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歲屠岸翻譯莎翁,與原詩貼心擁抱(1)

2020-12-12 中華網文化頻道

線裝版《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以屠岸的權威譯本為底本,經譯者全新修訂,用中國傳統的繁體直排、宣紙精印、線裝函套方式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供圖)

法國象徵派畫家奧迪隆·雷東創作於1904至1908年間的油畫《花叢中的奧菲利婭》,取材於莎士比亞的悲劇《哈姆萊特》。(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 許暘

儘管譯文已爐火純青,是公認的權威譯本,但屠岸依然說:「如有機會,我還將再進行修訂,這是我一輩子的工作。」

他曾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但名片上卻始終印著三個「頭銜」:詩愛者,詩作者,詩譯者。

他從不以「翻譯家」自稱,卻被中國翻譯協會授予「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這是國內翻譯行業的最高榮譽。

從上世紀40年代在上海的一家舊書店偶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因熱愛而翻譯,到1950年出版第一部中文全譯本,再到之後幾十年間不斷琢磨、修訂,屠岸的譯本陸續被近10家出版社出版,累計印數逾60萬冊。

明天,為紀念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上海圖書館、上海人民出版社主辦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線裝珍藏本新書首發暨詩歌朗誦會將在滬舉行,屠岸特地從北京趕赴上海,親自用英文吟誦莎翁原詩句;同一天,思南讀書會2016世界讀書日主題活動聚焦「湯顯祖和莎士比亞:從翻譯看東西方文化交流」,屠岸作為嘉賓,將與讀者分享他在翻譯十四行詩時的點滴收穫。

天才莎士比亞在「作繭自縛」的十四行詩格律中遊刃有餘,這嚴謹的自由令人著迷

有一種說法,文學經典的譯本,生命只有30年,頂多50年,因為譯入語不斷發生變化,要「與時俱進」,必須要有新譯本來代替。屠岸深以為然,此前他數次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談到,對於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不斷修訂,是他「一輩子的工作」。在莎士比亞的百餘首十四行詩中,他尤其偏愛第十八首、二十九首。不妨來看一下早期第十八首的翻譯和後來的修改。

但是你永久的夏天決不會凋枯,你永遠不會喪失你美的形象;

死神誇不著你在他影子裡踟躕,你將在不朽的詩中與時間同長;早期譯本裡的「凋枯」、「喪失」、「踟躕」,在最新版本裡分別改為了「凋敗」,「失去」、「徘徊」。

細細品讀,不難發現,改動過後的詩句更有韻律感,用詞上也更合乎現代常用語習慣。

「一般來說,詩的格式越嚴謹,給詩人自由發揮的餘地就越小,然而天才的莎士比亞卻能在這『作繭自縛,的格律中遊刃有餘,揮灑自如,而且音調鏗鏘悅耳,非常適合朗誦。尤其是每首詩的最後兩行,常常既是全詩的點睛之筆,又自成一聯警句格言。」屠岸傾心於這種「嚴謹中有限的自由」。

十四行詩作為一種為歌唱而作的抒情短詩體裁,源於義大利民間,文藝復興初期盛行於整個歐洲,有十分固定的格式,就像中國格律詩。在屠岸看來,作為一位詩人,莎士比亞的偉大在於,他對傳統十四行詩形式作了大膽革新,將十四行詩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三個四行詩,第二部分為一個兩行對句,按四四四二排列,每行十個音節,採用抑揚格五音步的韻律。這樣的格式被後人稱為「莎士比亞式」。經他改造後的十四行詩換韻更加頻繁,音韻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

相關焦點

  • 譯者||93歲屠岸翻譯莎翁,與原詩貼心擁抱
    、出版家屠岸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93歲屠岸翻譯莎翁,與原詩貼心擁抱《文匯報明天,為紀念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上海圖書館、上海人民出版社主辦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線裝珍藏本新書首發暨詩歌朗誦會將在滬舉行,屠岸特地從北京趕赴上海,親自用英文吟誦莎翁原詩句;同一天,思南讀書會2016世界讀書日主題活動聚焦「湯顯祖和莎士比亞:從翻譯看東西方文化交流」,屠岸作為嘉賓,將與讀者分享他在翻譯十四行詩時的點滴收穫。
  • 最"中國"莎翁詩集在眾籌網站上線 93歲翻譯家屠岸撰新序
    最"中國"莎翁詩集在眾籌網站上線 93歲翻譯家屠岸撰新序2016-2-18 04:16:10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施晨露 選稿:成昭遠 圖片說明:屠岸手持1943年王麥稈所贈原版詩集留影。  東方網2月18日消息:「以最中國的方式,紀念莎翁逝世400周年」,上海人民出版社《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線裝珍藏版近期在眾籌網上線,目前籌款目標已過半。
  • ...93歲翻譯家屠岸撰新序-屠岸 1950年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翻譯家...
    圖片說明:屠岸手持1943年王麥稈所贈原版詩集留影。  東方網2月18日消息:「以最中國的方式,紀念莎翁逝世400周年」,上海人民出版社《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線裝珍藏版近期在眾籌網上線,目前籌款目標已過半。
  • 九旬屠岸手抄詩集會莎翁 用最中國方式紀念莎士比亞400誕辰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共154首,大約寫於1590年至1598年之間,1609年在倫敦首次印刷出版,這也是莎翁出版的最後一部非戲劇類著作。上世紀30年代起,十四行詩被梁宗岱、方平、梁遇春等陸續譯介到中國,但直至1950年,才有了第一部中文全譯本,這就是由屠岸翻譯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屠岸曾獲中國翻譯協會授予的「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 九旬翻譯家屠岸 手抄詩集紀念莎翁
    晶報訊(記者 熊奇俠)2016年是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世界各地莎翁迷紛紛自發組織紀念活動,巡遊、講座、展覽、朗誦、戲劇表演、徵文、出書……那麼以什麼方式紀念最能表達我們對莎翁這位世界文學大師的崇敬之意呢?
  • ...百餘場讀書活動吸引市民欣然前往,93歲翻譯家屠岸現場「譯詩」
    昨天是「世界讀書日」,申城百餘場讀書活動吸引市民欣然前往,又恰逢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以莎翁和與他同年逝世的中國戲劇大師湯顯祖為主題的閱讀活動更是成為亮點。在「思南讀書會」,93歲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譯者屠岸與《湯顯祖戲劇全集》英譯本譯者之一張玲同臺對話;「思南書集」中,「解放書單」立牌上的推薦內容成為很多讀者的閱讀指南。
  • 詩人視角翻譯莎翁詩集 線裝版"莎翁"跨文化傳播
    以著名翻譯家屠岸的權威譯本為底本,整套詩集採用傳統繁體直排、宣紙印刷、手工裝訂方式,在裝幀設計上頗具古風。 93歲翻譯家屠岸昨天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十四行詩獨有的格式與押韻自成一體,形成獨特的美學表達。幾十年來,已出版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林林總總,形式多樣。有學者評價,把「中國風」融入莎翁詩集,不僅是裝幀創新,更是一種跨文化傳播的嘗試。
  • 詩人、翻譯家、出版家屠岸逝世,他的一生與詩歌纏繞
    著名詩人、翻譯家、文藝評論家、出版家,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輯屠岸,2017年12月16日在京逝世,享年94歲。 屠岸,原名蔣壁厚,1923年生,江蘇常州人。早年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194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 評論|屠岸身上最閃耀的不止於「首位完整翻譯莎翁十四行詩」
    無論是濟慈的抒情詩,還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屠岸的翻譯都不能說是完美的。但或許,詩歌翻譯這項工作本就是在缺憾的基礎上展開。對屠岸譯本最常見的意見是覺得他翻譯得不夠優美,不夠雅。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對的,也是他詩歌翻譯理念付諸實踐的一個體現。
  • 著名詩人屠岸逝世 曾被稱繆斯派來人間的天使
    中新網北京12月17日電人民文學出版社官方微博16日晚發消息稱,當天下午5點,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版家,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輯屠岸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屠岸原名蔣壁厚,1923年生於江蘇省常州市。他學魯迅,用母親的姓作為筆名的姓,名為叔牟。
  • 翻譯家、出版家屠岸逝世 享年94歲
    【財新網】(記者 劉爽爽)據人民文學出版社消息,2017年12月16日下午5點,詩人、翻譯家、出版家、文藝評論家屠岸,在京逝世,享年94歲。  屠岸一生著述頗豐,有詩集《萱陰閣詩抄》《屠岸十四行詩》《啞歌人的自白》、散文詩集《詩愛者的自白》、文化隨筆《傾聽人類靈魂的聲音》、文學評論集《詩論·文論·劇論》、散文集《霜降文存》、口述自傳《生正逢時》等。  他從少年時代開始寫詩、翻譯,代表譯作有《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莎士比亞歷史劇《約翰王》《濟慈詩選》等,《濟慈詩選》譯本曾獲第二屆魯迅文學獎翻譯獎。
  • 淺談屠岸先生翻譯《莎士比亞十四行》
    文\長洲一騷人屠岸先生翻譯莎氏十四行之得失屠岸翻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功名卓著,久聞大名。對於詩歌翻譯者以及讀者來說沒有完美的譯本。這幾乎是翻譯界的通識。屠岸先生譯文的某些用詞不夠優美也是事實,我考慮是因為屠岸先生力求用詞精準而不得已為之罷,有道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另一方面因為行文追求簡練,所以某些章節的節奏就容易有窘迫感、生硬感,造成很多英語中的抒情氣韻無法模擬,英語的那種韻律感無法完全轉換,這也是有人詬病屠岸先生譯文的原因。
  • 莎士比亞紀念日 詩人屠岸:從莎士比亞裡找繆斯
    在莎士比亞紀念日前夕,《書鄉周刊》走訪了兩位老先生:一位是93歲的老詩人、翻譯家屠岸,他在六十年前翻譯出了中國第一部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全集,至今仍沉浸在繆斯的世界裡;另一位是72歲的朱尚剛,他的父親朱生豪曾在炮火連天、艱難病苦的情境下譯出了中國第一部莎士比亞戲劇全集,如今他默默守護和繼承著父親的事業。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和莎翁結緣,卻演繹出同樣溫情感人的故事。
  • 屠岸:用生命與詩魂擁抱
    薄暮、窗簾前,出現了母親的「剪影」;或者黃昏、燈下,展現了正在做針線的母親的側面——宛若清晰地聽到從她口中流出的一句句唐詩……  綽號「尤裡卡」  屠岸的第一首詩發表在1941年12月1日上海「孤島」時期的《中美日報》副刊《集納》上,詩的題目叫《孩子的死》。
  • 譯文||梁實秋、屠岸譯莎翁十四行詩譯本比較
    他在翻譯莎士比亞的時候,並沒有在文體上忠實原作,沒能保留原文的「無韻詩」體裁,而是用散文體來翻譯。梁實秋強翻譯《莎士比亞全集》是在擔任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編譯委員會主任委員的胡適的倡導下進行的。胡適曾在1930年12月 23日給梁實秋的信裡說:「最要的是決定用何種文體翻譯莎翁。
  • 屠岸:來世,我還做詩人 | 紀念屠岸先生去世
    2017年12月16日下午5時,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版家、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輯屠岸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4歲。消息一經傳出,眾多媒體、出版界和文學界人士紛紛發文表示了紀念。屠岸(1923年11月22日-2017年12月16日),江蘇省常州市人。早年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
  • 屠岸:從事翻譯不是為了謀生 是對繆斯的崇拜
    雖然年事已高,但屠岸的氣色仍很好。回想幾十年前的往事,他的記憶仍然清晰。說起自己這一代翻譯家取得的成就,老人謙和而真誠地說:「我們從事翻譯,不是為了謀生、解決生計,而是對繆斯的崇拜、對詩歌的奉獻,是生命中的一種事業。」  譯莎翁 只為悼念亡友  屠岸的書房四壁陳列書架,觸目皆是中外詩選。
  • 著名詩人屠岸逝世 國內完整翻譯莎翁十四行詩第一人!
    此外,他還著有詩集《萱陰閣詩抄》《屠岸十四行詩》《啞歌人的自白》《深秋有如初春》《夜燈紅處課兒詩》,以及散文詩集《詩愛者的自白》,文化隨筆《傾聽人類靈魂的聲音》,文學評論集《詩論?文論?劇論》,散文集《霜降文存》,口述自傳《生正逢時》等作品。2016年,93歲高壽的屠岸又出版了8卷本《屠岸詩文集》,不僅收錄了經典作品,還整理收入了大量集外散篇作品。
  • 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版家屠岸先生逝世,享年94歲
    屠岸據人民文學出版社消息,2017年12月16日下午5點,著名詩人、翻譯家、出版家,人民文學出版社原總編輯屠岸先生,在京逝世,享年94歲。屠岸先生是著名的詩人、作家、翻譯家、出版家,1923年生於江蘇省常州市,原名蔣壁厚。自幼家學深厚,並受母親影響熱愛詩歌和文學創作。他從少年時代開始寫詩,到現在八十年筆耕不輟。歷任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文藝處幹部,華東文化部副科長,《戲劇報》編輯部主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編審;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第五、六、七屆名譽委員;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
  • 93歲許淵衝:五年內我要譯完莎翁全集
    至此,許淵衝不僅成為該獎項自1999年設立以來首位獲獎的亞洲翻譯家,也成為我國在國際翻譯界獲得最高榮譽的翻譯家。如今93歲高齡的許老,在翻譯事業上仍大有追求,他說:「我現在兩個月能翻譯一本,計劃五年內完成莎翁全集。」早重直譯,後重意譯許淵衝,1921年生於江西南昌,先後就讀於南昌實驗小學、西南聯合大學,並赴巴黎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