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學成:尋宗覓跡天台山

2020-12-21 中國日報網

天台山位於浙江省中東部,地處寧波、紹興、金華、溫州四市的交界地帶,素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享譽海內外,是中華十大名山之一。境內不僅有著秀麗的自然風光,更擁有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是佛教天台宗的發祥地,道教南宗的發源地,五百羅漢的修道場,詩僧寒山子的隱居地,活佛濟公的出生地,遊聖徐霞客的首遊地以及唐詩之路的目的地。

國清寺

國清寺位於天台山南麓,距天台縣城約3公裡,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後取「寺若成,國即清」,改名為國清寺,是中國天台宗祖庭。2006年,國清寺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國清寺外有古塔(隋塔)迎賓,雙澗(北澗、西澗)回瀾之勝,周有五峰(靈芝峰、映霞峰、八桂峰、靈禽峰、祥雲峰)環抱,層林染翠之美,和濟南靈巖寺、南京棲霞寺、江陵玉泉寺並稱「天下四絕」。

國清寺總面積約73000平方米,目前尚存清代重建殿宇14座,由數十個大小不同、風格各異的院落和建築群組成,既有佛教建築嚴整對稱的特點,又帶有難得的靈氣,堪稱中國古建築的瑰寶。與其他名剎相比,國清寺寺內外古樹名木廣布,自然景觀尤為出眾。

此外,國清寺還是一座歷史文化古剎。孟浩然、李白、賈島、皮日休、郭沫若等文人雅士曾在此留下墨寶,著名高僧唐一行法師、寒山、拾得、濟公、日本東密開宗祖師空海大師、日本臺密開宗祖師最澄大師等曾在此駐錫。

桐柏宮

桐柏宮距天台縣城12.5公裡,鄰接「中華第一高瀑」——天台山大瀑布,始建於三國吳赤烏元年(238年),由孫權遣葛玄開創,原名桐柏觀、桐柏崇道觀,為道教主流全真派南宗祖庭。鼎盛時期為唐代和宋代,那時,樓臺爭聳的宮觀有三十六處,有千僧萬道的規模。

元明交替期間,因大量難民擁進桐柏宮,發生火災致使宮殿焚燒殆盡。直至清初雍正年間,桐柏宮又獲得中興,先後沿中軸線建起山門、靈官殿、真武殿、御碑亭、大殿、紫陽殿等建築,東西軸線依次還有東道寮、太極殿、迎仙樓;西道寮、真君殿、眾妙臺、方丈樓等,規模日漸宏大。

桐柏宮自古號稱道教南宗祖庭,在道教發展史上具有非比尋常的地位。這裡曾是道教第一部藏經《桐柏宮小道藏》的匯集編撰之地。

自漢葛玄真人以來,道教各派多有祖師修行於天台山,如西晉上清派第一代祖師魏華存夫人、唐靈寶派祖師司馬承禎等。宋元以來,道教分為南北二宗。紫陽真人張伯端創立南宗,被尊為南宗祖師,其著作《悟真篇》是道教內丹學著名典籍,南宗祖庭桐柏宮也成為道教聖地。

(作者羅學成,系《中國國家旅遊》攥稿人,人民網、中國日報網、人民日報客戶端專欄作者)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羅學成:尋宗覓跡天台山
    境內不僅有著秀麗的自然風光,更擁有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是佛教天台宗的發祥地,道教南宗的發源地,五百羅漢的修道場,詩僧寒山子的隱居地,活佛濟公的出生地,遊聖徐霞客的首遊地以及唐詩之路的目的地。國清寺國清寺位於天台山南麓,距天台縣城約3公裡,始建於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初名天台寺,後取「寺若成,國即清」,改名為國清寺,是中國天台宗祖庭。
  • 詠「佛宗道源」天台山的十首唐詩:問佛國清寺,尋道天台山
    詠「佛宗道源」天台山的十首唐詩:問佛國清寺,尋道天台山問佛國清寺,尋道天台山。有人做過統計,《全唐詩》收錄2200位詩人的作品,其中近300位詩人寫過天台山。此外,在《全唐詩》中,吟詠天台山的詩篇有1000多首。為何大唐詩人對台州的天台山如此神往與崇拜?
  • 天台山:當之無愧的唐詩之路目的地
    更有隱居天台山70年的寒山子,辭卻帝王師、隱修天台山的司馬承禎。其次是政壇大咖。唐朝皇帝吟詠天台山的詩歌有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五代後唐莊宗李存勖和南唐後主李煜也有吟誦天台山的詩歌收入《全唐詩》。唐朝還有一位後宮妃嬪,被稱為「女中宰相」的上官昭容。此外,達官貴人也爭相吟詠天台山。其中唐朝宰相粗略統計就有12位。
  • 為什麼天台山是天台宗的發祥地
    天台宗是中國佛教史上創立最早的一個佛教宗派,它淵源於南北朝,初創於隋,興盛於唐。因其實際創始人智公式長期住在浙江省天台縣內的天台山而得名,後世目該山為天台宗的發祥地。  由於此宗奉《法華經》為主要經典,因此也稱法華宗。
  • 峨眉山中第一寺 尋跡「三教會宗」報國寺
    供燈(圖片來源:中國網 攝影:萱萱 勝友) [原標題]峨眉山中第一寺 尋跡「三教會宗」報國寺 報國寺如真正抵達佛國仙山的入門處,地處峨眉山腳,為峨眉山十大寺院之一,和伏虎寺地處低山區明代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明光道人建於伏虎寺右的虎頭山下,取儒、釋、道「三教」會宗的意思。寺裡供奉「三教」在峨眉山的地方代表的牌位:佛教為普賢菩薩,因為峨眉山是普賢道場;道教是廣成子,據說他是李老君的化身,他在峨眉山授過道;儒教的代表是楚狂,楚狂名接輿,和孔子同時代,楚王請他去做官,他裝瘋不去,後來隱居峨眉山。 會宗堂的建立,反映了明、清時期儒、釋、道有過一段融洽的歷史。
  • 梁立新詩詞之《沁園春·天台山》
    作者:梁立新,浙江天台山人,任職台州市政協閒品歸雲,樂尋飛瀑,夜月瓊臺融此間。 佳山水,風光無限美,處處奇觀。臺宗此地東傳,總滋潤人心佛法圓。住寒拾兄弟,和合二聖。詩仙詠贊,遊聖流連。高道伯端,南宗之祖,道濟行禪豈是癲!今何幸,讓臺山後輩,再賦新篇。
  • 一簾淡月尋新跡,兩袖濃芳覓舊歡;詠物詩七首,暗香穿戶帶清寒
    一簾淡月尋新跡,兩袖濃芳覓舊歡。疏影橫窗飄韻雅,暗香穿戶帶清寒。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安然著寂寥與孤獨的清雅和淨素。此刻,除了擁萬千意境於心中蟄伏,仿佛,任何矯情的言語都是多餘之物。看皚皚白雪之中,一樹寒梅靜靜的綻放。多愁善感的心,又蕩起不盡幽思。文字裡並沒有江湖,縱放舟天涯,又怎可尋得歸路?
  • 兩岸三地佛教天台宗交流大會在天台山國清寺隆重開幕
    隨後,兩岸三地佛教天台宗交流大會之「國運昌盛,人民安康」祈福法會正式開始。蒞臨法會的諸山長老、各位法師拈香,上供,頌經。法會莊嚴殊勝。國清寺監院允觀法師首先在會上介紹與會嘉賓及佛教界諸山長老。隨後,浙江省政協副主席、統戰部長湯黎路宣布兩岸三地佛教天台宗交流大會開幕。緊接著,浙江省佛教協會會長怡藏大法師、天台縣委書記李志堅、天台山國清寺方丈可明長老分别致歡迎詞。
  • 文化聖山天台山
    當時主持重修工程的浙江糧道朱論翰,為桐柏宮撰寫了門聯「東浙無雙地,南宗第一家」,寫出了桐柏宮作為道教南宗祖庭的重要地位。上世紀五十年代桐柏宮遷至鳴鶴觀,本世紀初,桐柏宮易地新建。如今,氣勢恢宏的新桐柏宮已經建成,成為一顆展露璀璨光輝的道教文化明珠。人間有路入仙家神奇的天台山,是一座有許多膾炙人口傳說的神山。關於天台山的來歷,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 首屆天台山中國道教南宗文化周將於9月3日—7日舉行
    首屆天台山中國道教南宗文化周將於9月3日—7日舉行 2012年08月21日 16:36:44   浙江在線08月21日訊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進一步挖掘道教南宗文化中的積極因素,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經國家宗教事務局批准,定於2012年9月3日—7日,在我縣舉行
  • 濟公故裡,佛宗道源、山水神秀,浙江天台山,為何眾多名人來過?
    浙江台州的天台山,就是這樣的一個好去處。天台山自古就有「大八景,小八景,有名有姓三十景,無名無姓數不清」的說法。不僅自然風光壯觀秀麗,天台山悠久的歷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更讓這片山水充滿了靈氣和內涵。天台山自然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山、巖、洞、瀑各具神韻,形成了古、幽、清、奇的獨特風格。根據地理位置和各自特色天台山分為13個景區,每一處都各有特色,別具風格。
  • 寶蓮寺的春天 | 尋一樹花開 覓一場芬芳
    當下來寶蓮寺點一柱香聽一聽禪音聞一聞花香於疫情中覓一靜處 成了大家都嚮往的事情生活如三月春景時晴時陰時雨疫情即將消散到時候,不妨來寶蓮寺一趟踏著春意拾級而上靜觀寺中春色幽幽、微風浮動尋一樹花開,覓一場芬芳
  • 《聲聲慢·尋尋覓覓》淺析
    幼小時在父母的引導並教授下,我熟讀了宋詞《 聲聲慢·尋尋覓覓》。從此,女詞人李清照的形象便在我心目中定格成了詞壇女神,已敬佩了她逾一甲子之久。今天,筆者將與網友共同賞讀此詞。在這段時期中,她的作品再無當年國泰民安時的那種淺斟低唱、清新可人情調,轉而變為了極度的悽婉沉鬱;多數是描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以及自己暮年的孤單悽涼晚景,而《 聲聲慢·尋尋覓覓》便是其典型代表作品之一。詞壇界人士無不盛讚此詞,交口稱讚其「大氣包舉,別無枝蔓,相關情事逐一說來,卻始終緊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
  • 《書樓覓蹤》跡可尋
    「芳菲四月天」,我於福州三坊七巷,瞻仰過冰心故居的紫藤書屋後,就是循著《書樓覓蹤》,穿坊走巷,尋找到黃巷36號。庭院深深深幾許,假山,池塘,小橋。唐代閩中大儒黃璞的「小黃樓」舊址,清代陳壽祺的「小嫏嬛館」與梁章鉅的「黃樓」共處同一景區。南國園林之勝,楹聯匾額之豐,全楠木藏書樓——黃樓之美,令人嘆為觀止。
  • 泡妞少年仿寫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戚戚慘慘切切詞牌超搞笑填詞
    原文:聲聲慢·尋尋覓覓 作者 李清照 朝代 宋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聲聲慢 泡妞 尋尋覓覓 鬱郁悶悶 忙忙躁躁急急。情竇初開時候 最難歇息。三言兩語甜蜜 怎敵她冷臉蠻理「狼來也,獻殷勤,非姦情,即盜香竊玉意」滿地情書堆積,訴肺腑,如今誰解痴心。偌個帥哥,怎忍得去單身?西裝更兼革履,持玫瑰,單膝下跪,者次弟怎一個泡字了得?
  •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歌曲介紹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這首歌很好聽,聽這歌詞大家肯定也都有點感慨,想必大家都很想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歌。
  • 【文化天台】最澄大師與天台山
    來天台山之前,最澄就已接觸到佛教天台宗典籍,對天台宗有所了解,對天台宗發祥地天台山非常嚮往。最澄曾獨自在日本的比睿山結庵修行,誦《法華經》、《般若經》等大乘經典,研修佛法。他對天台宗教義特別感興趣,研讀了鑑真和尚東渡日本時從天台山國清寺帶去的智者大師所著的《摩訶止觀》、《法華玄義》、《法華文句》等天台宗典籍。
  • 訪佛宗道源天台山:古觀聽風雨,看破一枝梅
    天台山山有十重,形如蓮花。走祖師悟真之路,行姻緣道法,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法雨天花,梵唄悠悠天師府拜後,我們直歸天台山,天台山山有十重,形如蓮花,開在浙東沿海。山下青峰遮掩下的國清寺,是佛教天台宗祖庭,道儒沃土上的創立的佛教宗派。
  • 天台山風景系列·01·國清寺
    隋代高僧智顗在天台山創立中國佛教第一個宗派天台宗,隋開皇十八年(598),隋煬帝楊廣根據智顗的遺願和設計的圖樣,命司馬王弘在天台山麓和智者大師的高足灌頂、智越等一起建造起來的一所規模宏大的寺院,初名「天台寺」, 影響遠及國內外。是日本、韓國、朝鮮「天台宗」的祖庭。國清寺現存建築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奉敕重修。
  • 訪浙東天台山通玄寺
    )、永明延壽國師(法眼宗三祖)、密雲圓悟國師(明代臨濟宗中興祖師)、隱元隆琦國師(日本黃檗宗開祖)、獨朗行日禪師(清代通玄寺中興祖師)等等。2月1日於浙江天台山國清寺方丈上可下明大和尚座下披剃,法名允源 ,號文印;九月起在天台宗佛學研究社(天台宗佛學院前身)系統學習天台教理,並任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