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祝福新婚的篇目並不多,且大多集中在周南篇目,今天選取的兩篇,詞句都比較簡單,比較值得一提的是《螽斯》,據朱熹說是比體首篇,就是詩經中第一篇用比喻的手法寫的詩,且是通篇用比,非常有研讀的價值。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要寫螽斯必須先寫樛木,一是樛木本身排篇就在螽斯之前,其次是樛木祝福新婚美滿,與螽斯內涵正好是相連的。
詩句的意思很簡單,南方長有很多茂盛的樹木,藤蔓會順著樹枝攀著樹木生長,美好的君子啊,可以使人安定。
詩經常用比興,所以前兩句是借物起興,後兩句的祝福才是詩句本體,那為什麼那麼斷定「福履綏之」的「福」是對新婚的祝福呢?
我們知道,詩經比興,常常用花草、藤蔓、雌鳥、喻女子,而以高木、日月之類喻男子,比如《鄭風·山有扶蘇》的「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就是運用扶蘇喻男子,而在此詩中,以樛木比喻男子,以葛藟(藤蔓)比喻他的新婚娘子就很容易理解了。
如此我們也可以還原詩句的場景,新婚之時,新娘的花轎將至,小童子急急跑進來報信,周圍圍著的賓客就開始一遍一遍唱「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重複疊唱,吟詠祝福,來表達賓客的拳拳祝福之心。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祝福完新婚,接下來該祝福什麼呢?自然是多子多孫,當時物質資源不發達,人口較少,勞動力也比較少,對於子孫的需求與祝福已經刻進了人們的DNA之中,所以祝福家族繁榮是一種很美好的祝福。
詩句的意思也很簡單,蟈蟈群集飛翔,子孫旺盛,家族興旺。
像蟈蟈這一類的蟲子每次產卵都很多,所以質樸的百姓乾脆就用蟲子來祝福了,後來比較文雅一點就用石榴祝福,但大多都是密恐不能看的一些畫面。螽斯對多子的祝福其實沿用了很久,在很多的文物古董中都會用刻螽斯的花紋,用來祝福多子多孫,這些習俗都是從螽斯開始的。
螽斯是比體首篇,自然是有其特點的,比如螽斯全篇其實沒有提到人,就是「宜爾子孫」寫的都是蟲子,但是卻在通篇喻人,用的是雙關與象徵的手法。他的祝福當然也不是單純要讓新婚的家庭多生,而是有一個層次的遞進,首章側重是子孫興旺,次章側重的就是家族世代昌盛,要昌盛自然就希望子孫不僅多,同時還可以有才能有品性,庇蔭家族,尾章側重的是聚集的歡樂,意思就是家族之中不僅需要世代昌盛,同時還需要和睦,和諧,相處地歡樂。
僅僅藉助螽斯的意象,祖先就將對新婚後人的祝福表現得完整細緻,不得不說《螽斯》有很重要的文學意義。且螽斯為樛木下篇,這般排篇,其實也可以看出排篇人的用心了。
本文由一古文點小原創,每天分享一篇古文,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