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一人幹掉了鄧艾、鍾會、姜維,最後卻死在一女人手中

2020-12-07 騰訊網

三國末期的時候,東吳、蜀漢,曹魏的實力都有所縮減。尤其蜀漢,在劉備和諸葛亮相繼去世以後,蜀漢的實力就大不如前了。雖然劉禪昏庸無能,但是他手下還有姜維等名將輔佐。而曹魏這裡,則屬鄧艾和鍾會的實力相對強一點。但是這三人卻同時死於同一人之手,此人就是衛瓘。

衛瓘

衛瓘自小在宦官家庭中長大,他的祖上都是些有文化的讀書人,他自己也深受薰陶,書讀得很不錯。因此,他年紀輕輕就能擔任尚書郎的位置。但衛瓘絕對不是一個只會讀書的書呆子,他借著司馬昭的關係一步步地登上高位。公元前263年,在司馬昭的任命下,衛瓘以監軍的身份一路監視著鄧艾與鍾會伐蜀。但是鄧艾這個人性格不僅自大而且十分獨斷專行,衛瓘和鍾會直接就跟司馬昭說鄧艾想造反,但是鍾會卻想借著這機會把衛瓘也給殺了,可惜衛瓘早已知曉他的用意。鄧艾不出意外地被擒獲,而衛瓘卻安然無恙。

使計叛離

公元264年,鍾會假借為太后致哀,起兵叛亂。不僅如此,他還把衛瓘留在自己身邊強迫他做出決定, 後來衛瓘使計逃離,還謊稱自己生了病,這才打消了鍾會想要殺他的念頭。最後,衛瓘又領著士兵將鍾會擊敗。

姜維投降

劉禪繼位過後不久,諸葛亮也逝世了,自此,劉禪更加肆無忌憚,愈發地寵幸宦官黃皓。景耀六年,在姜維得知關中是由鍾會駐守的時候,立刻向劉禪上奏派人去駐守關口防止魏軍突然襲擊。但是因為黃皓的阻止,直到鍾會到了沓中,劉禪才急急忙忙派人去,可那時候已然來不及了。關口被魏軍佔領,無可奈何之下,姜維只能投降。鍾會謀反失敗過後,他也被衛瓘帶領的兵士殺害。

死得窩囊

衛瓘此人聰明絕頂,文採非凡,但他最後死的卻有些窩囊。鹹寧四年的時候,他又被升為了尚書令,連皇帝都捨得把自己的親女兒嫁給衛瓘的兒子衛宣。但是衛瓘卻絕對沒有想到因為得罪了一個女人而喪命。晉惠帝還是太子的時候,衛瓘是他的老師,有一次借著喝醉酒諷刺了他,結果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不樂意了,衛瓘也因為得罪賈南風而喪了命!

參考文獻:

《三國演義》《三國志》

相關焦點

  • 他是三國風雲人物,連續殺死鍾會姜維鄧艾,為何死在一個女人手裡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手握二十萬遠徵軍又控制了滅蜀功臣鄧艾的鐘會已經與姜維密謀自立。面對是否殺掉扣留的將領時,鍾會在姜維的慫恿下猶豫不決,很快,信息洩露了。於是這天中午魏國護軍胡烈之子胡淵帶領胡烈部眾率先擂鼓吶喊而出,各營官兵為營救本部將也一起響應,蜂擁而上、殺入蜀宮。
  • 一個弄死鍾會和鄧艾的牛人,最後怎麼死在一個女人手中,還被滅族
    他殺了滅蜀又叛亂的鐘會,還殺了滅蜀最大的功臣鄧艾。但到了西晉時期,衛瓘卻被一個女人害死。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先從伐蜀說起。在伐蜀的戰爭中,衛瓘擔任監軍,代表司馬昭監督鄧艾和鍾會的軍事行動,同時,他自己手下也有一千人。滅蜀後,鄧艾因為自大而獨斷專行,別有用心的鐘會暗自高興,他聯合衛瓘,向司馬昭進了一道密奏,說鄧艾有造反跡象。於是,一道聖旨:逮捕鄧艾。
  • 此人名不見經傳,卻憑兩千人擊敗了鍾會,逼死了姜維,殲滅了鄧艾
    三國後期名將凋零,吳國基本沒了人才,魏國只有鍾會、鄧艾還不錯,蜀國也就是姜維還拿得出手,但或許很多人不知道,這三人雖然是三國後期最厲害的將領,但他們卻死於同一人之手,此人名叫衛瓘,在三國時期知名度很低,但是個厲害角色。
  •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鄧艾、鍾會、姜維、司馬昭,誰是笑到最後的人
    只有鍾會和司馬昭的看法一致,於是司馬昭任命鍾會作為伐蜀的主帥,指揮滅蜀之役。在鍾會和鄧艾的互相配合下,伐蜀之役最終獲得了勝利。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大戰勝利之後,一場血雨腥風的變亂才剛剛開始。一、被抓捕的鄧艾。在這場戰役中,鄧艾趁姜維的蜀軍主力在劍閣被鍾會大軍牽制之機,偷渡陰平小道,直插蜀漢腹心。
  • 姜維、鍾會、鄧艾三大牛人,居然都死在同一個小人物手裡!
    三國前期人才湧動,鼎立局面形成之後似乎人才沒那麼多了,但是姜維、鍾會、鄧艾三人絕對稱得上三國後期的名將,可就是這樣三個牛人,居然都死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衛瓘(guan)手裡,實在是令人慨嘆。公元263年8月,司馬昭為了給自己篡位奪權增加資本,決定大舉伐蜀。
  • 衛瓘早期能幹掉三國三員名將,最後為何卻死在了一個女人手裡
    衛瓘早期能夠幹掉三國三大名將不是他的能力有多大,而是他的後臺有多硬,還有就是他的老闆司馬昭要殺人,與衛瓘無關,衛瓘不過是執行者而已,但衛瓘最後死於女人之手。則恰恰說說明了衛瓘是無能之輩,他幹的那些露臉的事情,不過是狐假虎威罷了。
  • 魏滅蜀之戰,姜維鍾會鄧艾等都有出色表現,不料最後卻被此人團滅
    蜀國這邊,在沓中(今甘肅省舟曲縣)駐兵屯田的姜維本來面對的是西路鄧艾軍,在聽聞鍾會正率主力進攻漢中後,他立刻擺脫鄧艾軍引兵東撤欲保漢中,雖然中途一度受到魏中路軍(諸葛緒軍)的攔截,但善於用兵的姜維還是用計順利甩開了諸葛緒,將大軍開往漢中抵抗鍾會主力。都是三國後期的名將,姜維對鍾會可謂針尖對麥芒,即便交戰也必定是兩敗俱傷而勝負難料。
  • 他一人幹掉了三國中兩個國家的三個名將,卻死在一個女人手裡!
    在這一時期,有三個人物十分的出名,曹魏政權的鄧艾、鍾會以及蜀漢政權的姜維。尤其是姜維,簡直就是蜀漢政權的頂梁柱,但是就這麼三個人物,最終全部死在了同一個人的手裡。這個人就是衛瓘,一個在三國並不出彩的人物。那麼這個不起眼的小人物是如何一步步把三位名將搞下馬的呢?
  • 三國的一位奇才,一手除掉姜維鍾會鄧艾,結果卻被滿門抄斬!
    其中,就姜維、鍾會、鄧艾這三位名將,就是三國後期比較閃耀的存在。不過,在蜀漢滅亡之後,姜維、鍾會、鄧艾卻被一位奇才接連除掉,那麼,問題來了,此人是誰呢?對此,在筆者看來,正是這一身份和立場,為衛瓘最終除掉姜維鍾會鄧艾這三位名將奠定了基礎,甚至可以說是埋下了伏筆。
  • 《三國》末期的將領中 姜維、鄧艾與鍾會誰最強
    小編感覺強弱關係是鄧艾>姜維>鍾會。在費禕時代,姜維兵不滿萬的北伐記載大多不詳,至於成了大將軍之後印象中只打敗過王經和徐質面對鄧艾和陳泰多有敗績(當然,姜維手上可以使用的資源較少也與此有關)怎麼能認為姜維強於鄧艾呢;畢竟一個人不可能強於自己沒有贏過的人至於鍾會,在伐蜀之前一直擔任的是謀士一類的工作而非主將,伐蜀之時圍城不打可見其謀略,後來卻受阻於劍閣也可見其軍事能力的不足
  • 三國後期三大名將姜維,鄧艾與鍾會到底誰更強?
    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姜維這個人物,在歷史上是存有很大爭議的。在小說家羅貫中眼裡,姜維繼承孔明遺志,明知蜀漢之事不可為而強為之,一人飽含悲情地獨撐了風雨飄搖中殘破的蜀漢。
  • 鍾會收編諸葛緒、鄧艾和姜維兵馬,巔峰時期,兵力有三十萬嗎?
    公元263年,發生了一件大事,魏國派鄧艾、諸葛緒和鍾會三路大軍伐蜀,鄧艾率三萬多人,諸葛緒率三萬多人,鍾會率十多萬人,三人合力進攻蜀漢,最後蜀漢滅亡了。 蜀漢滅亡前後,這三路大軍也同力不同心,鍾會先後找藉口,扳倒了諸葛緒和鄧艾,併吞並了他們的部隊,鍾會一下子多了六萬多人。
  • 蜀國滅亡之後,鍾會鄧艾姜維三大天才,為何被衛瓘一舉全滅
    其中,還有一位特殊人物——衛瓘,以監軍的身份監督鄧艾、鍾會,代理鎮西將軍軍司,統兵一千人。蜀國滅亡之後,鍾會鄧艾出現異動,其中鍾會密謀造反,割據蜀國故地為王,但這兩人掌兵20餘萬,而衛瓘僅有一千兵馬,雙方兵力嚴重不對稱,為何最終衛瓘卻一舉除掉他們兩人?
  • 姜維鍾會和鄧艾都喪命於他之手
    、衛瓘和鄧艾去攻打蜀漢,蜀漢派遣蜀漢頭號將領姜維帶領軍隊抵禦。 從這一事件可以看出鍾會此人的性格:比較陰險。鍾會不相信鄧艾能成功,但卻鼓勵鄧艾去嘗試這件事,說明鍾會打算利用蜀漢的手剷除鄧艾,從某個角度來說,這也是一種構陷。
  • 三國後期最牛將領、連番用計滅掉鄧艾、姜維、鍾會三位蓋世名將
    煮酒論三國上回說了在佔據蜀地之後,圖謀反叛、但叛亂也因為鍾會部下的叛變而瓦解,鍾會與姜維兩個也在叛變過程之中被殺,細心的你有沒有發現一個細節,那就是三國後期最出名的三位蓋世名將、鄧艾、姜維、鍾會這三人都在鍾會叛變過程之中被殺,並且這三人之死都和一個叫衛瓘的人有關係。
  • 打過鄧艾,被鍾會引為座上客,姜維還是輸給了司馬昭
    只有姜維能夠在各派系之間進行調和,但還是被聯合打壓著。司馬昭想要統一全國的心早就有了,派了不少的間諜到蜀國,對蜀國的很多情況都非常了解。他感覺到蜀國已經是到了絕境了,國主羸弱,蜀國內部又不團結,正是攻打蜀國的好機會。這一回,司馬昭派了一對打手,鍾會和鄧艾分兵兩路,進討蜀國。
  • 姜維、鄧艾和鍾會誰更厲害一些?他們的伯樂分別是誰?
    姜維在魏國不受重視,諸葛亮一見到姜維,便發現姜維是個難得的人才,封為奉義將軍,當陽亭侯,當時的姜維才二十七歲,英姿勃發。 不僅如此,諸葛亮還對長史張裔、參軍蔣琬說,姜維思維縝密,是涼州最傑出的人才,連李邵和馬良都比不上他。要求姜維帶五六千兵馬加以鍛鍊,後來,姜維被任命為中監軍徵西將軍。
  • 鍾會為什麼污衊和陷害鄧艾,鄧艾是怎麼死的?
    公元263年他與鍾會分別率軍攻打蜀漢,最後他率先進入成都,使得蜀漢滅亡。屢戰姜維甘露二年(257年)五月,魏將諸葛誕聯合東吳在淮南起兵反司馬昭。姜維從孔函谷佯作向北欲繞道而東,作出出兵攻擊諸葛緒後部的樣子,誘使諸葛緒離開橋頭三十裡向北堵擊時,姜維乘機迅速通過橋頭,與廖化、張翼等合兵,據守劍閣。諸葛緒趕去阻截,差了一天,沒有趕上。鄧艾進至陰平,欲與諸葛緒合兵南下。諸葛緒不從,領軍東向靠攏鍾會。鍾會欲專軍權,誣告諸葛緒畏敵不前,將其押回治罪,隨即統領大軍南下,被姜維阻於劍閣。
  • 鄧艾滅蜀後被鍾會設計陷害的經過,還原鄧艾之死的真相
    這個現象的背後並非巧合,而是司馬昭有意安排,防止出現一人大權獨攬,重演「淮南三叛」之故事。從結果來看鄧艾進入成都,立功最大,但鍾會卻在兼併諸葛緒、接收姜維投降後兵力暴增至接近二十萬。結果歷史重演,鍾會真的起了野心。
  • 姜維為何聽命於劉禪,投降鍾會
    姜維、廖化在劍閣與鍾會激戰,鄧艾率領三千軍隊,偷渡陰平,與諸葛瞻父子在綿竹狹路相逢,將軍經過激戰,諸葛瞻父子以身殉國,鄧艾隨即率軍兵臨成都,劉禪因無力再戰,獻城投降,鄧艾兵不血刃,便滅亡了蜀國。劉禪投降後,也命令姜維放下武器投降。姜維不得已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