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最悲催的人物是武大郎?不,生性善良的他才是那個倒黴蛋

2020-09-05 老愛先生

《金瓶梅》全書最悲催的人物

不是武大郎,而是苗天秀



《金瓶梅》書中有一樁命案,受害人名叫苗天秀,是揚州城的一名員外,頗有些家資,生性善良,樂善好施。

主犯叫苗青,是苗天秀的家僕(也是苗員外八竿子打不著的遠房親戚)。

苗天秀有一天收到在東京汴梁做官的表兄(開封府通判黃美)來信,邀請他去東京遊玩,順便「謀其前程」。

苗天秀不顧妻子的勸阻,帶上兩個家僕(其中之一就是苗青)和1000兩銀子以及2000兩的布匹綢緞出發。

他們走的是水路,卻不幸乘上了一艘賊船;雪上加霜的是,苗青早已有殺主之心。

然後苗青與兩位船家勾結,對苗天秀下了毒手。

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

早前苗天秀曾求過一籤,名曰「生or升」:

最先他以為是小妾(刁小七)要「生」了;

接到表哥的信以後他覺得是要「高升」了;

到了這個夜晚他才明白,他是要在這異鄉客舟上「升天」。

苗青為何要置主家於死地?書中交代:因為恨。

那一日苗天秀求到「生or升」的上上籤,興衝衝回家,卻撞見了苗青與小妾刁小七的姦情。

苗天秀將苗青逐出家門。苗青苦苦求情,並在家門口長跪不起,鄰居幫忙說盡好話,苗青得以留下來。

善良的苗天秀不計前嫌,還繼續對苗青委以重任,卻不知苗青懷恨在心,以致招來殺身之禍。

人生兩大恨之一的「奪妻之恨」,雖是苗青奪苗天秀的妻,苗員外恨了一會兒就原諒了。

苗青卻恨上了苗員外,在他看來,小七本就應該是他苗青的妻,苗員外懲戒姦情反倒成為姦夫的「奪妻之恨」!

這就是人性!



故事沒有完。

苗天秀和另一個名叫安童的家僕被殺,屍體被踹進河水。

苗青和兩個船工愉快地分了贓:賊船工分掉1000兩銀子;2000兩的貨物歸了苗青,他到清河去販賣。

意外的事情發生了:安童竟然沒有死!

後面還有很多情節,包括:安童幾經周折去告官、西門慶弄權徇私枉法、苗青逍遙法外、奸相蔡京插手、開封府通判縮頭、錚錚鐵骨曾孝序御史(知其不可而為之)等等。

這些情節都不在本文關注的範疇,今天只說說悲催的苗天秀。

萬事皆有因果,苗天秀的悲催,必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我們來分析分析苗天秀的自身缺陷(這都是人生中的陷阱,普天下所謂的「好人」們不得不防)。

我們按照重要程度,順序歸納:

第一

排第一的缺陷,是認知能力的嚴重欠缺:

1.1 不能洞察人性,到妓院尋找小妾,殊不知,「閱男無數」的窯姐兒(刁小七)算計人的本領,比起「善良而耳根軟」的苗員外高出N多個段位(哪怕你年長二十多歲)。這種女子,本該如應伯爵所言「尋歡作樂罷了」。娶回家長相廝守,對苗員外來說1000%是個禍害。

1.2 不能洞察人性,做不到知己知彼,自己的身子骨比不上西門慶,自己的認知能力也不如西門慶。西門慶把窯姐兒娶回家鎮得住,苗員外壓根就鎮不住,不自知啊!

1.3 不能洞察人性,人生兩大恨之「奪妻之恨」,「惡奴苗青」奪了員外之妻未遭恨;「惡奴苗青」卻恨上了員外,因為在苗青看來,小七本就應該是苗青的妻,苗員外懲戒姦情,儼然成為姦夫心中的「奪妻之恨」!這就是人性!苗員外卻渾然不知。

1.4 不能洞察人性,「升米恩鬥米恨」,你以為你可憐「苗青這孩子」沒有吃飯安身的地方(而繼續收留他),對方心中卻只有恨。


第二

對自身權益,沒有設置不可逾越的底線,沒有設置雷區:

2.1 本質上也屬於「認知缺陷」,苗青和小七的姦情,這就是不可逾越的底線、雷區啊!(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2.2 這種姦情必須第一時間「報官」、第一時間「休妻」掃地出門,沒有任何商量,否則遺患無窮(「食髓知味」、「沒有百日不犯的強盜」、「一不做二不休」,說的就是這種姦情)。

2.3 沒有底線的善良,就是愚昧、就是縱容犯罪,對苗青、小七的姦情更加不能無底線寬容。

2.4 對侵害自己權益的行為,如此寬容,那不奪你的財產奪你的命,那還奪誰的命更合適?


第三

對任何人都不設防(輕信外人是為大忌):

3.1 攜巨資出遠門,臨行前對刁小七和盤託出(所去何處、所帶銀兩、所求何事)。

3.2 (中了小七的計)帶著苗青出門,還一廂情願以為主僕一心。

3.3 面對陌生的船工,竟然可以掏心掏肺,差不多和盤託出(所去何處、所帶銀兩、所求何事)。


第四

「不明真相的」鄰居替姦夫說情時,耳根軟(沒有主見):

4.1 本質上也屬於「認知缺陷」,自個兒的家事,沒必要聽人家的啊。何況鄰居根本不知道「家醜」。

4.2 對姦夫「何處安家」竟然生起「惻隱之心」,那麼姦夫的罪行,到底要不要「付出成本」、「承擔後果」?


總之,無關「好人無好報」,也無關「不要太善良」。

您儘管善良,您儘管做好人。只需要帶著腦子。

相關焦點

  • 大智若愚,他才是《金瓶梅》中境界和格局最高的人
    讓好人命運悲催,讓好人受到壓制,讓壞人獲得成功,讓混世魔王獲得成功。但這顯然不是作者的本意,而是為了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縱觀《金瓶梅》全書,似乎沒有一個好人,顯然不是。武大郎武二郎就是書中的好人。是書中難得兩個有人味的人。這也是作者的本意和高明之處。用一句話概括武大郎的心聲,那就是:別人笑我太愚鈍,我笑他人看不透。
  • 《金瓶梅》真相:潘金蓮沒外遇,武大郎最少178cm,後代還活著
    《金瓶梅》是一本經典之作,書中描述的人物大多都成為了歷史知名人物,其中最著名以及最有爭議性的人物可能就是潘金蓮了。潘金蓮是歷史上有名的美女,在《水滸傳》和《金瓶梅》中都把潘金蓮描述成一個美麗動人的女子,但名譽不好。在大家的眼中,潘金蓮是個不守婦道的人。
  • 《金瓶梅》裡最慘的不是武大郎,而是這個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大少爺
    作為明代四大奇書之首的《金瓶梅》,成功的塑造了很多命運悲慘的人物形象:善良老實最後慘死的武大郎、兩度喪夫被人欺騙的孟玉樓、羞憤而死的西門大姐等等。通過對這些人物的描寫,人性和生活的真實歷歷在目,振聾發聵。
  • 《金瓶梅》中,誰是第一個死在潘金蓮手裡的人?不是武大郎,是他
    武大郎是潘金蓮害死的人裡最出名的一個,但卻不是第一個。死在潘金蓮手裡的第一個人是張員外,一個好色的老頭。潘金蓮是清河縣一個破落裁縫的六女兒,生的眉清目秀、勾人心魄。由於生活所迫,潘金蓮的父母把她賣入了高級青樓之內,接受琴棋書畫等才藝訓練。
  • 《金瓶梅》中武大郎與潘金蓮的婚姻,就是癩蛤蟆吃了天鵝肉難消化
    《金瓶梅》書中介紹:那清河縣裡有一個大戶人家,有個使女,小名喚做潘金蓮,只年方二十餘歲,頗有些顏色,因為那個大戶要纏他,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從。那個大戶以此記恨於心,卻倒賠些房奩,不要武大一文錢,白白地嫁與他。短短的一段話,把潘金蓮的身世講得很明白。
  • 《金瓶梅》中的性描寫用意何在(圖)
    性描寫在《金瓶梅》,應該說,是必要的一部分。因為千奇百怪的性活動,原本就是書中那個惡俗汙爛市井畫卷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書中人物嘴臉性情的表現基礎的一部分。還有,性描寫既是書中世界的一種構成元素,也是那個被影射時代(以宋代影射明代)世風的構成元素。那一時代上至皇帝內宮,下到市井平民,流行病一般漫衍著性放肆。所以,首先是現實的駭人聽聞,才有書中的駭人聽聞。
  • 金瓶梅:武大郎病重,武大郎女兒為何不救父?潘金蓮的鞭子太疼了
    沒有看過《金瓶梅》的讀者或許不知道,蘭陵笑笑生杜撰了一個武大郎的女兒:武迎兒(迎兒)。她的存在告訴了讀者,為何武大郎必死?也告訴了讀者,懦弱的人沒有出路,害人害己而已。武大郎捉姦成功了,自己卻遭了罪。【武大卻待揪他,被西門慶早飛起腳來。武大矮小,正踢中心窩,撲地望後便倒了。】
  • 《白眉大俠》中最悲催倒黴的人
    臥佛崑崙僧就被馮淵在樹後模仿總門掌的聲音給嚇得倉皇逃竄,而且他在追趕房書安的時候中了老房的土炮。崑崙僧眼睛迷了,再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出來,在倉惶逃跑中一腦袋撞在石頭上昏了過去,等醒過來已成了房書安和馮淵的俘虜。崑崙僧這下熱鬧了,趴在地上像馬一樣被房書安騎著,馮淵則拿繩牽著他,一步步爬到了三教堂,堂堂的崑崙派派主被老房和馮淵玩壞了,丟人現眼。
  • 在金瓶梅裡,武大郎究竟是怎麼死的?
    因為喜歡看紅樓夢,所以要看金瓶梅。清初文藝理論家張竹坡稱《金瓶梅》為「第一奇書」。但是現在的人提到《金瓶梅》猶如談虎色變,這是非常不好的一個現象,金瓶梅相對於紅樓夢來說,地方方言太多,不容易懂,人物與人物之間的稱呼,很容易混淆人。
  • 《金瓶梅》「軟飯男」武大郎,看似窩囊,其實不簡單
    ,無論是在《水滸傳》中還是在《金瓶梅》裡,這個被「綠帽子」壓垮的男人成了一種悲情的存在,男人同情和取笑他,女人嫌棄和歧視他,家窮人醜一米四九,簡直渾身上下找不出個優點。,這個地方就細思極恐了,你說武大郎又享不了金蓮的福,還要遭金蓮的罪,他圖啥呢?
  • 為什麼把潘金蓮嫁給武大郎?《金瓶梅》把一個男人的無奈變為兩個
    年方二十餘歲,頗有些顏色,因為那個大戶要纏他,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從。那個大戶以此記恨於心,卻倒賠些房奩,不要武大一文錢,白白地嫁與他。(節選《水滸傳》第二十四回)大戶為什麼把潘金蓮嫁給武大郎呢?大戶由愛生恨,大戶由恨生怨。
  • 姓「金」不姓「色」的《金瓶梅》
    很多其實並沒有看過原著的人,聽到這三個字大抵都會會心一笑,仿佛這本百萬字的古典小說中關於西門慶與幾位妻妾之間的「四千字」就在眼前。不能說他們的笑容沒有道理,那四千字畢竟存在過(我們現在其實也還看不到);但是說他們的笑容道出了《金瓶梅》的本質,恐怕遠非真實。在《窺破金瓶——吳閒雲新說金瓶梅》這本新著中,文史作家吳閒雲開篇明義地指出:《金瓶梅》姓「金」不姓「色」。
  • 實力不允許:武大郎的死可以說是他自己沒有認清事實造成的
    武大郎的形象已經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了,對於武大郎大家還是停留在《水滸傳》中那個矮矮的、老實地賣炊餅的個體戶。然而《水滸傳》中武大郎的形象只是為了襯託武松的高大、威猛。同時作為潘金蓮與西門慶出軌後毒殺的悲劇人物。對於武大郎這個人物,在《金瓶梅》中則更加豐滿,更加立體化了。我們有必要通過《金瓶梅》來詳細了解一下武大郎這個人物角色。
  • 武植:他武大郎被帶「帽子」和我武植有什麼關係?
    文/冰揚波《水滸傳》中,武大郎絕對是一名人。他雖是一賣炊餅的小矬子,可比許多好漢要有名氣。想想也是:人家除了有武松這一好兄弟,給他賺足了面子。還有潘金蓮這一媳婦兒,給他丟盡臉…嘿嘿,武大郎想不出名都難。也許有人會問,那背鍋俠武植又是誰?
  • 《金瓶梅》中的舊制度與新思想
    1、西門慶是被冤枉得最厲害的《金瓶梅》最為人熟知的帽子是色情,然而七十多萬字的巨著,色情文字也就兩萬字左右,其諷喻的是社會的病態和墮落。《金瓶梅》中有關於西門慶兩個細節:一個是武大郎死後,西門慶在潘金蓮家與之同居,如膠似漆。媒婆薛嫂給西門慶介紹了一個剛剛守寡的年輕富婆孟玉樓。孟玉樓的財產讓西門慶兩眼放光,立刻把她娶回家,以至於幾十天都不來看潘金蓮。要不是小潘主動出擊,武大郎就白死了。一個是西門慶給太師蔡京送禮,他並沒有要求得到官職。他只想買通財路。
  • 《金瓶梅》一處改動,武大郎可恨了,潘金蓮可憐了
    ,就可以改變人物形象,改變人物命運,改變讀者對於人物的情感。比如:《水滸傳》中張大戶糾纏潘金蓮的時候,潘金蓮主動向張大戶的老婆告狀,因此張大戶懷恨在心,把潘金蓮嫁給了武大郎!《金瓶梅》中張大戶糾纏潘金蓮的時候,張大戶的老婆處處阻攔,直到某一天,張大戶老婆不在家的時候,張大戶便收了潘金蓮,過上了老夫少妾的生活,可惜,好景不長,張大戶沒幾日便死了,張大戶死後,張大戶老婆把張大戶的死怪在潘金蓮身上,於是把潘金蓮賣給了武大郎。
  • 武植:他武大郎被帶「帽子」和我武植有什麼關係?
    《水滸傳》中,武大郎絕對是一名人。他雖是一賣炊餅的小矬子,可比許多好漢要有名氣。嘚啵這麼多,那武大郎呢?不好意思,在《水滸傳》之前各片場中皆無武大郎這一號人物。連跑龍套的小角色,也不是。不把武大郎整悲催了,誓不罷休。於是,武松人生走向出現了一重要拐點。鬥殺西門慶,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等血腥事件,無不波瀾跌宕。
  • 《金瓶梅》人物之西門慶
    《金瓶梅》一書的中心內容,便是表現西門慶這個人從地痞、惡霸、官僚一步一步發家史與其一生貪淫性史。,在燈節慶典時他的姬妾可以在樓頭乃至長街上拋頭露面,他並不追求雅致而恣意粗鄙,那意味著一種新的社會力量與新的文化趣味正在萌芽和醞釀。
  • 話說《金瓶梅》之一:武大郎之死
    武大郎,《水滸傳》中好漢武松的哥哥,《金瓶梅》中第一美女潘金蓮的丈夫,不管在這兩部小說中的哪一部,對武大郎外貌描寫的基調基本相同:身高不滿五尺,面目醜陋,頭腦可笑,人送外號「三寸丁谷樹皮」而這「三寸丁谷樹皮」就是身材矮小,面貌醜陋的意思,可見,武大郎在大家的眼裡真的是又矮又醜。而潘金蓮,在《金瓶梅》中她本是張大戶家的使女,年方20有餘,生的嫋娜風流,很有姿色,因此被張大戶看中,兩人私下相好,沒想卻被張大戶的夫人發現,於是就將潘金蓮嫁給了這個醜陋的武大郎。
  • 武大郎的外號究竟是啥意思
    □拾荒  武大郎著實可憐,在《水滸傳》中寫了他姓武,卻連個名字都沒有,只說他排行老大,遂呼他為武大郎或武大。不過,到了第二十四回,武大郎終於有了一個綽號:「這武大郎身不滿五尺,面目生得猙獰,頭腦可笑,清河縣人見他生得短矮,起他一個諢名,叫做『三寸丁谷樹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