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甲骨文發現120周年。
甲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
換句話說,漢字的" 六書 "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
自從甲骨文發現120年來,有無數的學者不斷鑽研進取,如今甲骨學也成為了一個國際性學科。
眾所周知,甲骨文與金文、戰國秦漢簡帛文字以及今天的漢字一脈相承。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甲骨文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事實上,甲骨文傳承著文化基因,具有極大的文物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
顯而易見,透視3000年前殷商社會生活,甲骨文是非常好的素材與佐證。
隨著社會發展變遷,我們看到民族文化自信影響之深,其中也離不開甲骨文等漢字對歷史發展和思想意識的深刻影響。
如果你對甲骨文也很有興趣,可以去中國國家博物館看一看「證古澤今——甲骨文文化展」。
本次展覽展出近190件甲骨、青銅、玉石、書籍實物,這也是國博首次舉辦以甲骨文為內容的文化展。
(註:圖片來自網絡,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