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一假期內蒙古赤峰「金秋遊」火爆
央廣網赤峰10月7日消息(記者金建軍赤峰臺記者端木)內蒙古赤峰市是中國北方重要的區域性休閒旅遊度假目的地,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赤峰市依託優質自然生態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推出了「金秋遊」系列旅遊產品,全市旅遊業呈火爆態勢,遊客在這裡流連忘返,感受到了濃濃的鄉情。
-
秋收的赤峰,有你想像不到的美
金秋十月,稻穀飄香赤峰大地迎來一片繁忙景象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赤峰田間的豐收盛會割出一道道淡黃色的線條在廣袤的赤峰大地上來源:視覺赤峰
-
甲子華誕,歲月如歌——赤峰四中
1960年赤峰四中教室1966年,赤峰四中實行場管校,改成「赤峰製藥廠東方紅中學」。1970年,第一屆九年制學生畢業,同年與十小、十一小合併為「第七人民子弟學校」,正式改為九年制學校(1972年中小學再分開)。
-
傳奇赤峰之——漢字裡隱藏的赤峰密碼
很多年以來,我以為我是華夏兒女,赤峰也是華夏;很多年之後,我發現,華夏指的是中原,赤峰不屬於華夏,而屬於「夷蠻狄戎」,那麼我還是不是華夏兒女?同樣的問題還有九州方圓,赤峰不在九州之列,那我們還是不是中國人?
-
赤峰雅樂,雅俗共賞!
赤峰雅樂是在赤峰地區曾經演奏、流傳,並得以保存下來的一種古老的宮廷音樂。因流傳時間較長,逐步形成具有赤峰地區獨特風格和韻味的古老曲調。《赤峰雅樂套曲》,由中國廣播藝術團民族樂團演奏,並向全國進行展播。1988年,《赤峰雅樂套曲》面向國內外發行,在臺灣、香港以及東南亞等地引起強烈反響,並被納入中國民族音樂精選資料,赤峰雅樂由此聞名於世。
-
百年前日本人在赤峰——赤峰街的日商
大和洋行經理龍山,留居赤峰20餘年,生有2子1女。赤峰淪陷後,又在日偽赤峰國高就讀,1933年赤峰淪陷時,老龍山在大和洋行退職,他佔據了二道街西橫街口路北原朱家的復盛義綢緞布莊舊址,開設龍山旅館。 大和洋行對赤峰不獨在經濟上侵略,而且還以經商為名進行特務活動。
-
赤峰叮咚影視作品—赤峰雅樂非遺申報片
赤峰雅樂非遺申報片第七批內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雅樂,是中國古代朝廷舉行祝賀、宴會等盛典時演奏的音樂,素有「赤峰雅樂,因流傳於赤峰地區並且得以保留樂譜,經過挖掘整理而得名。 赤峰雅樂,大約在1875年即清朝光緒年間,由宮廷傳入赤峰,歷經李林梓、董子先、張海峰、徐俊、李守臣、趙汝德、張景瑞等人七代傳承
-
「好女不嫁赤峰男」?赤峰男人究竟怎麼了?
在內蒙古某些地區,存在一些地域歧視現象,例如早些年的「烏盟人、澳門人」的說法,以及「好女不嫁赤峰男」的說法。當然,這些說法都是以偏概全的片面看法,完全是無稽之談,但是這些說法究竟是怎麼出現的呢?
-
赤峰:老赤峰街的「鏢局」考據歷史
「八溝」是平泉縣的古稱,「哈達」是「烏蘭哈達」的簡稱,也就是指赤峰,比如紅山區現在有一條馬路就叫「哈達街」。 在歷史上,八溝道如同一條扁擔,南頭挑著八溝,北頭挑著烏蘭哈達,將這兩座關外蒙地最重要的商貿重鎮緊緊地扣在一起。 赤峰在清朝初期還是個小集鎮,當時稱「烏蘭哈達集」。
-
繽紛四季 至美赤峰 「赤峰人遊赤峰」之希望之春
在抗疫取得決定性戰果的新形勢下,我市多措並舉、綜合施策,各旗縣區按照「健康化、休閒化、特色化、大眾化」的思路,深挖旅遊資源文化內涵,有針對性地推出一批生態遊、山水遊、鄉村遊、度假遊等具有地域特色、富有體驗性的休閒融合項目,通過赤峰市文化和旅遊局舉辦的「希望之春、浪漫之夏、多彩之秋、銀色之冬」等「赤峰人遊赤峰活動」,以高質量文化和旅遊產品供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
全國赤峰名人榜——赤峰籍演藝明星最全名單
赤峰,文化燦爛、教育發達,人才優勢突出。曾經做過中央電視臺《中國電影報導》記者、北京電視臺《每日文娛播報》記者的赤峰人復強,2004年創辦了《天南地北赤峰人》電視節目,演藝界的赤峰籍名人自然就成了優先採訪的對象。後來復強多次組織各種聚會、在國內外舉辦的一共四屆《天南地北赤峰人》春晚,15年來團結、聚攏、接觸到了幾乎所有的赤峰籍名人。
-
內蒙古赤峰八大美景,很多赤峰人也沒看過
赤峰龍泉寺:位於內蒙古喀喇沁旗錦山鎮西北三公裡,海拔1200米的獅子崖下。寺西15米處有古井一眼,古稱龍泉,常年泉水不枯,龍泉寺便由此而得名。白音烏拉遊牧文化區達裡湖冬捕祭祀世界僅存的蒸汽機拍攝基地——熱水塘溫泉度假區赤峰馬鞍山:位於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錦山鎮東南5公裡處,屬喀喇沁王府的家廟,距赤峰市區50公裡。貢格爾草原:貢格爾草原是距離北京最近的內蒙古草原。
-
行攝赤峰,探尋蒙元至滿清以來的赤峰黃金長河
渝帆在前面與大家分享了赤峰從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契丹王朝等不同時期的歷史文化,這裡接著為大家分享元朝、明朝與清朝的赤峰歷史,在赤峰博館的第四展區,對這一時間段進行了系統的梳理,並命名為黃金長河,展示的是金代及蒙元以來,以蒙古族為主體的北方民族,在赤峰大地上創造的具有濃鬱民族風情和地方特色的蒙古族民俗文化。
-
旅行| 紅山文化——赤峰
赤峰文符號標示象徵著赤峰的形象、特徵和價值。赤峰紅山赤峰紅山位於赤峰城區東北郊英金河畔,是著名的紅山文化發祥地。紅山文化以遼河流域中遼河支流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大凌河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0萬平方公裡,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續時間達兩千年之久。
-
赤峰到底是幾線城市?
那麼,赤峰是幾線城市?有機構評價是三線,也有機構評價是四線。但從沒說赤峰是二線以上,當然也不可能是五線。小編認為,赤峰是三線城市比較合適。有以下理由。一,從人口看,赤峰全市人口460萬,城市人口105萬。按中國官方的城市劃分標準,市區人口超過100萬就是大城市。赤峰就是大城市。
-
數典不忘祖——赤峰的家譜文化
現代赤峰也是移民的產物,赤峰地區的移民經歷300多年,大量山東、河北、河南、山西的百姓來到赤峰,在此紮根生活,世代繁衍。中國人講究「安土重遷」,即便被迫遠離故土,人們依然心繫家鄉。因此,遷往赤峰的許多家族通過修篡家譜的方式,在寄託思念的同時,也大大方便了日後的認祖歸宗。
-
赤峰—百年紅山的歷史變遷
據陳子元在《東蒙古徵程》中記載,赤峰在清朝時期就為古北口外第一繁富之區,康熙年間的烏蘭哈達更以九街三市的城市規模遠近聞名,是清廷通往蒙古東部的商貿重鎮。此後數百年間赤峰街市不斷擴大,鼎盛時期的赤峰作為民國熱河省轄市 經濟長期位居省會承德之上,與承德分別佔據熱河省的政治中心及經濟中心,戰略地位極為重要,以至於成為後來中日雙方在熱河交戰的主戰場。
-
赤峰成為對外開放商埠的始末
東部經朝陽可達錦州、瀋陽,南部經平泉可達天津,西部經茅荊壩至承德入北京,北部廣大農牧區與各地貿易往來,都必須經由赤峰。特別是北方的農牧土特畜產品及藥材等都要集中赤峰外運;而京、津、河北來的百貨、生活用品亦待由赤峰轉銷,這樣,赤峰自然形成了溝通南北的商路橋梁,土產、百貨的集散地。
-
去赤峰尋覓大遼國的歷史遺蹟
如果你對遼國這段歷史的了解不想僅僅局限於評書楊家將,那不妨在金秋挑個合適的時間去赤峰市來一趟穿越之旅,尋覓一下曾經的輝煌大遼國歷史。「赤峰」在蒙古語裡的意思是「烏蘭哈達」的意思,這座位於內蒙古東南部三省交界的地方,因為國寶紅山文化碧玉龍的發現,又被稱為「玉龍之鄉」。這裡是當年遼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遼上京、遼中京就分別在赤峰境內。
-
劉白羽三度採訪赤峰
,親眼目睹了赤峰的變化,見證了赤峰「是那樣繁華起來了」。,是我半年當中第三度來赤峰了。我問他知不知道執行小組,他答:「十九日執行小組來到赤峰。」言下頗露歡欣之意。執行小組住赤峰市內二道街,從機場乘卡車二十分鐘即達。熱河和蒙古接壤,赤峰為蒙漢通商的城市,氣候奇冷。一到小組住處,跳下卡車就和美代表杜銳孟·託鐵洛上校握手,他是一個美國老軍人,談笑聲音響亮,歡喜跟別人說:「我做了二十幾年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