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的焦灼》是茨威格所寫的長篇小說之一,結合大量細膩的心理描寫,對人性進行了透徹的剖析。
受到同情心的驅使,主人公霍夫米勒每天陪伴癱瘓的少女艾蒂絲,不惜編造她能夠治癒的謊言,給這個原本絕望的家庭帶來荒謬的希望。
發現艾蒂絲對他神經質的愛戀後,他因為同情掉進了艾蒂絲的圈套,和她訂了婚——窮小子高攀富家女,這對他的軍隊來說是莫大的恥辱!渾渾噩噩的他在長官的安排下逃去外地,清醒後趕緊探尋艾蒂絲的情況,卻發現她已自殺身亡,她的父親也因傷心過度死去了。
同情向來是善良的代名詞。萬萬想不到它還能殺人於無形。因為同情,他給艾蒂絲全家帶來了不切實際的希望;因為同情,他被命運扼住了喉嚨;因為同情,他害死了兩條人命,用自己的一生接受靈魂的譴責。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的話,會發現霍夫米勒的行為並不能簡單地用同情來概括,這實際上是一種「情緒共情」(emotional empathy)。
01:什麼是情緒共情
共情(empathy)也被稱為同理心,是一種感同身受的能力,即能夠以他人的視角體驗這個世界。
在心理學家保羅·布魯姆看來,共情不能一概而論,而是被分成兩類:一是認知共情(cognitive empathy),偏向理性;一是情緒共情(emotional empathy),更加感性。
當閨蜜向你怒斥她男朋友劈腿時,你能夠理解她此時的心情,但能夠保持冷靜,幫她分析問題,這就屬於認知共情;如果你沒等閨蜜說完,就火冒三丈,好像是你的男朋友劈腿一樣,怒氣衝衝地跑去質問渣男,這就屬於情緒共情。
不光是憤怒,任何身臨其境地體驗到對方感受,並因此感到難過、不適、痛苦的情況,都屬於情緒共情。
就像《心靈的焦灼》中的霍夫米勒那樣,當他發現艾蒂絲癱瘓之後,情緒異常低落,整個人都提不起精神,率領部隊路過姑娘家門口時,也只敢讓馬兒慢慢跑,生怕姑娘看到他們生龍活虎的樣子。在騎兵被長官罵、周圍人都幸災樂禍時,他會難堪到無法忍受。甚至在騎馬時,他都沒有辦法抽鞭子:「一想到馬兒的疼痛因我而起,我就會非常內疚。」
種種跡象都表明霍夫米勒這個年輕的軍官,正在承受泛濫的情緒共情帶來的折磨。
02:情緒共情的危害
認識了情緒共情之後,我們再來看看它究竟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什麼樣的負面影響。
①「穿別人的鞋走路」,做別人情緒的垃圾桶
當你看見有一顆石子鑽進同伴的鞋子,他沒有任何反應,說不定壓根就沒覺得不舒服,但你難受得像是自己鞋裡有石子在硌腳一樣。這就是所謂的「穿著別人的鞋子走路」。
霍夫米勒對癱瘓的艾蒂絲產生情緒共情,認定她羨慕別人可以奔跑,羞愧自己有健康的軀體。看見艾蒂絲折磨別人時,他反而感受到她在絕望中承受了多麼大的痛苦。這種奇特的心理障礙讓他自己不快樂,甚至也不讓別人享樂——戰友們在聚會中的歡笑都讓他不能忍受。
他是在強迫自己「穿著艾蒂絲的鞋子走路」,感受她的感受,不惜毀掉自己的生活。事實上這種痛苦是毫無意義的。
情緒共情程度高的人聽說他人遇到麻煩,幾天之後他們依然會因此而心煩意亂,並受到這些事件所帶來的闖入思維的困擾。
上大學的時候,舍友抱怨一位同學為了和她競爭學生會職務,用盡手段拉攏人心,還說她的壞話。聽完她的訴苦,我立馬感受到了她的委屈,忿忿地為她鳴不平。一周後見到那位同學,依舊心生芥蒂。
而她們兩個相遇後,一副姊妹情深的模樣,手挽著手一起去廁所,一路說說笑笑。我震驚良久,終於意識到我以為她會一直難過,不過是「穿著她的鞋子走路」,其實她早就把這些拋在腦後了。她向我吐槽只是為了傾倒內心的垃圾,而我卻在情緒共情的驅使下,把這些垃圾照單全收,還為此影響了自己的心情,成為了別人「情緒的垃圾桶」。
②在「聚光燈效應」中,做出錯誤判斷
情緒共情仿佛一盞聚光燈,把我們的注意力導向需要幫助的人。但它的焦點過於狹窄,只會照亮它指向的地方,會被個人的偏好左右。我們只能看到燈下面我們想看的地方,看不到黑暗中中隱藏的點點滴滴。這被稱作聚光燈效應。
霍夫米勒在聚光燈的指引下,只能看到艾蒂絲作為病人、一個受苦的人、一個十七八歲的黃毛丫頭的可憐之處,每天去陪她聊天,安撫她。因此忽略了艾蒂絲也是一個渴慕愛情、夢想愛與被愛的女人。即使艾蒂絲的父親、姐姐乃至家裡的傭人都看穿了這一切,他依然不明白自己的處境。
直到艾蒂絲如爛醉般狂熱地親吻他時,舞臺上的燈光才全部點亮——他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同情心是多麼荒唐。他這個唯一的男人,一天天關切這位與世隔絕的姑娘,她自然會期待一絲別樣的柔情。
如果他能夠早點看清局勢,絕不會濫施同情,不會在無意中誘使少女產生愛戀,更不會害死這個不幸的姑娘以及她的父親。
情緒共情的聚光燈效應,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在婚戀關係中尤為突出。
前段時間「女孩被PUA控制」一事引起全網熱議,有不少文章總結出PUA的常見手段,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賣慘」。當男性展現出心事重重和憂鬱,女孩在情緒共情的影響下會立即感受到男性堅強外表下的脆弱,意識到他需要自己的救贖和關愛,從而激起保護欲。同時被蒙蔽雙眼,看不出男性精湛演技背後的貪婪。
不僅如此。面對不同的追求者時,情緒共情度高的女孩更易選擇看上去更可憐、而不是更適合自己的那個。被家暴後,這樣的女孩更容易在男性苦苦哀求、保證下一次再不會的苦肉計中心軟,一次次地錯失逃離的機會。
③在「救世主」幻象中上癮
霍夫米勒發現艾蒂絲癱瘓後,本可以井水不犯河水,內心卻有一種聲音,讓他「再去一次!再去感受一次脊背發涼的滋味。」這是一種情緒共情被滿足的滋味。
醫生叮囑他不要誇大康復治療的功效,他面對艾蒂絲的父親卻不由自主地做出保證,給病人帶來虛無的希望,只因這種共情的力量「不僅能鼓舞振奮自己,還能安撫別人」。
得知艾蒂絲的愛戀後,他本能地想要逃離,但他意識到自己的求婚能給這個家庭帶來無盡的歡樂和感動,他在衝動之中滿足了自己被需要的虛榮心,甚至認為「這天晚上,我創造了世界」。
為什麼情緒共情很難擺脫?
因為這種共情,不僅可以讓我們覺得自己被需要,還可以滿足控制欲,從而在「救世主」的幻象中自我感動。當我們發現表達共情能夠對人有心理上的撫慰,自認為能給人帶來切實的幫助時,就會上癮了。
03如何擺脫情緒共情
①消解自我,減弱自己的分量
情緒共情真的能給人帶來被關心、被理解的感覺麼?其實不然。
作家伊萊恩·斯卡指出:「情緒共情依賴於每個人都持續不斷地自發且慷慨地『想像』他人的處境。」
也就是說,一切都是我們想像出來的——我們以為對方正被痛楚折磨著,以為對方痛不欲生,以為對方需要被關懷,以為自己可以理解對方,且有能力改變現狀。這不過是我們的一廂情願罷了。
霍夫米勒因為艾蒂絲的示愛而心神不寧,在操練中傳達錯誤指令,受到長官嚴酷的批評。同伴好心來安慰,卻使他更加難堪。他突然從內心深處感受到,大發惻隱之心竟會傷人傷得如此笨拙。
我們因為情緒共情而自我感動,帶給別人的或許是加倍的折磨。
想為閨蜜手撕渣男時,問問自己:「這真的和我有關麼?閨蜜需要有人替她出氣,還是單純地傾吐心中的不快呢?因為別人的不幸而痛哭流涕時,問問自己:「我是不是入戲太深了?我的難過對他來說真的有意義麼?」在伴侶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挽留中心軟時,先冷靜一下,問問自己:「我對他真的這麼重要麼?他需要的是我,還是任何一個能夠同情他、照顧他的人?」這就是用消解自我的方式,來減弱自己在生活中的分量。認清自己並沒有救世主的博大情懷和無上能力之後,我們才能冷靜下來,理智地分析現狀。
②考慮對方的考慮,而非感受對方的感受
遇到問題時,首先要判斷的是自己的情緒是因為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產生的,還是單純的被對方那種強烈的情緒感染了。
假如你的朋友因為被戀人拋棄而傷心欲絕,而你也因此心裡發酸、止不住地流眼淚,這就屬於「感受別人的感受」——這只會讓朋友更加傷心,同時也讓你自己心力交瘁。正確的做法是「考慮對方的考慮」,告訴他你理解他的感受,你可以陪伴在他的身邊,可以給他提一些建議,但不能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霍夫米勒之所以被一步步逼上絕路,就在於他他太容易「感受對方的感受」。
看到艾蒂絲的示愛,他立即感受到她作為女性對愛與被愛的強烈渴望;看到艾蒂絲全家殷切的期盼,他立即感受到如果自己拒絕,將會給他們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如果他能夠「考慮對方的考慮」,意識到艾蒂絲此時只是萌生出些許愛意,並沒有到瘋狂的地步。他就會早一點預見到這種共情是毫無意義的,讓艾蒂絲在一開始示愛時就得到否定的答案,而不是給予她希望後又臨陣脫逃。這或許能夠避免悲劇的發生。
③LISTEN六步法:合理化傾聽,但不被幹擾
像我們這種生性敏感、極易被別人的情緒感染的人,可以試試LISTEN六步法,在傾聽的過程中擺脫情緒共情(L是look,看;I是ignore,忽視;S是suspend,推遲;T是take notes,記錄;E是empathize,共鳴;N是no but,沒有但是)。
如果你是霍夫米勒,該如何使用這6步法呢?
L:看。當艾蒂絲向你示愛時,即使你的大腦此時一片空白,在沒想到對策之前,先盯著她看。這樣既能表示你很重視對方,也能夠掩飾你的慌亂。
I:忽視。忽視周圍的一切,包括她父親、姐姐以及僕人期待的目光,告訴自己「艾蒂絲就是頭等大事,我只需要在乎她」。不要讓你的目光遊移。一旦目光飄忽不定,你的心思就會跟著遊移,那種「於心不忍」的情緒共情就會迅速抓住你不放了。
S:推遲。一向敏感善良的你肯定無法逃避她苦苦哀求的眼神,想要立即衝上去向她表露你的忠誠,獻上你那定情旳一吻。請先等一等,控制住你那強烈的情感——這可是決定你人生命運的時刻,你就要這樣把自己交給一個你不愛的女人了麼?
T:記錄。當時的情形自然容不得你記筆記。你需要做的是在腦海中快速梳理,如果你拒絕她會怎樣?你答應她又會怎樣?答應她之後,你能否違背自己的良心裝作愛她的樣子,能否面對來自上司、家庭、同伴的不解和嘲笑,能夠在同情中忍耐她一輩子?在這個過程中,不要忘記繼續盯著她看,身體略微向她傾斜,讓她知道你還在聽她講話。
E:共鳴。當你意識到自己根本做不到和她共度餘生時,試著委婉而堅定地吐露你的心聲。在長時間的相處中,你知道對面的女孩雖然性格乖戾,卻並非蠻橫無理。試著告訴她你的家庭、你的事業以及你的內心。你對她只有兄妹之誼,絕無兒女私情。尋求她和你之間的共鳴。
N:沒有但是。別想著「我知道我不愛她,但是如果我拒絕她會……」你不是救世主,沒有義務犧牲自己的一切來滿足一個女孩不切實際的夢想,也沒有能力給這個家庭帶來全新的希望。一個沒有愛只有同情的婚姻對她和她的家庭來說會是更大的傷害——到那時,將會有兩個人飽受折磨,兩個家庭倍感痛苦。
LISTEN六步法能夠讓你在關鍵時刻保持理性,做到合理化傾聽,但不被幹擾。
正如霍夫米勒在最後說的那樣:「世上有兩種共情:一種是膽怯善感,說白了其實只是心靈焦灼,面對他人的不幸,急於從難堪的情緒波動中儘快脫身……另一種才是貨真價實的同情,不是感情用事,反而富有創造性。這種同情清楚自己的目標,堅決果決,耐性十足,能共同經歷一切苦難,直到用盡最後一絲力氣,甚至力竭也不罷休。」
情緒共情對我們的生活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態度明確、充滿理智的共情才是真正要追求的。希望生性善良的你,能夠保持清醒,不做情緒共情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