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個為什麼》推平裝版 葉永烈贊其與時俱進

2021-01-14 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   2014-03-28 14:39:31   

  早在1983年就已「華麗轉身」從事紀實文學創作的作家葉永烈,最近又頻頻以科普作家的面貌出現,講座、籤售、採訪,忙得不亦樂乎。原因是《十萬個為什麼》(以下簡稱《十萬》)第六版又推出了平裝本,而葉永烈是這部盛銷不衰的著作唯一從第一版到第六版都參與的作者,正如他自己所說:「它對於社會而言,是一部與時俱進的科普巨作,對於我而言,它已深深烙進了我的生命。」因此,他雖然剛完成電影文學劇本《美猴王》的創作(發表在《中國作家》第三期上),人很累,需要調整休息一段時間,但仍對《十萬》編輯部的要求有求必應,招之即來。 

  說起《十萬》與葉永烈的半生緣,葉永烈是滔滔不絕。

  ●起步於11歲時的小詩

  葉永烈是溫州人,讀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寫了一首詩投進《浙南日報》(現《溫州日報》)門口的投稿箱。過了一個星期,像豆腐乾那麼大小的詩在副刊發表,署名就是「十一歲小學生葉永烈」,還拿到舊幣8000元(相當現在0.8元的稿費)。他也因此在學校裡面大大揚名,一下子就從一個普通的少先隊員提升為大隊宣傳委員,然後編黑板報、編牆報、編少先隊的油印小報,這都使他對寫作產生了興趣。

  1957年高中畢業。葉永烈想考北京大學中文系的新聞專業,但那一年招五十名,其中半數是調幹生,剩下的二十來個名額,一個省一名都不到。他想溫州這個小城不見得能排上,但是一定要考北京大學。姐姐叫他考化學系。父親一聽說,好呀,起碼將來可以做做雪花膏,做做肥皂,怎麼樣都有一碗飯吃。就這樣呢,葉永烈就把第一志願寫上北京大學化學系,不久後被錄取。在前往北大就讀之前,葉永烈的父親特意送給了他兩套書,一套是《古文觀止》,另一套是梁啓超的《飲冰室文集》。

  那時的北大排課,有點像哈佛,一周的課集中在兩天,其餘就是實驗和自修。葉永烈的大部分時間要麼泡在北京大學圖書館或名系的圖書館,要麼去城裡的書店淘書,幾年裡看了很多書。《十萬》本身是小百科全書式的一種書,要求是作者的知識結構就應該是百科全書式的,北京大學的豐富藏書給葉永烈提供了博覽群書的客觀條件。

  ●「十萬個為什麼」的出版

  1956年10月,毛澤東在中南海接見了10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科普積極分子。參與科普創作成了一種「時尚」,更是知識分子為人民服務、與工農相結合的進步表現。以華羅庚、錢學森等大科學家為代表,一大批科學工作者為科普寫作和宣傳投入重要精力。但出版的主要是給工人農民看的實用技術類科普書,少兒科普書則嚴重短缺。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第三編輯室的編輯們決心填補這個空白,想出套系列叢書,但取個什麼書名呢?要叫得響、傳得開。編輯們經過幾天討論,淘汰了「你知道嗎?」「知識的海洋」等標題,一致同意借用前蘇聯作家伊林寫的一本經典科普讀物的名字:《十萬》。伊林這本書出版於1929年,在前蘇聯廣受歡迎,在我國也大為流行,到1949年3月,開明書店已將此書再版了9次。 其實,「十萬個為什麼」也並非伊林的原創,而是來源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詩人約瑟夫·吉卜林詩歌中的一句:「五千個在哪兒,七千個怎麼樣,十萬個為什麼」。據懂俄語的葉永烈分析,在俄語中,「十萬」形容數量很多。

  ●不拘一格降人才

  《十萬》的第一批作者是上海一所師範學校的7位老師,他們花去將近一年的時間辛辛苦苦完成6萬字初稿,但寫得味同嚼蠟,不適合兒童閱讀。有了第一次組稿的教訓,編輯們認為應該不拘一格起用作者。化學分冊的責任編輯曹燕芳當時手頭正編著另外一本書,叫《碳的一家》,文字生動活潑,作者是北大化學系大二的學生葉永烈。曹燕芳打算讓這個年輕人寫幾個「為什麼」試試看,就寄了五個「為什麼」給他。

  葉永烈當時才20歲,給比自己小几歲的讀者寫文章很有感覺,而且他從小就是伊林的《十萬》的忠實讀者,模擬「偶像作家」寫作,自然駕輕就熟,很快完成任務。曹燕芳很滿意,就又寄給他化學分冊其他的問題。葉永烈從頭寫到尾,這些回答竟然全部被相中了。「化學分冊176個『為什麼』,我寫了163個。」葉永烈對記者說,此外,葉永烈還為天文氣象分冊寫了27篇,為農業分冊寫了89篇,為生理衛生分冊寫了43篇。1961年出版的5個分冊,共947個「為什麼」,葉永烈寫了326個,成為第一版《十萬》當時最年輕的、也是寫得最多的一個作者。

  當然,葉永烈對每一個「為什麼」都極為認真地回答。當年《寫重水是水嗎?》這一篇時,文中提到重水含量是多少,查了很多書,但講的都不一樣,最後他請教了他的教師、重水專家、北京大學化學系的張青蓮教授,張教授在百忙之中專門回信,告訴他計算方法,並告訴他每100噸天然水中有17公斤重水。葉永烈說,他寫的每個「為什麼」也都是這樣一個數字一個數據考證得來的。

  ●胡耀邦向全團推薦

  能否受讀者、尤其是小讀者歡迎呢?出版社也心中無底,當時是編好一冊印一冊,陸陸續續付印。第一冊(物理分冊)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僅5000冊。但沒想到一上市就引起了極大轟動。第二冊(化學分冊)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增加到2萬冊,到第三、四、五分冊第一次印5萬冊。

  6月1日上市,過兩天《新民晚報》就發表了署名「言微」的評論「為《十萬》喝彩」,後來葉永烈才知道,這是令人尊敬的晚報總編輯束紉秋先生的筆名,他在為孩子買書時發現了這本書。接著各報紛紛發表讚揚的文章。《人民日報》曾發表社論,評價它是我國影響最大的科普讀物,是共和國科學明天的一塊基石。

  1962年6月19日至7月9日共青團三屆七中全會在北京舉行。時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的胡耀邦建議,給每位共青團中央委員發一套《十萬》。胡耀邦說:「每個人要從中學點知識。」團中央機關報《中國青年報》予以連載。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規定其上中學的兒子錢永剛放暑假時每天看《十萬》40頁,要兒子「看不懂就問我」。

  到1964年4月,《十萬》發行了584萬冊(73萬套),其中還供應印尼華僑2萬套。1964年,全國具有小學文化程度(包括小學文化)以上的人口有2.4億,相當於每40個識字的中國人就有一冊「為什麼」。其中幾個單冊的銷售量甚至超過《毛澤東選集》。

  ●《十萬》成了提親的禮物

  回憶起年輕時的這一幕,已經年過古稀的葉永烈依然難掩自豪之情。

  一條「為什麼」稿費5元,葉永烈因此獲得了一筆可觀的稿酬。當時他在北大一個月的夥食費才13.5元,一千多元絕對是一筆巨款。但後來,編輯曹燕芳告訴他,應該是每一條「為什麼」稿費10元,領導從愛護葉永烈出發,打了個對摺,怕他稿費太高了會成為「第二個劉紹棠」。著名作家劉紹棠出名很早,13歲就發表作品,在高中語文課本上就有他自己的作品,他用2000元稿費在中南海旁買了一個三合院,但1957年被打成「右派」。

  《十萬》出版後,《光明日報》、《北京晚報》、《新民晚報》、《解放日報》等各大報刊紛紛前來向他約稿。

  1962年,葉永烈回老家,認識了年輕的俄文教師楊惠芬,一見鍾情,他上門提親時送的禮物就是一套《十萬》。少年才氣盡在這套轟動全國的「大部頭裡」顯露,楊家深為讚許。一年後,他倆結婚。2012年8月25日是他們的金婚紀念日,《十萬》專門派人前往祝賀,可見葉永烈與《十萬》的情誼之深。

  北大畢業後,葉永烈先是被分配到上海一家研究所,但他想搞電影,就去上海科教電影製片廠詢問,沒想到廠長大喜過望,說他們曾到北大要他,但不給,沒想到今天送上門來了,葉永烈從此在科教電影製片廠當了18年編導,還得過電影百花獎。而葉永烈的老師也遺憾這位化學系的高材生成了「叛徒」。

  ●每一版都有時代印記

  「隨著時代的變遷,《十萬》的問題不斷升級,每一版都打著時代的印記。」這是從第一版寫到第六版,葉永烈感受最深的一點。1961年出版了5個分冊, 1962年又增編3本分冊:地質礦物、動物和數學。8冊一共收錄問題1484個,總計100萬字。

  像很多人以為,在「文革」中出版的《十萬》第三版才被打上「左」的印記,其實「左」的影響在第二版時已經滲入。1964年開始出版的第二版新增的文字顯得拘謹,強調「聯繫生產實際」,新增的許多「為什麼」脫離了少年兒童的生活。比如:「西瓜能當炮彈嗎?」「食鹽是炒菜吃的,為什麼炸彈裡也要放食鹽?」第二版分為十四冊。按學科門類分冊出版,另外,第二版聘請李四光、竺可楨、華羅庚、茅以升、蘇步青等一批著名科學家擔任顧問,為每個分冊審稿,保證了科學內容的準確性。第二版《十萬》出版後,當時不僅在國內廣為發行,而且還走出了國門,如越南等國家。葉永烈後來在參觀越南共和國主席胡志明故居時,發現他的書房裡也有一套《十萬》。

  到了「文革」期間,《十萬》逃不過厄運,成了「毒草」被批判,包括葉永烈寫的詞條「太陽為什麼有黑子」是惡毒攻擊我們心中的紅太陽毛主席、它的發行超過《毛選》也成了罪名。幾十個造反派組織成立了批《十萬》聯絡站。單位裡也貼出「十萬零一個問題問葉永烈」的大字報,他還遭到了抄家,幸虧他夫人把後來成為暢銷書的《小靈通漫遊未來》的手稿放在掛在屋梁上的菜籃底下,躲過一劫。

  最壓抑是「文革」中出版的第三版。1970年7月,正在「五七幹校」田間的編輯室主任王國忠被工宣隊叫去,要他用「無產階級觀點」修訂《十萬》,「這是無產階級司令部交辦的任務,過去的批判是對你的愛護,你如果不肯修訂,就是對無產階級司令部的又一犯罪。」第三版被要求每個問題的回答都要首先引用毛主席語錄和馬恩著作。規避科學家的名字,以恩格斯的《自然辨證法》和《反杜林論》所提到過的為準,其餘非提不可的一律寫為「有人」。「文革版」還加入了很多深奧、生僻、具體的工農業生產技術知識。文風也變得枯燥刻板。葉永烈儘管挨了批鬥,但是編輯室還要他參與寫作,如「鏡子背後的塗層是什麼」等。「文革版」上黃皮封面上方是工農兵高舉紅寶書,確實頗有「文革」特色。

  這一版《十萬》達21分冊。還有兩冊因為「文革」結束沒有出版。儘管如此,這套書也給「書荒」的中國帶來了很多知識,影響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上世紀80年代初,曹燕芳碰到過好幾位大學畢業生,人家對她充滿感激,說都是靠著讀《十萬》在恢復高考時考上了大學。「文革版」在8年時間裡出版發行多達3700萬冊。

  ●「科學的春天」迎來新版本

  「文革」結束後,中國迎來「科學的春天」,上海少兒出版社恢復重建,馬上就收到大批讀者來信,要求修訂再版《十萬》。編輯們紛紛從工廠、農村回到少兒社三編室,葉永烈說:「這次大修訂,肯定了初版本的特色,否定了『文革版』,著重科普性,依靠科學家審稿,走過了『否定之否定』的道路。」第四版《十萬》仍然是黑色的封面,但內在細節有許多變化,最明顯的就是每個「為什麼」後面都註明了作者的名字,以表達新時代對知識分子的尊重。正本清源的第四版《十萬》出版共14分冊,於1980年出版,1990年初又增加了10冊為「續編本」, 賣出了3000萬冊。

  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下海經商潮也衝擊著科普讀物,「盜版」也開始流行起來。時隔近20年後,1999年,上海少兒社才推出了第五版:「新世紀版」。 第五版著重補充了諸多新的科學技術內容。它的特色一是緊湊簡練,一共12分冊;二是與時俱進,除舊布新;三是強調科學家的作用;四是首次設立資料索引分冊。這一版不再像以往單冊陸續推出,而是裝在精美的盒子裡整套售賣。據出版社統計,新世紀版迄今售出721萬冊。

  這次出版的《十萬》(第六版)編輯出版工作前後花了五年,用兩年做前期調研和策劃,再用三年做後期的編撰、加工和打磨工作。而且邀請到韓啟德院士擔任總主編、21位兩院院士擔任主編、768位全球頂尖科學家和科普作家參加編寫,20餘人組成的強大編輯隊伍,確保了這套書的科學性、前沿性、權威性和可讀性。第六版《十萬》一套集18卷,600餘萬字,7000餘幅圖片,收入4500個代表科技發展前沿和青少年關心的熱點問題,請專家回答。

  和第一版一口氣寫了300多個問題不同,在最新面世的第六版中,葉永烈只回答了20個問題,尤其是近年來關注度很高的諸多問題也落到了這位老將之手,比如「毒牛奶裡面為什麼加了三聚氰胺」,還有「瘦肉精」、「地溝油」等這些問題都是他解析的。葉永烈很有趣地告訴記者他在各地籤售第六版時所見的宣傳口號:「一輩子忘不了,幾代人用得著」、「今年過年送什麼,送《十萬》正好」。

  ●「兩個」葉永烈都沒停步

  八十年代開始,葉永烈的寫作就完全轉向文學了。開始更多地思索國家的利益,開始思索時代的使命,感到他的報告文學產生的影響遠遠強於小說,就客觀上慢慢地使他朝報告文學的方面發展,我意識到我可能更加適合於寫報告文學。

  因此,當時就有讀者問中國難道有兩個葉永烈?一個是寫《十萬》、《小靈通漫遊未來》的葉永烈,一個就是寫《歷史選擇了毛澤東》、《四人幫傳》的葉永烈。其實這兩個葉永烈是一個葉永烈。

  葉永烈今年已74歲,到了應該安享晚年的時期,但仍然每天堅持寫作,至今已達兩千多萬字,著作「超」身,有150本之多。《十萬》的新版本出來,就像新添了個孫子,讓他興奮不已,到處宣講《十萬》編輯在他「小荷才露尖尖角」時對他的扶植。少兒社也在最近要出一本《葉永烈寫的「為什麼」》,把他在一至六版所答的「為什麼」匯集起來,還要出一本《十萬背後的故事》,就是今天記者所聽到的故事,當然要詳細得多。

  正如葉永烈所強調的,《十萬》是他的寶貴財富。 樓乘震

來源:深圳商報

 

責任編輯:楊馥戎

共1頁

 

相關文章

   

文化熱點

  更多

文化365

   

編輯推薦

 

文化博覽

 

新聞排行

 

相關焦點

  • 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推平裝版 每套定價680元
    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推平裝版 每套定價680元   自2013年8月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叢書精裝版面世後,少年兒童出版社昨天又發布了2014年的三個系列新產品,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十萬個為什麼》第六版彩色圖文本的平裝本。
  • 《十萬個為什麼》推平裝版 比精裝版便宜300元
    原標題:唯一參與六次改版 葉永烈自豪得不行 自2013年8月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叢書精裝版面世後,少年兒童出版社昨天又發布了2014年的三個系列新產品,其中最受關注的是《十萬個為什麼》第六版彩色圖文本的平裝本。作為《十萬個為什麼》的老作者之一,作家葉永烈在發布會上,與讀者一起分享了自己的「十萬個為什麼」故事。
  • 《十萬個為什麼》明年將出平裝版 可以分冊購買
    原標題:《十萬個為什麼》明年推平裝版葉永烈在講座現場。50多年前,還在北京大學讀書的葉永烈成為了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作者之一,「我是當時最年輕,也是寫作最多的作者」。2013年8月,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最新出版,73歲的葉永烈身上多了一個特別的頭銜:唯一參與過第一版至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寫作的作者。
  • 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 葉永烈講述與「十萬」的半生緣
    東方網3月15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自去年8月份,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精裝彩色圖文版與讀者見面後,這部影響了幾代人的少兒科普讀物近期又將推出三個新的系列。日前,少年兒童出版社總編輯周晴介紹了第六版「十萬」品牌的系列化內容。著名作家葉永烈、上海交通大學女科學家曾凡一等《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編輯,也到場講述了他們與「十萬」的故事。
  • 《十萬個為什麼》將推電子書、遊戲、動漫
    原標題:《十萬個為什麼》將推新產品:電子書、遊戲、動漫   在新中國歷史上,很少有圖書能像《十萬個為什麼》那樣,影響深遠。它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累計發行量超過1億冊,被譽為新中國科普讀物的第一品牌。但這一切,只是輝煌的過去,它的未來,將不再僅僅只是一套書。
  • 《十萬個為什麼》將推新產品:電子書、遊戲、動漫
    昨日,記者從「我和科學有個約會」——「十萬個為什麼」品牌分享會上獲悉,少年兒童出版社在去年推出最新修訂的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之後,今年將再推三個系列的全新產品。同時加緊了數字出版的步伐,其口號是:「過去,『十萬』是有關孩子的科普讀物,未來,它將成為一個幫助青少年學會思考成長的啟智體系。」
  • 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新推平裝本
    原標題: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新推平裝本 3月12日,在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少年兒童出版社主辦的「我和科學有個約會——十萬個為什麼」品牌分享會上,上少社總編輯周晴代表出版方發布了2014年「十萬」3個系列的全新產品。系列產品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十萬個為什麼》第六版彩色圖文本(平裝本)。
  • 聽葉永烈講述《十萬個為什麼》的秘密--中國數字科技館
    作為唯一參與過第一版至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寫作的作者,葉永烈對這部「超級暢銷書」的背後故事了如指掌。就這樣,葉永烈成了《十萬個為什麼》初版本寫得最多的一個作者──初版本最初出5卷,共971個「為什麼」,他寫了三分之一。
  • 紀念|葉永烈與《十萬個為什麼》
    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中依然有葉永烈的名字。葉永烈就讀於北京大學化學系,讀書時就開始用文學方式去描述化學,發表了一些跟化學有關的科普小文章。這些文章後來以《碳的一家》出版,也正是因為這本書,他被《十萬個為什麼》編輯看中。當時《十萬個為什麼》的化學分冊編輯曹燕芳邀請他參與了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葉永烈一口氣寫了100多個跟化學有關的「為什麼」,《十萬個為什麼》化學分冊初版本共收175個「為什麼」,葉永烈一個人寫了163個。
  • 葉永烈談《十萬個為什麼》:書名是美麗的誤譯
    》,其總發行量已超過1億冊。從1961年第一版到今年第六版,唯一的版版參與的作者葉永烈,日前在江蘇省第六次科普作家代表大會上,向聽眾講述了親身經歷《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葉永烈11歲時發表第一篇作品,19歲時寫出第一本書,20歲時成為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最年輕也是寫得最多的作者,21歲又寫出《小靈通漫遊未來》。他說:「上小學時我的第一張成績報告單,語文和作文考試都是40分。
  • 《十萬個為什麼》的作者之一葉永烈逝世,影響了一代代「後浪」
    葉永烈與《十萬個為什麼》葉永烈與《十萬個為什麼》的緣分還要追溯到他最早的科普書籍《碳的一家》。據其生前介紹,當時《碳的一家》的責任編輯曹燕芳也正是《十萬個為什麼》的責任編輯,正是因此,20歲的葉永烈被曹燕芳看中,邀請其參與編寫了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的化學分冊。
  • 《十萬個為什麼》曾是葉永烈的提親禮物
    這首詩翻譯成俄文後卻變成了「十萬個為什麼」。據懂俄語的科普作家葉永烈分析,這是不同語言的數字表達習慣造成的,在俄語中,「十萬」形容數量很多。  這一書名在幾十年的實踐當中被證實大獲成功。很多讀者回憶,小時候真的仔細數過目錄,根本沒有十萬個「為什麼」,只有幾千個。
  • 作家葉永烈去世 成名代表作《十萬個為什麼》葉永烈都寫過什麼書?
    作家葉永烈去世 成名代表作《十萬個為什麼》葉永烈都寫過什麼書?葉永烈生於1940年,浙江溫州人,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早年從事科普、科幻創作,並以科幻作品《小靈通漫遊未來》蜚聲文壇。由葉永烈擔任主要作者之一的《十萬個為什麼》叢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1987年至2000年,葉永烈擔任上海作協專業作家。從上世紀80年代起,葉永烈轉入紀實文學和長篇小說創作。
  • 《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葉永烈去世,初版971個「為什麼」他寫了...
    據上海媒體報導,當代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葉永烈於2020年5月15日上午在上海去世,享年80歲。這位《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曾陪伴幾代人度過了好奇的童年。◆《十萬個為什麼》第一版至第六版,唯一全部參與編寫的作者《十萬個為什麼》從1961年的第一版至今的第六版,葉永烈是唯一一位參與每個版本編寫的作者。葉永烈從小開始寫作,在20歲時成為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最年輕也是寫得最多的作者。
  • 寫了《十萬個為什麼》的葉永烈爺爺,去世了
    原創 小辣椒 差評小辣椒喜歡的科幻作家葉永烈爺爺,今天去世了。或許你對這個名字不太熟悉,但你小時候一定有看過他寫的《 十萬個問什麼? 》。作為一個從小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問題少女,當年老爹買的《 十萬個為什麼?
  • 著名作家葉永烈病逝 影響幾代人,難忘「十萬個為什麼」
    自1960年起,葉永烈就成為了《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之一。他曾是一代人心中科幻夢的啟蒙者,20歲時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21歲寫出《小靈通漫遊未來》,號稱風趣幽默的「小靈通之父」。截至2018年1月,葉永烈已經出版逾3500萬字作品。
  • 葉永烈20歲時為"十萬個為什麼"寫稿 獲稿費1600元
    在聽眾們熱烈的掌聲中,作為唯一一位參與過第一版至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寫作的著名作家葉永烈走上「龍江講壇」。他以幽默詼諧的語言講述了半個世紀以來,自己與《十萬個為什麼》結下的不解之緣,揭開了這套在中國影響最大的科普書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20歲大學生一舉成名  葉永烈與《十萬個為什麼》結緣於半個世紀前。
  • 《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沒有十萬個問題
    在《全球概覽》啟迪無數美國人的年代,遠在東方的中國也曾因為一套科普書籍引發熱潮,其印數一度超過了《毛選》,這就是給幾代人帶來科學啟蒙的《十萬個為什麼》。出版至今六十年間,《十萬個為什麼》的印數超過一億冊,再版了六次。從「冰棍兒為什麼冒白煙」到「為什麼原子彈爆炸時,要背向爆心臥倒」,每一次再版都訴說著這個國家對於科學認知的改變。
  • 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推新品 「平價彩色版」面市
    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根據讀者需求拆分成不同種類  東方網記者周晏珵3月12日報導:去年底首次亮相上海書展的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精裝版曾經以其豐富的圖文和高昂的售價為大家所熟知,不過當時售價980元的《十萬個為什麼》精裝版讓不少購買者打了退堂鼓。
  • 溫籍作家葉永烈做客央視《開講啦》 撒貝寧:我是《十萬個為什麼...
    葉永烈做客《開講啦》  溫州網訊 9月8日晚,78歲的溫籍著名作家葉永烈亮相央視《開講啦》欄目,講述自己和文學的故事。今年小學語文六年級新版教材中,有一篇文章名叫《真理誕生於一百個問號之後》,該文章作者就是《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之一葉永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