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提示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與北師大師生座談時表示,他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
目前,瀋陽小學採用的是語文出版社的S版《語文》教材,其中古詩詞的比重有多少?瀋陽小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現狀如何?記者昨日就此對幾所學校進行了採訪和調查。
瀋陽醞釀編寫統一國學教材
此前,教育部公布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要求,在中小學課程修訂中增加傳統文化內容的比重,並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中考、高考升學考試中的比重。據語文出版社相關人員透露,明年的中小學語文教材將會發生變化,古詩文比重將增加。預計中學古詩文比重將增加35%左右,小學則做到每個單元都會安排古詩。
記者了解到,在國學教育推廣方面,瀋陽在全國走在前列。目前,國學課基本覆蓋了沈城所有中小學,學生每周至少上一課時國學課,全市384所小學還建立了專業書法教室。但現在是各學校自己制定校本課程,全市還未指定統一的國學課教材。為了能讓國學課程規範化,瀋陽市今年正在醞釀編寫統一的國學教材。
小學階段學習39首古詩詞
南京一校張曼娜老師告訴記者,目前瀋陽小學採用的語文教材中,一年級一個學年約60篇課文,其中包含6首古詩詞。「小學二年級教材裡古詩詞增加到8首,三年級也是8首,四到五年級各是6首,六年級有5首。也就是說,瀋陽小學生六年裡將從課本中學到39首古詩詞。」
張曼娜認為,古詩和古文都是中國文化的載體,讓孩子背誦古詩詞,有利於培養他們的文學素養,從小形成語感。加強現今古詩詞的教育傳統是大勢所趨,但在小學課本中的所佔比例也要控制在合適的數量,畢竟課本容量有限,當學生在接受古詩詞、散文薰陶的同時,也應該接受多元化的文化教育。
一位學生家長也表示,學習古詩詞不是越多越好。年齡小的孩子對古詩詞的理解程度都有限,真正能記住的篇目很少,如果背誦篇數過多就會加重孩子的學習負擔。
從小打好古詩詞基礎很重要
南京一校副校長王燕說,由於考慮到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字識別能力,因此小學教材裡涉獵的古詩詞數量並不多,但是現在瀋陽市很多小學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校本課程。
「南京一校自己編寫的大語文校本課程中包括《弟子規》、《三字經》、古代經典詩文等傳統文化課程,每天都會引領學生進行經典誦讀。」王燕表示,應該從小學一年級起就讓孩子感受古典音韻的美,古詩詞的韻律對培養孩子的感受力、記憶力和節奏感都非常有益。
據記者了解,除了語文課本中的內容外,包括鐵路五校、渾南三校等很多學校都會在晨讀、課間閱讀中引導學生們誦讀經典古詩詞。
至於瀋陽所用的語文教材今後是否會增加古詩詞篇章,學校方面表示,這主要看教育主管部門的整體安排以及相關出版社是否會及時調整教材。本報記者 王若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