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看到這句話我們必定會想到範仲淹和他的《嶽陽樓記》,這一句話就是出自於《嶽陽樓記》,作者想要表達的是為官之人應當把國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先考慮國家百姓的安好,並且為黎民蒼生的幸福出力,百姓都快樂的時候自己才能快樂。
《嶽陽樓記》是範仲淹為重修嶽陽樓而寫的一篇散文,這在文章第一段就可看出。文章主要寫的是嶽陽樓的景色,陰雨天的嶽陽樓冷落蕭條,天空放晴後的嶽陽樓又使人心情愉悅。這又不是一篇單純寫景的文章,範仲淹的重點是借這兩種景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一般來說,寫景都是為了抒情,嶽陽樓記同樣如此,不同的是他的情非一般的情。範仲淹曾探求古仁人之心,他知道他們品德高尚,他自己也註定是和他們一樣的人,表現出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偉大的胸襟膽魄。古仁人和一般人的區別就在於,他們不會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他們不會看重物質的好與壞以及自身的得與失,時時刻刻把百姓的幸福快樂放在前位,這才是為官之人應該做的。
說它比一般的寫景文章要好,也不僅僅是因為範仲淹表達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懷,最重要的是他的景確實也與眾不同,不單單是描述景色,還透露出了一悲一喜兩種情感。景色的一悲一喜和下文的思想感情也是截然不同的,從「或異二者之為。何哉?」這句就可以看出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是一種更高的人生境界,真正能夠做到吃苦在前,享樂在後,還是不那麼容易的。
通讀全文,可以發現範仲淹記敘、寫景、抒情、議論皆兼顧到了,文詞簡約,音韻和諧,有很強的藝術性。值得一提的是寫景通篇用了很多駢句,也為文章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