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臨摹與創作轉化

2021-02-19 書法學習筆記

中國書法強調模仿與臨摹

這是中國書法藝術特有的形式

世界上沒有一門藝術像書法那麼自始至終強調模仿與臨摹

如二王、書譜等能至今風靡當代書壇

但模仿需要轉化。

一、關於臨摹

(一)臨摹是有差異的,表現在理念上和技法上的差異性。

古人云:「功到自然成」。

1、功如何到?(缺乏思考的臨摹相當於做無用功)

2、功到了如何成?書法需要理性的思考,而不是被動的接受,不在多花時間機械的模仿,應該多對點划進行解剖。比如:曾有個人臨摹聖教序臨了108通,請教趙老師,他臨得怎麼樣?結果趙老師請他把第1通的和第108通的臨摹帶來看看比較一下,結果發現基本上沒什麼變化,甚至有些點劃似乎更加走樣了,由此可見,他前面所畫下去的時間做的都是無用功,這樣的結果是很悲哀的,而這種現狀在我們書法圈裡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因此,臨帖是對線條豐富性的解剖,比如:關於起筆,你是否思考過:同一個點畫是否思考過有多種不同的表現形態;同一個字的是否有不同的表現形態,同一個結構是否有不同的形態。你是否有過不同的書寫節奏,墨色的處理是否多樣化等等諸多因素都是在臨帖時需要思考,有意識的臨摹才是有效的。

(二)臨帖需要思考如何定位

如何定位?初學者以臨像為目的,稱為實臨。第二階段以臨不像為目的,即為意臨,指的是主動地臨不像。

(三)取法乎上

1、取法要高,要學古帖,不學今人(初學者)

2、第二階段,取法合理,經典、非經典的都是自己取法的對象,要與自己的風格相統一,要取合理的部分。所謂乎上,即是經典的,帶有普遍意識的,比如大家所公認的名家名帖;所謂傳統,也有經典與非經典之分。非經典的。指的是歷史文化遺留下來的墨跡,民間書法,碑文,廊坊等不帶有普遍意義,不屬於名家的法帖,但同樣具有時代的特徵。我們學書應定位於一個時代的書法書風特徵,而不僅僅停留於一個帖,要借鑑於一個時代的風格,所謂經典不過是它的時代性比其他同時代的非經典的帖子更明顯更集中吧。

3、取法傳統與正統有著本質區別

傳統它的時間較寬泛,有經典與非經典之分,要根據自己的特點來定位。因此,關於上如何乎上定位,要確立一個價值取向,取法合理,為己所用。

(四)臨摹的取法對象(即為參照系)

1、關於縱向參照坐標系

(1)縱向的坐標是指歷史上最重要的風格體系,取法乎上,應追溯更早一些的古帖。橫向的坐標,指的是當地名家名帖,取法有效,為我所用。比如:隸書的取法乎上,應選漢代的名帖。如漢簡,《.禮器碑》等;

(2)學米芾的要把握兩頭,一頭是王羲之,另一頭對後代影響最直接的王鐸。

(3)用米、二王的方法去寫所有法帖,米芾的協蟹爪鉤強化了王字的一個特徵,成為自己的風格,王鐸最大的功績是用墨的突破,變化多。

(4)當我們寫不下去怎麼辦?往上突破,往下延伸,對某一個帖,某一個人先進行縱向研究,如對《蘭亭序》的研究,前頭是虞世南,後頭是趙孟頫,王體大部分是今草和章草,寫不下去後,可以在這樣的縱向脈絡中換一本法帖,你會有新的思考新的發現。對書法的歷史縱向研究,即為一個參照系,對歷史的形成研究,必須清晰。

(5)臨帖是你是否經常反省自己,你發展了法帖的哪一個部分,突出了哪一個部分,強化了哪一個部分,弱化了哪一個部分。

(6)所謂個性書法,首先要有普遍性,其次才是個性,首先繼承了法帖的某些共性的特徵,並發展其他自己擅長的風格部分,才會被大家所認可,即成為個性書法。

2、關於橫向的參照系

學當代的名家,要學他們的方法,當代人與你的價值取向是否一致,即可以去學,學他的方法。方法論要求我們要關注社會,也因此要關注當代書法,學他人為我所鋪橋,學完後就要過河拆橋。比如:當代書家白蕉,他的書法體現魏晉風格做好的一個當代書家,還有沈一默,鮑勃一…….

臨摹是要伴隨我們書學藝術的終身,一隻腳要踩著當代的土地上,另一隻腳要踩在歷史的長河中。因此我的原則是:不薄今人,與古為徒,規整自我,借古開今。(對當代人的把握要有獨立的把握,不要被當代人所迷惑,所牽引,學古人要不斷繼承豐富,學今人要過河拆橋。)

二、關於轉化:從臨摹如何過渡到轉化

1、集字創作,查字典是初期的一種轉化方式。

2、臨摹時就應該有轉化的意識。因此,臨摹時,要把握字帖的基本特徵,要有字組的概念,將字組作為一個單元創作,先成組,後成篇,而不能局限於字字獨立,字組要體現出節奏,速度變化帶來線條粗線,字形大小的變化,墨色的變化,書寫狀態的變化。這些變化能幹自然流露出來,才稱之為創作,要學會將一組字看成一個字,才能自然體現情感流露,要有臨摹的積累,才能自然轉化。

2、模仿過渡到轉化,要有懶於對技法的解析,總體有局部構成,宏觀上要抓大放小,實現過程,要從細微之處下手。

3、舉例趙雁君。學魏晉書風時,收集了魏晉時期的民間書法,以章草為藍本,繼承了章草的基本特徵之一捺腳,以唐人寫經的形式,將所有特徵集中於自己的創作當中,因此獲獎。由此,嘗到了甜頭,他曾經一段時間都是以王羲之的書法特徵,融入唐人寫經的創作中,感悟很多。

3、理念決定行為,方法決定行為結果。字組學習應更多關注未來的草書,要學什麼,一定要對他的所有情況進行了解,要將對他的所有認識凝集成一個點,用於自己的臨摹創作中。

4、價值取向,方法論的縱向、橫向的把握,就是我所講的模仿與轉化的主題。找到自己的一個突破口,一個切入點來把握縱向橫向的把握,確立自己的創作風格,一條線來思考,才能找到自己的突破口。

三、關於當代的書法展覽

1、當代書法展覽賽事,是時代書風,時代特徵最集中的體現。

二王風格流行語當代書壇,藝術生命力在於他的風格,所以我們要關注書法大道,不為展覽而展覽。

2、經常思考自己的書風定位,書體確立,形式內容等。

四、關於章法構成

1、字與字之間呼應關係。除了第一個字的末端,筆勢與下一個字的首筆相呼應,還有整個字形,走勢上的呼應關係,行草書必須寫歪而不正。

2、關注整組字的走勢,一個字組一個變化,王體書風與魏晉時期民間書法非常相似,對經典的認識是建立在自對實踐模式的認識上,用墨,墨色的變化來體現速度的變化。

點擊上圖可購買

▼ 或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購買

相關焦點

  • 書法的臨摹與轉化
    世界上沒有一門藝術像書法那麼自始至終強調模仿與臨摹,如二王、書譜等能至今風靡當代書壇。但模仿需要轉化。一、關於臨摹(一)臨摹是有差異的,表現在理念上和技法上的差異性。古人云:「功到自然成」。1、功如何到?(缺乏思考的臨摹相當於做無用功)2、功到了如何成?
  • 趙雁君:臨摹還需轉化
    世界上沒有一門藝術像書法那麼自始至終強調模仿與臨摹,如二王、書譜等能至今風靡當代書壇。但模仿需要轉化。 臨摹是有差異的,表現在理念上和技法上的差異性。古人云:「功到自然成」。功如何到?缺乏思考的臨摹相當於做無用功。功到了如何成?
  • 硬筆書法:從臨摹到創作,學習書法,不能只是臨摹了
    很多學習書法的人都會有一個疑慮:那就是在自身書法知識達到一定程度上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處理臨摹和創作之間的關係。有人認為先臨摹再創作,但是這種理解也並不完全正確的。正確的方法是臨摹與創作應該同時進行。單純地臨摹而不創作,會缺乏章法的訓練,也不利於培養美感、作品感。那麼我們如何在臨摹的同時進行創作呢?接下來跟著小編的腳步,我們去學習一下吧!
  • 要想書法進步快,臨摹與創作交互來
    臨帖是書法學習的唯一門徑。無論是初學書法,還是小有成就抑或是有建樹的書家,都離不開臨帖,離不開對傳統的遵循和繼承。在書法實踐中,臨摹與創作互為彼此,創作有境界的高下,臨摹也有功底的深淺,而兩者之間的有機結合才是提升書法技藝的根本所在。
  • 硬筆書法:從臨摹到創作,學習書法,不能只是臨帖了
    很多學習書法的人都會有一個疑慮:那就是在自身書法知識達到一定程度上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處理臨摹和創作之間的關係。有人認為先臨摹再創作,但是這種理解也並不完全正確的。正確的方法是臨摹與創作應該同時進行。單純地臨摹而不創作,會缺乏章法的訓練,也不利於培養美感、作品感。那麼我們如何在臨摹的同時進行創作呢?接下來跟著小編的腳步,我們去學習一下吧!走向創作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加深體會的過程,對書法的體會深了,自然而然就知道每個字怎麼處理了。所以第一步我們可以先進行少字創作。
  • 五位名家談篆刻的「臨摹」與「創作」
    我們整個展覽擺脫了過去機械的簡單的或者是像與不像角度的考慮,已經遠遠超出了臨與摹,真正把臨摹轉化成創作,達到學以致用的結果,實現了由臨摹到創作的轉化,提高了臨摹的有效性,達到了臨摹與篆刻創作的貫通。臨摹只是一個初級的階段,怎麼把古人的東西挪到你的創作中來這個特別重要。所以我從昨天拿到圖錄開始就仔細看了各位研究員的作品,包括我自己也在反省,我怎麼樣能夠把我的臨摹體現到我的創作裡面來,如果你的臨摹跟你的創作不搭邊或者不搭界,你臨摹幹嘛啊!這是一個問題,臨摹不重要,創作很重要。那麼創作跟臨摹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
  • 書法教育:臨摹還是創新?
    本次展覽突破了首屆臨帖展單一臨摹思路,要求作者提交臨摹和創作作品各一幅,臨、創並舉全面考量和展示了作者在臨摹基礎上靈活運用的能力,是對重溫經典、深化經典的具體闡釋。兩者相互補充、相映成趣,形式獨特。臨、創集中展示,更增加了直觀的藝術效果,也顯示了作者對傳統理解與掌握的程度。 學習書法的必經之路是「臨」和「創」,臨摹和創新看似截然相反,卻也相輔相成。
  • 崔廷瑤名家工作室臨摹與創作書法作品展開展
    9月17日,為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九江市人才辦、九江市文聯、九江市文廣新局聯合主辦,九江美術館、崔廷瑤名家工作室承辦,九江市書協、九江書法院協辦的崔廷瑤名家工作室臨摹與創作書法作品展開展,市文聯黨組書記陸建珠,主席陳保平,黨組成員段虹、王定君,名家工作室領銜人崔廷瑤,省書協副主席、市書協名譽主席曹端陽,市書協主席桂相文出席,名家工作室學員及書法工作者、愛好者聞訊紛紛前來觀展。
  • 練習書法,平時臨摹可以,一創作就什麼也不會了怎麼辦?
    有網友問我:練習書法,平時臨摹可以,一創作就什麼也不會了怎麼辦?這是很多書法學習者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平時對著書法字帖臨摹的時候寫的還可以,單個字也很好,但是一到了創作,書寫水平就恢復如初,似乎和沒練過書法的人沒什麼區別,什麼也不會了。
  • 書法從臨摹到創作:宗一家納百家
    只要學會了寫字就可以學書法了,因為書法是離不開漢字的,書法是一門漢字書寫的藝術。學習書法無論有沒有老師教,都要向古人學習,從古老的字體學起,學篆書、學隸書或學楷書,都要與古為徒,學習古人經典,學習之路是唯一的,從臨摹到創作。
  • 書法創作第四期:經典碑帖的臨摹領悟與創新
    書法創作教學創作思想的藝術學宗旨,其次指向書法家對經典法帖風格範型的創新。作為對風格範型審美屬性的把握,訓練過程中對法帖審美風格的領會、轉換、提升三個關鍵環節,必須重點強調。領會。領會是悟的過程,關鍵是「悟」。悟,有悟徹、悟道、悟性。
  • 2020年秋季榮寶齋畫院山水畫、花鳥畫、書法臨摹創作招生簡章
    榮寶齋畫院主辦的《山水畫臨摹、創作工作室》《花鳥畫臨摹、創作工作室》《書法臨摹、創作工作室》開始面向全國招生。山水畫臨摹創作班課程安排書法訓練(25課時)陸儼少樹石基礎(75課時)明清小品(25課時)宋人小品(25課時)寫生創作理論(5課時)元代大畫臨摹(75課時)宋代大畫臨摹(75課時)寫生(5課時)創作實踐(10課時)
  • 悟求書法之道|第十講 臨摹與創作示範
    臨摹是學習中國書法的一個重要階段,在了解各種書體的技法特點後,在本節課中,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南京大學文化藝術教育中心主任黃正明教授將為學生們現場展示書法臨摹與創作。黃教授說,《曹全碑》可以作為隸書入門的法帖來臨寫,那麼在臨摹過程中,學生有哪些需注意的事項?怎樣臨摹出《曹全碑》精髓?在本節課中,黃教授將通過臨寫示範來為學生加以解答。除了經典法帖的臨寫,本節課中,黃正明教授還將用行書與楷書兩種書體創作,讓同學們「愛上經典 書寫有道」。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雪瑞
  • 沃興華談臨摹與創作丨臨摹的進境(下)
    著有《中國書法史》《敦煌書法研究》《金文書法》《碑版書法》《民間書法研究》《書法構成研究》《書法技法新論》《書法創作論》《書法臨摹與創作分析》《形勢衍》《書法問題》等三十餘種。主編《中國書法全集•秦漢簡牘帛書》、教育部書法教材、《金文大字典》(合編)等。
  • 臨摹書法的訣竅
    概括而言,行書學習之路的路線圖是:學行書自晉人入手學晉人自王羲之入手學王羲之自《聖教序》入手轉學王羲之墨跡手札《十七帖》拓展內容創作。 二、行書的臨摹臨摹的意思是臨帖和摹帖兩種行為 臨的本義是指俯視物品,即自上往下看。
  • 如何快速讀貼、臨摹、創作,讓你的書法「牛」起來
    每一個練習書法的人都知道,臨摹之前最重要的是先讀貼,並不是拿起來就寫。寫上幾遍或者幾十遍,回頭有人問你,這本帖子的特點是什麼?筆法是怎樣的?有什麼細節值得注意的?恐怕很少有人能夠說得出來。只臨摹,不讀貼,是很多書法愛好者存在的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是阻礙書學進步的一條絆馬索。
  • 趙泉有書法工作室2018臨摹與創作研究集訓圓滿結束
    4月17日至20日,趙泉有書法工作室2018臨摹與創作研究集訓在河南科技學院進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員參加了集訓。
  • 書法臨摹的現象與問題
    臨摹不僅是獲得書法技法的基本手段,而且是書法新風格生成的母體和參照。縱觀書法史,書法的傳承與推陳出新均離不開臨摹。前人在漫長的書法實踐接力中,積累了豐富的學書經驗和臨摹觀念,這些經驗和觀念對研究書法領域中臨摹的意義彌足珍貴。
  • 推薦一件杜甫《蜀相》的書法創作,練書法時讀帖比臨摹更重要
    最近有許多書法愛好者與小編談起練書法的一些心得,其中談得更多的是練了幾年時間的帖感覺進步不大,個別的人都有打退堂鼓的想法,問我這是什麼原因,小編就針對這個問題想談談自己的想法。讀帖比臨摹更重要為什麼說讀帖比臨摹更重要呢?
  • 「全國第二屆書法臨帖作品展」臨摹幾可亂真,創作達到這個水平...
    4月18日,中書協主辦的「全國第二屆書法臨帖作品展」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開幕。本屆書法臨帖作品展共收到14323位作者投稿,最終評出參展作者229位,458幅臨創作品;同時,在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投稿者中評出97位入展,共194件作品參加展出,總計652件書法臨創作品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