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基壘臺、立柱架梁」把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2020-12-17 人民網

推薦閱讀

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在京舉行 習近平作重要講話

人民日報社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為未來中國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擘畫了總綱領、開啟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航程。

經國序民、正其制度,制度是國家發展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撐。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致力於探索一條與西方不一樣的、保障國家長治久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現代化道路。「經國序民」必先「正其制度」。

其中「制度」是關鍵,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公報中,77次提到「制度」一詞,只有「制度」才能「經國序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證。

《決定》指出,要「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把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做好頂層設計,分步驟、分階段地完成。《決定》提出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三步走」的總體目標,即到我們黨成立一百年時,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顯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鞏固、優越性充分展現。

夯基壘臺、立柱架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顯著優勢。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發展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走完了很多國家需要幾百年才能走完的路,走向了世界舞臺的中央。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70年砥礪奮進,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決定》指出,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正是因為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才能夠持續推動擁有近十四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多方面的顯著優勢,《決定》從十三個方面進行了概括,這些制度優勢夯基壘臺、立柱架梁,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據。

四梁八柱、綱維有序,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制度」好不好,關鍵看療效。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統籌謀劃,注重解決制度中的深層次障礙,推出了一系列重大體制改革,有效解決了一批結構性矛盾,克服制度上的梗阻和堵點難點,實現了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工作要求,即「十三個堅持和完善」,

為下一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支起了「四梁八柱」,擘畫了工作的具體要求和實施路徑。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在這十三個方面進一步推動。推進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黨的領導是關鍵,是產生持續前進動力的火車頭、發動機,更是中國制度的活力所在。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能不能實現現代化,能不能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關鍵在黨,要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總之,

十九屆四中全會為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黨的領導、經濟、政治、法律、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等各方面,架起了四梁八柱,使得下一步工作方向明確、綱維有序。

(作者系浙江師範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系列解讀

(1)

如何理解「中國之治」?四中全會公報這些要點應知應讀

(2)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四中全會這些提法值得關注

(3)

遵循共建共治共享原則 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

(4)

從三方面認識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5)

堅持和完善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制度

(6)

十三個「堅持和完善」發出「中國之治」最強音

(7)

從三個維度理解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8)

國家治理現代化對人類文明發展的貢獻

相關焦點

  • 「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搭建主體框架」
    原標題:「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搭建主體框架」   「全面深化改革頭3年是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3年,今年要力爭把改革的主體框架搭建起來。」1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頭3年進行了生動總結。
  • 習近平"妙喻"系列解讀:"夯基壘臺、立柱架梁"
    作者:周新民   導讀:「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八個字形象地揭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階段性特徵,不僅內涵深刻,而且寓意深刻。   全面深化改革頭3年是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3年,今年要力爭把改革的主體框架搭建起來。要牢牢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各項目標,落實主體責任,理清責任鏈條,擰緊責任螺絲,提高履責效能,打通關節、疏通堵點、激活全盤,努力使各項改革都能落地生根。
  • 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基本要素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之一就是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有獨特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發展優勢和機遇優勢,經濟社會發展依然有諸多有利條件,我們完全有信心、有底氣、有能力譜寫『兩大奇蹟』新篇章。」當前,我們深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鍵是要把制度優勢更好地轉化為治理效能,因此亟須注重這一轉化的基本要素。
  • 「紅色坐標」為住建發展「夯基壘臺、立柱架梁」
    以「從嚴」「融入」「品牌」「聚焦」為切入點和著力點,市住建局通過黨建示範引領,實現黨務業務服務深度融合,為住建行業高質量發展「夯基壘臺、立柱架梁」。一座座見證城市發展的地標建築刷新著蘇州樓宇黨建「縱坐標」。
  • 將制度優勢轉化為生態環境治理效能
    將制度優勢轉化為生態環境治理效能 2020-01-17 12: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市委人大工作會議召開……
    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史立軍在會上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實省委人大工作會議精神和省人大常委會相關工作會議要求,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獨特優勢,奮力開創新時代全市人大工作新局面,為推進「一高兩強三突出」、建設人民滿意的幸福城市作出更大貢獻。
  • 第二批自貿試驗區掛牌五年來:從「夯基壘臺」到「積厚成勢」
    5年來,3個自貿試驗區在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探索實踐中奮勇爭先,推動多個領域形成重要的基礎性制度創新成果,形成了多領域、複合型改革態勢,推動自貿試驗區改革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全面推進、積厚成勢」。2015年4月,我國第二批自貿試驗區——廣東、天津、福建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
  • 王一鳴: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治理效能
    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在我國經濟制度體系中具有基礎性決定性地位。弘揚憲法精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在堅持和鞏固已經建立起來並經過實踐檢驗的制度成果基礎上,把黨和人民在實踐中取得的重大制度創新成果吸納進來,不斷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治理效能。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必須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 推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學習...
    筆者認為,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制度,將黨的初心和使命制度化,在思想建黨、理論強黨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都具有重大意義。夯實黨執政的思想基礎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既需要真情的投入,更需要真理的引領。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將主觀世界改造和客觀世界改造統一起來。
  •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結構優勢及效能轉化
    因此,要著力增強治理主體能力建設、完善民主協商機制建設、加強多黨合作制度建設,進一步將新型政黨制度結構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新時代,在全面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戰略目標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更加突出了「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1]的戰略任務。為此,要在充分認識和把握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結構優勢的基礎上,找準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現實結合點,探索政黨制度效能轉化的路徑舉措,進一步提升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對於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巨大推進作用。
  • 制度、政策與效能:國家治理探源
    :如何理解制度優勢、制度供給與治理效能的關係、如何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另外,全會還強調,要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要求中國共產黨人在對中國的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保持足夠自信的同時,要本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原則,堅持改革創新,努力把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優勢全面轉化為現實的治理效能①。
  • 以制度優勢和治理效能應對風險挑戰
    由此可見,要戰勝一切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就要不斷發揮制度優勢、提高治理效能,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發展環境越是嚴峻複雜,越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體系,促進位度建設和治理效能更好轉化融合,善於運用制度優勢應對風險挑戰衝擊。
  • 把深化改革攻堅同促進位度集成結合起來(人民觀點)——推動新發展...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把深化改革攻堅同促進位度集成結合起來,聚焦基礎性和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加強制度創新充分聯動和銜接配套,提升改革綜合效能。高屋建瓴的判斷、語重心長的囑託,給人以信心和力量,為我們推動新發展階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指明了努力方向。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制度層面的改革,蘊藏著最深厚的力量。
  • 將社會主義法治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作者:張政(光明日報社總編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全局,將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建設法治中國指明了前進方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歷史性任務第一次載入黨的文獻。
  • 陳強:科技創新治理體系的「梁柱臺基」
    其實,科技創新治理體系的構建如同造房子,築基、壘臺、立柱、架梁,一樣都少不了。其縱向結構自下而上可以分解為:基礎培育、條件建設、體制機制構建、體系能力形成四個層面,分別對應中國古代建築結構中的地基、臺基以及「四梁八柱」。
  •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制度優勢 轉化為治理效能的偉大實踐
    在此過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貧困治理體系,與國家治理相互促進、相互推動,展現了強大的治理效能。脫貧攻堅治理實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成功經驗和示範,我國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得到了全面展現,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 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制度優勢與治理效能
    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背景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優勢與治理效能日益凸顯。  在長期實踐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70餘年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概括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二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三是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體系。
  • 中國改革的「四梁八柱」
    3年「夯基壘臺、立柱架梁」 2013年11月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結號。同年12月30日,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會議召開,決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由習近平總書記擔任組長。 「如果把全面深化改革比作建造大廈的話,頭3年是夯基壘臺、選材備料、立柱架梁的3年,今年要力爭把主體框架搭建起來。
  • 新華社評論員:為改革夯基壘臺 讓發展積厚成勢——學習貫徹習近平...
    新華社北京8月30日電  題:為改革夯基壘臺 讓發展積厚成勢——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深改組第二十七次會議重要講話  新華社評論員  改革步伐永不停頓,時代發展永無止境。「更加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更加有針對性解決各領域各層面各環節的矛盾和問題」,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七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改革要強化基礎、注重集成、完善機制、嚴格督察,明確抓難點、抓試點、抓督察、抓宣傳等工作著力點,為我們不斷提高改革精準化、精細化水平,按照既定時間表、路線圖推進改革指明了方向。  春華秋實,三年有成。
  • 「「十三五」巡禮·曲靖篇」為高質量發展夯基壘臺 繼往開來邁向...
    雲南網訊(記者 雲仲肖)回首「十三五」,曲靖市市場監管系統堅持創新監管,優化監管,堅持以服務曲靖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大局,守好市場秩序、發揮市場力量,為全市高質量發展夯基壘臺。全市基本建立完善統一市場監管體系,服務發展,保障民生能力進一步加強,多項工作名列全國、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