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只盯著肉桂、水仙、大紅袍,武夷巖茶中,還有這些奇種、名叢

2020-09-19 巖茶課堂

丨本文由巖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巖茶課堂

丨作者:李麻花

《1》

上禮拜試十二金釵,遇到一泡奇種。

衝泡後,揭開蓋一聞,火氣還在。

按茶農小姐姐的說法,它剛下焙還不足月,略帶火氣倒也正常。

不過我聞過香氣後,覺得它很像水仙。

蓋香是細純的花香,隱著淡淡的木質香氣,湯水亦是細滑型的。

然而在湯水裡,它的醇比不過水仙。

相反是湧出了較重的苦味,極苦。

一同試茶的小姐妹們,剛嘗了一口茶湯就紛紛皺起了眉,表態說這茶太重口味。

最後的結果是,那泡佚名的奇種雖然水醇帶回甘,有微弱生津。

綜合眾人的喝茶口味,還是遺憾的請它出了局。

《2》

那泡苦重的奇種,讓人留下一堆疑惑。

然後有人問了,奇種是什麼?

奇種,它是武夷巖茶裡的奇特型品種。

它不是具體的一種茶,而是一大類的茶。

論來源和資歷,奇種可是武夷山的土著民。

早在水仙、肉桂、大紅袍還沒在茶圈江湖裡掀出風浪時,人家就已經存在了。

當然,提到奇種的另一個名字,大家會更好的理解。

奇種的接地氣名稱,叫做菜茶。

菜茶們在碧水丹山的武夷山裡已生長多年,甚至早在武夷山人開始嘗試做茶時,它就已經存在了。

歷經千年,屹立不倒。

不過作為活化石般見證歷史變遷的菜茶們,品種的形狀卻悄悄改了樣。

它們因為自然繁殖,被各種蝶啊蜂啊授粉過後,生出的下一代血統不純。

茶樹的有性繁殖,後代大多由種子萌發生成。

而在過去的年代裡,由人工專門培育的品種少。

所以,當茶樹延續了三、四代,上十代過後,本身就會發生讓人驚訝的變化。

早芽種的,晚生種的、個頭高的、個頭矮的、葉片寬的、葉片窄的,葉色偏白的,芽葉略紫的,完全沒有兩個是長得一模一樣的。

可見,經數百年的自然更迭後,能預料到這些靠有性繁殖出來的品種,已經從基因深處就發生了改變,徹底的變成了和原料完全不一樣的新品。

連品種屬性都改變,自然不能再叫從前的名字。

但這些靠植物有性繁殖出來的品種,爹媽不清,沒法登記上戶口本。

久而久之,這些土生土長出來的茶樹,就成了沒有名字的佚名氏。

茶農們為了區分這些「相見不相識」的茶樹,只好統一的稱呼它們,叫「菜茶」。

至於「奇種」,則是武夷山人對它們的高大上稱呼。

《3》

菜茶,是武夷山最有資歷的老品種。

生於斯,長於斯,老於斯。

其中經過無數年的大浪淘沙後,菜茶裡有不少品種被歷史的車輪湮沒了,再無聲音。

然而,來源自菜茶的茶樹品種們,也有不少有出息的後輩。

認真的從巖茶的族譜裡劃分,菜茶可以分為兩脈。

一脈是無名氏。

一脈是有名有姓的,有幸被茶農發現,經扦插栽培,代代呵護下來的。

由原來土生土長的野孩子,被人精心的呵護進了茶園裡,成為了家生子。

歷史悠遠,紮根已久的武夷菜茶,它們作為原始品種,裡面有著豐富的茶樹品種資源。

經過反覆的選育,讓特定品種獲得穩定特徵後。

根據品種風格,香型滋味,茶樹形態,葉態,葉色,發芽遲早,種植地點等等,給這些品種們安上名字。

稱其作金柳條、瓜子金、嶺上梅、千裡香、向天梅……

這些茶正式上了戶口,自然不能再將它們視為無名之輩。

它們又有了新的統稱,叫做名叢。

武夷名叢裡,如今發展最好,混跡各大山場,遍布在各地茶葉店的,當屬肉桂。

但大眾對武夷名叢更為熟知的是一個組合——四大名叢。

在麻花的心裡,四大名叢堪比是巖茶裡的四大天王。

當下版本的四大名叢,由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半天妖組成。

鐵羅漢的當歸藥香和醇湯,白雞冠的草藥香,水金龜的梅花香,半天妖的馥鬱花香。

各有各的絕招,成為巖茶界常青樹般的組合。

《4》

奇種和名叢之間,糾纏很深。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關係密到不可分。

武夷巖茶的品種,歷來是百花齊放的壯觀。

但從這幾年的市場情況看,除了水仙肉桂大紅袍,越來越多剛入門的朋友,分不清巖茶還有這麼多的品種了。

去年冬天時,拿一泡大紅袍的親兒子,九龍窠的北鬥去招待外省來的老友。

沒想到的是,他在喝了這麼多年大紅袍後,竟然還沒聽說過有北鬥的存在。

忽然間就特別的感慨,這到了現在,和大紅袍有千絲萬縷血緣關係的北鬥,已被列入名叢行列許多年。

但提到武夷名叢的整體影響力,還是遠比不過當紅的肉桂。

從市面上的「各種肉」來看,品種的變化未免太過單調和乏味。

這對歷來以茶樹品種多元化著稱的茶葉產區而言,樹種失傳,是件很悲哀的事。

認不出名字的奇種們,消失在了歷史煙塵裡。

而許多珍貴型的名叢,在市面上極為稀缺,難得一見。

為了保護這些瀕臨滅絕的茶樹品種,有識之士們在不斷的挽救它們。

從已知的名叢的母樹上折枝,選出合適的茶地,扦插培育繁殖,以保它們不被失傳。

相比挽救有名有姓,能查出來龍去脈的名叢。

挽救奇種的困難度,太大。

要花很多年的時間去等待。

從不知名的奇種裡扦插後,要等小苗成熟,看樹型,葉形,發芽規律,聞香氣,從文獻資料記載裡,找出類似的記載和介紹。

反覆的對比,多方的確認,才能重新確定它的名字。

這段曲折的經歷,適用一句名言。

不要等到錯過了,才知道珍惜!

《5》

武夷名叢,來自奇種。

但它也有可能,因保護不力,種植面太窄,被人遺忘等種種原因,重新再退回到奇種裡。

失去了它的名字,消失在茶界的江湖。

據傳,當初的慧苑坑內有上千種茶樹,鬼洞更是被稱為茶樹品種的博物館。

但今天,它們已經泯然為「奇種」一脈,沒有名字傳承。

說起來,也是件讓人特別可惜的事。

喝武夷巖茶,麻花覺得不同的品種,在山場工藝做的好的情況下,皆有它的特色。

有時候,在喝乏了水仙肉桂後,忽然間換一泡新花樣,會讓人有豁然開朗之感。

武夷巖茶裡的三千弱水,要是長期只取水仙肉桂飲。

那這些落單的奇種和名叢們,未免太可惜。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或者直接手機端點擊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李麻花(cunguchen2020)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巖茶上千種,為何我們只認識大紅袍、水仙和肉桂?
    武夷巖茶,是一個名門望族,家族成員多,派系複雜。1942年著名茶學家林馥泉在武夷山調查武夷山中的茶葉品種、名叢、單叢達千種以上,僅慧苑一帶就多達830種,列出的「花名」達286個。然而在武夷巖茶上千種茶品中,卻有三個品種一下子就瓜分了武夷巖茶的大片江湖,它們分別是大紅袍、水仙、肉桂。以至於說起武夷巖茶,大眾茶客只知道大紅袍、水仙、肉桂,更甚者,連武夷巖茶是這些茶品的總稱都不知。
  • 武夷巖茶品種這麼多,無論水仙、肉桂、大紅袍,新手該怎麼入門?
    按現在的常規區分,巖茶可以分為6類:大紅袍、水仙、肉桂、名叢、奇種(菜茶)等品種系列,再加上這幾年來,武夷山從外地引入的優良品種。提起武夷巖茶,大紅袍是一塊響亮的招牌。巖茶裡,大紅袍擁有不少榮譽稱號。它是公認的巖茶茶王,是名叢之首,是周總理提到的「半壁江山」。那景區裡6株不能再採摘的大紅袍母樹,屬於大紅袍的過去。而今天,我們能喝到的大紅袍,通常是拼配出來的商品大紅袍。水仙與肉桂,麻花覺得可以並在一起講,它們屬於巖茶的當家花旦。
  • 為什麼武夷巖茶中肉桂比大紅袍風頭更盛?
    這兩個語境上的大紅袍都是單獨指代一種茶樹品種時候,比如說巖茶下面有大幾百種品種,有水仙、肉桂、大紅袍等等,這個時候大紅袍就單獨指茶樹品種,叫奇丹,我們說大紅袍母樹上就有這個品種。不過這個品種在整個武夷山的種植量不算大,真正做的好的也不算多見。奇丹前幾年我們也一直有做,不過做的一直不是很理想,所以這幾年就不大做這個品種了。
  • 一分鐘讀懂武夷巖茶,用簡單的方法辨別水仙、肉桂和名叢!
    武夷巖茶中的名叢,就是一個名門望族。武夷名叢是指從武夷「菜茶」中優中選優培育而成的茶樹優良單株的總稱。也就是說,名叢是武夷巖茶中某些品質優異的茶的統稱。《03》名詞二:四大名叢在現有的武夷巖茶體系中,我們常常會聽到「四大名叢」這樣的稱謂。
  • 同樣是武夷巖茶,水仙、肉桂和大紅袍有什麼特點?真相在這!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武夷巖茶,以風味獨特,巖韻突出為主。喝過巖茶的朋友,都對它的滋味印象深刻,甚至有些味道的茶,只能永遠停留在記憶中。這就是巖茶的特殊性,也是巖茶的不可替代性。有些巖茶,喝過就再也忘不了。《2》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在武夷巖茶百年的歷史變更中,有許多的品種漸漸淡出歷史舞臺,也有一些品種成為了巖茶的常青樹和當家花旦。歸結來說,有3種茶屹立不倒,分別為水仙、肉桂、大紅袍。
  • 除了水仙肉桂大紅袍,聰明的巖茶粉是不會錯過這些品種的!
    在上市的巖茶中,大家心中自然有一個榜單,將這些想喝的茶進行排序。不出意外,登頂前三甲的,是水仙、肉桂、大紅袍。水仙、肉桂、大紅袍,是巖茶主流品種,茶產量高,選擇性豐富,不容易出錯。但,我們可不能只聚焦在這三種茶上,還有其他的茶類,值得我們一試。說不定,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尋找到一款能讓你心動的茶。下文,李麻花為茶友們推薦幾款不可錯過的巖茶品種。
  • 過去的巖茶都叫大紅袍,現在的巖茶都叫肉桂?
    「武夷山的茶,有一部分就是直接取名為:大紅袍。但是大家都知道,壓根就不可能是母樹大紅袍,有的是二代扦插的,有的是三代扦插的,就是從二代茶樹中選取好的枝丫,再次扦插,能喝到二代扦插的大紅袍已經是相當不錯了。基本上都是三代扦插的。武夷山茶的加工方法有幾百種,奇蘭,水仙,肉桂等等。」 額,看來這位仁兄,對武夷巖茶的誤會可不淺啊。
  • 當下武夷巖茶名叢的榜首,到底是大紅袍?還是鐵羅漢?
    其中,有不少適制是巖茶的優良茶樹品種。根據林馥泉老先生在1942年的調查,武夷名叢的數目,不下千種。這些種類豐富的名叢品種,世代相傳,爭奇鬥豔。經過人工的精心培育下,大大的提高了巖茶的整體品質。讓武夷巖茶不斷的發光發熱,使得巖茶的名譽,長久不衰。那麼在這些大幾千的名叢裡邊,要想優中選優,可見難度不小。《3》原本上,名叢來源自武夷山裡的茶樹草根——菜茶。
  • 武夷巖茶中的「四大名叢」分別是什麼茶?
    武夷巖茶「大紅袍」的火熱,帶動了肉桂、水仙的知名度;隨著「巖茶熱」,越來越多人關注武夷巖茶這個「茶樹品種王國」。千叢百味的武夷巖茶,總讓人有新奇之感。茶葉研究人員對所選育的單叢茶樹,依據不同的特點給予命名,因此武夷名叢的名稱「花雜」。在這些名叢中,最知名、也最多人希望親自品嘗的就是武夷巖茶「四大名叢」。
  • 武夷巖茶常見有幾種香氣?以大紅袍、水仙、肉桂為例解讀!
    本文就以大紅袍和水仙、肉桂為例,與茶友們共同探討巖茶的香氣。《2》在說巖茶的典型香氣之前,我們先要了解巖茶的香氣都來自哪裡。巖茶的香氣來源可分為3種。1、品種香巖茶的品種香,是它獨特的品質特點,與茶樹本身的樹種有關,比如新培育的「黃門」系列,像黃觀音、金牡丹、黃旦等茶,都會帶有濃鬱的花香,且多為梔子花香,這就是它的品種香氣。如水仙的品種香氣為蘭花香(年份老的老叢還有木質香);肉桂的香氣為辛銳的桂皮香;大紅袍的香氣果香、花香等,這些香氣都是由茶樹的基因所決定的。
  • 小品種、品種茶、名叢、奇種,這些巖茶的分類,看完可別再臉盲了
    話說,除了常規的水仙肉桂這些選項外。巖茶裡的小品種,品種,名叢,奇種,它們究竟是啥?這篇,且來做一回概念介紹。列位看官們在喝巖茶時,千萬別臉盲!對無數的古老巖茶品種而言,鬼洞這處隱世的山場,堪比是茶界版的諾亞方舟。保留下了許多,難以復刻的品種資源。不過,很多新茶友不理解。到底什麼是奇種?奇種,難道就是奇怪的茶樹品種?
  • 烏龍茶---武夷巖茶之肉桂、水仙、大紅袍
    有人說,「喝巖茶,是茶界新手的試金石」,也就是說,只要你能把巖茶喝懂,你喝茶的水平就不低了。武夷巖茶種類眾多,今天先說一下肉桂、水仙、大紅袍。武夷巖茶肉桂、水仙、大紅袍都屬於武夷巖茶一類,是以武夷山茶區優良茶樹品種命名,其中肉桂、水仙屬於無性繁殖,大紅袍是經長期選育並無性繁殖進行推廣
  • 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正山小種簡介
    大紅袍武夷山大紅袍素有(茶中之王)的美譽,為武夷名樅之首,原產於武夷山天心巖九龍窠的高巖峭壁上,據傳明朝永樂年間,舉子進京趕考,途經武夷患病,巧遇天心永樂禪寺住持,贈此茶其飲病癒。舉子高中狀元後將皇帝御賜紅袍蓋於茶樹之上,故得(大紅袍)之名。大紅袍外形緊結、壯實,葉底軟亮勻齊,葉邊帶硃砂色,色澤帶寶色或油潤,湯色橙黃明亮顯金圈。香氣利,濃長、馥鬱,具幽蘭之盛,滋味醇厚,帶有巖韻。水仙武夷巖茶,素有(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的說法,水仙和肉桂是巖茶當家品種。
  • 武夷巖茶成百上千種,為啥大家只知道肉桂、水仙、妖精、大紅袍?
    提到武夷巖茶,大家第一印象都是大紅袍,拿武夷巖茶和大紅袍到底是什麼樣的關係呢?其實,大紅袍、肉桂、水仙、妖精都屬於武夷巖茶,只不過它們品種不同,大紅袍是武夷巖茶的代表茶品,甚至被作為國茶贈送給外國元首,其實武夷巖茶品種加起來在千種左右。
  • 武夷巖茶千百種,為什麼出名的只有大紅袍、肉桂和水仙?
    武夷巖茶因其特殊地形導致種植方式特殊,號稱巖巖有茶非巖不茶,武夷巖茶品種各類名樅、單樅等加起來多達幾百上千種。那麼為什麼這麼多品種裡面出名只有大紅袍、肉桂、水仙和妖精,以及為數不多的單縱、名樅。大紅袍大紅袍素有「茶中之王」的美稱,說到巖茶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大紅袍,說到武夷山大家第一印象是張藝謀拍的「印象大紅袍」,大紅袍簡直成了巖茶的另一個名稱,成了武夷山的文化名片,大紅袍出名主要是文化積澱深厚、產量有限(現在母樹已經禁止採摘)、當作國茶贈送外賓等原因才火起來。
  • 巖茶品種成百上千,為何大家只知道大紅袍、水仙、肉桂?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年來,武夷巖茶的人氣雖日益高漲,卻陷入了這樣一個窘境 : 巖茶的品種成百上千,大家卻只知道大紅袍、水仙、肉桂。春節期間,去往武夷山的周邊城市走親訪友,經常會聊到武夷山的茶葉,很多朋友平時還喝點茶,但說起武夷山的茶葉,他們確實只知道大紅袍、水仙、肉桂,更甚者,連武夷巖茶是這些茶品的總稱都不知。我不知該高興還是該失落了。
  • 除了大紅袍、水仙、肉桂,鐵羅漢也是巖茶嗎?
    「按你這意思,是不是說這鐵羅漢不是巖茶哇。」「畢竟我到外面看,現在巖茶都是肉桂和水仙什麼的。」。。。。。。按老同學的想法,他可真的是新手中的新手了。連什麼是武夷巖茶,還鬧不大清楚。甚至於,覺得巖茶就分為兩種。世界上除了水仙與肉桂外,再無巖茶。事實上面,可不大對。要拜武夷巖茶的山頭,建議先認清官方的定義。
  • 這些巖茶奇種、名叢你都聽說過哪些?
    「人們只會記住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敢為人先、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會得到應有的殊榮,第二個人取得的成就也許遠甚於第一人,但往往人會將其遺落在記憶盲點裡,而第一人留下的身影早已深入骨髓。這種現象隨處可見,如在巖茶圈,大家只知大紅袍、肉桂、水仙這些早已馳名中外的茶,而對於梅佔、金柳條等名叢奇種了解甚少,甚至沒有聽過它們的芳名,明明它們在武夷名叢錄上也榜上有名呀,也曾在歷史上俘獲過王侯將相、文人墨客的肯定與讚譽呀。它們為何落到此種地步,品質優異卻又不出名的名叢或奇種都有哪些呢?今天就和大家來介紹一下。其一,北鬥。
  • 除了水仙、肉桂、大紅袍,武夷巖茶裡,黃觀音是名叢嗎?
    三兩言語的諢名中,把人物的個性與神採,交代得清清楚楚。花樣繁多的武夷巖茶,品種數量遠超108將。其中有一款茶,江湖人稱外號——透天香,是今天的主角。這裡要提的並不是肉桂,而是黃觀音。作為巖茶中的香氣擔當,黃觀音那濃濃的透天梔子香,實為濃墨重彩的一筆。《2》話說這天,麻花為什麼要專門提起黃觀音呢?因為周末和朋友喝茶時,她提到了一件事,「黃觀音是名叢嗎?」
  • 武夷巖茶十大名叢——喝懂巖茶的金鑰匙
    經歷了品飲鐵觀音、武夷巖茶、人參烏龍、臺灣包種、東方美人、各式普洱茶、鳳凰單叢、安吉白茶、福鼎白茶等一波又一波品茗熱潮之後,越來越多的茶人迷戀上了「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鍾,品具巖骨花香之勝」的武夷巖茶,但是苦於武夷巖茶的韻味神奇,實在難以喝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