式去描述化學,發表了一些跟化學有關的科普小文章。這些文章後來以《碳的一家》出版,也正是因為這本書,他被《十萬個為什麼》編輯看中。當時《十萬個為什麼》的化學分冊編輯曹燕芳邀請他參與了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葉永烈一口氣寫了100多個跟化學有關的「為什麼」,《十萬個為什麼》化學分冊初版本共收175個「為什麼」,葉永烈一個人寫了163個。
  • 著名作家葉永烈病逝 影響幾代人,難忘「十萬個為什麼」
    自1960年起,葉永烈就成為了《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之一。他曾是一代人心中科幻夢的啟蒙者,20歲時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21歲寫出《小靈通漫遊未來》,號稱風趣幽默的「小靈通之父」。截至2018年1月,葉永烈已經出版逾3500萬字作品。
  • 葉永烈談《十萬個為什麼》:書名是美麗的誤譯
    [摘要]葉永烈在談及《十萬個為什麼》的書名時,說道「十萬個為什麼」是中國「借用」了蘇聯作家伊林的同名科普讀物,而這個名稱是俄譯者翻譯英國詩人吉百齡的詩句時的「美麗誤譯」。從1961年第一版到今年第六版,唯一的版版參與的作者葉永烈,日前在江蘇省第六次科普作家代表大會上,向聽眾講述了親身經歷《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葉永烈11歲時發表第一篇作品,19歲時寫出第一本書,20歲時成為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最年輕也是寫得最多的作者,21歲又寫出《小靈通漫遊未來》。他說:「上小學時我的第一張成績報告單,語文和作文考試都是40分。
  • 《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葉永烈去世,初版971個「為什麼」他寫了...
    ◆《十萬個為什麼》第一版至第六版,唯一全部參與編寫的作者《十萬個為什麼》從1961年的第一版至今的第六版,葉永烈是唯一一位參與每個版本編寫的作者。葉永烈從小開始寫作,在20歲時成為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最年輕也是寫得最多的作者。
  • 《十萬個為什麼》曾是葉永烈的提親禮物
    這首詩翻譯成俄文後卻變成了「十萬個為什麼」。據懂俄語的科普作家葉永烈分析,這是不同語言的數字表達習慣造成的,在俄語中,「十萬」形容數量很多。  這一書名在幾十年的實踐當中被證實大獲成功。很多讀者回憶,小時候真的仔細數過目錄,根本沒有十萬個「為什麼」,只有幾千個。
  • 作家葉永烈去世 成名代表作《十萬個為什麼》葉永烈都寫過什麼書?
    作家葉永烈去世 成名代表作《十萬個為什麼》葉永烈都寫過什麼書?葉永烈生於1940年,浙江溫州人,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早年從事科普、科幻創作,並以科幻作品《小靈通漫遊未來》蜚聲文壇。由葉永烈擔任主要作者之一的《十萬個為什麼》叢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1987年至2000年,葉永烈擔任上海作協專業作家。從上世紀80年代起,葉永烈轉入紀實文學和長篇小說創作。
  • 葉永烈20歲時為"十萬個為什麼"寫稿 獲稿費1600元
    在聽眾們熱烈的掌聲中,作為唯一一位參與過第一版至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寫作的著名作家葉永烈走上「龍江講壇」。他以幽默詼諧的語言講述了半個世紀以來,自己與《十萬個為什麼》結下的不解之緣,揭開了這套在中國影響最大的科普書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20歲大學生一舉成名  葉永烈與《十萬個為什麼》結緣於半個世紀前。
  • 給孩子們講講《十萬個為什麼》作者葉永烈的故事,寄託我們的哀思
    提起著名作家葉永烈,很多年輕人不知道,但要說起《十萬個為什麼》,現在上小學的孩子也一清二楚,可謂是婦孺皆知。但不幸的是《十萬個為什麼》作者之一的著名作家葉永烈於5月15日,在上海去世,享年80歲。1、創作《十萬個為什麼》和《小靈通漫遊未來》葉永烈酷愛寫作,11歲便開始寫作發表作品,18歲發表第一篇科學小品,20歲就成為《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之一,全套書900多個題目,他撰寫了300個,作品一出版就風靡全國,孩子們爭相購買,愛不釋手,我們70後一代就是伴隨著《十萬個為什麼》成長起來的。
  • 作家葉永烈病逝 那個告訴我們「十萬個為什麼」答案的男神走了
    據記載,1959年,少年兒童出版社開始醞釀出版中國本土科普讀物,當時借用了蘇聯著名作家米哈伊爾·伊林《十萬個為什麼》的標題。為其撰寫篇目最多的作家葉永烈當時還是北京大學化學系大二的學生——讀書時就開始用文學方式去描述化學,發表了一些跟化學有關的科普小文章。
  • 寫了《十萬個為什麼》的葉永烈爺爺,去世了
    原創 小辣椒 差評小辣椒喜歡的科幻作家葉永烈爺爺,今天去世了。或許你對這個名字不太熟悉,但你小時候一定有看過他寫的《 十萬個問什麼? 》。作為一個從小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問題少女,當年老爹買的《 十萬個為什麼?
  • 《十萬個為什麼》的作者之一葉永烈逝世,影響了一代代「後浪」
    從18歲就開始寫科學小品文的他,最擅長的就是用活潑的文學語言來講述枯燥無趣的科學知識。這些小品文後來匯集成冊,以《碳的一家》作為圖書出版,這開啟了葉永烈的文學之路。1960年,20歲的葉永烈成為《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編寫者,一年後,他又完成了另一部代表作——《小靈通漫遊未來》。
  • 《十萬個為什麼》作者葉永烈去世 享年79歲
    著名作家葉永烈於2020年5月15日上午去世,享年79歲。葉永烈,筆名蕭勇、久遠、葉楊、葉艇。1940年8月30日生,一級作家、教授、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浙江溫州人。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上海作家協會一級作家、教授。
  • 《十萬個為什麼》也上網了:有問題問十萬
    □晨報記者 徐 穎  還記得伴隨我們成長的《十萬個為什麼》嗎?無論你是當年的孩子還是現在的家長,很多人家中都有這樣一套《十萬個為什麼》。當我們有問題的時候,家長總會說「去看《十萬個為什麼》吧,那裡能找到答案。」
  • 《十萬個為什麼》推平裝版 葉永烈贊其與時俱進
    其實,「十萬個為什麼」也並非伊林的原創,而是來源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詩人約瑟夫·吉卜林詩歌中的一句:「五千個在哪兒,七千個怎麼樣,十萬個為什麼」。據懂俄語的葉永烈分析,在俄語中,「十萬」形容數量很多。  ●不拘一格降人才  《十萬》的第一批作者是上海一所師範學校的7位老師,他們花去將近一年的時間辛辛苦苦完成6萬字初稿,但寫得味同嚼蠟,不適合兒童閱讀。
  • 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 曾參與創作《十萬個為什麼》
    有人說,他是中國科幻作家的先驅。確實,在20歲那年,葉永烈便成為科普暢銷書《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後來更是寫出《小靈通漫遊未來》等諸多作品,用文字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葉永烈。四川人民出版社供圖1940年8月,葉永烈出生於浙江溫州,上中學時便對科學書籍產生了濃厚興趣,這也為後來從事科普創作打下了基礎。
  • 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 曾參與創作《十萬個為什麼》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15日電(記者 上官雲)據媒體報導,著名作家葉永烈於2020年5月15日去世,享年79歲。這個消息瞬間引發無數網友悼念,紛紛表示「逝者安息,老先生一路走好。」有人說,他是中國科幻作家的先驅。
  • 科普作家葉永烈去世,懷念那個為我們回答《十萬個為什麼》的人
    葉永烈,筆名蕭勇、久遠、葉楊、葉艇,浙江溫州人,1940年8月30日生,一級作家、教授、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葉永烈涉足兒童文學、科幻、科普文學及紀實文學等多個創作領域,曾任中國科協委員、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常務理事、世界科幻小說協會理事。
  • 溫籍作家葉永烈做客央視《開講啦》 撒貝寧:我是《十萬個為什麼...
    葉永烈做客《開講啦》  溫州網訊 9月8日晚,78歲的溫籍著名作家葉永烈亮相央視《開講啦》欄目,講述自己和文學的故事。今年小學語文六年級新版教材中,有一篇文章名叫《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該文章作者就是《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之一葉永烈。
  • "十萬個為什麼"作者葉永烈:用文學講述科學故事
    現為上海作家協會一級專業作家、教授、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常務理事、世界科幻小說協會理事,創作了大量科普作品。  核心提示  ■ 《十萬個為什麼》這套書以「大眾化的、小百科全書式的科普讀物」為特色,林林總總,來自生活和生產,來自讀者身邊,內容廣泛,無所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