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農曆丁酉雞年。自古以來,雞就被看做是「德禽」,又因「雞」與「吉」諧音,講究彩頭的中國人很喜歡雞,也喜歡用雞來命名一些地名。
搜索資料發現,河北與「雞」相關的地名還真不少,比如懷來的雞鳴驛,平山的石雞溝村、威縣的雞澤屯村、遷安的野雞坨……這些地方或因外觀與雞相似而得名,或因有關雞的某個傳說而得名。接下來,就帶您了解其中四個頗具特色的「雞地名」!
雞澤縣——因古縣聞名 因辣椒馳名
雞澤縣隸屬於河北省邯鄲市,是一座歷經滄桑的城邑,也是遠近聞名的中國辣椒之鄉。
雞澤之名最早見於史書《春秋經》,稱「雞澤晉地」。《左傳》載:「魯襄公三年(公元前570年)六月,公會單頃公與諸侯同盟於雞澤」。這裡說的雞澤不是縣名,而是廣平城北一個自然沼澤地名。因沼澤地雞鴨遍地,「雞以氏澤,澤曰雞澤」。
「雞澤」一詞更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鳥棲奚旁意為雞,水草相依名為澤,雞冠澤名寓物阜民安之意。聞雞聲而勤政、聽雞鳴而躬耕,體現當時為官勤政,百姓勤勞的風貌。
雞澤縣在隋朝以前稱為廣平城、廣平郡、平幹國、廣平國、廣平縣。隋開皇六年(586年)為避楊廣名諱,改稱雞澤。後來隨著朝代變換,雞澤縣城曾在今雞澤境內四次遷移,金大定元年(1161年)築建新城即今縣城,但雞澤縣名一直沒有改變。由此可見,雞澤縣原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名副其實的千年古縣。
雞澤還有位非常有名的人——毛遂。毛遂是東周戰國時期趙國人(今河北省雞澤縣毛官營村人),為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趙孝成王九年(前257年),秦國圍攻趙國都城邯鄲,平原君到楚國求救,毛遂自薦前往,平原君和楚考烈王談判時,毛遂直說利害,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
雞鳴驛——蒼涼城樓上的「深情一吻」
雞鳴驛位於河北省懷來縣境內,這個在歷史中孤獨地站立了六百年的古代驛站,更因為一個電影的鏡頭被更多人熟知,那是電影《大話西遊》中蒼涼城樓上的「深情一吻」。
雞鳴驛因雞鳴山而得名,因驛站而設城。關於雞鳴山的來由有兩種說法。其一,《水經注》裡說,趙襄子殺代王於夏屋而並其土,襄子迎其姊於代。其姊代之夫人,至此曰,代已亡矣,吾將歸乎,遂磨笄於山而自殺。代人憐之,為立祠焉,因名其地為磨笄山,每夜有野雞鳴於祠屋上,故亦謂之雞鳴山。另外,《明·一統志》裡則說,唐太宗北伐至山聞雞鳴,因名雞鳴山。
雞鳴驛城池方整,城門處牆體平面為「凹」字型,類似紫禁城的午門,前有雕花的磚石照壁,形成包圍之勢。古城內遍布明清三合院、四合院,以及精細的磚雕和木雕。行走在城牆上,仿佛聽到了當年五百裡快報、六百裡加急的馬蹄噠噠。剎那間,時空穿越數百年。
而且,雞鳴驛還有個特殊的趣事——多少年來,人們用石頭輕輕擊打西北角牆,這裡總會發出「哏哏咕,哏哏咕」的雞鳴之聲,響徹整個驛城……
雞冠子山——「掛月三千丈」的奇景
一部電視劇《打狗棍》的熱播,讓「雞冠山」成為一個耳熟能詳的名詞,傳遍了全國大江南北。雞冠山又名五指山,位於河北省承德市雙橋區東南郊大石廟鎮雞冠山村。山下坐落著熱河地質博物館。
雞冠山海拔高度為825米,為凝灰質泥巖和凝灰質礫巖構成。東南方向的山谷是著名的丹霞地貌,300萬年的時光雕琢,形成了鬼斧神工般的奇異景象。山勢陡峭,氣勢雄偉,遠遠望去,直入雲霄,大有傲視群山之勢。山頂之上,五根粗大的紅色巖柱,一字排開,參差而立,構成了雞冠的雄姿。故此得名,也是承德市十大名山之一。
每當明月高照,雞冠山的影子便會清晰地映在山下20裡外的山莊田野之上,從而構成一幅「雞冠掛月三千丈」的雄偉畫面,成為著名的「熱河十景」之一。
千百年來,這裡的村民除種植農作物外,還在田埂、山坡上栽種了成片的果樹。若等到春季到來,百花盛開,藍天白雲,金冠映紅,儼然一處人間仙境。
雞蛋石村——人跡罕至的自然村
雞蛋石村位於阜平縣東下關鄉境內,又稱沙嶺,隸屬於仙人山景區,是處人跡罕至的自然村。據當地村民介紹,村名來由是因為村莊附近有一個巨大的、形狀類似雞蛋的石頭。
進入這個自然村,必經過一條在崖壁上開鑿出來的小路,小路垂直高度近百米,當地人把它叫「櫈橋」。
盛夏時節,沿著山路往上走,一路上小溪潺潺,山花爛漫。道路兩旁,滿是松樹、樺樹等原始次生林,每一棵樹都筆直地指向天空。
這裡還有一處被「驢友」熱捧的瀑布——天昭庵瀑布。同樣地處太行山脈,它與阜平天生橋瀑布群有異曲同工之妙。由於瀑布源頭處,有一佛庵名天昭庵,故此得名。瀑布高約六、七十米,大部分時節水流不息,飛瀑連連。
而到了冬天,氣溫驟降,瀑布變成了一條條銀裝素裹的冰柱,凝結成潔白的「玉帶」高懸山間崖壁。沿途的冰筍、冰凌、冰花、冰條星羅棋布,形態各異,靜靜的冰河「蜿蜒」著,貫穿了整個仙人山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