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亳州人眼裡的亳州年俗

2020-11-22 亳州政府網

明天就是除夕。奮鬥了一年,大家不是在團圓,就是這團圓的路上。過去一年,亳州的發展離不開所有建設者的努力。至此,本報採訪了部分新亳州人,傾聽他們的奮鬥故事,了解他們家鄉的年俗及他們眼裡的亳州年俗。


西寧姑娘馮靜雯:油饃饃和麻葉 都是幸福味道



馮靜雯在選購年貨


從青海省西寧市嫁到了安徽省亳州市,兩地相距約1600公裡;過年的時候娘家吃油饃饃、喝青稞酒,婆家這邊則是炸麻葉、炸饊子……雖然春節的習俗不同,但對於嫁到了我市的青海姑娘馮靜雯來說,並沒有太多的不適應,「不論是娘家還是婆家,我都很受寵,兩個家都有濃濃的年味和暖暖的親情」。


2017年,當時在安徽廣播電視臺做編導的亳州小夥許珍暉前往青海省西寧市做一檔競技類的娛樂體育節目。當時還在當地一所大學讀書的馮靜雯就是其中一名選手,倆人擦出了愛的火花。一年前,兩人走進了婚姻殿堂。


三裡不同音,十裡不同俗。何況,婆家還在千裡之外?就拿過年習俗來說,亳州這邊是炸麻葉、炸饊子,馮靜雯老家則是家家戶戶炸油饃饃、炸麻花、炸花花。在當地人心裡,只有吃著油饃饃,才能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而且,由於他們那裡屬於少數民族聚集地,過年的時候,各民族會舉辦民族服飾秀、社火表演、新春射箭爭霸賽等豐富多彩的表演,「很熱鬧,也很精彩」。


馮靜雯說,在青海,春節還有獻冰、吃冰的習俗。天亮前人們便到河床取來冰塊,供獻在地頭、庭院中心、槽頭棚圈中、果樹枝杈上,以求來年風調雨順。每年農曆正月十五,西寧市著名的塔爾寺還有酥油花展,「酥油花」在藏文中的意思是「鮮花貢品」,主要是用犛牛酥油純手工製作出各色精美雕塑,「酥油花」的製作工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雖然兩地有很多的不同,但也有很多的相同。「兩個家的家人都很關心我,兩個家都很溫馨,過年都有濃濃的年味,不管是油膜饃還是炸麻葉,裡面的年味都是相同的。」馮靜雯說,和公公、婆婆以及丈夫一起打掃衛生、貼春聯、包餃子,幸福的感覺和老家一樣。(記者 李錦文)


廣西壯族消防員梁文鋒:同樣是守歲 意義大不同



去年年三十梁文鋒(左二)和隊友在包餃子   受訪者供圖


「我打電話問俺媽,有些年俗我想不起來了。」22歲的亳州市消防救援支隊消防員梁文鋒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大新縣,壯族人,來亳州已經五年了,已經習慣在亳州工作和生活,也學會了不少亳州方言。他說,已經把自己當成亳州人了。

給媽媽打了電話後,梁文鋒漸漸想起了老家過年時的情形。


梁文鋒說,和亳州一樣,幾千裡之外的廣西此時也在為新年忙碌著。不過他們是在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從小年開始,家家打掃衛生,辦年貨,縫製漂亮的新衣服,做米酒、年糕、餈粑、粽子等各種春節食品,當然少不了殺豬宰牛。


說起與亳州過年不一樣的地方,梁文鋒說,粽子和餈粑是他們過年不可或缺的美食,而不是餃子。廣西的新年和亳州的新年也有很多共同點,到了年三十這天,人們開始貼春聯,準備年夜飯。不過他們的年夜飯是米飯,五種顏色,非常漂亮,梁文鋒笑著說,「一看就有食慾」。吃完年夜飯,一家人一起守歲等待新年到來。


大年初一,壯族人不走親戚,不互相拜年。因此,梁文鋒對亳州人年初一走乾親的習俗很好奇,因為壯族人沒有結乾親的習俗。不過,與亳州人一樣,初二這天壯族人也會去姥姥家拜年。


說到家鄉,五年沒有回家的梁文鋒有些想家、想媽媽了,但很快就恢復了常態。「在消防站裡過年,大家一起吃年夜飯也別有滋味。到了年三十這天,沒有執勤的隊員都會前往食堂幫忙,大家一起包餃子,有說有笑,讓來自天南地北的他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別人過節,消防員過關。消防員的年夜飯註定是吃不「安穩」的。年夜飯提前吃不說,還隨時可能外出執勤,年夜飯吃吃停停,有時甚至吃成「隔夜飯」。這樣的年夜飯,梁文鋒「吃」過幾次。吃完年夜飯,就是沒有執勤任務,他們也要穿著十幾斤重的消防服睡在車上待命。「同樣是守歲,但意義是不一樣的。」(記者 李鵬)


湘西藥商易雲建:與父母團圓 是過年必上菜


易雲建和兒子在湘西老家   受訪者供圖


「二十六去趕集,二十七掃揚塵,二十八打粑粑……」說起家鄉的過年習俗,老家在湖南省懷化市的藥商易雲建張口就來。在他看來,湘西和亳州的年俗差異,更多體現在「吃」上。「但團圓,才是年夜飯裡的必上菜。」


臘月二十五,易雲建帶著四歲的兒子,就提前回到了懷化老家。而他的妻子要晚幾天忙完店裡的工作,再到懷化和全家團聚。雖然已經在亳州生活了八九個年頭,但幾乎每年春節,易雲建一家都是回湘西度過的。「現在咱亳州通高鐵了,只要轉一次車,當天就能到家,以前都要兩天。」說起今年的回家路,易雲建很高興。


易雲建大學時學的是中藥專業,畢業後到一家藥企工作,單位把他派駐到亳州負責採購。「沒想到的是,自己後來『嫁』給了亳州姑娘,成了新亳州人。」如今,易雲建和朋友合夥經營了一家飲片廠,妻子在經營一家養發店。兩人的事業逐步上升,人也更忙碌。


採訪中,易雲建說,雖然夫妻兩人都忙,但父母和嶽父母十分支持他們把重心放在事業上。他很開心,但也很愧疚。「一年只能回老家一兩次,但是父母從來沒有什麼怨言。在亳州,孩子也都是嶽父母在照看。」


正因為如此,易雲建年年選擇回湘西老家過年。「一年到頭在亳州打拼,以後的生活重心也在亳州。春節回老家和父母一起吃年夜飯,才是真正的過年。」


回到湘西後,易雲建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幫父母準備過年的飯菜。事實上,父母很少讓易雲建插手。更多的時候,父母總是讓他帶兒子到處轉轉,「因為和亳州的風土人情區別很大,兒子對我從小生活的環境感到很新鮮,爬爬山、逛逛祠堂、看看稻田裡的鴨子……我倆整天都不閒著。」


「湘西血粑鴨、紅燒稻花魚、酸辣椒豬肚、筒子骨藕湯、木姜子牛肉……」易雲建說,家裡已經準備了很多特色美食,就等著妻子從亳州趕到懷化吃年夜飯了。「很想讓亳州的朋友們都嘗嘗我們家鄉的年夜飯。」(記者 路振傑)


跨省夫妻李如德、趙青夫妻:亳州年貨受歡迎 返鄉很「驕傲」


李如德一家23日啟程回老家過年


1月22日是臘月二十八,但在市區師莊小區,李如德與趙青夫妻倆的理髮店照常營業。李如德是合肥人,趙青是江蘇揚州人,這對跨省夫妻已在亳州工作生活了12年。臘月二十八,兩人將返鄉過年。他們說,返鄉時必須帶上麻葉和炸丸子。


李如德說,雖然從來沒在亳州過過年,但早就對亳州節日的各種習俗非常了解。


「亳州人過年炸丸子、炸麻葉、蒸饅頭、做元油肉。」李如德說,每次在亳州吃酒席都會有元油肉。但他無法接受這道菜的味道,「可是我真的吃不慣。」


但是亳州的麻葉、炸丸子在李如德的家人和親戚中,十分受歡迎。「爸媽和親戚們都很喜歡吃亳州的炸麻葉、炸丸子等年貨,每年都要帶一些回去。」雖然吃不慣元油肉,但已經在亳州生活了12年的李如德夫妻,已經在亳州實現了自己的奮鬥夢想——一家屬於自己的理髮店。「看到我們帶回去的亳州年貨受歡迎,很自豪、很高興、很驕傲。」 李如德說。


李如德說,家鄉的過年習俗很多都與亳州相同,但也有區別。比如他們老家年貨必備的是鹹豬肉、鹹鴨子,亳州人卻很少吃。趙青是江蘇揚州人,過年習俗與亳州區別更大。


「我們家鄉進入臘月,家家就要請殺豬師傅到家裡殺豬,準備過年。」趙青說,他們準備的年貨除了蒸年糕、蒸燒麥、蒸菜包,最主要的就是鹹肉,過年走親戚,首先端上桌的至少有6個鹹肉冷盤。


而且,在趙青的家鄉,大年初一女人們不用幹活,都是男人們早早起床忙活。年初一早上也不吃餃子吃的是蒸年糕和湯圓,寓意團團圓圓。


「合適的機會,會請父母來亳州過年,嘗嘗亳州的年味。」李如德說。(記者 曾瑩瑩)


相關焦點

  • 亳州「新」答卷!
    近年來,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亳州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一刻也沒有停歇;連續多年來,亳州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保持全省前列,2017年固定資產投資突破千億,2018年GDP全省唯一兩位數增長,2019年GDP增長9.4%,居全省第2位……亳州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持續攀升
  • 亳州文創打造「新國潮」
    藥都亳州與葫蘆有著深厚淵源。據介紹,亳州是神醫華佗的故鄉,因為華佗背著藥葫蘆四處行醫,固有「懸壺濟世,大愛無疆」的說法,因此,亳州對烙畫葫蘆情有獨鍾。又因葫蘆是一種藥材,在亳州廣泛種植,就地取材方便。2017年,南譙烙畫葫蘆被評為亳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前,我們喜歡挑選大葫蘆,在上面畫觀音、關羽這樣的歷史圖案,這些圖案主要受中老年歡迎。
  • 素描人文亳州
    ◎ 劉曉瑩 文/圖 作為商湯、老莊、華佗、曹氏父子、「竹林七賢」領軍人物嵇康的故鄉,安徽亳州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人文底蘊,它的建築雕刻文化、中醫藥文化、養生文化、剪紙文化等,源遠流長,至今都有很好的保留、傳承和發展。五月,亳州市花芍藥盛放,趁著「芍花文化旅遊節」開幕之際,記者走訪亳州,領略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風採。
  • 亳州,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
    近日,有亳州男子在朋友圈吐槽:「奶奶的腿,接個小孩停十分鐘一百,」這句話後續發展引起了許多人的熱議。亳州這次是出名了。亳州,位於安徽省西北部,是安徽省的地級市之一。亳州下轄渦陽、蒙城、利辛和譙城三縣一區,總人口523萬。亳州,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
  • 寧波市亳州商會成功換屆,張顯旺當選新一屆會長
    環球徽商雜誌社寧波12月2日電, 新徽商,新起航,12月1日,寧波市亳州商會換屆暨第二屆一次會員大會在寧波逸東豪生大酒店隆重舉行。寧波市和亳州市領導以及亳州市在甬政界軍界翹楚、商界精英、皖籍和亳州籍商會代表和寧波亳州商會全體會員 300人出席會議。
  • 亳州老街名的來歷,你知道幾個?
    它既有生活的情趣又有久遠的記憶在外地生活和工作的亳州人懷念家鄉往往是從這些熟悉的名稱開始的光緒二十年(1894年)《亳州志》載,乾隆五年(1740年)全城共有街巷107條;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全城共有街巷112條;光緒二十年共有街巷146條。
  • 記憶中的年味 亳州:除夕分喝屠蘇酒 辭舊迎新樂悠悠
    在亳州,喝屠蘇酒是當地春節歡聚飯上不可缺少的環節,人們伴著王安石的詩句共飲屠蘇辭舊迎新。亳州的大學生楊玥告訴記者,除了飲屠蘇酒,放攔木棍也是當地各家各戶的年俗,不僅用於攔擋雞鴨,還有阻攔邪門鬼祟的用意。爺爺奶奶對於這些年俗的多年堅守,讓她的記憶並不單調。飲屠蘇的次序不比尋常楊玥印象最深刻的年俗活動就是飯桌上飲屠蘇酒。
  • 安徽亳州是幾線城市?
    亳州,今天上熱門了。亳州這次上熱門有點沒面子,一家4S店違規收費被人家投訴,還被電臺主持人怒懟了。聽了電臺主持人與4S店銷售經理對話,確實顯得有點無知,丟了亳州人的臉。亳州是一座什麼樣的城市?亳州,位於安徽、河南交界處。一大半面積都被河南周口、商丘包圍著。因此,有人說,亳州乾脆劃給河南算了。在歷史上,亳州與河南來往是比較密切。像河南永城、鹿邑都曾是亳州管轄,後來拆分出去的。
  • 亳州文創喜迎新成員——莊子文創產品!
    除了這一次新增的莊子文創產品,咱們亳州的文創產品還有很多系列哦。亳州賓館、湯王溫泉、市體育館、神農谷智慧藥市開設的亳州文旅無人售貨商店,「知亳文創」小程序商城,「我家亳州」APP上線銷售板塊,均可下單購買。編輯:昆玉審核:紫蘇告別沉悶!初冬,在亳州來一場色彩斑斕的童心之旅!
  • 亳州高鐵南站將有8條公交線路直達 - 亳州身邊事
    —滬譙飲片廠東—天泉醫藥東—西馬園西—濟人藥業—普仁藥業—瑞福祥食品西—恆大城東—尚城名都東—春雨汽車城東—春雨小鎮東—中淮製藥—順興生物公司東—築夢社區東—康美藥業西—濟善堂飲片廠—保和堂藥業—亳藥堂藥業—亳州骨科醫院北門—風華實驗中學南—遠大玖瓏府南—第一小學—亳蕪還原小區北—亳蕪還原小區東—酒城魏武路口—酒城建安路口—亳州汽車南站方向:亳州汽車南站
  • 沒有花戲樓等亳州現在的一些古蹟,亳州明之前的古蹟廟觀還有哪些
    提起亳州現在一些名勝古蹟,如花戲樓、華佗廟、地下道等,許多亳州人耳熟能詳,但明代或之前亳州有那些名勝古蹟哪?古代亳州老子廟是以亳州為中心區域進行祭祀,後因行政區域變革,分署安徽,河南兩地。安徽老子廟在渦陽。3魏武帝廟:源於亳州城東魏武故居,是曹操仕途出現波折後回鄉靜居讀書思考的地方。晉後改建為魏武帝廟,後因曹操民間口碑問題,一度改為魏文帝祠,宋真宗時親自下旨復修魏武帝廟。
  • 亳州:「政策窪地」崛起承接產業新高地
    隨著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中原地區連接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橋頭堡,亳州迎來了發展新契機。2020年5月,譽隆亞東藥業被上海雷允上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收購,成為雷允上藥業集團全資子公司,是雷允上藥業集團在長三角區域的重要生產基地。隨著雷允上集團對安徽譽隆亞東投資的加大,未來將有更多的優質品種轉移到亳州,預計在2025年銷售收入可達15億元。
  • 來亳州一定要去的地方
    大家好啊,今天來給大家講講亳州哦首先還是遊玩線路和景點介紹啊Day 1 亳州博物館——魏武祠——魏武廣場1. 亳州博物館亳州博物館距離亳州火車站很近,始建於1958年。館內的渦河文明展廳,講的是亳州的母親河渦河流域發現的史前文明。商湯都亳展廳,介紹的是商朝創建者湯王在亳州建都。道源聖地展廳,介紹的是老子、莊子、陳摶老祖都是亳州人。由於這些歷史過於遙遠,展現的實物都是一些瓶瓶罐罐、石頭碎片、質樸的玉件,還有亳州當地景點湯王陵、下屬蒙城縣莊子祠等出土的文物,都比較樸素。漢魏風骨展廳,值得一看,「典藏精品」都在這。
  • 亳州有什麼特產?倒一杯古井貢酒,為您介紹一些亳州特產名吃
    亳州藥材亳州特產有哪些?推薦古井貢酒、亳州藥材、高爐酒、觀堂大蒜、蘇趙梨、魏武小磨香油、渦陽苔幹、利辛香椿、五洲牛肉、蒙城撒湯等名優特產!,推薦5種亳州特產,請為老家點個讚!高爐酒它入口綿甜淨爽,香味醇正,酒體協調,回味悠長,2013年被評為地理標誌產品。
  • 用一個詞形容亳州人,你會選擇什麼?
    二十年的發展,亳州已不再是那個「布滿泥濘,無人知曉」的小城,現在的亳州,也是高鐵呼嘯而過聯通四面八方的正在蓬勃發展中的城市,而小編對於亳州的喜歡,更在於那一群人!用什麼詞來形容亳州人呢?熱情的亳州人亳州人的熱情體現在方方面面,如果你在路上看到兩人扯著嗓子說話,不用擔心,他們不是在吵架,可能只是在熱情的交談罷了。
  • 遊亳州花戲樓
    關帝廟主殿建於清順治十二年(1656),戲樓增建於清康熙十五年(1676),乾隆年間又增添了許多彩繪和雕刻。花戲樓本名山陝會館,其實是山陝兩地的藥商在亳州聚會的場所。明清之際,晉商富甲天下,以藥聞名的亳州自然少不了晉商的足跡。
  • 安徽亳州:1980年代珍貴老照片
    亳州白布大街 亳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活動,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炎黃時代,帝嚳(黃帝曾孫)代顓頊為帝,都於亳。商成湯滅夏建立商朝,在亳立都190年。自秦時置譙縣以來,歷經朝代更迭,大都系州、郡或縣建制,其間魏黃初二年(221年)封譙郡為 「陪都」。
  • 清朝的亳州八總兵,有4人是後來的八大家族的先祖
    很有可能他們多在外地做官,離職後又多在外定居:1薑桂題:清末亳州人,字翰卿,捻軍出身,後叛捻投清,因作戰勇猛而被毅軍首領宋慶招致麾下,隨宋慶轉戰山東、河北、河南、陝西、甘肅等地,鎮壓捻軍和西北回民起義1912年被北京民國政府授予(首批八名)上將軍銜。2蔣東才:清亳州人,鹹豐初,捻軍起,東才兄遇害,憤甚,乃創義團,為官兵前驅,戰亳北、下南陽,屢立戰功,累遷參將、副將、總兵,賜號:威勇巴圖魯。捻平,擢提督。光緒初,統領豫軍,力護河工,風雨罷勞,構疾困篤,俄卒河工。優詔賜恤,開封、亳州建祠。
  • 好人,亳州最靚的「明星」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好人,猶如一座城市挺立的脊梁,築起了一個城市的風骨。隨著我市「好人」的不斷湧現,越來越多的人接過愛心的接力棒,加入好人行列,藥都大地湧現出「好人現象」。截至目前,我市共獲評「中國好人」173人、「安徽好人」149人,「亳州好人」503人。
  • 2017年國際(亳州)中醫藥博覽會9月9日開幕
    2017年國際(亳州)中醫藥博覽會9月9日開幕 2017-09-09 18:56:00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