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樓覓蹤》跡可尋

2020-12-19 中共如皋市委新聞網

□陳健全

翻開《書樓覓蹤·江蘇卷》,眼前一亮的是,藏書家韋力還訪過吾鄉如皋冒闢疆的別業——水繪園。讀來興奮之情,尤難言宣,蓋因老家就在水繪園門口。水繪園號稱「天下第一情侶園」,人們多津津樂道冒闢疆與董小宛的香豔故事。作者亦不能免俗,考證了冒闢疆與陳圓圓、董小宛的「情史」,說最終冒董成婚是靠朋友錢謙益幫的忙。當然,藏書家的目光絕不專注於此。他對冒氏的藏書史,娓娓道來。元末藏書家劉亮來如,投奔冒致中,於是冒致中幸得其藏書,始建藏書樓。冒致中之孫冒基獻書立功,獲明永樂帝賜「萬卷樓」匾額。

書中還曾談及冒闢疆藏書情況。他說,冒闢疆出版自己的詩集《樸巢詩選》時,請了書法大家倪雲璐、王鐸作序。在王鐸的序言中有這樣一句話:「闢疆嗜詩於垂髫,即爾復好古書,以相其心,孳孳不倦無他好。」當年,冒闢疆曾拜王鐸為師學習書法,兩人關係很密切。既然老師誇獎他「好古書」,那他的藏書沒有一定的質和量,恐怕難得這句贊語。由此看來,水繪園當年的衣香鬢影中,也不失書香氤氳呀。

還有「順帶福利」的是,由於韋力實地踏勘,將每一座藏書樓都註明了門牌號碼,所以按圖索驥,書目成了上好的遊蹤指南。「芳菲四月天」,我於福州三坊七巷,瞻仰過冰心故居的紫藤書屋後,就是循著《書樓覓蹤》,穿坊走巷,尋找到黃巷36號。庭院深深深幾許,假山,池塘,小橋。唐代閩中大儒黃璞的「小黃樓」舊址,清代陳壽祺的「小嫏嬛館」與梁章鉅的「黃樓」共處同一景區。南國園林之勝,楹聯匾額之豐,全楠木藏書樓——黃樓之美,令人嘆為觀止。那天,流連曾經縹緗滿架的藤花吟館,望著庭前落英繽紛的百年蘋婆樹,還有那一池落花,不由想起韋力將陳壽祺與梁章鉅所作的比較。小嫏嬛館與黃樓一牆之隔,梁章鉅對於藏書外借幾乎是來者不拒,而陳壽祺卻秘而不宣,還專門賦詩叮囑家人:「買來萬本皆清俸,不許兒孫更借人。」可是,孫輩不僅對古書全無嗜好,且開書肆「縹緗館」專門售賣先人藏書,十萬卷書盡散去。

炎夏到鎮江,依書引導,謁訪沈括的夢溪園,少不了一窺《夢溪筆談》的各種版本,不乏日本江戶時代樂珍堂用中文發行的《夢溪筆談》複印件,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編著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甚至還有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沈括》小人書五種。尤其重逢陳光鎰繪的那本《沈括》連環畫,倍感親切。蓋因兒時讀過,且曾有過「從小愛科學」的追夢吧。

時逢深秋,我回母校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參加校慶。其間,特地尋訪了校園內的王大隆(1901-1966)故居「蛾術軒」。據韋力在書中講,當年周子美也住過這裡。於教工宿舍區31號樓,瞧那二層紅磚樓洋氣又斑駁的樣子,估計還是從前聖約翰大學的原物,如今空關著。書中介紹,王大隆的《蛾術軒篋存善本書錄》收錄所藏的1000多部書的題記,多為稀見難得的稿本、抄校本,被譽為「一部堪與傅增湘的《藏園群書題記》、王重民的《中國善本書提要》鼎足而立的目錄學著作」。那天傍晚,蘇州河邊,暮靄沉沉,靜聽秋風吹過,仿佛王大隆還沉迷在樓上,燈影搖曳,爬梳珍本,鉤沉輯佚。

如皋市融媒體中心(如皋市廣播電視臺)、中共如皋市委新聞網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作者!

相關焦點

  • 《書樓覓蹤》尋訪書樓裡的文脈傳承
    「人事有代謝 往來成古今」 《書樓覓蹤》尋訪書樓裡的文脈傳承 2017年08月07日 08:41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韓寒 字號 內容摘要:為「新紅學
  • 「人事有代謝 往來成古今」《書樓覓蹤》尋訪書樓裡的文脈傳承
    「人事有代謝 往來成古今」 《書樓覓蹤》尋訪書樓裡的文脈傳承 2017年08月07日 11:14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韓寒 字號 內容摘要:「乾隆皇帝藏書之所
  • 《書樓覓蹤》簡述
    □陳健全回眸己亥,讀過的書,最有興趣的,莫過於藏書家韋力先生的《書樓覓蹤》。全書一函三卷本,裝幀典雅,書卷氣濃得不得了。悠悠讀來,縱橫千年,談笑間回溯嫋嫋不絕的書香餘脈。書名副標題也好,稱作「九域芸香」。
  • 一簾淡月尋新跡,兩袖濃芳覓舊歡;詠物詩七首,暗香穿戶帶清寒
    一簾淡月尋新跡,兩袖濃芳覓舊歡。疏影橫窗飄韻雅,暗香穿戶帶清寒。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安然著寂寥與孤獨的清雅和淨素。此刻,除了擁萬千意境於心中蟄伏,仿佛,任何矯情的言語都是多餘之物。看皚皚白雪之中,一樹寒梅靜靜的綻放。多愁善感的心,又蕩起不盡幽思。文字裡並沒有江湖,縱放舟天涯,又怎可尋得歸路?
  • 擁有70000餘冊古籍善本的藏書狂人,以一隻腳尋遍中國破敗藏書樓
    如今,綠茶早把微信號的運營交還給了韋力,卻又為他策劃了一部《書樓覓蹤》,最近由中信出版社推出。這部書有三大卷,結集了韋力最近四年在全中國探訪藏書遺蹟後寫下的100多篇文字。每一篇都涉及一次遊歷、一處遺蹟、一位文士。這是一部內容厚重但筆法輕鬆的遊記,因為「不想把它作為研究的書,否則,就又變成一個很小的門類了」。
  • 《紅樓夢》世界三大定律:無朝代年紀可考,詩讖命定與追蹤躡跡
    第一大定律:無朝代年紀可考,取事體情理第三定律:追蹤躡跡,不敢稍加穿鑿這裡的蹤和跡就是賈赦、邢夫人這樣的人物,曹公以直筆明寫其不端之外,也沒有抹去賈赦在叔嫂逢無鬼時仍舊各處去尋僧覓道,其親情未喪。書中的主要的主角鳳姐,其所有的蹤跡清晰可見,沒有一筆曲筆。
  • 浙江新昌發現王羲之「書樓墨池」遺址 找到遺蹟
    浙江新昌發現王羲之「書樓墨池經過整修後的書聖故裡頗有一派兩晉遺風,漫步蕭山街河沿,水清可遊,岸綠可閒。 中新社發 李瑞昌 攝     在山東臨沂王羲之故居,工人們在對洗硯池進行清淤。據了解,洗硯池是「書聖」王羲之故居重要標誌之一,古代文人稱之為「墨池」,這是從晉代至今1000多年來的首次清淤。
  • 《聲聲慢·尋尋覓覓》淺析
    幼小時在父母的引導並教授下,我熟讀了宋詞《 聲聲慢·尋尋覓覓》。從此,女詞人李清照的形象便在我心目中定格成了詞壇女神,已敬佩了她逾一甲子之久。今天,筆者將與網友共同賞讀此詞。在這段時期中,她的作品再無當年國泰民安時的那種淺斟低唱、清新可人情調,轉而變為了極度的悽婉沉鬱;多數是描寫她對亡夫趙明誠的懷念,以及自己暮年的孤單悽涼晚景,而《 聲聲慢·尋尋覓覓》便是其典型代表作品之一。詞壇界人士無不盛讚此詞,交口稱讚其「大氣包舉,別無枝蔓,相關情事逐一說來,卻始終緊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
  • 泡妞少年仿寫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戚戚慘慘切切詞牌超搞笑填詞
    原文:聲聲慢·尋尋覓覓 作者 李清照 朝代 宋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聲聲慢 泡妞 尋尋覓覓 鬱郁悶悶 忙忙躁躁急急。情竇初開時候 最難歇息。三言兩語甜蜜 怎敵她冷臉蠻理「狼來也,獻殷勤,非姦情,即盜香竊玉意」滿地情書堆積,訴肺腑,如今誰解痴心。偌個帥哥,怎忍得去單身?西裝更兼革履,持玫瑰,單膝下跪,者次弟怎一個泡字了得?
  •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歌曲介紹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這首歌很好聽,聽這歌詞大家肯定也都有點感慨,想必大家都很想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歌。
  • 李清照《聲聲慢》,開篇「尋尋覓覓」的究竟是什麼?
    李清照有一首代表名作《聲聲慢·尋尋覓覓》: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 「愛馬仕精神」文化展「尋跡前行」揭開嶄新篇章
    繼「騅本溯源」(Harnessing the Roots)之後,「愛馬仕精神」文化展全球巡展今年再創新篇,推出「尋跡前行」展覽,旨在展現愛馬仕作品中所承載的悠然漫步、遨遊四方的渴望。「愛馬仕精神」文化展全球巡展於上海「愛馬仕之家」揭開嶄新篇章,繼「騅本溯源」之後推出「尋跡前行」展覽,於 2018 年 9 月 21 日至10 月 21 日期間向公眾開放。 愛馬仕誕生之時恰逢人們生活節奏日益加快,身處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世界之中,人們都渴望自在便捷地輕裝出行。
  • 尋尋覓覓 總覺得有義務為古書續命
    ,以書樓為始,慢慢延展到其他門類的「尋覓」。近日,韋力的《書院尋蹤》和《書樓探蹤——江蘇卷》相繼出版。身為當代藏書家的韋力,致敬先賢的方式始終是腳步丈量加以勤奮閱讀和書寫。實際上,他深切地了解「找到了又能怎樣?沒有一座書樓或書院保持原樣,書不在了,主人也早已不在了」,但是通過尋訪所找來的那樣一種精神寄託,比尋訪本身更具穿透力的意義。在此基礎上,尋到和尋不到,其結果都是一樣。
  • 十裡清溪尋妙句,流泉響處覓詩蹤——張君嘉七律選粹
    丹藥三壺尋未盡,江山二世化虛空。胸懷大略稱千古,今日猶談一帝雄。註:三壺,晉王嘉《拾遺記高辛》:「三壺,則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壺,則方丈也;二曰蓬壺,則蓬萊也;三曰瀛壺,則瀛洲也;形如壺器。」十裡清溪尋妙句,流泉響處覓詩蹤。初冬寄懷一別清秋時序移,寒風掠地過東籬。傲霜菊映黃金色,經雨松生碧玉姿。不必堂前爭鹿馬,但於物外覓歌詩。
  • 犍為王氏書樓,一個令蘇軾難忘的地方
    去過蘇軾的家鄉眉山,遍訪三蘇祠、三蘇墳、蟆頤觀,到過樂山,爬到東山大佛周圍考察,走到青神縣觀魚池……可去過的地方越多,越覺得應該去考察而未能成行的地方越多。這些風景固然吸引人,可對我來說,最想了解的卻是犍為王氏書樓。宋朝詩人蘇軾在《犍為王氏書樓》寫道:樹林幽翠滿山谷,樓觀突兀起江濱。雲是昔人藏書處,磊落萬卷今生塵。江邊日出紅霧散,綺窗畫閣青氛氳。山猿悲嘯谷泉響,野鳥嘐戛巖花春。借問主人今何在,被甲遠戍長苦辛。先登搏戰事斬級,區區何者為三墳。
  • 上聯:雁過長空無跡尋;請方家賜下聯
    上聯:雁過長空無跡尋上聯:雁過長空無跡尋上聯:雁過長空無跡尋
  • 尋跡寶文堂
    (原標題:尋跡寶文堂) 劉中蔚偶見一書,歐陽奮強著《
  • 蘇軾與犍為王氏書樓
    嘉佑四年即公元1059年蘇軾路過犍為時見到王氏書樓,從而與書樓結下了一段因緣,時間跨度達30年,這一時間段是蘇軾生命中的一段非常重要的時期,他與王氏書樓的因緣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蘇軾在這一時期的生活狀態。犍為王氏書樓與蘇軾的這段因緣也是犍為燦爛悠久歷史長河中的一朵美麗的浪花,近千年前犍為就已存在這麼一座規模宏大的書樓,也證明了犍為人文薈萃的淵源。  王氏書樓作為犍為的歷史記憶已逐漸地遠離我們,如今其樓已廢。清蔣琦齡在《空青水碧齋詩文集》中重走蘇軾南行路描述王氏書樓時寫道「樓廢已久,今不知其處」,並有詩云:「我聞蜀中有樓壓魚鯽,藏書七世眉江濱。犍為之樓乃後出,文採相望絕塵埃。
  • 尋跡北京 | 大師足跡之老舍先生:他筆下的世間百態
    在疫情無法出遠門的特殊時期,我們攜手北京交通臺 《徐徐道來話北京》製作人小強老師,聯合打造特別企劃—尋跡北京人文系列活動,尋跡北京—老舍先生 課程特色 結合課本尋跡老舍先生尋跡北京這一站告別老舍先生,下一站我們尋跡北京又將前往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