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摹書法的訣竅

2020-11-29 騰訊網

視頻 | 張旭光臨摹書法的訣竅

視頻 | 張旭光:行書如何意臨

一、行書學習之路行書的學習理念和方法多種多樣

筆者從多年的習書經驗中總結出了一條行書學習的路徑和方法,在此與廣大讀者分享,期冀對初學者有一定的裨益。

首先,學行書宜自晉人入手。為什麼呢?因為行書在東晉時期達到了中國歷史上的最高峰,而且至今未能被超越。古人有句話叫做「取法乎上,僅得其中」。也就是說,入手學習最上乘的範本,學習者也只能學到中等的水平。所以要學最上乘的,就必須從晉人入手。如果「取法乎中」,就「僅得其下」了,學晉人自王羲之入手。王羲之被歷代奉為書聖,奉為學習的典範和楷模,歷代行草大家皆出自王羲之,學王羲之自《聖教序》入手。《蘭亭序》乃天下第一行書,為何不從《蘭亭序》入手?《蘭亭序》不適合初學。

公元353年王羲之等人在山陰蘭亭雅集。一是飲酒;二是感嘆相聚,感嘆生命。在酒與情感陶醉狀態下,心不在字而成文,書寫了行書《蘭亭序》。他本人從陶醉狀態中醒來後,再書而不得。一個最偉大的書法天才,離開當時的情景狀態,自己都寫不出來,而讓初學者、後學者一上來自其入手,完全不符合循序漸進的認識論原則和規律,是學不好的。再者,現存《蘭亭序》是唐代臨摹的作品,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的臨本是對臨,不準確。最著名的馮承素摹本也是先雙鉤後填墨,完全沒有自由書寫的筆觸和筆墨速度,因而最沒有神採,故談不上「取法乎上」。歷代寫《蘭亭序》的不少,但出成績者甚少。自《聖教序》入手有很多優勢:《聖教序》全稱為《大唐三藏聖教序》,太宗文皇帝制,弘福寺沙門懷仁集晉右將軍王羲之書。即懷仁選王羲之行書而集成,故字字優秀規範,是經典中的經典;因是集字排列而成,各個獨立,便於初學;因刻石,線條速度變慢,書寫比較從容,易於初學;因刻石而增加了蒼茫感、力量感和趣味;因刻石而泯滅微觀映帶及雜毫,筆法更宏觀,便於把字寫大,便於進入創作。《聖教序》全篇近2000字,吃透《聖教序》,則王羲之的行書筆法、部首、結構等各要素盡矣;《聖教序》是長篇美文,讀懂了,可提高文學水平,亦可領會哲理、佛意,對提高自身國學素養有益。

之後,由《聖教序》轉入王羲之墨跡手札,由墨跡手札轉入小草《十七帖》,在此基礎上拓展學習範圍,從臨摹走向創作。這其中,讀書是貫穿全過程的。

概括而言,行書學習之路的路線圖是:學行書自晉人入手學晉人自王羲之入手學王羲之自《聖教序》入手轉學王羲之墨跡手札《十七帖》拓展內容創作。

二、行書的臨摹臨摹的意思是臨帖和摹帖兩種行為

臨的本義是指俯視物品,即自上往下看。臨帖即對照法帖原樣書寫;摹的本義是指合規範、有法度,書法上特指用薄而透明的紙蒙在法帖上或在已經雙鉤的字上描寫,也叫描紅。在這裡臨摹二字泛指臨帖。

1.臨摹的價值歷史和實踐證明學習書法這門中國獨有的傳統藝術,有一個特殊的規律就是先臨摹後創作。歷代書法大家都是如此成長起來的,所謂「池水盡墨」即是寫照。到目前還沒有發現哪位大家不是先通過臨摹古人而創作有成的。所以說,臨摹是學習書法,下筆有由,成為書家的不可替代的特殊規律。

臨摹才能掌握古法。歷代書法大家創造了不同風格的典範,只有臨摹才能理解掌握其筆法、結構及風格奧秘。

臨摹才能承傳經典。一件書法作品的內涵有兩點,內涵之一是承傳了多少經典,沒有經典的表達就沒有古風,沒有品位。因為古代文人崇德尚靜的人文理想就寓於其中;內涵之二才是個人性情的表達,個性面貌的追求。但它是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之上的。

臨摹就是補充能量。書法之臨摹相當於繪畫之寫生,乃獲取創作資源、能量、動力的主要途徑。因為日月對記憶和技術的磨損,臨摹將伴隨書家一生。當今書壇創作之淺薄、雷同,主要緣於臨摹繼承不夠。

臨摹能獲得樂趣和享受。臨摹古帖開始可能有一定難度,一旦入了門,就會產生樂趣。古人的體會是臨帖具有「自娛功能」,能除卻煩惱,淨化心靈,精神充實,走向高雅,享受其中,樂在其中。臨摹的價值非常之多,限於篇幅,恕不多陳。

2.臨摹的標準與目的臨摹的標準只有一個字:像。要達到「像」的標準,首先要克服自我表現欲。人的自我表現欲是天生的,無時無刻不表現出來。同時人們還有一個美好的理想,不願做書奴,總想十天八天就能集百家之長而獨樹一幟。實際上這是個誤區,這個理想只有在學習若干年以後才是合適的。所以從臨摹開始,我們就要破除誤區,即使很像古人,很「像」王羲之也是需要才情的,也是不低的一個榮譽。第二是講究方法。第三是多臨,多下功夫。唯此才能達到「像」的標準,而且是越像越好。

臨摹的目的:改變書寫習慣。臨摹的根本目的是改變書寫習慣。要把自己的書寫習慣改為王羲之的書寫習慣。習慣是人生中最平常也最頑固的自然表現,要改變它並不容易,必然有一個從不自然到新的自然的過程,必須經過大量的臨摹訓練,練成肌肉記憶,一出手即是王羲之,那就達到臨摹的目的了!同時要特別注意日常生活、公文、會議的寫字機會,雖然是硬筆,也要在書寫中帶上字帖裡的感覺。

3.臨摹的方法(1)對臨對臨是對照字帖,按照原樣來寫,寫得越像得分越高。對臨分兩個階段:一是通臨。通臨即從頭到尾臨寫。一般要求通臨兩三遍,對所臨的帖有總體印象即可;二是精臨。精臨就是對照字帖反覆臨,最有效的辦法其實是最笨的辦法,即一個字一個字反覆 臨寫。

方法一:分析比較法分析:先分析清楚再下筆,做到心中有數,下筆有由。

第一,分析用筆。所有字帖中的字,如前所述,只有兩種筆法,方筆、圓筆。記住方圓二字就簡單了。其中起筆是方、是圓最重要。如「大、唐、三、藏」等字。「大」字第一筆橫畫起筆為圓筆,第二筆撇畫起筆為方筆。分析清楚了即可下筆書寫。如果不分析,第一筆下筆容易方筆,那就錯了;「唐」字第一筆點畫是圓筆,第二筆橫畫是方筆,其下面口部第一豎是圓筆,第二橫折是方筆;「三」字前兩筆是圓筆,第三筆是方筆。因為它是主筆,所以一定是方筆起筆;「藏」字第一筆短豎是方筆,第二筆短橫還是方筆,第三筆短橫是圓筆,第四筆為圓筆,第五筆撇是圓筆,第六、第七筆是圓筆……最後的撇是方筆,點是圓筆。

我們所臨寫的每一個字都要做以上分析,這就稱得上下筆有由了,也就自信了。

第二,分析結構。如前所述,行書的結構變化很多,要分析清楚。結構也是兩個字,一是形,即造型;二是勢,即姿勢。這兩點分析透了,同樣更加心中有數而自信了。如「將、福、蓋、儀」等字。「將」字上合下開,「福」字左開右合,「蓋」字上合下開,「儀」字左高右低而錯落。比較:臨寫以後對照原字進行比較。以原字為標準,看自己何處不像,包括筆法、形態、姿勢幾個方面,凡不像之處再寫,寫的過程中改過來,反覆比較,反覆改正,以至無窮。何時像了,何時再鞏固幾遍,使之成為自己的東西。

方法二:趣味臨摹法如前所述,臨摹具有自娛功能,從中可以享受快樂。怎樣才能有趣味、有快樂呢?按照心理學理論,第一,學得有點像就會有成就感,就會有快樂。常言道「像不像三分樣」,此乃自我感覺良好的表達,也即快樂的表達;第二,發現了不尋常的東西就有新奇感,就會有快樂;第三,對特殊的鮮活生命有刺激感,就會有快樂。所以,我們盡最大努力臨得像,努力尋找獨特之處,最終賦予每個字一種充滿生機的狀態。如「是」「故」「無」「而」「楊」及「陽」等字的多種形態;再如「真」字的創造性、「遠」字的變形、「力」字的收斂、 「妙」字的灑脫等。每個字都與眾不同,與我們原來建立的漢字形象相距甚遠,從中可以意會出一種莫名的、奇妙的感受,欲罷不能,欲馭不及,為其著迷,愈追愈有味道,愈寫愈有魅力,此非享受快樂而何哉!

方法三:有空就臨此法非法也。臨帖方法很多,筆者體會以上二法最實用、最有效。需要強調的是要養成臨帖的習慣,不要一提筆就隨心所欲,龍飛鳳舞。因為一切不按古法的龍飛鳳舞其價值均為零,一切不按古法的龍飛鳳舞都是膚淺的自由和快樂。只有真正下了功夫,臨摹得法,養成古人的書寫習慣,才能進入高層次的自由和快樂。在此送讀者五字真言:有空就臨帖。一個有空就臨帖的人,自然會形成文雅的個人氣質與風採。

(2)背臨背臨是檢驗學習成果的手段,只有能背臨才算真正掌握了古法,真正有了新的、高級的書寫習慣和能力,也就具備了創作的基礎。

背臨的方法。背臨不要貪多,要逐字、逐句、逐段、逐頁進行,方法比較靈活。可以從任何一頁開始,選擇你最喜歡的一頁最好;可以先寫心經,心經266字,內容也好背誦;也可以選美麗的詞語,或遴選好背的句子來背臨。選好詞語、好句子來喚醒對書法形象的記憶;抄寫或列印出原帖內容。這樣只背字形,不背內容更簡單一些;將背臨的結果對照原帖校對,並及時糾正不足。

好詞語如:佛道崇虛,乘幽控寂;弘濟萬品,典御十方;在智猶迷,窺天鑑地;明陰洞陽;四時無形等,比比皆是。

好句子如:舉威靈而無上,抑神力而無下;騰漢庭而皎夢,照東域而流慈;大之則彌於宇宙,細之則攝於豪(毫)釐;金容掩色不鏡三千之光,麗象開圖空端四八之相,無滅無生歷千劫而不古,若隱若顯運百福而長今等等,比比皆是。

有一個字能背臨了,這一個字就屬於你了,有一百個、一千個、三千個都能背臨了,這幾千個字都是你的了,豈不一出手就成了王羲之了嗎?

(3)意臨意臨是在背臨基礎上的更高層次的臨習,是對原帖更加深入理解後的表現,這是一個比較有難度的階段。

特別是在「用什麼意」上要求高。如果意臨的結果遠不如精臨,證明還沒有意臨的能力。意臨說到底是一種創作,是出帖的重要過程。古人講「入帖容易出帖難」,其主旨即在此。

相關焦點

  • 書法自學期間,應該怎樣避免遇到瓶頸?書友:原來臨摹技巧有訣竅
    ,因此在沒有任何背景的情況下獲得這個名次實屬不易,那麼今天筆者又再次提到了關於自學書法以及學書天賦,況且天賦及悟性這個東西,每個人都擁有的不盡相同,那麼關鍵問題就來了,如果在自學書法時遇到了瓶頸,一直止步不前且難以突破時,應該選擇怎樣臨摹創作來突破瓶頸呢?
  • 十種經典書風的臨摹訣竅,一次看明白了!
    書法的趣味,在於既有共性,又有差異。在把握了共性的基礎之上,進行差異化的針對練習,往往會事半功倍。以下十種經典書風,各有各的臨摹訣竅。當然,觀點僅供參考。西狹頌》的結體寬博,臨摹時應儘量將點畫撐在字形的四周,讓中間留出空白。寬博方整的字形相互之間缺少陰陽向背、穿插避就的關係,呼應聯繫不夠,因此章法上字距行距必須小些,靠得緊些,否則容易散漫。《西狹頌》的風格與唐代顏真卿楷書《李玄靖碑》相近,可以參照著臨摹學習。
  • 關於臨摹,周義發教授科普文「書法練習分論之一」來了
    ——書法練習分論之一(周義發教授)臨摹歷代書法大師、大家的優秀書法作品,是獲得書法技巧的不二法門。臨摹,是臨與摹的合稱。臨,也叫臨帖。是把範本字帖放在旁邊,觀其大小,濃淡、形勢仿照著書寫;摹,亦稱摹帖。則是把較透明的紙張復蓋在範本字帖上,隨其筆畫曲折婉轉用筆描而寫之。從訓練效果而言,臨帖易得筆意,摹帖易得間架位置,初學書法,二者須兼而用之。臨摹到得心應手時,最好以臨帖的方式堅持下去,久久為功,收穫必大。
  • 塗畫科技書法知識分享01:教你3個練習書法的訣竅,簡單又實用
    很多人認為學習書法最重要的就是勤學苦練,話雖如此,練習的方法也是至關重要。如果練習的方法不正確,練習得再勤快、再刻苦,作品最終還是會有瑕疵。掌握正確的方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今天教大家三個簡單又實用的小訣竅。
  • 為什麼學習書法,必須以臨摹為本? | 《給孩子的書法》
    下面請看書法史研究學者劉濤在《給孩子的書法》中如何為小朋友和家長講解書法練習的訣竅:書法以用筆為上。臨摹古代名跡,我們可由名跡的形態追蹤古人書寫的手勢動作,經由書寫的動作學習活態的筆法。由形態追蹤古人書寫動作,影寫的摹書是最為便捷的學習方法。
  • 書法臨摹的現象與問題
    書法傳統為學書者提供了幾乎全部的範本和知識,但是不同時代的風氣也預設了學書者對書法風格、趣味以及書寫技巧的某些期待,無法擺脫特定時代的審美觀念和趣味而孤立地談書法臨摹問題。再加上書家的個性、生存體驗和審美取向的差別,即便是面對同一範本,臨作的效果也可能有很大的差異。書法傳統的變遷,深刻地反映在臨摹的觀念和實踐的演化中。
  • 硬筆書法:從臨摹到創作,學習書法,不能只是臨摹了
    很多學習書法的人都會有一個疑慮:那就是在自身書法知識達到一定程度上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處理臨摹和創作之間的關係。有人認為先臨摹再創作,但是這種理解也並不完全正確的。正確的方法是臨摹與創作應該同時進行。單純地臨摹而不創作,會缺乏章法的訓練,也不利於培養美感、作品感。那麼我們如何在臨摹的同時進行創作呢?接下來跟著小編的腳步,我們去學習一下吧!
  • 十種經典碑帖臨摹有訣竅!
    西狹頌》的結體寬博,臨摹時應儘量將點畫撐在字形的四周,讓中間留出空白。寬博方整的字形相互之間缺少陰陽向背、穿插避就的關係,呼應聯繫不夠,因此章法上字距行距必須小些,靠得緊些,否則容易散漫。《西狹頌》的風格與唐代顏真卿楷書《李玄靖碑》相近,可以參照著臨摹學習。臨《石門銘》
  • 毛筆字高手的練習訣竅,做到「三多」與「三少」,才能不斷進步
    儘管書法入門階段要掌握的技巧知識很多,但高手們總是能夠找到規律和方法,進步迅速。其訣竅可歸納成為「三多」與「三少」,供大家參考。多臨摹少偷懶毛筆字告訴的一個練習訣竅是「少而精,多重複」。也就是說臨摹的時候,不要貪多冒進,動不動就名家名帖洋洋灑灑寫下去。那樣練字提高得很慢,明顯是抄作業的節奏。
  • 這十種經典碑帖,臨摹訣竅!
    西狹頌》的結體寬博,臨摹時應儘量將點畫撐在字形的四周,讓中間留出空白。 寬博方整的字形相互之間缺少陰陽向背、穿插避就的關係,呼應聯繫不夠,因此章法上字距行距必須小些,靠得緊些,否則容易散漫。《西狹頌》的風格與唐代顏真卿楷書《李玄靖碑》相近,可以參照著臨摹學習。
  • 5種字體的練習訣竅,保證讓你受益匪淺!
    那麼,毛筆字怎樣練習才能進步快呢?想知道前人或書法大家在練習各種字體時總結出的要領和訣竅嗎?往下看,保證讓處在「瓶頸期」的你腦洞大開,受益匪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練好毛筆字,選筆和紙很重要:選筆的竅門:寫大字用兼毫,小字用狼毫。
  • 這3位書法大師是這樣臨摹書法的!
    最近讀了一些古書,尤其是古代書法家論述書法的著作,其中很多地方見解非常精闢,對我們學習書法、掌握學習技巧很有幫助。而且最近很多人都在問我書法臨摹的問題,也在這方面留意了一下,畢竟這是我們學習書法必須掌握的技巧。
  • 臨摹毛筆書法字帖的幾點感悟
    五哥 文/圖學習毛筆書法,臨摹字帖是必修科目。初學毛筆書法最好先從名家字帖或碑帖的楷書入手。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我的學習體會和感悟。首先,要選準臨摹字帖的種類。第二,如何去臨摹字帖,把握書法要領?首先是臨摹,就是把字帖擺放在桌子上,鋪開稿紙,仿照字帖上的字體的筆畫反覆練習。
  • 習字雅性:學習書法,為什麼要臨摹?一起來看看臨摹的重要性
    嗨,大家好,這裡是習字雅性,今天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書法臨摹,臨摹是中國書法的一種獨特形式。世界上沒有一門藝術自始至終都強調臨摹,如兩王、書譜等。但是我們需要知道,臨摹是需要需要轉化。那麼,我們就來一起看看臨摹的重要性吧!
  • 書法臨摹的意義
    臨摹,是書法學習不二法門。臨摹當然首先要精準,要「形」像。不過,凡是都有個度,現在有些人臨帖,像畫幾何圖像,幾乎一絲不差,認為這才是「精準臨摹」,竊以為謬矣! 過分把注意力放在「形」上,往往易使我們忽視原貼「神韻」。看古代名家的臨帖,如褚遂良、趙孟頫、董其昌、王鐸等,並非「形」上一分不差,有的甚至相去甚遠 ,可讓你覺得又非常契合原貼。
  • 如何使用書法字典,有訣竅的
    2020-11-22 09:44:31 來源: 愛做家常菜 舉報   書友經常將寫好的書法作品發過來讓指導
  • 劉金凱:臨摹對學習書法至關重要,不臨摹,肯定是寫不好書法的
    劉金凱書法書法是中國傳統藝術的核心。「書畫同源」是書畫藝術共同發展的經典論斷。漢字的產生就是伴隨著繪畫而發展起來的。發展到了今天,一些大專院校和研究機構,把書法、繪畫專業分得越來越細,雖然對書法、繪畫某些領域深層次研究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我還是不贊成把書、畫割裂開來研究。
  • 十種經典碑帖,臨摹各有訣竅
    西狹頌》的結體寬博,臨摹時應儘量將點畫撐在字形的四周,讓中間留出空白。寬博方整的字形相互之間缺少陰陽向背、穿插避就的關係,呼應聯繫不夠,因此章法上字距行距必須小些,靠得緊些,否則容易散漫。《西狹頌》的風格與唐代顏真卿楷書《李玄靖碑》相近,可以參照著臨摹學習。
  • 臨摹楷書字體硬筆書法作品圖片
    那麼,關於臨摹楷書字體硬筆書法作品圖片,你欣賞過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臨摹楷書字體硬筆書法作品圖片。  臨摹楷書字體硬筆書法作品圖片欣賞  臨摹楷書字體硬筆書法作品圖片1  臨摹楷書字體硬筆書法作品圖片2
  • 硬筆書法的臨摹方法
    學習硬筆書法少不了要臨摹字帖,而臨摹字帖就是一種模仿。如果恥於模仿,恥於臨摹,就無法學到他人的好經驗好方法,當然難以不斷提高和進步。 學習毛筆書法,教師主張要先摹後臨,學習鋼筆書法,一般只講臨帖,不講摹帖,但筆者認為摹帖也是一種容易見效的好辦法,有些初學者通過摹帖,很快地掌握了原帖的特點,摸到了規律,在較短的時間裡「入」了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