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會共情?如何建立同理心?

2020-12-07 情感諮詢師丹妮

在跟我做諮詢的過程中,經常會聽到「共情」這兩個字,意思就是建立同理心,共同感受當前的情緒。一個共情能力強的人是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益處的,比如你要是做銷售,你共情能力強就很容易跟你的客戶達成一致觀念,讓他聽進去你說的話從而建立好的合作關係促成成交,如果你做跟服務相關的工作,共情能力會讓你在跟客戶服務過程中拉近關係受到好評,如果當你跟你的對象即將要爆發一場矛盾或爭吵的時候,你只要多共情一下對方,可能就會避免了一場戰爭……

所以說共情能力真的會適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讓你成為一個情商高、受人喜愛與稱讚的人。但是共情力又不是天生就能具備的,如果你在這方面表現比較弱的話,那今天這篇文章,我就會告訴你到底如何才能訓練你自己,從而建立起同理心,鍛鍊的過程與步驟會比較多,你先對照自己慢慢參考其中的兩到三條爭取做到位就很好了。

1、聆聽目標。在跟對方對話的時候需要仔細聆聽,捕捉對方話中的潛在含義,如果你當時難以領會得到,我建議你多回想跟別人對話的場景,多去看之前的聊天記錄,仔細思考一下對方說這句話背後是怎樣的心理和考慮,如果換做是自己說這句話的時候是什麼感受等。如果你平時習慣是一個對身邊的人比較嘮叨或者喜歡訓話,那你需要努力克服這個習慣,多提醒自己需要聆聽他人。

2、跟對方建立聯繫,換位思考。時常訓練自己以別人的眼光看待事物,考慮問題,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處理辦法,比如在公司裡遇到一件緊急危機的時候需要處理,雖然可能跟你關係不大,但你可以想如果是發生在你身上的話,你是領導的那個角色和位置,你會如何解決這次危機,是否有什麼做的恰當或者不足的地方。

3、對話的時候學會重複解讀對方的話語。當一個人把他的想法和感受說給你聽的時候,你再重複用你的語言複述解讀一遍他的含義,比如「聽你這麼說這次你沒得到加薪,真的很失望」「聽起來這件事是你男朋友的問題,你對他的這種做法感到很失望吧」利用這種話語的複述不會幫助對方解決什麼問題,但是會令人感受真切,受到重視,說明你有在認真聽他的傾訴。別忘了,很多時候對方需要的只是你的傾訴和回應而已,他只是希望能有一個人在身邊能懂他,而不是真的需要你解決什麼問題。

4、不要急著下結論,不要急於批判對錯。如果你習慣在跟對方對話的時候想著第一時間解決問題,你就很難跟他共同感受他的主觀感受,就會錯過跟他產生共情的機會,所以你需要時常提醒自己,先感受後解決問題,每一次訓練自己他現在是什麼感受什麼心理,他願意聽到我說哪些話心裡會好受一些。

5、學會把關注點放在對方的需求、福利或利益上。當你需要發揮共情的時候一定是基於某個事件而產生的,不會憑空產生,所以這件事就一定是跟對方的利益或損失相關的事件,比如你室友養的寵物貓生病去世了,你應該把關注點放在對方的貓死了,他會損失什麼?他肯定會傷心,他花的時間和精力都沒有了,最重要的是跟他的貓肯定是有感情的,因為陪伴了他很久,現在就相當於他失去了一個陪伴者。你不能把關注點一開始就放在這條貓貓死了,你可以重新領養一隻貓,不能一開始就想給解決辦法。

6、承接上一條的是融入我們共同的價值觀。我們大多數人都會理解到失去親人的傷心和痛苦,但如果這個親人是寵物呢?就算哪怕你自己不太喜歡貓,也不會因為一隻貓的死而難受,你可能還是會知道失去你愛的人的感受,所以你的同理心也需要延伸到其他的損失,延伸到失去貓的損失上從而產生共情。

7、對話過程中適當的自我暴露。把自己曾經的一些經歷或小秘密適當在談話中透露給對方,這樣會加強你們的感情連結,升級共情力。比如「我記得在我小的時候,我的媽媽總是在我做錯事的時候罵我沒出息,你知道每一次我當時感受多糟糕嗎?」自我暴露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促進你跟對方產生共鳴。

8、一定要多熟記於心去練習。當,你的朋友、家人、伴侶、同事、客戶或者其他任何和你相關的人跟你談話或傾訴的時候,抓住機會練習運用上面提到的步驟和方法,相信你一定會進步很快,你會成為一個能共情、好人緣的你。

相關焦點

  • 如何在設計中構建共情(同理心)?
    編輯導語:同理心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難得可貴的,它在人際交往中有非常突出的優勢。對於設計師來說,則更為重要。擁有同理心的設計師往往能更好的進行設計,知道用戶的需求才有可能做出讓用戶滿意的產品,滿足了用戶的需求,他們才會願意長期使用你的產品,從而形成正向的連結。
  • 什麼是同理心
    核心提示:  同理心這個詞讓人很難理解,個人認為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與立場去換位思考,同理心這個詞是心理學上的一個常用名詞,可以被譯為設身處地的理解,有共情共感,可以做到將心比心,可以對他人的情感與情緒有認知性,有絕對的理解心。
  • 如何用同理心,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並成就自己
    人們在任何時候都會遇到一個重要的詞,那就是同理心。我們想知道 ,究竟在被人百般辱罵的時候需要有什麼樣的同理心;在別人的指責與揮舞著手指罵你的時候,你怎樣擁有一顆同理心;在工作事業家庭通通不順利的情況下,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同理心?
  • 同理心測試,通情量表 EMP,共情能力測試
    2021-01-03 12:45:53 來源: 科技料 舉報   通情量表EMP,又稱為同理心
  • 如何對惹惱我們的人施與同理心
    我們可以試著對惹惱我們的人培養一些同理心。怎麼對一個惹惱我們或者我們不喜歡的同事施與同理心而不是抱怨仇恨呢?我們都曾在工作中遇到過讓我們惱火生氣的人,這可能與這個人的溝通方式有關,也可能會是你不喜歡他的某些行為,比如這人開會總是遲到。但是,當工作越來越以團隊為導向,項目往往需要緊密的合作時,你必須找到一種與最煩人的人建立聯繫的方式。
  • 一件事告訴你,共情能力和同理心是一回事嗎?二者的區別是什麼?
    Kiva對我說:璐璐,做運營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有用戶同理心,即能夠和用戶換位思考。其實我覺得你沒有,或者說是有,但是相對來講弱一些。我很驚訝,回他:你是第一個說我沒有同理心的人,大家都誇我共情能力好,能夠感同身受,我以為這兩者是一回事。
  • 改善訣竅:好好說話,增強同理心
    殊不知,讓他背上情商低這個標籤的,是因為同理心的缺乏。01 同理心讓人成為共情高手最近一項職場人際關係調查結果顯示:職場人際關係是最令僱員感到困擾和難以解決的問題。有七成年輕僱員會因為工作間人際關係問題而轉換工作環境。職場相處之道像是一門玄學。
  • 內容產品如何「共情」,這裡有7個要訣
    產品思維的核心是「共情」和「同理心」,產品要觸動用戶的內心,就要有「同理心」、就要產生「共情」。對於我們內容創作者來說,要報導一件事,最難的是什麼?是找一個角度,找一個切入點、找一個與用戶的連結點。以新聞為例:如何起標題、如何寫導語、如何組織素材等。
  • 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很強的星座,別人的苦難,他們似乎能感同身受
    好像別人的遭遇,別人的痛苦,他們也能感同身受一般主筆:Miya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強的一類人,總是容易心軟的一類人,看到別人吃苦受罪的時候,他們仿佛能夠感同身受一般,好像那個遭受磨難的人是自己一樣,哪幾個星座是這類人呢?
  • 你們都在說華為沒有同理心,真正的同理心究竟是什麼意思?!
    但是,同理心最關鍵的一點,往往被人們忽略。哪一點呢?連接。同理心最重要的,是你能夠給自己模擬出一種相同或相似的場景,然後觸發出相同或相似的感受。這樣,才可以和對方建立真正的連接。你和他的溝通,就很容易建立連接。對方就願意和你一起面對,接受你的幫助或者建議。如果你就是趴在洞口,對他說:「我理解你的感受!你餓嗎?你渴嗎?你害怕嗎?你要不要來點水喝?」對方是不會和你建立心理上的連接的。你這不是同理心,頂多算同情心。
  • 能拯救生命的心理學:缺少同理心的人,本質是自己內心的匱乏
    同理心在個人、社會和生活中都發揮著重要要作用,但是要擁有一顆同理心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1,同理心是什麼?同理心幫助人們分享他人和不同群體的經歷。然而由於認知神經科學的突破,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同理心比對某人的片刻關心要複雜得多。同理心是一組複雜的大腦活動,它們共同幫助人們體驗和解釋他人的行為和情緒。
  • 動物也有同理心:山羊可通過叫聲辨識彼此的情緒
    攝影:JOEL SARTORE,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從很多方面講,動物如何感知周圍的世界對我們來說仍然是個謎。 即使是聰明、善於社交的動物,比如山羊,也是如此。
  • 情商中的「自我激勵」與「同理心」
    講完了「自我激勵」,下面跟大家分享情商的另一個能力:同理心。同理心又叫「共情」,我個人更喜歡「共情」一詞,因為「同理心」的「理」字,更多是形容思維的。同理心一詞由美國心理學家蒂奇納(E.B.Titchener)在20世紀20年代最早使用。
  • 卓美品致:在戲劇教育中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原標題:卓美品致:在戲劇教育中培養孩子的同理心齊魯晚報12月07日訊:美國著名的未來學家丹尼爾·平克預測:社會正從理性時代走向感性時代, 「具有創造力、同理心、能觀察趨勢,以及為事物賦予意義」的高感性人群將成為未來世界的主人。這一預測為兒童教育瓶頸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以培養高感性人才為目標的戲劇教育開始風靡全球。
  • 蒙克:全球疫情中的「同理心赤字」與集體行動困境
    疫情暴發後各國在應對措施和輿論上的反應,揭示出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全球同理心赤字」(Global Empathy Deficit),即各國難以產生對他國國情、政策的共情與理解,從而無法基於理解調整自身政策和行為,形成共同抗疫的集體行動。本文將探討此次全球抗疫中的集體行動與同理心之間的關係。
  • 48新手媽媽媽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學會共情理解孩子
    共情是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而作為父母的我們,確往往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很孩子去共情的。共情的目的不是馬上解決眼下的哭鬧,而是讓孩子有機會體驗不同的情緒,只有認識了自己的情緒,才能學會控制情緒如何共情認可情緒當孩子大哭大鬧時,父母不要武斷的去阻止或直接走開,而應該溫柔的陪在孩子幫孩子找到情緒的出口 媽媽知道你現在很生氣,沒關係,哭出來,媽媽會一直陪著你。
  • 養育孩子,如何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
    最近剛讀完《依戀的修復:喚醒創傷兒童的愛》,這本書是美國心理醫生丹尼爾.A休斯以依戀理論為基礎寫得關於依戀對兒童發展的重要性,養育者如何與兒童建立安全的依戀關係。這本書我在一年前開始接觸,開始讀起來很困難,無法進入,只能停下來,等一段時間再回來。
  • 七部激發同理心的電影,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
    同理心,又叫換位思考,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同理心,是孩子從大腦天生自帶設定的「自我中心」,轉換到「能理解他人」的成熟心境的重要標識。也是孩子成長和成功的關鍵品質和生活技能之一。心理學家們發現,同理心高的孩子,更能很好地控制情緒,接受父母親的教導;而同理心低的孩子,很容易有攻擊行為,影響學校的人際關係。
  • 用「三點一心」學會說話,即輕鬆一點、用心一點、簡潔一點、同理心
    看似很簡單話語,卻是很多人好好學習的,總結起來,我覺得可以把會說話歸納為這「三點一心」,即說話要輕鬆一點、用心一點、適可而止簡潔一點,具有同理心。 看看這個會說話的特點。 同理心就是常說的共情能力,適當考慮對方需要,替對方說出來或者去幫助做一點,這是需要不斷覺察提高的。
  • 同理心和同情心有什麼區別?關鍵在一個行動!
    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區別同情心和同理心在本質上是不同的,但密切相關共情共情包含了情感觸動和付諸行為兩個層面,同情心觸動情感,也僅停留在情感層面,不會發展行為。而同理心則更深了一層,會付諸行動。同情他人的困境是一種非常積極和強烈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