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山牡丹亮相關聖古鎮非遺展 打造文旅融合發展新高地

2020-09-17 視覺襄陽


全媒體記者 兵戈 通訊員 房簇地

蔡明振(1949年出生),襄樊米襄陽書畫研究院院長、國家文化部、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會員、畫家。現系北京燕京書畫院名譽院長、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華當代書畫藝術研究會名譽教授、襄樊市人民政府老年書畫研究會常務副主席、襄陽市老年大學講師,襄陽市老年大學書畫學會主席,工藝美術師。擅長工筆、寫意花鳥及根雕藝術,國畫作品多次在全國各省、市、區展賽中獲獎。

蔡明振出生於繪畫世家,為了提高繪畫技藝,蔡明振先後在安徽藝術學校、無錫書法專科學校學習共六年。他不僅畫牡丹、種牡丹,還實地尋訪牡丹,研究牡丹文化。2019年,荊山牡丹畫法成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申請非遺的條件之一就是要世代相傳。蔡明振的祖父蔡振生1883年出生於唐河縣,作為一位民間藝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在南陽、襄陽一帶活動。他尤其鍾愛襄陽本地的野生牡丹,並琢磨出一套寫實畫法。蔡振生的長子蔡耕圃子承父業,延續了這一畫法。

2002年,蔡明振從機關單位退二線之後,便萌生了創辦書畫院的念頭。畢竟從小就喜歡畫畫的蔡明振覺得,書畫院可以實現自己對於繪畫的追求,也是自己生活的目標。他最初將其命名為「襄陽書畫研究院」,但審批時未能通過。有人提議加一個米芾的「米」字,如此,米襄陽書畫研究院便由此生產。這不經意的改名,也帶給了蔡明振「更上一層樓」的目標。

蔡明振曾在市政府行政事務管理局從事會計財務、園林、房管等工作。為了提高畫藝,他先後在安徽藝術學校函授學習國畫3年、無錫書法專科學校函授學習3年,從事園林工作,使他對牡丹情有獨鍾,有時候還自己在家裡種牡丹。

蔡明振的繪畫主題涉獵廣泛,但最為擅長的是畫牡丹。他畫的牡丹與眾不同,其花瓣含苞待放,生機盎然,構圖虛實有度,用色鮮豔明快。畫面中,花枝筆觸粗獷豪邁,花瓣則筆觸細膩,層次分明。蔡明振稱自己用的是大小寫意結合的寫實手法,而寫實的對象是襄陽保康大山上的野生牡丹。「保康的牡丹和洛陽的不同,洛陽牡丹都是溫室培養的,沒有野生的韌勁兒。」他隨手拿起一張畫,「這畫的是洛陽的牡丹,畫法都不一樣。」

據悉,在9月18日關聖古鎮非遺展演上,蔡明振將會與7位學生一道,揮毫潑墨,共同為廣大遊客表演荊山牡丹的畫作,展現書畫的魅力。有緣之人還有機會得到蔡明振大師贈送的墨寶。

關聖古鎮非遺館

關聖古鎮以旅遊產業為引領,結合休閒商業、文創產業、康養產業、酒店住宿業、演藝娛樂產業等內容,形成多產業聯合發展,全要素集聚共生,古今相融,形神俱佳的「文旅商養」四位一體的新型小鎮,以AAAAA景區標準打造。通過偉光匯通豐富的景區商旅運營經驗以及成熟的運營管理體系和標準,保障了關聖古鎮所有商業統一規劃運營管理。預計年遊客接待量達千萬級人流,引入各類經營商家2000家以上,可直接提供就業崗位6000個以上。人流帶動消費流,更蘊含著巨大商機和發展潛力,最終把關聖古鎮打造成為襄陽城市文化會客廳、鄂西北旅遊集散地、關聖文化世界體驗地。

近期,關聖古鎮通過舉辦「三國夜市」「七夕夜市」等不同主題的活動,並採用免費發放小龍蝦消費券等形式,吸引遊客,點亮樊西新區「夜經濟」。人們邂逅古鎮關聖,邂逅漢服華章,邂逅漢式婚禮秀和禮儀大典!在當年關羽「水淹七軍」的古戰場,一代武聖千古傳唱。尚德館門前,關公「橫刀立馬」的表演,讓我們瞬間回到三國時期那個刀光劍影、龍騰虎躍、英雄輩出的時代。

敦煌舞

口吹消防栓

東鞏高蹺

捏糖人

劃旱船、蚌殼、騎毛驢

輕功腳踩燈泡

鋼槍鎖喉

非遺+文創是為了傳播「背後的文化信息」,讓文化遺產在當下的語境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並成為民眾的一種生活方式。通過舉辦本次大型非遺展演巡遊活動,遊客成為體驗、分享文化價值的主體,帶動了關聖文化園經濟的發展,推動非遺保護成果為全民共享,成為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平臺,文旅融合發展開啟新篇章。

據悉,本次展演其中國家級非遺5個,省級18個,市級20個,區級35個,文創攤位及其它攤位近百個,都將在本次系列活動中陸續登場。


展演時間:9月18、19、20日

下午14.30—16.30

展演項目:襄陽火炮、東鞏高蹺、鼓上獨舞、翹盼佳人、敦煌舞、輕功踩燈泡;

晚上18.30—21點

展演項目:劃旱船、蚌殼、騎毛驢、非洲鼓隊、鼓上獨舞、翹盼佳人、敦煌舞、口吹消防栓、鋼槍鎖喉、

相關焦點

  • 非遺展演在襄陽關聖古鎮開幕 文旅融合煥發時代魅力
    18日晚7點,襄陽非遺展演在關聖古鎮正式拉開大幕。說起自己最愛的荊山牡丹,蔡明振侃侃而談,邊說著邊揮動著畫筆,讓一朵朵有著「野生韌勁兒」的牡丹,躍然紙上。除了蔡明振的荊山牡丹畫法外本次活動負責人張景純介紹,襄陽非遺展演走進關聖古鎮就是為了讓市民遊客多一個了解襄陽文化和歷史的地方,同時也更好地傳承發揚我們的傳統文化,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價值和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 湖北襄陽:非遺展演18日亮相關聖古鎮 文旅融合發展再譜新篇章
    隆中景區和唐城景區,此次走進關聖古鎮,將為市民遊客帶來,彩繪琉璃的油紙傘,栩栩如生的糖畫和生動有趣的剪紙技藝、惟妙惟肖的荊山牡丹畫等近百個非遺文化項目。  今年6月20日,關聖古鎮關聖古鎮將依託屬地產業基礎、交通區位優勢,挖掘襄陽歷史文化和內涵,建立旅遊生態,傳承歷史文脈,打造特色文化旅遊小鎮,構建襄陽市全域旅遊集散地和城市會客廳。
  • 湖北襄陽關聖古鎮首屆非遺文創節18日開幕民間「絕活」精彩紛呈
    據悉,在9月18日關聖古鎮非遺展演上,蔡明振將會與7位學生一道,揮毫潑墨,共同為廣大遊客表演荊山牡丹的畫作,展現書畫的魅力。有緣之人還有機會得到蔡明振大師贈送的墨寶。,此次走進關聖古鎮,將為市民遊客帶來,彩繪琉璃的油紙傘,栩栩如生的糖畫和生動有趣的剪紙技藝、惟妙惟肖的荊山牡丹畫等近百個非遺文化項目。
  • 襄陽關聖古鎮非遺展之畫家蔡明振——用畫筆為荊山牡丹立傳
    蔡明振(1949年出生),襄樊米襄陽書畫研究院院長、國家文化部、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會員  2019年,荊山牡丹畫法成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申請非遺的條件之一就是要世代相傳。而蔡明振選擇了這一難題,並且畫出了獨特的荊山牡丹風韻,受到了國內同行的讚譽和市場的追捧。「我的研究院,不僅研究繪畫,也要研究牡丹……」蔡明振談起他對野生牡丹的研究過程更是滔滔不絕。原來,他在退休前就經常抽空去保康觀察野生牡丹,退休後,更是常住保康,和縣林業局副局長李洪喜一同在大山中尋找野生牡丹的蹤跡。如今,蔡明振對於保康牡丹的種類、生長環境等都了如指掌。「種類不同,畫法也不同。」
  • 北京華夏非遺襄陽公司與襄陽華僑城籤約共同打造華夏非遺工坊
    9月28日下午,北京華夏非遺襄陽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與 襄陽華僑城文旅發展有限公司在華僑城創展中心會議室舉行了項目合作洽談會暨華夏非遺工坊籤約儀式,襄陽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孫峰列席見證籤約儀式,北京華夏非遺襄陽文化產業董事長熊福章與襄陽華僑城總經理丁未明共同執筆籤約。剪紙李秀玲老師,龍鳳書王順祥老師,荊山牡丹畫蔡明振老師,銀工藝姚述宜老師等多位襄陽非遺文化圈的大咖攜原創作品參加了活動。
  • 打造高質量文旅融合新高地「漢豐湖區域文旅融合發展專家研討會...
    原標題:打造高質量文旅融合新高地「漢豐湖區域文旅融合發展專家研討會」活動周末舉行   明日,以「中國漢豐湖三峽的新生活」為主題的漢豐湖區域文旅融合發展專家研討會活動即將在開州正式啟幕
  • 山東棗莊:「非遺+」促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魯網10月31日訊近年來,山東省棗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以實施「非遺+」工程為切入點,加快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例如,臺兒莊古城旅遊集團有組織有計劃地在春節、元宵、端午、非遺日、中秋等重大節慶日期間舉辦「非遺+旅遊」融合活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藉助「好客山東賀年會、古城大廟會」文化特色品牌,打造「中國第一大年」節慶品牌,「到最有年味的臺兒莊古城過大年」已經成為文化旅遊的一張新名片。
  • 偉光匯通打造文旅融合驅動新型城鎮化發展樣本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以雲南的彝人古鎮、河南的皇家驛站、河北的灤州古城等為代表的一些文旅產業小鎮,經過近年來的打造和經營, 已經成為宜業宜居宜觀光的理想之所,並且為推動文旅融合、帶動新型城鎮化發展和城市資源優化配置注入了新動能、新活力,也給全國各地的文旅小鎮提供了有益的借鑑價值。
  • 打造特色遊園文化 推進文旅融合發展
    頤和園第九屆「傲骨幽香」梅花、蠟梅迎春文化展,登高祈福會等在「三山五園」和文化名園舉辦的文旅融合活動,體現了以「三山五園」和名園文化為主的文旅融合特色。文化進景區活動是海澱區推動景區高質量發展和文化活化傳承的一項重要舉措,以景區為切入點和突破口推動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增加全區旅遊景區發展的文化含金量。
  • 「非遺+」打造文旅融合「莒縣樣本」
    近日,莒縣綺麗·創谷、嗡嗡樂園等兩家重點文旅企業申請省級專項扶持資金200萬元,有效解決了企業資金短缺等實際問題,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開發利用奠定基礎。近年來,莒縣文旅局創新「非遺+」工作模式,發動民間傳統文化愛好者及文藝協會等力量,深挖非遺資源,堅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宣傳「莒文化」的同時滿足人們對高質量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打造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非遺傳承保護和文旅融合的「莒縣樣本」。「非遺+產業」做大做強文化產業。
  • 打造「中國非遺第一展」!廣州文旅融合創新示範區項目啟動
    1分鐘感受「嶺南文化主題展覽」(視頻拍攝、剪輯:夏燕)央廣網廣州8月9日消息(記者張勝強 見習記者夏燕)8日晚,「嶺南之窗」廣州文旅融合創新示範區項目正式啟動,推出非遺展示展演、文創展銷、直播間、特色餐飲等板塊活動,其中,嶺南文化主題展覽將打造為「中國非遺第一展」。
  • 前有諸葛亮的古隆中,後有關羽關聖帝君的關聖古鎮,襄陽又添三國...
    襄陽是有著2800年歷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同時襄陽也是中國三國文化之鄉,有著濃厚的三國文化、楚文化、漢水文化底蘊,在襄陽,說起三國文化,人們津津樂道的是諸葛亮,其實襄陽三國歷史有一個最不能忽略的人物就是關聖。
  • 前有諸葛亮的古隆中,後有關羽的關聖古鎮,襄陽又添三國文化地標
    襄陽是有著2800年歷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同時襄陽也是中國三國文化之鄉,有著濃厚的三國文化、楚文化、漢水文化底蘊,在襄陽,說起三國文化,人們津津樂道的是諸葛亮,其實襄陽三國歷史有一個最不能忽略的人物就是關聖。
  • 文旅融合發展 惠享美好生活
    據介紹,第五屆淮南文博會主題是:「文旅融合發展 惠享美好生活」,旨在充分發揮地方文化和旅遊資源優勢,搭建文旅交流合作平臺,培育和打造「多元化、市場化」凸顯淮南特色的文化品牌。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有效載體,第五屆淮南市文化產業博覽會已入選第七屆安徽文化惠民消費季活動,可以說第五屆淮南文博會不僅僅是本市的重大文化活動,也是我省的重點文化活動。
  • 「非遺+文旅」模式打造非遺小鎮
    近年來,沙灣鎮以其在「廣東音樂」領域的特殊影響力為基礎,以「非遺+文旅」為路徑,以「廣東音樂」及其相關非遺文化、物遺文化的整體性保護為出發點,著力打造沙灣何氏「廣東音樂」非遺小鎮,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 媒體看建陽丨建陽:打好文旅融合「組合拳」 構築文化旅遊新高地
    打好文旅融合「組合拳」 構築文化旅遊新高地建陽,人傑地靈、物華天寶、名人薈萃,宋慈紀念館(鄧雪 攝)近年來,建陽區大力推進全域旅遊、全產業融合,打造特色旅遊品牌,釋放旅遊發展新活力。以綠為底、以文賦魂、以「旅」為道,建陽區打好文旅融合「組合拳」,構築文化旅遊新高地,開啟了新時代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文旅融合,非遺出彩
    一首清麗的嶺南童謠《粵繡》和一段精彩的少兒粵劇《南海神廟》後,在廣州市市長溫國輝和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汪一洋的見證下,主持人宣布西關永慶坊4A旅遊景區正式掛牌,廣州首個「非遺街區」就此開市。隨後,「廣彩」傳承人譚廣輝、牙雕傳承人張民輝、欖雕傳承人曾昭鴻等10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傳承人走上舞臺,接過「廣州非遺大師工作室」牌匾。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 陝西將全力打造文旅融合「金名片」
    原標題:陝西將全力打造文旅融合「金名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
  • 非遺文化如何壯大?非遺+旅遊融合發展打造新路徑
    近年來,非遺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與重視,這些「活著的」文化遺產,也成為文旅融合的「寶庫」。新年伊始,在非遺體驗、非遺旅遊領域,許多地方開展了新的嘗試,讓非遺旅遊展現出新面孔。就在我們身邊「非遺不僅是文化,也是生活。」2020年底,在上海工作的王曉珈去山東淄博旅遊,回來之後這樣感慨道。
  • 江蘇:400餘件當代非遺創意精品亮相運博會
    新華社南京9月4日電(記者朱國亮、朱筱)宛轉悠揚的評彈、華彩絢麗的南京雲錦、美輪美奐的「全息5G大運河」……4日上午,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運河城市文旅精品展、文化創意展、美食文化展在江蘇無錫開展,其中,來自大運河沿線20座城市的400餘件當代非遺創意精品亮相文化創意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