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是儒家的大本營,是讀書人圍繞著書,開展包括藏書、讀書、教書、講書、著書、校書、刻書等各種活動,進行文化積累、研究、創造與傳播的文化教育組織。
前幾期的文章肇慶這些寫滿故事的老建築都與他有關!中就有提到漢謀圖書館,其坐落的位置就在星巖書院內。
星巖書院為市一中前身。
寶月臺與宋代名臣包拯、包青天有一段故事。據史料記載,宋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擔任端州知州時,為振興文化教育,在寶月臺現在的端州區文化館附近創辦星巖書院。
這是肇慶歷史上第一所官辦書院,是肇慶公立的最高學府。
元豐年間(1078-1085年),知州王洎已改為西石頭庵。淳熙年間(1174-1189年),高要人黃執矩於西石頭庵東側復建。明初又被廢置。
肇慶星巖書院最初選址在寶月臺(今肇慶市第十六小學的位置)。星巖書院方便了普通百姓讀書識字,大大縮小了西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教育差距。
根據康熙《肇慶府志》記載:「縣北百步為寶月臺。平地突起,望之如臺。宋朝包拯建星巖書院其上,歲久圮廢。」
但「星巖書院」這個名字並沒有存在太長時間,元豐年間(1078-1085),端州知州王洎就將其改為「西石頭庵」,以區別於城東的石頭庵(今天的閱江樓)。
星巖書院自被改為西石頭庵以來,經歷數次變遷。南宋淳熙年間,高要人黃執矩在西石頭庵東側恢復「星巖書院」。
星巖書院不僅是西江地區最早的書院,也是廣東省較早的書院之一。
它起到的作用也不僅僅是縮短了嶺南和中原地區的文化差距。星巖書院建立時就有以儒家文化訓化時人的願景,儒家文化開始在端州發芽,並最終確立了儒家文化在端州的正宗地位,地處偏僻的端州因此得以融入中華主流文化圈。
再走進一點,便看到了「漢謀圖書館」。
漢謀圖書館位於城區寶月臺原高要縣中學內,今為端州區文化館所在地。該地為肇慶八景之一的「寶月荷香」。
院內的石塊上刻著「忠、孝、仁、節」等醒目的大字,寓意深遠!
最具傳奇色彩,很有意思的莫過於這一棵擁有一百多年歷史的菩提樹了,相傳此菩提樹又被稱為「添丁樹」,乍一看,果然是樹大根深,枝繁葉茂,形態非凡!
在這樣一個文化氣息滿溢與園林景觀趣致相融合的地方,如此的心曠神怡。一本書,泛著黃卻飽含知識;一盞清茶,簡卻別有味道;在這裡,心境朗逸,收穫滿滿,樂也融融!
為紀念先賢德風,2017年,肇慶市、端州區兩級紀委重建星巖書院牌坊,並對書院內漢謀圖書館進行修復,建成廉政教育基地並正式對外開放。
書院內陳展實物246件(套),有清代書桌、畫案、茶几、古書籍、清白端石硯和民國白木「勤儉」清供花卉四屏風等擺設,古樸典雅,重現當年星巖書院歷史風貌。
▲ 圖源 網絡
書院集「廉政教育、歷史文化觀光」於一體,一樓展廳主要介紹星巖書院的創建背景和歷史沿革,二樓展廳主要介紹星巖書院的影響,充分利用最新的「聲光電」技術,把傳統文化與先進科技相結合,給觀眾身臨其境、生動趣味的視覺和感官體驗,讓參觀者在移步換景中接受傳統廉政文化薰陶。
▲ 圖源 網絡
現在正是寶月臺塘賞荷花的好時節。
抓緊時間來這裡拍照打卡吧!
在賞荷花之時還可從端州文化館進入星巖書院,
尋覓「包青天」創立的這座著名書院的遺蹟,
感受不一樣的
傳統文化與先進科技相結合的視覺和感官體驗。
地址:肇慶市端州區寶月路31號;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上午9:00至11:30,下午14:30至17:00(周一閉院)。
文字整理丨大貓
圖、文丨文明肇慶 肇慶廣電傳媒
編輯丨大貓
【本作品首發於「牌坊廣場」公眾號,已獲授權轉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到任何平臺,轉載請標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