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巖茶」的背後是茶人缺失的茶心
若說武夷山比碧水丹山勝景更有名的,當屬「巖巖有茶,非巖不茶」的武夷巖茶。
在悠久的時間長河中,武夷巖茶曾被乾隆稱為最好的貢茶,毛澤東將其以國禮饋贈美國總統尼克森,都驗證了武夷巖茶的珍貴价值。
不過國禮惹貴,「巖茶價高」是許多茶圈人乃至大眾的認知,特別是在去年央視點名報導了「天價巖茶」的情況後,更是將武夷巖茶推到了風口浪尖,曝光出有品種竟高達520萬元/斤,令觀眾瞠目結舌。
炒作天價茶雖是武夷山極少部分人的行為,但茶產業泡沫式的繁榮不僅擾亂了茶葉市場,也傷了踏踏實實的良心茶人們的心。在武夷山沁巖茶業、「和星巖」品牌創始人張毅看來,動輒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神茶,只是噱頭而已,「我的焙茶坊一年要焙十幾萬斤,這麼賣,產值可比上市公司了!」張毅說,絕大部分制茶者還是做的本分生意,掙的是辛苦錢,焙茶師傅臉上的黑炭灰、肩背上的汗珠是做不了假的。
巖茶根據地域劃分為正巖、半巖、洲茶、外山茶,對於懂行之人來說其分級嚴格,質感優劣明顯,因此在茫茫市場中找尋一泡正巖茶並非易事。不過,能夠冠此地之名的茶,卻足以擔負萬眾期待,那便是——武夷山市天心村。它是巖茶發源地,也是武夷正巖核心村,有近千年歷史,世世代代生產權威、正統、優質的正巖茶。
和星巖,取意「巖茶的核星」,位於天心村,主要生產武夷巖茶大紅袍、水仙、肉桂、正山小種、金駿眉等,產品在2018年天心村鬥茶賽中獲水仙狀元;2017年茶葉局評比中獲大紅袍一等獎、水仙一等獎、肉桂特等獎;2015年大紅袍春茶評比中獲特等獎;2014年春茶評比中肉桂獲特等獎;2013年丹桂獲春茶評比優質獎……各品種全面開花,無一不是經典。
「和星巖」品牌逢天心村天時地利的同時,也少不了「人和」的成就。梁章鉅先生就曾稱讚巖茶的焙火功夫:「武夷焙法,實甲天下」。武夷巖茶的製作有一整套工藝,從採摘到萎凋,殺青,揉捻,焙火等,皆有講究,其精緻工藝的關鍵步驟為「焙火」,決定著一款茶的最終口感走向和品質,靠的就是焙茶師傅們付出勞動和時間,換得真正芳香馥鬱、巖韻彰顯的武夷巖茶。在這一點上,親力親為的「和星巖」創始人張毅最清楚不過。
僅焙茶本身就兼有多道工序,分為「打焙、蓋灰、上焙、翻焙、嘗火、下焙、晾茶」等。每道工序繁瑣不已,需要絕對的細心和耐心。在「和星巖」焙坊,生灶打焙的各坑裡埋有80到100斤燒紅的木炭,都是實打實的明火,一個焙坑的溫度能達到幾百攝氏度,連焙坊內溫度也高達100多攝氏度,如果沒有防護服的保護,人在裡面呆兩分鐘皮膚就會被灼傷。焙火時需往上面蓋一層厚厚的灰加以阻隔,待10小時以上木炭完全燃燒穩定後再進行下一步,否則爆一個火星,一籠茶就廢了。
上焙的步驟是將焙籠放置在炭灶上的過程,看似簡單卻暗藏玄機,因每個階段的灶溫都不同,如何放置也有不同。焙茶時間根據要求長短相差很大,從六七個小時到三四十個小時不等,且一般30到50分鐘翻焙一次,因此有些茶焙一次,光翻焙就多達四五十次,24小時不可間斷,箇中辛苦只有焙茶人自己知道。
焙火時也需要嘗茶,看似一件「樂事」,對於焙茶人來說卻無從欣喜。剛焙的巖茶性子激烈,焙火香衝,喝到嘴裡會產生灼燒的感覺,焙茶人為隨時了解茶葉的變化,要不停喝著以進行判斷。終於到了下焙檢驗、晾茶裝箱後,焙茶人才算對這批巖茶完成了自己使命,也在過程中成全了巖茶的價值。
焙得好的茶,香氣怡人、口感醇厚、無異味,可保存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而焙得不好的茶,滋味缺乏變化、喪失品種特徵、葉子死黑緊縮泡不開。所謂「看茶焙火,看火焙茶,茶變則變」,在焙火過程中,打焙的高度、投茶的數量、灰蓋得厚薄等細小因素,無一例外都會影響到焙火效果。
一泡好茶,來自於眾多同「和星巖」焙茶師傅一樣謹慎和認真的茶人。而在汗水背後產出的最優質的巖茶,價格卻僅是普通水平——在「和星巖」官網上,經典馬肉980元、明星產品「大城小愛」大紅袍1200元、狀元級別水仙也不過3600元爾爾,讓哀嚎「天價巖茶」的輿論成了一個笑話。
「和星巖」的企業精神是匠心、務實、超越、求真。勤勞的和星巖人也切實做到了這一點,始終以真誠的態度不斷追求巖茶品質的卓越。所謂「天價巖茶」,背後缺少的其實是如「和星巖」一般真正愛茶、做茶人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