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全書最悲催的人物
不是武大郎,而是苗天秀
《金瓶梅》書中有一樁命案,受害人名叫苗天秀,是揚州城的一名員外,頗有些家資,生性善良,樂善好施。
主犯叫苗青,是苗天秀的家僕(也是苗員外八竿子打不著的遠房親戚)。
苗天秀有一天收到在東京汴梁做官的表兄(開封府通判黃美)來信,邀請他去東京遊玩,順便「謀其前程」。
苗天秀不顧妻子的勸阻,帶上兩個家僕(其中之一就是苗青)和1000兩銀子以及2000兩的布匹綢緞出發。
他們走的是水路,卻不幸乘上了一艘賊船;雪上加霜的是,苗青早已有殺主之心。
然後苗青與兩位船家勾結,對苗天秀下了毒手。
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
早前苗天秀曾求過一籤,名曰「生or升」:
最先他以為是小妾(刁小七)要「生」了;
接到表哥的信以後他覺得是要「高升」了;
到了這個夜晚他才明白,他是要在這異鄉客舟上「升天」。
苗青為何要置主家於死地?書中交代:因為恨。
那一日苗天秀求到「生or升」的上上籤,興衝衝回家,卻撞見了苗青與小妾刁小七的姦情。
苗天秀將苗青逐出家門。苗青苦苦求情,並在家門口長跪不起,鄰居幫忙說盡好話,苗青得以留下來。
善良的苗天秀不計前嫌,還繼續對苗青委以重任,卻不知苗青懷恨在心,以致招來殺身之禍。
人生兩大恨之一的「奪妻之恨」,雖是苗青奪苗天秀的妻,苗員外恨了一會兒就原諒了。
苗青卻恨上了苗員外,在他看來,小七本就應該是他苗青的妻,苗員外懲戒姦情反倒成為姦夫的「奪妻之恨」!
這就是人性!
故事沒有完。
苗天秀和另一個名叫安童的家僕被殺,屍體被踹進河水。
苗青和兩個船工愉快地分了贓:賊船工分掉1000兩銀子;2000兩的貨物歸了苗青,他到清河去販賣。
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安童竟然沒有死!
後面還有很多情節,包括:安童幾經周折去告官、西門慶弄權徇私枉法、苗青逍遙法外、奸相蔡京插手、開封府通判縮頭、錚錚鐵骨曾孝序御史(知其不可而為之)等等。
這些情節都不在本文關注的範疇,今天只說說悲催的苗天秀。
萬事皆有因果,苗天秀的悲催,必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們來分析分析苗天秀的自身缺陷(這都是人生中的陷阱,普天下所謂的「好人」們不得不防)。
我們按照重要程度,順序歸納:
第一
排第一的缺陷,是認知能力的嚴重欠缺:
1.1 不能洞察人性,到妓院尋找小妾,殊不知,「閱男無數」的窯姐兒(刁小七)算計人的本領,比起「善良而耳根軟」的苗員外高出N多個段位(哪怕你年長二十多歲)。這種女子,本該如應伯爵所言「尋歡作樂罷了」。娶回家長相廝守,對苗員外來說1000%是個禍害。
1.2 不能洞察人性,做不到知己知彼,自己的身子骨比不上西門慶,自己的認知能力也不如西門慶。西門慶把窯姐兒娶回家鎮得住,苗員外壓根就鎮不住,不自知啊!
1.3 不能洞察人性,人生兩大恨之「奪妻之恨」,「惡奴苗青」奪了員外之妻未遭恨;「惡奴苗青」卻恨上了員外,因為在苗青看來,小七本就應該是苗青的妻,苗員外懲戒姦情,儼然成為姦夫心中的「奪妻之恨」!這就是人性!苗員外卻渾然不知。
1.4 不能洞察人性,「升米恩鬥米恨」,你以為你可憐「苗青這孩子」沒有吃飯安身的地方(而繼續收留他),對方心中卻只有恨。
第二
對自身權益,沒有設置不可逾越的底線,沒有設置雷區:
2.1 本質上也屬於「認知缺陷」,苗青和小七的姦情,這就是不可逾越的底線、雷區啊!(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2.2 這種姦情必須第一時間「報官」、第一時間「休妻」掃地出門,沒有任何商量,否則遺患無窮(「食髓知味」、「沒有百日不犯的強盜」、「一不做二不休」,說的就是這種姦情)。
2.3 沒有底線的善良,就是愚昧、就是縱容犯罪,對苗青、小七的姦情更加不能無底線寬容。
2.4 對侵害自己權益的行為,如此寬容,那不奪你的財產奪你的命,那還奪誰的命更合適?
第三
對任何人都不設防(輕信外人是為大忌):
3.1 攜巨資出遠門,臨行前對刁小七和盤託出(所去何處、所帶銀兩、所求何事)。
3.2 (中了小七的計)帶著苗青出門,還一廂情願以為主僕一心。
3.3 面對陌生的船工,竟然可以掏心掏肺,差不多和盤託出(所去何處、所帶銀兩、所求何事)。
第四
「不明真相的」鄰居替姦夫說情時,耳根軟(沒有主見):
4.1 本質上也屬於「認知缺陷」,自個兒的家事,沒必要聽人家的啊。何況鄰居根本不知道「家醜」。
4.2 對姦夫「何處安家」竟然生起「惻隱之心」,那麼姦夫的罪行,到底要不要「付出成本」、「承擔後果」?
總之,無關「好人無好報」,也無關「不要太善良」。
您儘管善良,您儘管做好人。只需要帶著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