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烈談《十萬個為什麼》:書名是美麗的誤譯

2020-11-26 騰訊網

[摘要]葉永烈在談及《十萬個為什麼》的書名時,說道「十萬個為什麼」是中國「借用」了蘇聯作家伊林的同名科普讀物,而這個名稱是俄譯者翻譯英國詩人吉百齡的詩句時的「美麗誤譯」。

(圖片來自網絡)

中國科普讀物最具影響力的品牌,當屬家喻戶曉的《十萬個為什麼》,其總發行量已超過1億冊。從1961年第一版到今年第六版,唯一的版版參與的作者葉永烈,日前在江蘇省第六次科普作家代表大會上,向聽眾講述了親身經歷《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葉永烈11歲時發表第一篇作品,19歲時寫出第一本書,20歲時成為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最年輕也是寫得最多的作者,21歲又寫出《小靈通漫遊未來》。他說:「上小學時我的第一張成績報告單,語文和作文考試都是40分。我沒有氣餒,五年級時寫了一首詩投入《浙南日報》設置的投稿箱。該報發表了我的首篇作品,豆腐乾大的文章引發了我濃厚的寫作興趣。」

考上北京大學化學專業後,葉永烈說,「我仍熱愛寫作。不經意間看到北京科協辦的科學小報,投了一篇科學小品給採用發表了。此後,我來了『靈感』,就用文學手法寫科普書,把那十幾篇化學小品編成一本《碳的故事》,投稿給少年兒童出版社。該社做些修改後刊用了,這是我首次正式出版的書。1960年,該社邀請我參與《十萬個為什麼》寫作。」他寫了化學、農業和生物三個分冊的326個「為什麼」,佔全書總篇幅三分之一。由此,北大三年級學生、18歲的他,成了《十萬個為什麼》的最年輕作者。

談及《十萬個為什麼》的書名,葉永烈表示,「那是一個美麗的誤譯」。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十萬個為什麼》書名,「借用」了蘇聯作家伊林的同名科普讀物,只是伊林的《十萬個為什麼》多一個副標題——「室內旅行記」。而伊林的《十萬個為什麼》,如他自己所言,是借用英國詩人吉百齡的詩句。但是,吉百齡的原詩若譯成中文,應該是「一百萬個怎麼樣,兩百萬個在哪裡,七百萬個為什麼」。葉永烈解釋說,「『十萬個為什麼』是俄譯者的誤譯。因為有了這個『美麗的誤譯』,才有了《十萬個為什麼》這樣響亮的書名。倘若把書名叫做《七百萬個為什麼》,那才彆扭呢!」

自1961年《十萬個為什麼》出版第一版,到2013年出版第六版,半個多世紀以來,葉永烈一直堅持參與。葉永烈說自己「寫作最輕鬆的是第一版,因為當時不知道該書今後的社會影響非常大,所以沒負擔,文筆生動活潑,用文學的語言描述科學,讀者反映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規定上中學的兒子放暑假時每天看40頁《十萬個為什麼》,要兒子『看不懂就問我』。據說,周恩來總理非常喜歡《十萬個為什麼》,他的座車裡就放了一套,順手翻閱。最壓抑的,是文革中出版的第三版,社會流行『知識越多越反動』風氣,突出政治術語,極左思潮。儘管我挨了批鬥,但是還要我參與寫作。」

葉永烈介紹,最新面市的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是精裝本,出了18個分冊,平裝本將於明年春節前後與讀者見面。新版書曾向社會廣大讀者徵集了3萬多個新的「為什麼」,由兩院院士掛帥審定稿件。他自己參與寫作的化學分冊,包括了「三聚氰胺」、「塑化劑」、「玻璃幕牆」、「地溝油」等最新的民生科普內容。

相關焦點

  • 《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原標題:《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中國江蘇網12月26日訊 中國科普讀物最具影響力的品牌,當屬家喻戶曉的《十萬個為什麼》,其總發行量已超過1億冊。從1961年第一版到今年第六版,唯一的版版參與的作者葉永烈,日前在江蘇省第六次科普作家代表大會上,向聽眾講述了親身經歷《十萬個為什麼》背後的故事。
  • 紀念|葉永烈與《十萬個為什麼》
    葉永烈就讀於北京大學化學系,讀書時就開始用文學方式去描述化學,發表了一些跟化學有關的科普小文章。這些文章後來以《碳的一家》出版,也正是因為這本書,他被《十萬個為什麼》編輯看中。當時《十萬個為什麼》的化學分冊編輯曹燕芳邀請他參與了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葉永烈一口氣寫了100多個跟化學有關的「為什麼」,《十萬個為什麼》化學分冊初版本共收175個「為什麼」,葉永烈一個人寫了163個。
  • "十萬個為什麼"作者葉永烈:用文學講述科學故事
    就這樣,我花了半個來月時間完成,投寄給少年兒童出版社。  出版社首肯了我的書稿並提出修改意見。沒過多久就收到了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審稿意見,認為書稿可用,但要做些修改和補充,書名也從《碳的故事》改為《碳的一家》。半年之後,我平生第一本書出版了。  《十萬個為什麼》醞釀啟動  《十萬個為什麼》正式啟動是在1959年秋。
  • 聽葉永烈講述《十萬個為什麼》的秘密--中國數字科技館
    作為唯一參與過第一版至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寫作的作者,葉永烈對這部「超級暢銷書」的背後故事了如指掌。>20歲時就能成為《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他就寫了5個「為什麼」寄去,曹燕芳一面熱情地給予肯定,一面指出不足,並鼓勵他繼續寫下去。結果,《十萬個為什麼》化學分冊初版本共收175個「為什麼」,葉永烈一個人就寫了163個。
  • 《十萬個為什麼》曾是葉永烈的提親禮物
    這套書就是《十萬個為什麼》。自1961年出版以來,這套單純的兒童科普書,經歷了科技發展最為迅猛的50年,也經歷了中國政治與文化風雲變幻的50年。  書名源於英國詩歌  1949年11月,文化部設立了科學普及局,新中國迎來第一個科普高峰。1956年10月,毛澤東在中南海接見了10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科普積極分子。
  • 作家葉永烈去世 成名代表作《十萬個為什麼》葉永烈都寫過什麼書?
    作家葉永烈去世 成名代表作《十萬個為什麼》葉永烈都寫過什麼書?葉永烈生於1940年,浙江溫州人,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早年從事科普、科幻創作,並以科幻作品《小靈通漫遊未來》蜚聲文壇。由葉永烈擔任主要作者之一的《十萬個為什麼》叢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1987年至2000年,葉永烈擔任上海作協專業作家。從上世紀80年代起,葉永烈轉入紀實文學和長篇小說創作。
  • 葉永烈20歲時為"十萬個為什麼"寫稿 獲稿費1600元
    在聽眾們熱烈的掌聲中,作為唯一一位參與過第一版至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寫作的著名作家葉永烈走上「龍江講壇」。他以幽默詼諧的語言講述了半個世紀以來,自己與《十萬個為什麼》結下的不解之緣,揭開了這套在中國影響最大的科普書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20歲大學生一舉成名  葉永烈與《十萬個為什麼》結緣於半個世紀前。
  • 著名作家葉永烈病逝 影響幾代人,難忘「十萬個為什麼」
    自1960年起,葉永烈就成為了《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之一。他曾是一代人心中科幻夢的啟蒙者,20歲時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21歲寫出《小靈通漫遊未來》,號稱風趣幽默的「小靈通之父」。截至2018年1月,葉永烈已經出版逾3500萬字作品。
  • 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 葉永烈講述與「十萬」的半生緣
    東方網3月15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自去年8月份,第六版《十萬個為什麼》精裝彩色圖文版與讀者見面後,這部影響了幾代人的少兒科普讀物近期又將推出三個新的系列。日前,少年兒童出版社總編輯周晴介紹了第六版「十萬」品牌的系列化內容。著名作家葉永烈、上海交通大學女科學家曾凡一等《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編輯,也到場講述了他們與「十萬」的故事。
  • 科普作家葉永烈去世,懷念那個為我們回答《十萬個為什麼》的人
    洪祖年解釋說,實際上,伊林這本書的原名叫《屋子裡的科學》,由於書的扉頁上印著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吉卜林的一首小詩:「七千個在哪裡,五千個怎麼辦,十萬個為什麼」,國內出版社在1930年代引進這本書時,就借用了這首詩的最後一句,將書名改作《十萬個為什麼》。琢磨書名的同時,組稿也在進行著。
  • 夜讀|看過《十萬個為什麼》嗎?葉永烈寫這本書時才20歲
    1950年,11歲的葉永烈開始發表詩作;1957年開始發表科學小品;1959年,出版了第一部科學小品集《碳的一家》;1960年成為《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編寫,同年秋完成《小靈通漫遊未來》。1983年之後,葉永烈開始由科普和科幻作品創作轉向紀實文學的創作,創作了《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陳雲之路》《葉永烈採訪手記》《星條旗下的中國人》《胡喬木傳》《馬思聰傳》《傅雷與傅聰》《梁實秋的黃昏戀》等。在這一系列的作品中,影響一代又一代人的《十萬個為什麼》應該算是葉永烈的第一部大作。
  • 作家葉永烈病逝 那個告訴我們「十萬個為什麼」答案的男神走了
    這些文章後來以《碳的一家》出版,也正是因為這本書,他被《十萬個為什麼》編輯看中。當時的《十萬個為什麼》化學分冊編輯曹燕芳邀請他參與了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十萬個為什麼》化學分冊初版本共收175個「為什麼」,葉永烈一個人寫了163個。
  • 《十萬個為什麼》主要作者葉永烈去世,初版971個「為什麼」他寫了...
    據上海媒體報導,當代科普文藝作家、報告文學作家葉永烈於2020年5月15日上午在上海去世,享年80歲。這位《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曾陪伴幾代人度過了好奇的童年。◆《十萬個為什麼》第一版至第六版,唯一全部參與編寫的作者《十萬個為什麼》從1961年的第一版至今的第六版,葉永烈是唯一一位參與每個版本編寫的作者。葉永烈從小開始寫作,在20歲時成為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最年輕也是寫得最多的作者。
  • 寫了《十萬個為什麼》的葉永烈爺爺,去世了
    原創 小辣椒 差評小辣椒喜歡的科幻作家葉永烈爺爺,今天去世了。或許你對這個名字不太熟悉,但你小時候一定有看過他寫的《 十萬個問什麼? 》。作為一個從小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問題少女,當年老爹買的《 十萬個為什麼?
  • 《十萬個為什麼》推平裝版 葉永烈贊其與時俱進
    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第三編輯室的編輯們決心填補這個空白,想出套系列叢書,但取個什麼書名呢?要叫得響、傳得開。編輯們經過幾天討論,淘汰了「你知道嗎?」「知識的海洋」等標題,一致同意借用前蘇聯作家伊林寫的一本經典科普讀物的名字:《十萬》。伊林這本書出版於1929年,在前蘇聯廣受歡迎,在我國也大為流行,到1949年3月,開明書店已將此書再版了9次。
  • 給孩子們講講《十萬個為什麼》作者葉永烈的故事,寄託我們的哀思
    提起著名作家葉永烈,很多年輕人不知道,但要說起《十萬個為什麼》,現在上小學的孩子也一清二楚,可謂是婦孺皆知。但不幸的是《十萬個為什麼》作者之一的著名作家葉永烈於5月15日,在上海去世,享年80歲。1、創作《十萬個為什麼》和《小靈通漫遊未來》葉永烈酷愛寫作,11歲便開始寫作發表作品,18歲發表第一篇科學小品,20歲就成為《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之一,全套書900多個題目,他撰寫了300個,作品一出版就風靡全國,孩子們爭相購買,愛不釋手,我們70後一代就是伴隨著《十萬個為什麼》成長起來的。
  • 《十萬個為什麼》為什麼沒有十萬個問題
    1934年,開明書店引進了蘇聯作家伊林的科普讀物《十萬個為什麼——屋內旅行記》,裡面的「為什麼」更像是生活百科:爐子裡火旺的時候,為什麼呼呼直響?為什麼麵包心裡都是小孔?。這套書剛推出就成了爆款,直到建國後仍是很多老百姓家中的「傳家寶」。出生於1940年的葉永烈就在初三的時候與《十萬個為什麼》相遇,當時他根本想像不到,自己居然會成為中文版的作者,並和科普結下一生的情緣。
  • 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 曾參與創作《十萬個為什麼》
    確實,在20歲那年,葉永烈便成為科普暢銷書《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後來更是寫出《小靈通漫遊未來》等諸多作品,用文字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葉永烈。四川人民出版社供圖1940年8月,葉永烈出生於浙江溫州,上中學時便對科學書籍產生了濃厚興趣,這也為後來從事科普創作打下了基礎。11歲時,葉永烈寫了一首小詩投給家鄉的報紙,最後發表了。
  • 著名作家葉永烈去世 曾參與創作《十萬個為什麼》
    確實,在20歲那年,葉永烈便成為科普暢銷書《十萬個為什麼》的主要作者,後來更是寫出《小靈通漫遊未來》等諸多作品,用文字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讀者。葉永烈。四川人民出版社供圖1940年8月,葉永烈出生於浙江溫州,上中學時便對科學書籍產生了濃厚興趣,這也為後來從事科普創作打下了基礎。11歲時,葉永烈寫了一首小詩投給家鄉的報紙,最後發表了。
  • 《十萬個為什麼》的作者之一葉永烈逝世,影響了一代代「後浪」
    葉永烈與《十萬個為什麼》葉永烈與《十萬個為什麼》的緣分還要追溯到他最早的科普書籍《碳的一家》。據其生前介紹,當時《碳的一家》的責任編輯曹燕芳也正是《十萬個為什麼》的責任編輯,正是因此,20歲的葉永烈被曹燕芳看中,邀請其參與編寫了第一版《十萬個為什麼》的化學分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