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種經典碑帖臨摹有訣竅!

2021-01-14 書法思考

臨《禮器碑》



戰國和秦漢時代,人們在粗細均勻的線條上添加各種龍鳳蟲魚的裝飾性圖案,產生一種叫「鳥蟲書」的美術字。到東漢,人們將這種圖案融化到筆畫中去,一筆寫就,變成了橫畫的蠶頭雁尾和撇捺的波磔挑法,於是出現了分書,分書是裝飾性很強的字體。分書的主要特徵是取橫勢,表現橫勢的方法有三:一是橫畫寫得舒展、跌宕、有波磔;二是結體略帶扁形;三是章法上縮小行距,讓左右字靠得緊些,感覺上連成一氣。分書是沒有轉折之筆,運筆要筆筆斷,斷而後起,否則,一連寫就有楷書的意味了。


《禮器碑》的筆畫清朗遒勁,波磔處重按快挑,蠶頭雁尾比較誇張,粗細變化比較明顯,運筆節奏非常強烈,風格與唐代褚遂良楷書《雁塔聖教序》相近,可以參照著臨摹學習。

臨《西狹頌》



《西狹頌》的線條厚重,臨摹時要注意兩點:一是圓,筆鋒不要偏側,儘量走在筆畫的中間;二是毛,筆鋒頂著紙面逆行,輔毫逸出,線條就會毛糙。厚重的線條容易呆板和膩滯,要避免這種毛病,起筆和收筆有時要露些鋒芒。適當的露鋒,在點畫形式上能表現靈巧姿媚,在結體章法上能表現運動的氣勢,在創作心態上能表現隨意而不拘謹。西狹頌》的結體寬博,臨摹時應儘量將點畫撐在字形的四周,讓中間留出空白。寬博方整的字形相互之間缺少陰陽向背、穿插避就的關係,呼應聯繫不夠,因此章法上字距行距必須小些,靠得緊些,否則容易散漫。《西狹頌》的風格與唐代顏真卿楷書《李玄靖碑》相近,可以參照著臨摹學習。

臨《石門銘》


傳統書法分帖學和碑學兩大類型,他們的運筆方法和點畫形式有很大區別。在運筆方法上,帖學偏重於提,碑學偏重於按;帖學強調順暢,碑學強調逆澀。在點畫形式上,帖學偏重於線條的兩端,提按頓挫,迴環往復,中段則很快地一掠而過,因而顯得輕靈勁挺;碑學偏重於線條的中段,抑揚起伏,跌宕舒展,兩端則不作過分的修飾,因此顯得渾厚大氣。


《石門銘》的點畫圓渾蒼茫,臨摹時運筆要注意兩點,一是將筆桿朝筆畫運動的相反方向傾斜,讓筆鋒頂著紙面逆行,使輔毫散開,造成線條兩邊的毛糙感。二是加強運筆時的阻拒力量,好像有東西擋著不讓前行,竭力與爭,手不期顫而顫,造成線條的曲折起伏。《石門銘》的結體「飛逸奇渾」,臨摹時也要注意兩點,一是強調橫勢,筆畫儘量往橫裡舒展;二是左低右高,形成一種奇險的造型特徵。


臨《開通褒斜道刻石》


《開通褒斜道刻石》的點畫沒有粗細區別,基本上是一根等粗的線條,因為刻在高低不平的山崖石壁上,所以線條比較毛糙而且有起伏。作者在書刻這件作品時,可能受山川景色的感動,心胸豁暢,不僅點畫極力舒展,而且結體也極力開拓,顯得非常大氣。字形內的布白非常疏朗,有許多甚至大於字距行距,因此造成上下左右字的親密無間,渾然一體。


《開通褒斜道刻石》的書法特徵是:點畫單純,結體開闊,章法茂密。我臨寫時,常常用一根等粗的線條,在字形不散的前提下,儘量蕩逸開去,走到哪裡是哪裡,用蘇東坡的話來說,行於所當行,止於不得不止,將結體擴張到極限。同時,用一根等粗的線條去切割空間,注意所切出的空間相互之間的大小疏密、橫豎斜正的對比與諧調。我覺得這是一種練習膽量氣魄與筆勢造形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我近幾年的創作,在字體變形中敢於不受束縛地極度開張,當歸功於這種臨摹。



臨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雁塔聖教序》的點畫特徵是「婉媚遒勁」。具體來說,它的線條非常勁挺,粗細變化很大,有一種裝飾性,顯得非常華麗。《雁塔聖教序》的結體特徵是內斂,字形外輪廓線都是朝字心內彎曲的。瘦勁的點畫線條在造型時,如果不採用內斂法來壓縮中宮,結體就會因字心餘白太多而顯得疏鬆散漫。瘦勁的點畫必然為內斂的結體,這是一般規律。


臨摹《雁塔聖教序》的點畫,第一要細挺遒勁,運筆必須有一定速度,乾脆利索,起筆和收筆不能拖泥帶水,中段行筆不能太慢,否則就出不了精神。第二要有粗細變化,運筆必須強調提按,起筆、收筆和轉折處都要重按,行筆要輕提。楷書的筆畫不連貫,但運筆不能斷,從紙上的筆畫到空中的筆勢,再從空中的筆勢到紙上的筆畫,書寫是一個連續運動的過程。空中的筆勢是紙面上兩筆畫之間的過渡,作品中點畫的呼應連貫、造型的生動活潑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它。


臨顏真卿楷書



顏真卿書法的一般特徵是:點畫線條起訖分明,提按頓挫強烈,因為用筆重,筆毫鋪開之後,靠本身的彈性已不能使筆鋒回復到垂直狀態,因此在轉折換向時不得不增加回頂的動作,出現所謂的「鶴腳」、「肩胛」,捺畫收筆處出現缺角等。古人說「點畫生結體」,點畫線條粗了,結體如果太緊湊的話,眉毛鬍子擠在一起,不好看。因此,顏真卿在處理結體時,不得不採用外拓的方法,儘量在字形中間留出空白,把筆畫安排在四周,而且極力向外擴張成腰鼓狀的弧形。


顏體用外拓的方法儘量將筆畫裹束在方整的字體之中,外形是團聚的,字與字之間參差錯落的關係不多。因此,在章法上字距行距應當緊湊一些,以強化上下左右的連貫。點畫生結體,結體又決定章法,三者渾然一體:點畫渾厚沉雄、結體開闊博大、章法茂密飽滿,這就是顏真卿楷書的風格。


臨摹顏體在基本技法上有三個要特別注意的問題:一是顏體線條厚重,掌握不好容易墮為粗痞;二是轉折換向處因筆鋒回頂而出現的種種特徵,理解不正確,會成為做作的描繪;三是結體外拓,片面強調圓轉,會失之於媚俗。



臨顏真卿《祭侄稿》


顏真卿的行書縱橫開闔,氣勢磅礴,它的點畫非常渾厚,書寫時逆入回收,中鋒按筆行走,有篆籀遺法,起筆和收筆處牽絲映帶,使點畫在渾厚的基礎上靈動流暢,姿媚躍出。它的結體多為外拓,非常開闊,章法上字距行距比較緊湊茂密,整個風格可以用沉雄恢宏四字概括。


《祭侄稿》為墨跡,圓渾遒勁,流暢奔放,清晰地反映了運筆的精細之處,是初學者最好的範本。《爭座位帖》為拓本,一經翻刻,線條的凝澀性和含蓄感增加了,顯得更加厚重蒼茫,強化了顏體特徵。學顏真卿行書應從《祭侄稿》得其法,從《爭座位帖》得其神。前人學書重真跡輕刻本,我覺得光臨《祭侄稿》容易寫得輕薄油滑,應當同時臨摹《爭座位帖》。

臨楊凝式《韭花帖》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從楷書到行書的轉變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筆勢,把原先走在空中的筆勢部分地表現在紙上,成為若斷若續的牽絲。二是體勢,楷書的結體四平八穩,到行書就要開始隨著上下字的造型關係和連續方式左右搖曳起來。古人論書,以勢為先,正確處理筆勢與體勢是寫好行書的關鍵。


《韭花帖》的點畫在起筆和收筆時強調提按頓挫,通過逆入與回收將筆鋒裹束起來,將力量凝聚起來,中段運筆則很快,線條非常勁挺,這是典型的帖學風格。《韭花帖》點畫遒勁,因此結體也比較緊湊,造型偏瘦長,偶爾橫向出幾筆長的線條,顯得非常俊逸。《韭花帖》的字距和行距極為寬綽,書寫時為了避免散漫,一定要注意筆勢和體勢的呼應連接,注意疏密大小的造型變化。


臨米芾



米芾的運筆受褚遂良影響,提得高,按得重,大起大落,寫出來的點畫沉著痛快,跌宕豪邁,節奏感極強。書法藝術強調橫平豎直,但它們不是幾何學上的水平與垂直,而是重感覺,不管是曲線還是弧線,只要感覺上是平的和直的就行。米芾善用弧線和曲線,因此點畫和結體都特別生動。


米芾在結體上主張「字不作正局」、「須有體勢乃佳」,要根據字形繁簡和上下左右關係來結定造形。他的字常常是左右欹側,搖曳多姿,甚至上松下緊,頭重腳輕,有人比喻為「如李白醉中賦詩,雖其姿態顛倒,不拘禮法,而口中所吐,皆成五色之文」。米芾行書的傳世作品很多,《虹縣詩》比較瀟灑俊逸,有褚遂良的影響;《多景樓詩》比較厚重沉雄,有顏真卿的影響。

臨董其昌



董其昌草書寫得委婉、清遒、酣暢,線條連綿相屬,時間的流轉躍然紙上。人的感官一觸及線條,第一眼不論落在什麼地方,注意力都會不自覺地順著線條展開的順序前行,在體會粗細長短、收放開闔、輕重徐疾、提按頓挫的書寫節奏時,領略到音樂的感覺。歷代草書作品中,董其昌的最有音樂性。


臨摹董其昌草書要注意四個方面:第一線條要清純,就像民族樂器中的絲竹之音那麼輕盈悠揚,因此書寫時提按頓挫不能太明顯;第二結體要圓轉疏朗,儘量上緊下松,這樣才有「挺然秀出」、「爽朗清舉」的效果;第三章法上要擴大字距行距,追求散朗虛曠的意境;第四用墨要清潤淡雅,讓人感到有一股清氣存在於空明有無之間。


書法思考◎有益分享

發   現   書   法   的   美   好


相關焦點

  • 十種經典碑帖,臨摹各有訣竅
    《石門銘》的點畫圓渾蒼茫,臨摹時運筆要注意兩點,一是將筆桿朝筆畫運動的相反方向傾斜,讓筆鋒頂著紙面逆行,使輔毫散開,造成線條兩邊的毛糙感。二是加強運筆時的阻拒力量,好像有東西擋著不讓前行,竭力與爭,手不期顫而顫,造成線條的曲折起伏。《石門銘》的結體「飛逸奇渾」,臨摹時也要注意兩點,一是強調橫勢,筆畫儘量往橫裡舒展;二是左低右高,形成一種奇險的造型特徵。
  • 這十種經典碑帖,臨摹訣竅!
    西狹頌》的結體寬博,臨摹時應儘量將點畫撐在字形的四周,讓中間留出空白。 寬博方整的字形相互之間缺少陰陽向背、穿插避就的關係,呼應聯繫不夠,因此章法上字距行距必須小些,靠得緊些,否則容易散漫。《西狹頌》的風格與唐代顏真卿楷書《李玄靖碑》相近,可以參照著臨摹學習。
  • 十種經典書風的臨摹訣竅,一次看明白了!
    書法的趣味,在於既有共性,又有差異。在把握了共性的基礎之上,進行差異化的針對練習,往往會事半功倍。以下十種經典書風,各有各的臨摹訣竅。當然,觀點僅供參考。《石門銘》的點畫圓渾蒼茫,臨摹時運筆要注意兩點,一是將筆桿朝筆畫運動的相反方向傾斜,讓筆鋒頂著紙面逆行,使輔毫散開,造成線條兩邊的毛糙感。二是加強運筆時的阻拒力量,好像有東西擋著不讓前行,竭力與爭,手不期顫而顫,造成線條的曲折起伏。
  • 真實與皮相:經典碑帖臨摹展實錄
    真實與皮相:經典碑帖臨摹展實錄樹上微出版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真實與皮相——經典碑帖臨摹展》從策劃到展出,歷經半年多的時間,於2019年12月19日在浙江省蒼南縣文化館展廳與觀眾見面。展覽分「與古為徒」「天下蘭亭」「入古出新」三部分內容,共計展出一百多件作品。
  • 真實與皮相:經典碑帖臨摹展實錄
    真實與皮相:經典碑帖臨摹展實錄樹上微出版《真實與皮相——經典碑帖臨摹展》從策劃到展出,歷經半年多的時間,於2019年12月19日在浙江省蒼南縣文化館展廳與觀眾見面。今天樹上微給大家推薦的好書——《真實與皮相:經典碑帖臨摹展實錄
  • 教育部推薦學生臨摹經典碑帖《乙瑛碑》高清拓本
    教育部臨摹範本推薦臨摹經典碑帖是毛筆學習的重要內容和基本途徑。據歷代書法教育的經驗,推薦下列臨摹範本,供教師、學生從中選擇使用。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學實際,自行推薦其他經典碑帖作為臨摹範本。附錄3推薦的臨摹範本也屬欣賞作品。
  • 臨摹碑帖要注意的5點事項
    學習書法,臨帖是必須要進行的訓練,根據以前的學習經驗,臨摹碑帖要注意以下5點事項:1、碑和帖不可偏廢,碑和帖是書法的兩大門派,碑一般指的是秦漢以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碑版刻石。帖指的是古人留下來的書法經典的墨跡,還包括根據這些墨跡刻出來的拓本,也叫刻帖。這兩種書法門類有著不同的特點,只寫帖容易缺少骨力,筆畫單薄,浮華無力。而只寫碑,又容易做作和呆板。二者相結合才是最好的選擇。
  • 學生書法臨摹經典碑帖有哪些,印刷體適合作為練習內容嗎
    關於學習練習書法學習什麼內容的意見,各種都有,很顯然印刷體是不適合作為練習內容的。綱要中對於臨摹範本也給了推薦,可以選擇適當的範本進行學習。附綱要推薦書貼:臨摹經典碑帖是毛筆學習的重要內容和基本途徑。據歷代書法教育的經驗,推薦下列臨摹範本,供教師、學生從中選擇使用。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學實際,自行推薦其他經典碑帖作為臨摹範本。
  • 「慶國慶·賀中秋」屯昌縣舉辦經典碑帖書法臨摹展
    9月30日上午,屯昌縣在規劃館舉辦2020年「慶國慶·賀中秋」經典碑帖書法臨摹展。據了解,此次展覽共收到投稿作品96幅,有退休老人、在職人員、在校學生和普通老百姓等。經過評委公平公正評選,選出了50幅臨摹作品做為入展作品。
  • 今人與古人臨帖有何不同?臨摹碑帖的理念也很重要
    今人與古人臨帖有何不同?臨摹碑帖的理念也很重要!臨帖是書法學習最重要的一環,臨帖的差異,可以說起點就決定了最終的技法高度,儘管都是臨帖,那麼,今人與古人臨帖有何不同呢?是殊途同歸還是背道而馳?古人臨帖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進步飛速,能不斷精進技藝,但是今人臨帖卻無法實現突破。面對精帖名帖滿腔熱情,最終卻無所適從。那麼,今人臨帖與古人臨帖有何不同呢?
  • 臨摹碑帖不得不知的五個常識
    我們練習書法,除了掌握執筆基本功之外,還要學會臨摹碑帖,仿照古人的筆法練出規範的書寫習慣。而說到臨摹碑帖,我們不得不知的五個臨摹常識,你都掌握了嗎?下面筆者就來談談這五個臨摹常識。就是為自己練習書法選一本合適的碑帖來作為今後練字參照範本。選帖就要選那些在歷史上評價高,得到歷代書家肯定和追隨的名家書法碑帖。如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顏真卿的《多寶塔碑》,柳公權的《玄秘塔碑》,趙孟的《膽巴碑》,王羲之的《蘭亭序》等。第二,讀帖。就是把碑帖上的字體筆畫認識清楚。哪一筆畫在字典中不按常規筆畫寫,哪一筆是短橫,在碑帖中卻用長橫。
  • 教育部推薦學生臨摹經典碑帖 褚遂良《大字陰符經》(傳)
    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之,謂之聖人。
  • 臨摹經典|提高書法水平的最佳途徑
    熱愛書法藝術的人都知道,臨摹經典碑帖是學習書法的基本途徑,也是提高書法藝術水平的不二法門。 這裡講的臨摹,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照貓畫虎、克隆複製,而是對經典碑帖從多個方面進行認知和理解,體味和把握。在我們臨摹一種碑帖時,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 若欲書藝有進,當讀經典碑帖—俞豐編著《經典碑帖釋文譯註》讀後
    即使臨摹得形神皆肖,但總覺得缺乏文化底蘊,味同嚼蠟。書法既是優美的傳統文藝作品,也是歷史資料和學術記載。藝術和學術二者密不可分。古代文人既把經典碑帖作為藝術欣賞的對象,也多重其學術價值。因此,若欲書藝有進步,不僅要多臨帖,同時也要對碑帖中的所述的歷史和文學知識進行了解,增長自身的文史知識,加強文化修養,使書法沾些文人氣息,方有餘味。作為書法初學者之一的本人,也常常有此煩惱。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了上海書畫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俞豐編著的《經典碑帖釋文譯註》,如獲至寶。
  • 揭開上博碑帖神秘面紗《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亮相上海書展
    碑帖拓本,在流傳過程中不僅是保存和再現中國古代書法作品的載體,同時也累積了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並衍生出與考古、收藏相關的金石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古代,各類經典碑帖一般都流轉於著名的書畫家、收藏家乃至宮廷內府中,一般不輕易示人。所以各類碑帖一旦流布,都被習書者奉為圭臬。
  • 曠世經典,上博首次公開歷代碑帖珍藏!《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
    上海博物館是收藏古代碑帖的重要館藏單位,其所珍藏的歷代碑帖在海內外享有盛譽。2003年,隨著《淳化閣帖最善本》的入藏,上海博物館的金石碑帖珍藏曾引起國內外的轟動。經過十多年的論證和準備,上海書畫出版社與上海博物館達成了《叢刊》的編輯出版共同意向,選題被列為國家「十三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叢刊》第一輯、第二輯十種終於面世。
  • 臨摹書法的訣竅
    視頻 | 張旭光臨摹書法的訣竅即懷仁選王羲之行書而集成,故字字優秀規範,是經典中的經典;因是集字排列而成,各個獨立,便於初學;因刻石,線條速度變慢,書寫比較從容,易於初學;因刻石而增加了蒼茫感、力量感和趣味;因刻石而泯滅微觀映帶及雜毫,筆法更宏觀,便於把字寫大,便於進入創作。
  • 孫發國勤字當頭煉人生 臨摹古人碑帖自學成才
    原標題:孫發國勤字當頭煉人生 臨摹古人碑帖自學成才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孫發國在書法界取得今天的成就,竟沒有拜師指導,全靠自己臨摹古人碑帖,自學成才。   為什麼對書法這麼痴迷?「幼時村裡的老一輩人在婚喪嫁娶時,書寫的婚聯、輓聯,激發了自己內心對書法的喜愛。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寫就是50餘年。」孫發國說。   初中時,雖然家境貧窮,孫發國還是找來碑帖,開始在舊報紙上照帖臨摹。
  • 臨摹碑帖,如何處理好形似和神似的關係
    有不少人學習書法一兩年後發現,自己怎麼努力,也達不到碑帖或字帖上的字體書寫水準;還有些人,臨摹了幾十年歐體,如今臨摹碑帖《九成宮》,依然難以達到95%以上的形似,這是為什麼?我想這是很多書友遇到的難題:形似與神似的關係。
  • 臨摹碑帖練字沒進步,您是不是犯了以下8種錯誤
    學書法,臨摹碑帖是一道繞不過的坎,除非您打算成為「自由體」的「畫符師」!那可以不用臨摹書法碑帖。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們正正規規學習書法,都要經歷臨摹碑帖這一關。為什麼要臨摹碑帖?臨摹書法碑帖,是練習書法的基礎階段,如果這個階段基礎夯實了,對今後學習書法的精髓將帶來極大好處。有些書友問我,我臨摹碑帖也有一段時間了,為什麼還是覺得沒有進步,原因何在?下面,夢筆生輝就來與大家一起分享臨摹碑帖最容易犯下的8種錯誤,看看您有沒有「掉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