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盧河燕/文 趙傑/攝)從粉白的櫻花,到明豔的海棠,戶外花紅柳綠,朋友圈也是春光一片。不過暮春將盡,不如來看看藏在南京地名裡的春天吧。4月13日,現代快報記者翻閱《南京地名大全》發現,南京和「春」相關的地名很多,蘊藏著獨特的春光。
「春」字地名有幾十個
含「春」字的地名,南京有多少?4月13日,現代快報記者翻閱《南京地名大全》發現,南京含「春」字的地名很多。
地名以「春」打頭,看起來一派春意盎然。比如,雨花臺區的春江路、春熙路、春曉路、西春路、春江新城;江寧區的春陽路、春曉苑;高淳區的春甘巷、春東路、春池裡;六合區的春合巷;大明路的春光裡等。
有的地名不只是字面上的春意,比如江東街道的「春光大廈」,這是南京市殘疾人事業的陽光工程,2001年10月以「春光」二字命名,帶來無限信心和希望。
南京人為何愛用「春」字為地名?地名專家薛光告訴記者,經過寒冷的冬天,春天給人以希望,不止南京人,所有人都嚮往春天。「而且,南京的冬天太冷,夏天又熱,一年四季中春季很短暫,更讓人珍惜沐浴在春天的時光。」
南京人愛與「花」作伴
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南京地名中包含「花」字的也很多。名為「花園」的村子有15個,其中不少都是因為當地曾建有私家花園而得名。「小花園」有3個。其中兩處都在六合,一個是清末有個姓趙的人在金牛湖街道建了花園,另外一個是清代乾隆年間就有的小村,當時的住戶在房舍周圍栽樹種花,形似一個小花園,由此得名。
花園莊、花園邊、花園村、花園裡、花園塘、花園路、愛達花園、莫愁花園……看起來,南京人愛住在「花園」裡。
提起「花」地名,不得不提城南的大百花巷和小百花巷。小百花巷曲徑通幽,兩邊都是清一色的老房子,行走其中,恍若隔世。大百花巷略寬些,巷道裡橫掛著幾件衣裳,小貓在牆角休息,老人在門口曬太陽。據《南京地名大全》記載,古時候這裡是花市,春天時非常熱鬧。這條街因此被命名為「百花巷」,後來又分為大百花巷、小百花巷。
「花神廟」附近百花爭豔
雨花臺區的花神廟久負盛名。據傳,鄭和第三次下西洋帶回國外花種在此種植,當地居民從此以種花為業,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清代道光年間初建廟,供奉花神100尊,聲名漸起後,花神廟成了這裡的地名。如今,廟已不再,廟名仍在使用。
花神廟一帶有個「花神湖」,這裡是城南最大的湖泊。如今花神湖上修建了座花神渡橋,橋的兩側樹立著掌管四季的四位花神的雕像。
除了帶有「花」字,不少地名就是實實在在的春花。花神渡橋上的紫荊花路,花神湖南側的鬱金香路,直通南京南站的玉蘭路,和玉蘭路平行的茶花路,西側的雨花大道,再向西就是現在人氣頗高的花神大道。
2017年,雨花臺區對花神大道進行景觀提升,補充栽植晚櫻267株,又栽植桂花、梅花等觀花植物172株。近日近1500餘株櫻花樹綻放,成了名副其實的鮮花大道。
南京這些地名一片桃花爛漫
桃葉渡、桃花塢、桃園村、桃園路……眾多春花地名裡,一幅桃花朵朵開的景象。
夫子廟附近的桃葉渡,是秦淮河上有名的古渡。據《南京地名大全》,相傳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常在此迎送愛妾桃葉。王獻之作《桃葉歌》曰:「桃葉復桃葉,渡江不用楫;但渡無所苦,我自迎接汝。」這個渡口曾經橫波湍急,清代順治年間一個叫金雲甫的人捐建「利涉橋」,逐步改善。長久以來,桃葉渡熱鬧繁華,白天可以欣賞楊柳依依,晚上看槳聲燈影。
南京還有一處名為「桃花澗」,在棲霞區棲霞街道,澗中巨石縱橫交錯,流水潺潺,附近有桃花扇亭和李香君墓。
位於鼓樓區的小桃園市民廣場原是街巷,2003年小桃園東、中、西街拆除,逐漸建成具有桃園文化的開放式沿河休閒綠地。目前有20餘種、上萬株桃花盛放,散步賞花的人流如織。隔著護城河與其相望的居民區則名為「桃花源居」。
溧水區白馬鎮還有個「桃花」村,相傳古時桃樹成林,春來桃花爛漫,夏至桃果纍纍。
不只有春花,地名裡還有柳色
春天的花是一茬接著一茬。從梅花、迎春花、玉蘭花,到粉嫩嫩開滿一樹的紫葉李、櫻花、桃花。往往一種花的盛花期還在繼續,杜鵑、牡丹、木香等也緊接著怒放。
位於漢中門外的莫愁花園1994年10月組團專名命名,其中就有海棠裡;水西門外的茶亭公寓內有茶花裡、玉蘭裡;紅山街道附近有紫藤苑……這些都是南京人春日最愛賞的花兒。
近兩年,南京的櫻花大道越來越多。玄武湖街道中部就有路名為「櫻花路」,附近還有「櫻花西路」,但這是由於靠近櫻駝花園,而取的「櫻花」兩字。
吹面不寒楊柳風,南京人對柳樹的情感也很深厚。昇州路南的柳葉街,《明代南京城圖》上就有這個街巷。《南京地名大全》記載,因為古代內秦淮河邊柳樹成行,一遇風,柳樹葉子飄滿街市,居民從河裡捉到魚,就用帶柳葉的柳條串起來上街賣,因此名為「柳葉街」。
棲霞區的雙柳村,建村時村裡正好有兩棵柳樹。此外,柳山、柳狀、柳村、柳樹溝等地名也是附近盛長柳樹而得名。
(編輯 張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