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一位奇才,一手除掉姜維鍾會鄧艾,結果卻被滿門抄斬!

2020-12-07 騰訊網

在漢末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很多人都有一種感覺,也即前期名將輩出,後期則名將凋零。比如在三國前期,呂布、馬超、關羽、趙雲、黃忠、張飛、張遼、甘寧、許褚等眾多武將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精彩事跡。但是,到了三國後期,魏蜀吳三國似乎沒有那麼多的名將。對此,在筆者看來,這不僅是因為魏蜀吳三國鼎立格局的穩定,也是因為史料記載或者說文學作品側重不同所致的。其中,就姜維、鍾會、鄧艾這三位名將,就是三國後期比較閃耀的存在。不過,在蜀漢滅亡之後,姜維、鍾會、鄧艾卻被一位奇才接連除掉,那麼,問題來了,此人是誰呢?

首先,這個人就是衛瓘,根據《三國志》、《晉書》等史料的記載,衛瓘(220年-291年),字伯玉。河東郡安邑縣(今山西夏縣北)人。三國曹魏後期至西晉初年重臣、書法家,曹魏尚書衛覬之子。衛瓘出身官宦世家,年輕時仕官於曹魏,歷任尚書郎、散騎常侍、侍中、廷尉等職。從官職上來看,衛瓘初期是以文官為主的,並且長期處在宮廷之內。在三國後期,因為獲得了司馬昭的信任,所以,衛瓘得以鎮西軍司、監軍身份參與到魏滅蜀之戰中。對此,在筆者看來,正是這一身份和立場,為衛瓘最終除掉姜維鍾會鄧艾這三位名將奠定了基礎,甚至可以說是埋下了伏筆。

公元263年,伴隨著後主劉禪的歸降,意味著蜀漢的正式滅亡。在蜀漢滅亡後,姜維歸降鍾會,來到了成都。由此,姜維、鍾會、鄧艾這三位名將齊聚蜀漢都城成都。彼時,鄧艾因為在消滅蜀漢上立下了大功,所以難免滋生了居功自傲的情緒。在此基礎上,出於嫉妒也好,還是一山不容二虎也好,鍾會與衛瓘密奏曹魏大將軍司馬昭,說鄧艾有反狀,於是將鄧艾收押起來。在解決鄧艾這一對手之後,鍾會又和蜀漢大將姜維密謀,準備在巴蜀之地背叛曹魏和司馬氏。當然,姜維的目的是借著鍾會叛亂這一機會,以此圖謀恢復蜀漢。所以,衛瓘、姜維、鍾會可謂各有各的算計和目的。

在一番籌備之後,景元五年(264年)正月,鍾會、姜維正式在蜀漢都城成都謀反。對此,衛瓘作為司馬昭派來的監軍,自然不會和鍾會一路走到黑的。於是,衛瓘拿鹽水來喝,讓自己大吐,通過裝病來麻痺鍾會。緊接著,通過聯繫在益州的曹魏將士,從而引起蜀漢都城成都的混亂。在一片混亂中,想要造反的鐘會、姜維相繼被殺。在除掉姜維、鍾會之後,衛瓘派遣護軍田續至綿竹夜襲鄧艾於三造亭,殺死鄧艾父子。就這樣,在短短數天時間內,衛瓘這位奇才接連除掉三國三大名將。

最後,之後,司馬昭論功行賞,衛瓘出任使持節、都督關中諸軍事、鎮西將軍。泰始七年(271年),也即進入到西晉時期,衛瓘繼續受到司馬炎的重用,得以出鎮北境,任徵北大將軍、都督幽州諸軍事。不過,在晉惠帝即位後,衛瓘與賈皇后對立,終在兵變中滿門遇害,享年七十二歲。具體來說,根據《晉書》等史料的記載,在晉惠帝即位後,司馬亮、衛瓘成為輔政大臣。對此,賈皇后為了掌握西晉王朝的大權,視司馬亮、衛瓘為「眼中釘和肉中刺」。在此背景下,賈皇后先是以「謀圖廢立」的罪名處死司馬亮,並在公元291年誅殺衛瓘滿門。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衛瓘當年冤殺鄧艾父子,如今遭到了滿門抄斬,也算是得到報應了。

文/情懷歷史

相關焦點

  • 鄧艾屯田滅蜀漢,撐起曹魏半邊天!為何剛回國就被滿門抄斬了呢?
    鄧艾,本名鄧範,因為與同鄉人同名忌諱而改名。字士載,義陽棘陽人,三國末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武將將領。司馬懿在世時稱讚其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內可安政,外可攘敵。鄧艾在曹魏時期多年堅守在西邊戰線,防備蜀漢將領姜維,使得其進攻無望。
  • 三國後期三大名將姜維,鄧艾與鍾會到底誰更強?
    鄧艾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軍事家、將領。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本名鄧範,後因與同鄉人同名而改名。在《軍師聯盟》和《虎嘯龍吟》中,司馬懿的得意門生鍾會,被塑造成一位才華橫溢、機智多謀的奇才形象,很像當年的楊修,這一點跟史實出入並不大。唯一的問題在於鍾會的年紀,則跟史實完全不符,電視劇中很多跟他有關的經歷全屬虛構。那麼,歷史上真實的鐘會究竟是怎樣一位奇才?他最終的結局如何呢?
  • 魏滅蜀之戰,姜維鍾會鄧艾等都有出色表現,不料最後卻被此人團滅
    蜀國這邊,在沓中(今甘肅省舟曲縣)駐兵屯田的姜維本來面對的是西路鄧艾軍,在聽聞鍾會正率主力進攻漢中後,他立刻擺脫鄧艾軍引兵東撤欲保漢中,雖然中途一度受到魏中路軍(諸葛緒軍)的攔截,但善於用兵的姜維還是用計順利甩開了諸葛緒,將大軍開往漢中抵抗鍾會主力。都是三國後期的名將,姜維對鍾會可謂針尖對麥芒,即便交戰也必定是兩敗俱傷而勝負難料。
  • 鍾會除掉了對他威脅最大的鄧艾,為什麼叛變還是沒能取得成功?
    三國後期,在魏國之中有兩位戰功顯赫的大將,一位是鄧艾,一位是鍾會。他們馳騁沙場,曾經為魏國立下無數戰功。而鄧艾更是魏國滅掉蜀漢的頭號功臣。但是,不管是鄧艾還是鍾會,都沒有落得一個不錯的結局。鍾會之亂是魏國歷史上具有較大的影響力的一件事情。
  • 蜀國滅亡之後,鍾會鄧艾姜維三大天才,為何被衛瓘一舉全滅
    其中,還有一位特殊人物——衛瓘,以監軍的身份監督鄧艾、鍾會,代理鎮西將軍軍司,統兵一千人。蜀國滅亡之後,鍾會鄧艾出現異動,其中鍾會密謀造反,割據蜀國故地為王,但這兩人掌兵20餘萬,而衛瓘僅有一千兵馬,雙方兵力嚴重不對稱,為何最終衛瓘卻一舉除掉他們兩人?
  •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鄧艾、鍾會、姜維、司馬昭,誰是笑到最後的人
    #三國末年,司馬昭在掌握曹魏的政權後,因為對魏帝曹髦欺之過甚,引起了曹髦的反抗。姜維的計劃是先接近鍾會,在得到鍾會的信任後,再唆使鍾會反叛。在鍾會將曹魏在蜀中的勢力清除後,再消滅鍾會,重新恢復蜀漢政權。為了這個目的,姜維支持鍾會先消除鄧艾的威脅,兼併鄧艾的軍隊。再加上鄧艾的舉動引起了司馬昭和大家的猜忌,鍾會使用詭計誘使司馬昭抓捕了鄧艾。但是,當鍾會到了要實施叛亂的時候,卻遭到了挫折。
  • 鄧艾幫曹魏滅掉了蜀漢,為何卻被滿門抄斬?
    又曰:'姜維自一時雄兒也,與某相值,故窮耳。'有識者笑之。"鄧艾對自己的功績十分自傲。首先,他對著投降後的蜀漢大臣們說,他們是多虧了自己,才能夠苟且偷生,如果是遇到像東漢開國名將吳漢那樣的,那他們早就身死魂滅了。
  • 姜維、鍾會、鄧艾三大牛人,居然都死在同一個小人物手裡!
    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各路英雄薈萃爭霸天下。三國前期人才湧動,鼎立局面形成之後似乎人才沒那麼多了,但是姜維、鍾會、鄧艾三人絕對稱得上三國後期的名將,可就是這樣三個牛人,居然都死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衛瓘(guan)手裡,實在是令人慨嘆。
  • 姜維鍾會陸抗鄧艾,誰是後三國時期的第一名將
    說起來這三國後期的名將,其實要是說起來實力最厲害的還是要數以下幾位:西蜀虎將姜維,東吳名將陸抗,魏國雙子星鄧艾,鍾會。要說起來這四位,可以說都是掌握方軍權的狠人,這幾個人手頭的兵馬可以說就是三國後期最主要的戰鬥力了。那麼這幾位名將當中,到底排行怎麼樣呢?
  • 三國末期最狡詐的將領是誰?姜維鍾會和鄧艾都喪命於他之手
    在三國後期,最優秀的人才莫過於姜維、鍾會和鄧艾,此時諸葛亮、司馬懿早已去世多年。不過,讓人感到黑色幽默的是,這三位人才,都是被一位陰毒的將領害死的,那麼,這個陰毒的將領是什麼人?
  • 他是三國風雲人物,連續殺死鍾會姜維鄧艾,為何死在一個女人手裡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手握二十萬遠徵軍又控制了滅蜀功臣鄧艾的鐘會已經與姜維密謀自立。面對是否殺掉扣留的將領時,鍾會在姜維的慫恿下猶豫不決,很快,信息洩露了。於是這天中午魏國護軍胡烈之子胡淵帶領胡烈部眾率先擂鼓吶喊而出,各營官兵為營救本部將也一起響應,蜂擁而上、殺入蜀宮。
  • 《三國》末期的將領中 姜維、鄧艾與鍾會誰最強
    小編感覺強弱關係是鄧艾>姜維>鍾會。在費禕時代,姜維兵不滿萬的北伐記載大多不詳,至於成了大將軍之後印象中只打敗過王經和徐質面對鄧艾和陳泰多有敗績(當然,姜維手上可以使用的資源較少也與此有關)怎麼能認為姜維強於鄧艾呢;畢竟一個人不可能強於自己沒有贏過的人至於鍾會,在伐蜀之前一直擔任的是謀士一類的工作而非主將,伐蜀之時圍城不打可見其謀略,後來卻受阻於劍閣也可見其軍事能力的不足
  • 人物傳說:被稱為魏國雙壁的鄧艾、鍾會為何會反目成仇?
    鄧艾比鍾會更像一名精通戰術的將軍,鍾會比鄧艾更像一位深謀遠慮的戰略統帥。就是這樣兩位天才人物的通力合作,撐起了魏國攻滅蜀漢的大局。出現罅隙鄧艾攻取成都以後,接受後主劉禪投降,一時認為自己功勞天下第一,以為後主在自己手裡,姜維也必將引軍向自己投降。
  • 姜維、鄧艾和鍾會誰更厲害一些?他們的伯樂分別是誰?
    姜維、鄧艾和鍾會三人,都是三國時期的名將,都是當時的傑出人才,這三人都建立了非常特別的功業,那麼,這三人,究竟誰更厲害一些呢?他們的伯樂分別是誰呢? 姜維是誰發現的?姜維的伯樂是諸葛亮。 姜維幼年喪父,和母親一起艱難生活,喜歡鄭玄的經學。
  • 打過鄧艾,被鍾會引為座上客,姜維還是輸給了司馬昭
    只有姜維能夠在各派系之間進行調和,但還是被聯合打壓著。司馬昭想要統一全國的心早就有了,派了不少的間諜到蜀國,對蜀國的很多情況都非常了解。他感覺到蜀國已經是到了絕境了,國主羸弱,蜀國內部又不團結,正是攻打蜀國的好機會。這一回,司馬昭派了一對打手,鍾會和鄧艾分兵兩路,進討蜀國。
  • 三國後期最牛將領、連番用計滅掉鄧艾、姜維、鍾會三位蓋世名將
    煮酒論三國上回說了在佔據蜀地之後,圖謀反叛、但叛亂也因為鍾會部下的叛變而瓦解,鍾會與姜維兩個也在叛變過程之中被殺,細心的你有沒有發現一個細節,那就是三國後期最出名的三位蓋世名將、鄧艾、姜維、鍾會這三人都在鍾會叛變過程之中被殺,並且這三人之死都和一個叫衛瓘的人有關係。
  • 此人名不見經傳,卻憑兩千人擊敗了鍾會,逼死了姜維,殲滅了鄧艾
    三國後期名將凋零,吳國基本沒了人才,魏國只有鍾會、鄧艾還不錯,蜀國也就是姜維還拿得出手,但或許很多人不知道,這三人雖然是三國後期最厲害的將領,但他們卻死於同一人之手,此人名叫衛瓘,在三國時期知名度很低,但是個厲害角色。
  • 此人一人幹掉了鄧艾、鍾會、姜維,最後卻死在一女人手中
    三國末期的時候,東吳、蜀漢,曹魏的實力都有所縮減。尤其蜀漢,在劉備和諸葛亮相繼去世以後,蜀漢的實力就大不如前了。雖然劉禪昏庸無能,但是他手下還有姜維等名將輔佐。而曹魏這裡,則屬鄧艾和鍾會的實力相對強一點。但是這三人卻同時死於同一人之手,此人就是衛瓘。
  • 養牛的鄧艾,和鐘鳴鼎食的鐘會,三國末期,二士相爭的局面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似乎也為曾經波瀾壯闊的三國時代打上了一個句號。再很多人的眼中,有著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的三國才是三國,他們走後,三國便不再有著往日的激情和。對於看《三國演義》的人是這樣,對於研究三國歷史的人也是這樣,諸葛亮的落幕,不僅僅是他個人了離開,更是一個時代的落幕。然而就在我們所有人都以為三國時代就要悄無聲息地進入司馬氏的時代,突生異變,鄧艾和鍾會這兩位魏國的士子,帶來了不一樣的結果。
  • 姜維為何聽命於劉禪,投降鍾會
    姜維、廖化在劍閣與鍾會激戰,鄧艾率領三千軍隊,偷渡陰平,與諸葛瞻父子在綿竹狹路相逢,將軍經過激戰,諸葛瞻父子以身殉國,鄧艾隨即率軍兵臨成都,劉禪因無力再戰,獻城投降,鄧艾兵不血刃,便滅亡了蜀國。劉禪投降後,也命令姜維放下武器投降。姜維不得已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