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報記者 徐敏
蔡志忠,中國臺灣著名漫畫家。他自15歲起成為職業漫畫家,創作的《老子說》《莊子說》《大醉俠》《光頭神探》等系列作品影響廣泛,總銷量超過3000萬冊。除了漫畫家之外,蔡志忠還是橋牌高手,並精通物理與數學。而在生活中,他的生活方式與常人也多有不同。近期,現代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講述漫畫家蔡志忠成長曆程和成功經歷的傳記讀物《我命由我不由天》。通過這種傳記式的介紹,讀者可以更清晰地認識到一個才華橫溢而個性張揚的蔡志忠。
期待不平凡人生的平凡孩子
1948年,蔡志忠出生於中國臺灣彰化縣花壇鄉。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三年,整個社會物質貧瘠,百廢待興。花壇鄉有一棵很高大的茄冬樹,蔡志忠稱自己是「茄冬下的男孩」。蔡父在公家單位上班,同時蔡家還有塊旱田種植甘薯、花生之類的作物,所以生活也還算過得去。不過,在蔡志忠出生之前,他已經有4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因為物資匱乏和醫療條件太差而夭折。
「在一重又一重的打擊後,到我踏上人生舞臺時,父母已不妄想我扮演最偉大的角色,有最多的戲份兒發揮,他們只求我能夠無災無事地長大,繼續駐留於人生舞臺。這是我的幸運——在成長過程中,父母從來不會約束我,希望我這樣那樣做,告誡我這樣不行那樣不可。我擁有很大的自由空間,就像一棵自由伸展的小樹,在鄉下田野間恣意地生根茁壯。」蔡志忠在自傳中這樣寫道。
蔡家是一個非常靜默的家庭。在常人看來這並非一般意義上的靜默,甚至到了過分緘口的程度。「我們家中有人說話是因為有事情要說,平時大家維持靜默不說話。我一生當中,跟父親、大哥、大姐、妹妹大約談不到50句話。記得我七八歲時曾跟二哥睡同一張床,整整兩年時間,印象中我們好像不曾對談過。」他在自述中談道。不過,蔡志忠也並非與家中所有人都幾乎不交談,他與母親則是無話不談。由於母親不識字,蔡志忠從小就給母親講故事,不管是自己從書中看來的,從老師那裡聽來的,還是自己瞎編的,他都會講給母親聽。「這也是我很會編故事、擅長用漫畫講故事的主要原因。」蔡志忠說。
雖然和父親交流很少,不過父親還是教會了蔡志忠兩件最重要的事情:一件是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要偏聽課本、歷史書中看到的記錄;另一件是熱愛自己的工作,要做就要做到第一。他的求勝心不是天生的,而是從小看父親全力以赴地專注用心書寫書法得到的啟示——父親是花壇鄉書法第一人,每年過年全村的春聯都是蔡父來書寫。這種專注的精神對蔡志忠一生都有深遠的影響。
少年時期的蔡志忠也喜歡看書、看電影。他常常想像自己是故事中的主角人物,應該有著離奇的身世和背景,期盼著自己的人生從開始就有點那樣的不平凡。不管怎樣追問母親,他始終是個出身普通的孩子。不過,蔡志忠卻是一個不按常規套路出牌的小孩,叛逆在一條條軌道上。
開創漫畫古籍先河的「漫畫諸子」
20世紀60年代,中國臺灣漫畫盛行。那時的蔡志忠一邊上著課,一遍照著這些漫畫在課本中空白處塗鴉。初二時,他將自己的作品寄給臺北一家出版社,暑假時便接到了聘任通知。接到通知後他對父親說:「爸爸,我明天要到臺北去畫漫畫。」父親說:「找到工作了嗎?」「找到了。」「那就去吧!」
短短幾句話改變了這個少年的一生。蔡志忠拎著一隻皮箱坐上了從彰化去臺北的車,沒幾年便憑藉《大醉俠》等作品在中國臺灣嶄露頭角。20世紀70年代,蔡志忠轉戰動畫行業,成立了自己的動畫公司。其中由他公司製作的《七彩卡通老夫子》獲1981年金馬獎最佳卡通片獎,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中國臺灣電影票房的最高紀錄。36歲時,蔡志忠已經出了200本漫畫。一時間,漫畫家蔡志忠風頭無兩。
給蔡志忠帶來更高聲譽的是《漫畫諸子百家》系列作品。1984年年底,蔡志忠與日本漫畫家市川立夫聊天時突發靈感,何不將先秦諸子百家思想畫成漫畫?大多數人在讀先秦諸子百家思想時會感到比較晦澀,如果用漫畫將他們的思想呈現出來豈不是新奇有趣?隨後,蔡志忠在日本閉關4年,開始畫莊子、老子、孔子、孫子等這些聖賢們的思想。他將諸子的思想以漫畫、白話的形式將古文的枯燥感去除,流暢的筆觸以及淺顯易懂的對話形式,通俗明了又表達貼切。
比如在《漫畫莊子說》裡「汙泥中的龜」這篇,可能沒看過莊子原文的讀者會疑惑,題目說的是烏龜嗎?其實莊子原文的題目是《莊子釣於濮水》,改編成漫畫後,蔡志忠引用了少量古籍原文,將一篇不足百字的短文用了4個圖框來呈現。簡潔的畫面感、淺顯的對白,有種化繁為簡卻又得其精髓的神奇效果。由此,蔡志忠不僅開創了中國漫畫古籍的先河,更是讓熱愛漫畫古籍的讀者了解了中國古代哲學。20世紀90年代,蔡志忠的古籍漫畫掀起了「俗說經典」的熱潮,至今還有不少讀者將他的漫畫古籍作品視為「兒時記憶的國學啟蒙書」。
然而,就在「漫畫諸子」系列風靡時,蔡志忠又在新加坡閉關10年研究物理,因為研究佛家思想後他發現,無論什麼思想都無法超越於物理之外。10年中,蔡志忠畫了14萬張A4紙大小的畫,寫了1400萬字,自言能「用101種方式證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錯的」。
人們熟悉的漫畫家蔡志忠已經在他的領域做到了極致,或許有一天人們還能認識「物理學家蔡志忠」。「世外高人」般的生活方式
近期,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李虹採訪時,被問到是否相信命運的安排,蔡志忠表現出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小哪吒一樣的表情:「去他的命運,我命由我不由天!」蔡志忠信奉蘇格拉底的哲學:塑造命運的不是神,而是我們自己。
如今蔡志忠已經年過七旬,看起來是一位精神矍鑠的白衣飄飄的紅髮老者。
他自言一天喝30多杯咖啡,已經過了普通人十輩子的人生。實際上,蔡志忠已經取得的成就,哪怕是十分之一也確實讓人刮目。作為世界頂級的漫畫家之一,蔡志忠不但精通漫畫、動畫、道家思想、禪宗佛學,具有世界頂級的橋牌水平(亞洲杯冠軍),對數學和物理也頗有研究並出版有專著。他信奉的哲學是:「人只有一輩子,我們只能活一次,每個人都應該把自己的一生活得很精彩。生命的至樂不是享受美食,不是度假旅遊,不是奮鬥之後的功成名就……而是制心於一處、制身於一境,完成自己的夢想。」蔡志忠每天從凌晨一點工作到晚上九點,他卻說:「我一生從沒工作過,唯有完成夢想的享受。」
在日常生活中,蔡志忠的生活方式看起來常人不僅難以做到,甚至難以理解。他不用手機,沒有手錶,一天只吃一兩頓飯,不過是一碗清粥一塊腐乳,自言達到了一種「不累、不餓、不困、不病、不死」的狀態。蔡志忠還曾經創下在椅子上一坐就是58個鐘頭,連續42天沒有走出大門的紀錄。那種絕對的專注、深沉,「就像照相的時候,把景深調得很淺,只聚焦在一朵花的花蕊」。這些都像極了隱居世外不食人間煙火的世外高人。蔡志忠說,自己的大腦有很多個抽屜,什麼東西在哪個抽屜裡,早已爛熟於心。他還整理了一個巨大的資料庫,各種文字、圖片、視頻素材,無論想要哪個都能信手拈來。
蔡志忠說,人生最重要的兩天是出生的那一天和明白自己將來要成為什麼的那一天。因為人生容量比一般人龐大和豐富,蔡志忠早早地將活著這件事情看得無比通透。36歲時他已經寫好遺囑,說自己墓志銘上要寫上一句話:「叛逆是最偉大的創意。」他說自己死後會葬在少林寺,臨終前一周要在西溪溼地辦一場60人的大party……
如今的蔡志忠生活在杭州,生活起居依然像世外高人般簡單脫俗而充實。只是年過七旬的他,開始總結自己人生的經驗和智慧,傳遞給還在迷茫和成長中的青少年們,以指點他們未來的方向。孫婷婷 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