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過去我時常會陷入間歇性失控狀態:
整個人會變得很頹廢,做什麼事都提不上勁來。不想工作,不想做家務,也不想出去外面。一個人呆在家裡,渾渾噩噩度過一天。我甚至無法回想起那天到底發生了什麼,我的記憶出現了斷層。
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一個人的精神是由三部分構成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完全是一種潛意識,代表著欲望。而「自我」大部分都是有意識的,它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各種事務。最後是「超我」,它只是部分有意識,代表著良知和內在道德判斷。
「本我」和「超我」永遠處於對立面。人之所以會陷入失控狀態,就是「本我」完全壓制住了「超我」,「自我」迷失在無邊的欲望中。
我是如何自救的呢?
方法很簡單:把各種雜念都寫下來,然後做選擇。
這個方法是我從《自控力》一書中悟到的,非常實用。
2
這樣做為什麼會有效?
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第一,把雜念寫下來,是一個自我接納的過程
《自控力》一書中有一個很有趣的理論,它叫諷刺反彈:越不讓我們去想某件事,我們越會去想它。正如書中所說:「當人們試圖擺脫某種想法時,它卻像迴旋鏢一樣「嗖」地飛回來了。」它就像個叛逆的小孩一樣煩人。所以試圖壓抑自己的雜念,只會起到反作用,讓你更容易按照本能去行事,更容易陷入失控的狀態。
把雜念寫下來,其實是我們放棄控制內心感受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慢慢接受雜念存在,而不會想著怎麼去對抗它。我們的內心會慢慢變得安寧,焦慮會慢慢遠離我們。同時,我們也能更好地控制外在行動。
第二,把雜念寫下來,更容易清掃
據統計,每天我們會產生6萬多個亂七八糟的念頭。這些念頭時刻分散著我們的注意力。當我們的注意力極度分散時,我們就會進入無所事事的狀態。這些念頭都是虛擬的,敵暗我明。把它們寫下來,其實是一個具現的過程。把它們從暗處拉到陽光下,我們才能更容易處理它們。
我們已經把雜念從腦海中拉到現實。接下來要做的是處理它們。
大家應該都掃過地,都知道想要快速清除垃圾,我們需要先把垃圾掃成堆,然後用垃圾鏟剷除。清掃念頭也是如此,把雜念寫下來,其實就是把雜念掃成堆的過程。當雜念被我們分門別類堆放在一起時,我們就比較容易處理它們。
第三,把雜念寫下來,可以宣洩我們的情緒
每天我們會產生各種想法、情緒和欲望,它們在我們的大腦中不斷碰撞,不斷堆積。當它們堆積到一定程度時,我們的大腦運行速度就會越來越慢。我們會充滿壓力,變得焦躁不安。所以我們的大腦需要一個出口,來釋放這些雜念。把雜念寫下來,就是一種很好的宣洩方式。把它們一點一點地寫在紙上,我們的壓力就會一點一點釋放出來。這也是種很好的減壓方式。壓力小了,我們就更容易自控。
3
當我們陷入失控狀態,如何自救?
首先,把我們的目標寫下來
當我們陷入糟糕的狀態時,我們就像是在大海中迷失方向一樣,對前方感到恐懼和不安。目標就是我們的燈塔,它可以照亮我們回家的路。所以我們要時刻記住目標。為了記住目標,我的做法是用便籤紙把目標寫下來,貼在顯眼的地方提醒自己。
其次,把我們的雜念寫下來
把我們的想法、情緒和欲望都用紙寫下來。舉個例子:某天我們在公司上班,但是我們對工作很反感,不想工作。此時,我們的腦海會充滿各種負面情緒。把這些亂七八糟的念頭都寫下來,我們的大腦會有一種慢慢清空的感覺。另外,我建議把這些念頭都寫在一張紙上,比較方便查看和做對比。
最後,幻想美好的未來,然後做選擇
把寫著目標的便籤紙拿到眼前,看著它,開始幻想目標完成後的美好場景。盡你所能去幻想,場景越清晰越好。幻想完後,把寫滿各種念頭的紙與寫著目標的便籤紙並排放在一起。然後捫心自問:是否願意放棄目標,來換取雜念帶來的短暫快感?
人是一種很奇怪的生物。當我們沒得選的時候,我們會本能地抗拒。當人有選擇的時候,往往會選擇對我們最有利的一種選擇。
受意志力影響,我們的狀態不可避免地會時好時壞。當我們處於失控狀態時,不要灰心,我們可以進行自救,把那個更好的自己找回來。我們要接納這種起起伏伏。人生就是這樣一邊崩潰,一邊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