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懶發揮得淋漓盡致,一生寫了2首詩,其中一首「孤篇蓋全唐」

2020-12-04 花落花又落

有這麼一首詩和一個詩人被人譽為「孤篇蓋全唐」,這首詩就是《春江花月夜》,這個詩人就是一生只留下兩首詩的唐朝詩人張若虛。除了《春江花月夜》,那就是《代答閨夢還》。雖然張若虛只有兩首詩傳世,但是這兩首詩都成為了唐朝最具代表的詩作。

張若虛是江蘇揚州人,曾經任職過兗州兵曹,一個很小的官職。但是他在文學方面的造詣很深,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他也是個謎一樣的人,他生卒年不詳。而且除了張若虛這個名字,沒有其他任何稱呼,因此我們並不能確定張若虛就是這個人的真實名字。

據說,張若虛寫詩有個怪癖,說是他在寫詩之前都會躺在床上,用被子捂出一身汗。等滿身大汗的時候,再起來寫詩,不打草稿,直接一氣呵成地寫成。被稱為「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有著它特有的魅力。

因為古人講究「文以載道」,不管是什麼文學體裁,所有的文化作品都是需要有著精神傳承的,而這種精神正是區分文學作品的一大因素,我們提到李白會想到樂觀,提到蘇軾會想到豁達,提到杜甫會想到沉鬱,因為這是他們人生中最常出現的情感,也是他們作品中最為直觀的體現。

但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不一樣,雖然從題目來看,他所說的都是非常美好的東西,但是此詩的內容主題卻並非如此,他所描述的東西是天地的「永恆」,以及人生的「無常」。他在開頭說「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這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景象,能夠讓人不自覺就沉浸入美的享受,但是隨後的「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就有了孤獨悲悽之感,這正是我們人生的常態,在快樂之後就難免會有悲傷難過。

雖然《春江花月夜》是樂府《清商曲·吳聲歌》中的一篇,而且屬於宮體詩中的一種,張若虛卻沒有按照通常的宮體詩一樣,而是用了極為華麗的辭藻,但是卻並不顯得堆砌,反而是創造出了一個極為華美又孤寒、遼闊又寧靜的意境,音韻爽口,令人不覺間便仿佛看到其中畫面將人的生命和時間流逝相互比較,並且在比較的過程中加入了自己對這兩方關係的思考。也難怪這首詩可以成為「孤篇蓋全唐」的千古名詩了。

其實作者張若虛此人並不出名,相較於唐朝詩人輩出,一般不是特有才華或者身在官場的,基本上都不會太出門。

而且詩詞也如畫作一般,在作者死後會有很大可能升值。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就是這樣,本來他不出名,寫的詩也沒幾個人看,但是既然寫了就會有人知道,按照常規收錄起來流傳後世。

張若虛的詩詞沒有出名是受他本人所限,到後來這些詩人都離世了,沒人吹捧那些有權勢或者混出名堂的人,大家又站在了同一起點,他們的詩放到一起供後人查看,這下子張若虛的光芒就掩蓋不了了。

在明朝時期,張若虛的詩歌被翻出來,一時間大放光彩。

《春江花月夜》的流傳非常坎坷,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都被人遺棄。

因為這首詩沿用了宮體詩的曲調,在反對宮體詩的唐代它就不為人所重視,在唐代的詩歌總輯選本,還有雜記小說中都不見流傳。

真正讓這首詩流傳下來的是宋代郭茂倩的《樂府詩集》,把這首詩收錄在《清商曲辭·吳聲歌曲》當中,也僅僅是存目而已。

清末學生王闓運曾評價他的《春江花月夜》說:「 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真正讓《春江花月夜》走上神壇的是民國時期著名學者聞一多先生,他在《宮體詩的自贖》這篇文章中,將它稱作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認為「一切的讚嘆都是饒舌,幾乎是褻瀆」,自此《春江花月夜》才獲得了它今天的地位。

這首詩被收錄到中學課本裡,是中學生必背古詩詞之一。

教育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未來,我國對於基礎教育也是非常看重,所以我國所使用的教材每個字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更不用說必背古詩詞了,這些詩詞都是中華文化裡的瑰寶與精華,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了解的。

對於孩子來說,從小學習古詩詞的一張口就贏了。

普通孩子來到江南小鎮只會說,好美;

像武亦姝這樣通曉詩文的孩子,張口就是:閒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瀟瀟。

普通孩子看見大海,只會說哇,好大;

像雷海為這樣熟讀詩書,才能真正領悟什麼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像這樣的孩子,還在為語文成績發愁嗎?其實,孩子每天只需要拿出10分鐘的時間來讀一讀,背一背,孩子就會擁有不一樣的氣質。

現在大家越來越注重古文化的影響力。

自從教育部改革以來,已經正式進入了大語文時代。小學的古詩詞新增了80%;初中的古詩文也提升至124篇,佔全部課文的51.7%。

真的是得古詩文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考試。

在兒童時期,是孩子讀書的黃金階段,家長要抓住這個黃金,給孩子打下堅實的古詩文化基礎。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如果讓孩子一直背古詩詞的話,這無疑是對孩子的一種折磨,這會讓孩子對古詩詞產生反感。

這個時候,讓孩子可以邊學邊玩是最好不過的了,關於詩詞遊戲,常見的莫過於「飛花令」和「詩詞接龍」了,這兩種遊戲都有難易程度不同的玩法。

例如「飛花令」,最直接的玩法以一個「字」為主題,例如飛「花」這個字,可以家長和孩子一人一句,「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在搜腸刮肚的尋找中,孩子就會迫切的想要知道更多的可用的詩詞,自己主動去尋找、背誦,這是堅持的一種力量。

所以,推薦給大家《中國詩詞大會》上推薦過的《飛花令:每天一首好詩詞》

這是一套以傳統詩詞文化遊戲「飛花令」為模式的古典詩詞讀物。

取古典詩詞中常見字如春、夏、秋、冬、風、花、雪、月為主題,選擇經典的詩句,進行詳細的注釋和解讀,

學古詩,能讓孩子感受到世界更多的美好。在熟讀詩文的孩子眼中,一草一木不再尋常,而是自帶"詩意"的濾鏡。看到落日,她會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開心時,她會說"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書中插配與詩詞意境相吻合的國畫作品,讓詩情畫意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升華,讓讀者享受詩意生活。

《飛花令》以「飛花令」為線索編排——角度新穎,充滿古詩詞的意趣,更是詩詞大會上玩轉飛花令的通關寶典。

書中包含近1000首經典詩詞——從《詩經》《楚辭》到唐宋詩詞、明清佳句,集結名家名篇,精選最傳世的千古詠嘆。

不管是小學,還是已經成年,都可以讀讀這幾本書,孩子不用再愁語文的詩詞考試,家長也可以跟著提升提升內在修養。

飛花令一套4本,價格是79元,就是媽媽的一杯奶茶錢,爸爸的一包煙錢,就可以提高孩子的內在氣質,也可以讓孩子每天都有進步。

喜歡的朋友們可以點擊下方連結進行購買了

相關焦點

  • 唐朝最懶詩人,一生只寫2首詩,每首都很好,其中一首還冠絕全唐
    不過,倘若一個天才般的人物,卻因為太懶而不願意將自己的才華展現出來,實在是令人惋惜的事情。在中國歷史上,便出現過這樣的一個人,此人名為張若虛,他可以稱得上是唐朝最懶的詩人了,流傳於後世的只有兩首詩,一首是《代答閨夢還》,還有一首是《春江花月夜》,這兩首詩每一首都名傳千古,其中《春江花月夜》更是被稱為「冠絕全唐」,連李白都寫不出。
  • 這位唐朝詩人有點懶,一生只寫了兩首詩,其中一首卻壓倒全唐
    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的一生僅做了兩首詩,其中一首卻壓倒全唐,並且被收入了學生語文課本之中,成為每個學生必備的詩篇。這人是唐朝最懶的一位詩人,因為,他的一生僅作詩兩首,但是,就是這兩首詩,卻成就了他,容讓千年之後的我們仍然記得他的姓名,他就是張若虛。「孤篇橫絕全唐」,奠定了張若虛在唐代文學史的不朽地位。
  • 此人只有兩首詩流傳於世,其中一首被稱「孤篇蓋全唐」,驚豔千古
    直到明代萬曆年間胡應麟編撰的詩歌理論著作《詩藪》錄入了他的詩《春江花月夜》,他才逐漸被世人所熟悉,進而一詩成名。他便是唐代詩人張若虛,一生也只有兩首詩流傳於世,另一首為《代答閨夢還》。《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作,素有「孤篇蓋全唐」之稱。清人王闓運在《湘綺樓論唐詩》中說它「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聞一多先生說它是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
  • 唐代最「懶」詩人,僅有兩首詩存世,卻被譽為孤篇蓋全唐
    唐詩主要分為七言律詩和五言律詩,許多人都有幾十上百首詩篇存世,詩歌的數量和質量,成為了我們後世評價一個詩人成就的主要參考依據。到了後來,清代的乾隆皇帝一個人就寫了4萬多首詩,比整個唐朝留下的詩加起來還要多,但很可惜裡面並沒有什麼出彩的作品。
  • 張若虛:一生只留下兩首詩,其中一首「孤篇蓋全唐」
    張若虛,初唐揚州詩人,因那一首《春江花月夜》而聞名,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為「吳中四士」。他的詩作中,大部分都已流失,《全唐詩》僅存2首,但其中的一篇《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絕唱,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
  • 唐朝最懶的詩人,一生僅存兩首詩,卻孤篇壓倒全唐!
    李白的一生博聞多識,寫了一千多首的詩,而流傳至今的也有九百多首,就連小學生都能隨口說出幾首。而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個人,也是唐朝的一位詩人,比起李白,這位詩人做的詩就顯得有點太少了,因為他一生活了八十多歲,卻只留下了兩首詩。和當時其他詩人相對,確實是少的可憐,將他稱為唐朝最「懶」詩人,一點也不為過。
  • 他以一首詩,讓李白、杜甫甘拜下風,被譽為「孤篇蓋全唐」
    導語:他以一首詩,讓李白、杜甫甘拜下風,被譽為「孤篇蓋全唐」世人皆知,唐詩宋詞元曲,每個朝代,都有著獨屬於它的特色,都有著獨屬於它的風流,而唐朝,便是以詩著名,在當時,但凡唐人,皆會吟詩,這才有了李白、杜甫等人的大展風採
  • 一首詩就讓他獲得了「以孤篇壓倒全唐」的美譽,乾隆選手表示不服
    而有的人僅僅寫了那麼一首或者兩首詩,結果不但自己得以青史留名,還不斷的引發了後人對這首詩的討論,研究,甚至後世的讀者對作者當時的心情,所處的場景都儘可能地進行了論證和還原,只求能一窺先人的風採。那個寫了4萬首詩的傢伙叫做乾隆,而那個只寫了兩首詩的傢伙叫做張若虛,若乾隆得知自己寫了四萬首詩歌居然還不如別人寫的一首詩歌,不知道他老人家會不會再氣的活過來呢?
  • 唐朝一個懶詩人,一生作詩兩首,卻孤篇壓倒全唐成千古絕唱!
    中華文化可以說是源遠流長,也就是因為中華文化,從而形成了「唐詩」「宋詞」,還有就是「元曲」,要說到其中最著名的一個時期,那就非唐朝莫屬了,而唐朝也是充滿詩意的一個時代,唐朝的詩人也是特別多的,就好比是李白,杜甫等,他們都留下比較多的詩歌。
  • 「孤篇蓋全唐」的張若虛,只有兩首詩存世,卻牛到炸裂
    有些人,比如我們愛蓋章的乾隆爺,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卻大多數是一些狗屁不通,或者麼得感情的詩句,要麼就是打油詩之流。有些人,終其一生寫下了不多的詩歌,最終流傳下來的卻寥寥無幾,但就憑這寥寥無幾的幾首詩,卻躋身大詩人之列,為世代傳唱。而唐代初期,有一位大詩人,傳世的詩歌只有兩首,但他卻就憑藉其中一首,技壓群雄,奪得了「孤篇蓋全唐」的美譽。
  • 這首詩為何可以「孤篇蓋全唐」
    這首詩是一個生卒都不詳的一個詩人的著作,但是這首詩每個人估計都知道。世人把這首詩稱為「孤篇蓋全唐」。它和其他的詩確實不太一樣,一般詩人寫詩總會寄託一些情感和歷史,但是這首和當時大的歷史背景下沒有多大關係,但是每一句都值得讓人喜歡。裡面真摯的情感和感悟都深深打動著喜歡這首詩的人。
  • 從讀者的角度剖析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為什麼能孤篇蓋全唐
    唐朝最為著名的兩位詩人李白、杜甫分別留下了一千多首詩。而有一位最「懶」的詩人一生只寫兩首詩,憑其中的一首《春江花月夜》冠壓全唐詩人。他就是初唐詩人張若虛。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譽為「孤篇蓋全唐」。張若虛的孤篇為什麼能蓋過眾多的高產詩人?涓涓從一個讀者的角度和感受來剖析。
  • 一生只留下兩首詩,百年後才被人發覺,一出場就「孤篇蓋全唐」
    其實古代寫詩詞歌賦的文人非常的多,很多人會吟詩,興致來了也能作上幾句來抒發自己的情感,他們也稱自己為「詩人」但是有的詩人非常的喜歡作詩,但是終其一生,也沒有知道他們姓名,甚至也沒有人知道他們所作的詩詞。雖然有的詩人我們聽名字雖然不太熟悉,但是他寫的詩詞卻朗朗上口。
  • 唐朝有個懶詩人,一生用2首詩壓倒全唐詩人,很多人卻看不懂
    唐朝是詩歌的國度,從初唐到盛唐再到中唐和晚唐,一首又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出現在我們面前,牽引我們去到了那個悠遠的國度。而在唐朝,除了大名鼎鼎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外,還有很多優秀的詩人,其中有一位號稱最「懶」詩人,一生只寫了2首詩,其中一篇壓倒了唐朝所有的詩歌,可惜很多人卻看不懂。
  • 孤篇蓋全唐的張若虛
    大唐的許多著名詩人都寫詩上百篇,而有一位詩人僅憑一首詩名垂千古,他就是大詩人張若虛。張若虛很神秘,史書對他記載很少,都不知道他名號是什麼。他主要活動在唐朝初期,曾任兗州兵曹,今江蘇揚州人。中宗神龍年間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詞俊秀馳名於京都,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合稱「吳中四士」,文詞俊秀。 初唐時期,唐詩的浪漫氣質日趨強化。
  • 唐朝有個懶詩人,一生用2首詩冠絕大唐,其中一首還被編入教科書
    唐朝是詩歌的國度,從初唐到盛唐再到中唐和晚唐,一首又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出現在我們面前,牽引我們去到了那個悠遠的國度。而在唐朝,除了大名鼎鼎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外,還有很多優秀的詩人,其中有一位號稱最「懶」詩人,一生只寫了2首詩,其中一篇壓倒了唐朝所有的詩歌,還被編入了教科書。
  • 唐朝最「懶」詩人,一生只留兩首詩,卻被贊為「孤篇壓全唐」
    唐朝最懶的詩人,一生只留下兩首詩,卻在詩歌鼎盛的唐朝穩穩佔了一席之地。他不像李白杜甫名滿天下, 但他的一首詩卻讓他揚名詩壇,甚至被譽為力壓全唐的巔峰之作。此人便是張若虛,若覺得他的名字有些陌生,那他的作品《春江花月夜》大家肯定不陌生。
  • 唐朝80歲詩人,如今只留下兩首詩,其中一首被稱為「孤篇蓋全唐」
    唐代的作詩風格迥異,根據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詩風,比如唐盛時期李白杜甫等人,既有對現實生活的細緻描寫又有激情高昂的邊塞詩,還有清新脫俗的田園詩,到了晚唐時期大多都是對於朝堂的不滿以及擔憂,有著濃厚憂鬱的「史詩」。
  • 張若虛:他生卒年不詳,僅存兩首詩,卻被譽為「孤篇蓋全唐」!
    以這幾句為主,一掃南北朝以來宮體詩的嫵媚豔俗,化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意境,將詩詞的格局從南北朝以來閨情懷古,推到了更廣闊的宇宙觀。從這個意義,和意境格局來看「孤篇蓋全唐」的評價並沒有過譽。唐朝世風兼容並包,柔性的文化。月光,霧靄,水色,白汀等意象,以及換韻的音律性,喚醒的是形象思維,右腦的快感,這些無不在組合另一重宏大玄妙的意境:道學底蘊。
  • 他大器晚成,一生只做兩首詩,一首鮮為人知,一首冠壓全唐
    詩人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那是非常讀獨特的存在,要說中國古代詩人哪個時期的最出名最具有魅力,那肯定是唐朝了,不管是盛唐還是晚唐還是後唐,只要是唐詩,就有一個非常不一樣的特點,那就是大唐的魅力,這些詩都存在大唐,大唐的魅力有多大,去看看唐人街就知道,那是一個非常非常鮮明的時代,不然就不會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這些大詩人的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