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講壇】人生三重境界:等風來,乘風起,隨風去!

2020-11-24 騰訊網

涵江發展最新動態,涵江社會最新消息。

歡迎關注,涵江時訊一手掌握!

莊子可能是最喜歡魚的哲學家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 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 ,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莊子在逍遙遊中為我們虛構了一個神奇無比的鯤鵬的形象。鯤鵬等風來、乘風起逆風行,到最後如果能夠取消對風的依賴,就能實現逍遙的境界。

人生其實也是這樣,人生是從有所待到無所待進化的過程,你掌握了無所待,你就能成為莊子眼中的至人、神人和聖人。

為何《莊子》的開篇,就是逍遙遊?因為逍遙遊中寄託了莊子的人生理想。狡猾的莊子,把人生的三種境界藏在鯤鵬扶搖而起的故事中,讓我們去細細品味。

等風來

莊子在《逍遙遊》裡寫的第一條魚,是北冥有一條名為鯤的魚,能化作鵬,遨遊於九天。它會乘著六月的風,飛去南冥。可是莊子卻說它不自由,一旦沒有風,就只能從高空墜落。那時候有一個名叫列子的人,能夠駕著風在天上飛,跟神仙一樣。但是沒風,他也要發愁。站在風口,誰都能飛起來。這樣的自由,靠的是外物。是靠著財富,名聲,才能夠填補自我的空虛。

等風來,在莊子的智慧中,就是不為物所累。

乘風起

《莊子·秋水》中記載「有一天,莊子和惠子路過濠水的橋上。莊子說:「你看這些儵魚在下面遊得多麼快樂。」惠子卻說:「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快不快樂?」莊子立刻答道:「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生活就像一齣戲,我們不在別人的曲目裡,怎麼能知道別人的悲歡。魚的快樂是自由嬉戲在水中,人的快樂是能夠自然生長在世間。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你明明與眾不同, 卻總希望和別人一樣。與其絞盡腦汁去想著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倒不如努力去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乘風去,在莊子的智慧中,就是不為別人的評價所累。

隨風去

天命無常,人如風絮。

不知道哪一天屬於你的池塘水就乾涸了,和你相伴的人總有一天會離場。人與人都是相伴而行的旅者,只有自己才能走完全程。要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不要成為別人的附庸。

杜甫曾經和李白結伴而行,策馬江湖。杜甫羨慕李白的灑脫和瀟灑,崇拜他的天賦與才華。可惜我心向山,君心向水,他們終究揮手而別。

寫不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那就「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隨風去,在莊子的智慧中,就是找到自我。

我的身體和靈魂是完全自由的,我超越了人世間一切的欲望,超越了人世間一切的功利,我的手段就是目的,目的就是手段,我已經化為宇宙中的一切,實現了人生的超越,這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無所待的逍遙境界。達到這種至高無上境界的,只有至人、神人和聖人,因為在莊子看來,至人忘記自己,神人忘記功利,聖人消亡了稱號。

來源:國學魅力

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

相關焦點

  • 莊子人生三重境界:等風來,乘風起,隨風去!細細品味,看透人生
    鯤鵬等風來、乘風起逆風行,到最後如果能夠取消對風的依賴,就能實現逍遙的境界。人生其實也是這樣,人生是從有所待到無所待進化的過程,你掌握了無所待,你就能成為莊子眼中的至人、神人和聖人。為何《莊子》的開篇,就是逍遙遊?因為逍遙遊中寄託了莊子的人生理想。狡猾的莊子,把人生的三種境界藏在鯤鵬扶搖而起的故事中,讓我們去細細品味。
  • 莊子逍遙遊中的四大人生境界:等風來乘風起逆風飛翔和無所待!
    莊子的《逍遙遊》給我們的啟示是,人生其實就是等風來、乘風起,逆風飛翔,最後放棄對風的依賴,完成生命主體的自由,完成靈魂復歸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最後結果就是無所待,達到莊子所說的超越了人間的功利和欲望的逍遙的境界。所以,人生是從有所待到無所待進化的過程,你掌握了無所待,你就能成為莊子眼中的至人、神人和聖人。
  • 人生的三重境界:看遠、看透、看淡
    人生三境界看遠即是目標也是過程,更是境界。目標牽引成長,過程充盈人生。凡此種種,無不說明,只有志向高遠,人生才會有前進航標,再插上執著的翅膀,便能愈飛愈高,窮千裡,覽萬物。
  • 【國學講壇】生活的最高境界是理解,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心靜!
    是非天天有,關鍵是看你以何種心態去面對它?累了,放空自己,讓心靜一靜,清掃內心的雜物,清除內心的欲望。煩了,讓心靜一靜,清空內心的煩惱,還心一片清靜。遇到困難了,讓心靜一靜,理清思緒,尋找解決方法,要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生活的最高境界是理解,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心靜。
  • 宋代禪師總結人生的三重境界,你在第幾重?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惟信在《指月錄·卷二十八·六祖下第十四世》中提出參禪的有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不光修行,人生也是如此。
  • 人生三重境界和四種大智慧
    一、人生三重境界  人生有三重境界,這三重境界可用一段充滿禪機的語言來說明,這段語言便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一個人倘停留在人生的這一階段,那就苦了這條性命了。人就會這山望著那山高,不停攀登,爭強好勝,與人比較,怎麼做人,如何處世,絞盡腦汁,機關算盡,永無滿足的一天。因為這個世界原本就是一個圓的,人外還有人,天外還有天,循環往復,綠水長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有限的,哪裡能夠去與永恆和無限計較呢?  許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終點。
  • 王國維的人生三重境界,很多人都是似懂非懂,你讀懂了嗎?
    最近,總能聽到一些人在故弄玄虛地與人講些為人的道理,把王國維的三重境界抬出來唬人,似懂非懂地闡釋其中的奧妙。乍一聽還真是那麼回事,但是當你真想跟他細做探討的時候,發現很多人對王國維只知其名不知其人,對他的三重境界也是只知其言不知其出處。 其實,「三種境界」論出自晚清學者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之二六,原文如下:「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 王國維先生說的人生三重境界,告訴你求財、升遷和戀愛的人生智慧
    最近在讀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寫的《人間詞話》,受益匪淺!或許很多人知道《人間詞話》甚至知道王國維先生都是因為他所提出的人生三重境界,可是很多人只是在單純引用和背誦詩詞,你真的能夠精確理解詩詞背後的人生智慧嗎?當我們讀懂了王國維先生的用意,也就能夠不斷提升我們自己為人處世的智慧了。
  • 與其等風來 不如追風去,一首《起風了》好聽到極致
    明天你好,用心去擁抱生活,揣著夢想前行,給自己來一首音樂再背起行囊吧!在尚長的歲月中的確會有很多羈絆,但左右我們前進的並不是那些磕磕碰碰,而是我們的心,是我們的心找不到了方向,到處迷茫,既然漫漫人生包袱很重,旅途會越走越累,我們何不卸下那些所謂的包袱,歇一歇給自己來一首音樂「彼此」分擔一下呢?在追逐夢想的路上也一樣,所以,來一首《起風了》如何。
  • ——讀書的三重境界
    既然如此,那麼,書究竟應該怎麼去讀呢?讀書有三重境界,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三重境界分別是什麼樣的。讀書的第一重境界是:讀懂了字面意思,甚至可以記住,可以給別人詳細的、深入淺出的講解出來。比如李白的《靜夜思》,讀完讓人眼前顯現出一幅這樣的圖畫:月光靜靜的灑落在床前,讓人懷疑是地上有了一層霜。
  • 王國維:境界為上,有境界自成高格,人生經歷三境界
    圖|《人間詞話》作者國學大師王國維享受著片刻靈魂的歡愉與衝滌,遠離與忘卻了白天的繁華與喧囂,也忽略了火車上周邊的嘈雜與擁擠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此三重境界何嘗不是您我芸芸眾生之人生的三個境界。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
  • 三水國學│王國維的人生三重境界
    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引用了三句宋詞詮釋人生的三層境界:「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 德雲社壁紙:等風來不如追風去,追逐的過程才是人生的意義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有人說是夢想,有人說是前程,有人說是吃喝玩樂,有人說是錢財,答案太多,也並沒有標準答案。郭德綱說:「等風來不如追風去,追逐的過程才是人生的意義。人生也像看電視劇,只不過身臨其境罷了,我們究其一生都在尋找人生的意義,卻不知這過程就是我們人生的意義。「等風來不如追風去,追逐的過程才是人生的意義。」這句話我在德雲社很多人身上都能看到,而這也是我喜歡他們的重要原因。
  • 茶有三重境界,對應人生三境
    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而茶亦有三重境界:茶的內涵物質與延伸出來的茶藝、茶文化等相比較,已經顯的沒那麼重要了;茶已經不再是一片樹葉,而是某些思想、審美、人生哲理。正如人生的第二階段,透過事物去思考更「深層」的東西,「天之蒼蒼,其正色邪」。這一階段,看似清晰,其實最困惑。
  • 人生有三重境界,你處在哪一重?
    大家可能都聽過王國維「讀書的三重境界」,其實人生在世也有三重境界,那麼到底是哪三重境界呢?他們一般都明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且知道如何去爭取,對自己的未來有明確的規劃。這樣的他們才不會被眼前的瑣碎小事所羈絆住,就像周恩來,還在讀小學的時候,就知道自己要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子曰覺得「看遠」即你要有一個遠大的抱負(當然這個抱負是可實現,可操作的),然後讓自己達到實現這個目標的素質,這是人生發軔的前提。
  • 白鹿洞書院國學院講壇開啟 力造"國學文化博鰲"
    以傳承、弘揚中華文化為己任,創立跨兩岸三地及至全球範圍內最大規模、最有影響的中國國學研修、交流中心,為國內、外各項國學學術活動提供頂級互動平臺;以建立和諧社會為目標,積極探索和諧社會建設的有效途徑,將博大精神的中華文化注入到社會建設的各項工作中。
  • 人生有三重境界,你到了哪一重?
    禪說,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此句看起來很繞口很相似,但仔細一想,確有此理。一言道破人生。 我們的人生,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就如同這看山水的心境。
  • 佛家言人生有三重境界,哪三重?
    正如影片裡說到那樣:「願你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每個人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個體,每個人都是最珍貴的存在,值得被愛、被尊重,只不過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容易受到年齡或者外界的影響,沒有認識到最真的自己!就如佛家說的人生三重境界:人生的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 人生的三重境界,你現在到了第幾重
    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一個人的人生之初純潔無瑕,初視世界一切都是新鮮的,眼睛看見什麼就是什麼。一切的一切都變成了人的主觀意志的載體,所謂,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倘若圈在人生的這一階段,那就苦了這條性命了,他會這山望著那山高,不停地攀登,爭強好勝與人攀比,怎麼做人,如何處世,絞盡腦汁。機關算盡,永無滿足,快樂的一天。因為人外還有人,天外還有天,日子循環往復,而人的生命是短暫的,有限的,哪能夠去與永恆和無限計較呢?
  • 《紅樓夢》:在曹雪芹看來,人生的三重境界是怎樣的呢?
    在我看來,曹雪芹想藉助這兩個人,表達人生的三重境界。這三重境界分別是什麼呢?第三重境界的「看真是真,看假是假」,和第一重境界的「看真是真,看假是假」不一樣。第三重境界,是在經歷了真真假假的風雨洗禮後,領悟出的人生之歌。這時的甄士隱,他的人生之歌是《好了歌》。他看清了人生的真相,不再執著於功名、金銀、嬌妻和子孫這些紅塵事,於是跟著跛足道人飄飄而去。這時的甄士隱,看真是真,活出了最高層次的真我。而賈雨村對人生的覺悟,比甄士隱要慢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