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他詩、詞、文、書、畫樣樣精通,在詩歌領域他被稱為「詩神」;在大宋詞壇開豪放派之風,是「豪放派」詞人的開派祖師,後人稱為「詞聖」;在散文領域,與歐陽修並稱「歐蘇」,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之列;在宋代書法界與米芾、蔡襄、黃庭堅並稱「宋四家」,在繪畫上同樣有極深的造詣。
今天,我們從詞的角度來走進蘇軾,一起來領略一下蘇軾非常有代表性的婉約詞——《減字木蘭花》,全詞如下:
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休辭醉倒,花不看開人易老。莫待春回,顛倒紅英間綠苔。
初春時節,黃鶯開始啼叫,預示著美好的開始;雨,淅淅瀝瀝,滋潤著草木,那剛剛鑽出來的春草,遠遠望去,一片嫩綠,想走近仔細觀察它,它們卻害羞的藏了起來。
在這個充滿生機的季節,不要推脫,醉酒並不可怕,趁著酒意,去看看嬌豔的花,人生中的美好一定要及時觀看,如果有美麗的花開放我們卻不去看,就意味著人生很快到了盡頭。不要等著春天遠去,落花掉進青苔。
這首詞大約創作於1063年,蘇軾當時28歲,此詞本為蘇軾回寄給蘇轍的詞。
上闋,寫初春時節的美好時光。「鶯初解語,最是一年春好處」,這兩句點明了初春時令,同時借用韓愈《早春》中的名句,這句詩用在此處十分貼切。「微雨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由於韓愈和蘇軾同為「唐宋散文八家」之一,在文學主張上,思想是高度一致的,因此,蘇軾對於韓愈的詩應該頗為了解,也更能領會韓愈詩句的精髓。
下闋,詞人勸遊人要及時賞樂,美好的春景容易逝去,不要說自己醉了,借著醉意也可以一睹芳菲的。不去看,就意味著失去了花給人以活力的含義,意味著時光易逝,人終究會走向衰老。
蘇軾曾說:「人生何以易此樂,天下誰肯從我歸。」不妨改為「人生何以易此樂,及時看花春常歸。」蘇軾的一生是充滿了哲理的一生,他一生命運坎坷,宦海沉浮卻沒能磨滅他的雄心壯志,也沒能失掉他那顆珍貴的樂觀豁達之心。
最後,以一首小詞作結,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醉臥黃城中,對酒當歌,舞袖弄影。恨今時,多少英雄埋骨處,血濺飛鴻。
往事已成空,此恨無窮,明朝沙場誰與共?會挽雕弓如滿月,再露崢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