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諾貝爾獎#
閻連科,1958年出生於河南嵩縣,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中有許多超現實的荒誕故事,情節誇張,顯得滑稽幽默,頗受讀者好評,因而被譽為"荒誕現實主義大師」。
2014年,他榮獲弗蘭茲卡夫卡文學獎,授獎詞如是評價:
無論從文學還是經歷,閻連科都實至名歸。他有著犀利的諷刺和對現實的觀察能力,最重要的是他擁有面對現實的勇氣。這和卡夫卡的創作精神一樣。
01做鄉是記憶中最結實的存在
閻連科出生於河南嵩縣一個叫田湖的村莊,這片土地為他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想像。在《我與父輩》中,他感恩故鄉的土壤、陽光和細雨,以細膩的筆觸還原了父輩們的生活,回溯家族中世代傳承的品質風尚,回味家庭生活的種種溫情。
《田湖的孩子》更是如同一部紀錄片,不矯飾、不模糊,真誠地告訴讀者:
田湖給我帶來的影響已經是超出我們的想像,它不簡單是給你一個故事、一個人物、一個情感,而是給了我理解世界的方式。
對於閻連科來說,田湖是世界的中心,是浪漫的回憶,是超越民族、超越地域的存在,為他的寫作提供了豐厚的土壤。「世界.上任何一個作家的寫作都有-塊某種文化的地方終身離不……這個地方可能就是某些作家的故鄉。」
在閻連科看來,只有和故鄉產生聯繫,寫作才能得心應手,他感恩於故鄉--他最初的創作靈感的發祥地: .
我的幸運就是出生在這麼一個村莊裡,這個村莊放大了就是中國,離開這個村莊,我幾乎無法寫作。
02相比獎項,寫作才是一生的努力
2014年5月,閻連科獲得該年度弗蘭茨.卡夫卡獎,成為首次獲得此獎項的中國作家,也是繼2006年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之後,亞洲第二位獲此殊榮的作家。
喜訊傳來,閻連科卻表現得非常低調,面對蜂擁而至的採訪邀請,他多持婉拒的態度。雖然向來被外界看,且常常作為"最有機會得諾獎的中國作家之一」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門,閻連科坦言,對諾獎,他「想都不要去想,那是太偶然的事情。」
他也曾專門解釋對文學獎項"冷處理」的態度,他說:
人是很容易被外界的一件什麼事所影響的。獲得一個文學獎,固然是好事,但是如果在心態上不加以自我警惕,很容易會陷入一個危險境地:誤以為自己真的從此就成了國際文學大師了。
他認為自己的內心和生活的秩序對寫作很重要,榮譽只會帶來焦慮和壓力,希望自己與熱鬧保持距離,因為自己最關心的,還是「能不能寫得再好一點」。
03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只有拋開名利的誘惑和腐蝕,寵辱不驚、虛懷空谷,才能保持澄澈,日益精進。閻連科榮獲卡夫卡文學獎,他成為了村上春樹之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亞洲作家,一時成為話題熱門。
面對外界的喧囂,他始終謙遜低調,堅持本心,潛心寫作,致力於邁向文學新高峰。唯有如此,才能拿得起、放得下,不因片刻的浮華而背叛自己的初衷。
閻連科的文學創作靈感離不開故鄉田湖,作家的故鄉與文學,一直是文學領域最值得探究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