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漫畫家蔡志忠70年總結的「人生十講」
《我命由我不由天》
和讀者朋友見面啦
蔡志忠 李虹 著 ISBN 978-7-5143-8434-5
這是一本講述著名漫畫家蔡志忠成長曆程和成功經歷的傳記讀物。
書中以蔡志忠個人成長時間軌跡為線,講述了他少年、青年、壯年以及現在的故事。共分十個章節,每章一個主題,用理論和事例結合的方式,闡釋一個人要想成功需要具備條件和能力,這其中穿插著其他歷史名人的成功勵志故事,更有說服力,也更容易讓人產生共鳴。
從蔡志忠的成長過程我們看出,一個人在良好教養和寬容的環境下,可以自由地發展出自我,找到內心喜好,並有良好的專注力。這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他能一直思考一個問題,而不覺得累,思考於他,就是一種樂趣,一種精神的滋養,更是能切實體會到的幸福。而我們大多數人,缺的就是這種體驗。也許我們無法回到小時候,但是我們能從中找到些許經驗,慢慢地重新培養自己的興趣,找到這興趣帶給我們的幸福感。
漫畫家、哲學家、科學家、作家、收藏家、橋牌專家……蔡志忠身上有太多的標籤,以至於很難用簡單的一兩個身份去定義他。
作為世界頂級的漫畫家之一,蔡志忠不但精通漫畫、動畫,道家思想、禪宗佛學,具有世界頂級的橋牌水平(亞洲杯冠軍),而且還精通數學和物理,並稱能夠用101種方法證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錯誤的。而這其中領域跨度之大,讓人們驚嘆不已。
難怪蔡志忠的好朋友中國臺灣劇作家焦雄屏開玩笑說:「真應該切開他的腦袋,看看裡面是什麼結構,怎麼可以一面物理、數學的邏輯那麼好,一面又是禪宗、漫畫,還兼具詩性與幽默。」
蔡志忠說自己過了別人十輩子的人生:
1948年,出生在中國臺灣彰化縣花壇鄉,一出生就受洗為天主教徒。
1歲,開始聽《聖經》故事。
3歲半,開始思考人生的目標。
4歲半,找到人生目標,決定要畫一輩子畫。
9歲,立志成為漫畫家。
15歲,初二輟學,孤身一人赴臺北成為職業漫畫作者。
23歲,進入電視臺當電視美術設計。
24歲,自學動畫設計和製作,進軍動畫領域。
29歲,創立遠東卡通、龍卡通動畫公司,拍攝動畫廣告影片與製作《杜子春》《七彩卡通老夫子》《烏龍院》等動畫電影,其中《七彩卡通老夫子》創中國臺灣有史以來電影最高票房紀錄,並榮獲1981年金馬獎最佳卡通影片。
36歲,獲選中國臺灣十大傑出青年。同年結束動畫公司,隻身到日本東京四年,創作《漫畫莊子說》《漫畫老子說》《漫畫禪說》等40多本《漫畫諸子百家》系列。該系列出版之後,迅速成為中國臺灣暢銷書第一名,被全球49個國家和地區出版,全球總銷量超過4000萬冊。
42歲,全家移民加拿大溫哥華。
43歲,回中國臺灣畫《漫畫佛經》。
50歲,閉關10年研究物理、數學,出版《東方宇宙》《時間之歌》《宇宙公式》等10年物理研究心得。
51歲,因為特殊文化貢獻,榮獲教育功勞獎、世界文化傳播獎,文化傑出亞洲人荷蘭克勞爾親王獎。1999年12月8日獲得荷蘭克勞斯王子基金會頒獎,表彰他「通過漫畫將中國傳統哲學與文學做出了史無前例的再創造」。
61歲,入住杭州,並被評為 2009年度文化人物時尚先生。
63歲,獲得「金漫獎」終身成就獎。
蔡志忠一生只做自己喜歡的事,並把它做到極致。
第一次大的叛逆是離開學校。20世紀60年代,中國臺灣漫畫盛行,那時的蔡志忠一邊上著課,一邊照著這些漫畫在課本空白處塗鴉。他每天不停地畫,還把作品自訂成冊供同學瀏覽。初二時,他將自己的作品寄給臺北一家出版社,暑假時便得到了聘任通知。做出決定那天,他對著正在看報的父親說:「爸爸,我明天要到臺北去畫漫畫。」父親說:「找到工作了嗎?」「找到了。」「那就去吧!」
短短幾句話改變了這個少年的一生。蔡志忠拎著一隻皮箱坐上了從彰化去臺北的車。沒幾年便憑藉《大醉俠》等作品在中國臺灣嶄露頭角。
蔡志忠和他的公司員工
20世紀70年代,他轉戰動畫行業。成立了自己的動畫公司,拍攝多部作品,其中《七彩卡通老夫子》獲1981年金馬獎最佳卡通片獎,並在很長一段時間保持中國臺灣電影票房的最高紀錄。
現在回憶那段歲月,蔡志忠感慨:「三毛初二退學開始遊歷寫作,李敖上高三就休學,滾石老闆高中就出唱片,古龍大一就開始寫作,那時真是幸福的時代,每人都可以白手起家。」
36歲時,蔡志忠已出了200本漫畫書,有3棟房子,860萬臺幣的存款——那一年他悟通了財富的意義,從此他決定不再切割自己的生命,而是把後半生批發給自己。
他出人意料地關閉了動畫公司,到日本閉關4年。再次出現時,呈現給世人的是一整套《漫畫諸子百家》系列。這些作品,曾令三毛感慨:「蔡志忠的智慧,使視古人如畏途的這一代中國人,找到了他們精神的享受和心靈的淨化。」
1998年,蔡志忠在香港紅磡酒店,早上6點鐘往外看海。「我突然想,假設海平面等於零,那窗外那些空間怎麼處理?」這個問題引出的是另一個答案:「我開始決定研究物理。」
「禪宗的五祖弘忍說過:『制心於一處,無事不辦。』我學會動畫和橋牌都只用了3個月。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厲害100倍,只是自己不相信。」
蔡志忠36歲寫好遺囑,他說自己的墓志銘上要寫上一句話:「叛逆是最偉大的創意。」他從不把世人的道德標準視為必然的道德標準,不把世人的價值觀視為唯一的價值觀。小時候,父親在家看報紙,看著看著會突然把報紙一扔,大罵「報紙亂寫」,有時候還會罵「教科書亂寫」「歷史書亂寫」。所以從小蔡志忠就不迷信權威,白紙黑字對他來說不是真理。就像法師所說的:「不要因為出自聖典而相信;不要因為出自名人而相信;不要因為合乎傳統而相信;不要因為老師所說而相信——未經試驗就相信是迷信,經過試驗後相信才是真信。」
有很多大學邀請蔡志忠演講,他上臺第一句就說:「家長和老師都說只要努力就會成功,那是騙你們的啦!」同學們很驚詫,老師們很緊張。
蔡志忠認為最好的教育是大人們把自己的價值觀放在一旁,只是在孩子頭腦中建立起一個無所不能的資料庫,讓他們自己去儘快尋找到終生最熱愛的事情,不斷做下去。
他沒有手機,不戴手錶,數十年如一日,從夜半一時到中午兩點,專心凝神地思考、讀書、創作,而且「日食一餐」,一件衣服穿十幾年,對他而言,吃飯、穿衣都只是盡生而為人的義務而已。
他曾經創下在椅子上一坐就是58個鐘頭、連續 42天沒有走出大門的紀錄。那種絕對專注、深沉「就像照相的時候,把景深調得很淺,只聚焦在一朵花的花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