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心戒菸,忍了幾天開始復吸;下決心減肥,吃了兩天清淡的水煮菜後來了頓火鍋犒勞自己;下決心提升自己買了本書,結果剛看完目錄就放柜子裡吃灰去了。這些情況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在我們身上。
也許你會懊悔,因屈服於眼前的誘惑而打破了長期計劃;也許你會失落,覺得自己沒有常性不能堅持;也許你會充滿疑問,為何有時候就管不住自己?其實,《自控力》中給出了答案。
針對上述情形,《自控力》將上述行為分為三類:
我要做:你知道做了後能提高你的生活質量,所以你想多做一些或是停止拖延的事;我不要:你知道做了後妨害了你的健康、幸福甚至成功,所以你想放棄或者想少做一點的事;我想要:你最想集中精力完成的重要而長遠的目標。
我們常說的意志力就是能夠自由駕馭上述三種行為的力量。顯然意志力是一種抑制衝動的能力,它使我們成為了真正的人而有別於其他動物。
在自我介紹或描述他人時,頑強的意志力一直是作為一項優點。因為意志力強的人通常因為合理飲食而身體更健康,不易出軌而戀情更長久,能控制情緒而人際關係更和諧。
為何有些人能克制欲望衝動,而有些人卻會因眼前誘惑而屈服?
《自控力》中提到:
我們的大腦裡就像有兩個自我。一個自我任意妄為、及時行樂,另個自我則克服衝動、深謀遠慮,我們總是在兩者之間搖擺不定。
所以我們經常糾結,有時想減肥,有時又管不住嘴。兩個自我時常發生衝突,當產生分歧的時候,總會有一方擊敗另一方。
決定放棄的一方並沒有做錯,只是雙方覺得重要的東西不同而已。
由於衝動的自我經常讓人變得短視,因此更值得注意。你可以給衝動的自我起個名字。
比如把想要抽菸的那個自我叫做"菸鬼"。把想吃高熱量美食的自我叫做"饞嘴怪",通過起名你便能意識到他們的存在。
這樣你想去摸煙盒的時候意識到"菸鬼"出現了,想去吃火鍋的時候發現"饞嘴怪"來了。
當衝動的自我佔上風的時候,你就能意識到他們的存在。這能幫你喚醒那個明智的自我,拿起意志力,來對抗衝動。
提高自控力的最有效途徑在於弄清自己為何失控,如何失控。
意識到自己有多容易失控,並非意味著你是個失敗者,反而能幫助你避開意志力失控。
對意志力自我感覺良好的人更容易在不經意間失控。因為他們並不清楚自己在什麼情況、因為什麼原因失控。他們無形中使自己被誘惑包圍,不懂得防微杜漸。
對此,《自控力》一語道破:
自知之明是自控的基礎,認識到自己的意志力存在問題,則是自控的關鍵。
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來提高自控力呢?答案顯然是肯定的,而且這些方法都非常具有可操作性。
1.擁有更多的自我意識。
首先你得清楚對自己而言什麼時候需要意志力。同時觀察自己是怎樣屈服於衝動的。
你需要像前文所述給衝動的自我起名字一樣,首先意識他們的存在,然後摸清自己在什麼情況下最容易產生衝動,隨後又通過採取什麼方式能讓自己放棄或屈服於衝動。
區分並明確衝動的你想要什麼,理智的你又想要什麼。
2.抽出5—15分鐘去冥想
不用去深山老林,條件允許時專心呼吸便是一種簡單有效的冥想技巧。它不但能訓練大腦還能增強意志力。
神經學家的研究發現,大腦的學習能力很強。怎麼去用大腦,大腦就會向哪個方向發展。每天持續學習的人會越來越進步,每天消極的人也會越來越消極。大腦會像鍛鍊肌肉一樣,通過不斷的訓練來重新塑型來滿足要求。
通過一定的專門訓練,大腦中灰質區的密度會變大,而灰質又是主要負責意志力的區域,所以通過訓練大腦便能顯著能增強自控力。
神經學家發現,如果你經常讓大腦冥想,不僅會提升你的自控力,還會讓你集中注意力,提高管理壓力、克制衝動和認識自我的能力。
冥想的具體做法是:
保持正常坐姿安靜坐好,身體不要亂動。閉上眼睛,也可以盯著面前的一個物體。注意你的呼吸。吸氣時在腦海中默念"吸",呼氣時在腦海中默念"呼"。當你發現自己有點走神的時候,重新將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幾分鐘後,你就可以不再默念而著專注於呼吸本身。當你發現自己在想別的事情時,重新將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如果你覺得很難重新集中注意力,就在心裡多默念幾遍"呼"和"吸"。這種簡單的訓練能鍛鍊你的自我意識和自控能力。視情況每天鍛鍊5-15分鐘,堅持不斷。
有時即使注意力已經集中到了呼吸上,也覺得會有別的想法溜進大腦,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有效果,不由得感覺這個方法沒有。
實際上,冥想時感覺「沒有用」反而能讓訓練效果更加明顯。持續一段時間後發現,雖然在冥想訓練時有些分心,但訓練後較之前相比更能集中注意力了。
3.為你與誘惑之間創造距離。
一旦你和誘惑之間有了距離,大腦的自控系統就會重新掌控局面。看不到的直接誘惑會變得抽象起來,對其的渴求也會減少。
比如《自控力》中提到:
有研究發現,把糖果罐放在桌子的抽屜裡,而不是直接放在桌上,會讓辦公室職員少吃1/3的糖。雖然打開抽屜並不費事,但把糖果收起來確實能減少對欲望的刺激。
你知道什麼會引起欲望的時候,將它放到視線之外,它就不會再吸引你了。
上面說的是創造空間距離,至於製造時間距離也很容易,就是"三思而後行"——擱置10分鐘再做決定。
節食期間但還是想吃眼前的甜點?花10分鐘想像一下減肥成功後美好再做決定
10分鐘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大腦處理獎勵的方式。
如果獲得即時的滿足感之前必須等待10分鐘,大腦就會把它看成是未來的獎勵。如果沒有了選擇"即時滿足感"的強烈生理衝動,獎勵承諾系統就不會如此活躍。
你之所以會因為眼前利益而損害長遠發展,便是"即時滿足感"中的"即時"二字劫持了你的大腦,扭轉了你的偏好。
想獲得一個冷靜明智的頭腦,只需要在誘惑面前安排10分鐘的等待時間。如果10分鐘後你仍舊想要,你就可以擁有它。但在10分鐘之內,你一定要時刻想著長遠的發展。
不要覺得提高自控力是高不可攀的難事,從日常小事做起,循序漸進,你也能不斷增強這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