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樛木》作為《詩經》的第四篇,是新婚祝福的名篇!

2020-12-06 夭夭推文天地

《樛木》作為《詩經》的第四篇,與前面幾篇一樣,同樣是在述說家庭、情感方面的內容,是新婚祝福的名篇。首章中,「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意思是在南邊有枝條垂地的大樹,有藤蔓纏在樹上,以藤纏樹的形象指代夫妻之間的關係;「樂只君子,福履綏之」,意思是,這位快樂的新郎官,福祿就要降臨到他頭上了。後兩章,與首章相比,分別只改了兩個字,意思大致相同。這是《詩經·國風》中常用的疊章手法,前面讀過的《關雎》、《葛覃》、《卷耳》中都有運用,只不過沒有《樛木》用得徹底。這一點,跟現在家喻戶曉的《生日快樂歌》其實類似,都是通過是反覆吟唱,將感情逐漸推進。

《樛木》不論是在文字上,還是內涵上都算是比較直白簡單的。幾遍通讀下來,腦子裡經常會不自覺的腦補出這樣的畫面:穿著一身新婚禮服的新郎騎著馬在前方引路,身後的精心裝點過的馬車裡坐著嬌羞的新娘,迎親隊伍在一旁敲鑼打鼓、喜氣洋洋,一群可愛的孩子跟隨著隊伍嬉戲、打鬧,進門的時候,慈祥的長輩帶頭唱起了對新人的祝福,「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歌聲中,一對新人在簇擁下被迎進中堂,完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儀式。喜樂,安寧。這首詩相比於前面幾首,理解難度要低一些,畢竟以藤纏樹的意象來形容夫妻間的關係,對於我們來說還是比較熟悉和容易理解的。我們所熟知的齊豫、齊秦姐弟就合作過一首的《藤纏樹》,這是從客家歌謠改編而來,其中就有這樣的歌詞:山中只見藤纏樹,世上哪見樹纏藤,青藤若是不纏樹,枉過一春又一春。

男子剛強,挺拔如樹,撐起一片天空;女子柔弱,溫婉如藤,攀援在大樹上接收陽光雨露。在人們的美好想像中,樹與藤是相依互存,互相扶持,共同生長的。所以詩中會以「南有樛木,葛藟累(荒、縈)之」來代表著人們對於夫妻關係的美好祝願。然而事實上,在自然界中,藤與樹的關係並沒有那麼美好,他們其實是一種寄生關係,藤依賴樹而生。樹強藤弱時,藤無法得到足夠的陽光與養分,生長緩慢,甚至慢慢枯死;藤強樹弱時,藤又會搶奪樹的養分,向更高處攀援,甚至將自己所纏繞的樹絞殺致死。這就有點像客家民謠裡唱的了「入山看到藤纏樹,出山看到樹纏藤。藤生樹死纏到死,樹生藤死死亦纏」,頗有一種你死我活的感覺。

從婚姻觀的角度來說,樹與藤所代表的是男強女弱的婚姻關係,是典型的男權社會產物,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幾千年。而在現代,人們更加認可的婚姻關係應該是如詩人舒婷的《致橡樹》中所表達的狀態,「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裡」,「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達到「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的境界。在舒婷看來,這才是偉大的愛情。兩個人因愛情而靠近,互相鼓勵、扶持,共同對抗困境,也共同分享生命中的美好。我可以為你奉獻我的所有,但我必須是獨立的自己。

其實,由「樹與藤」的意象聯想到婚姻關係,我忍不住會想到「相濡以沫」這個成語,同樣都是交纏至死,不離不棄。雖然在莊子的原意中,「相濡以沫」其實與夫妻關係並沒有任何關係,但後世人更加願意相信自己的理解。而我,更喜歡把「相濡以沫」跟莊子原文中的後一句連在一起來的表達,「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樛木》這首詩,除了祝福新婚的意思外,後世不少學者也會理解成賢臣輔佐君王,而實現國家昌盛的意思。這種解釋,從樹與藤的意象來看,也是比較好理解的。

相關焦點

  • 低調的婚禮祝福——讀《詩經》第四篇《樛木》有感
    孔子所說的詩三百中的詩就是指《詩經》一書,《詩經》中共有詩歌305篇,說詩三百隻是舉其整數而已。蔽:概括的意思。一言以蔽之就是說用一句話來概括《詩經》。思無邪:這一句其實是孔子引用《詩經》中的一句原話來概括評價《詩經》。「思無邪」出自於《詩經·魯頌·駉》「思無邪,思馬其徂!」此處的「思」是語氣詞,也可做思想解釋。無邪,一解為「純正」,一解為「直」,筆者傾向於後一種解釋。
  • 《詩經·樛木》新婚祝福的故事(解讀)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樛木」是一種比較高大的灌木,但它總會有一些枝條向下垂,如同高大正直的男子,放下身段一般。由此形成了「葛藟」攀附並保護「樛木」,「樛木」提攜、助長「葛藟」的互生、互助的現象。因此,後人對此詩的解讀兩種意喻:其一:在《詩經》等早期作品中,往往將「樛木」比作男子,「葛藟」寓意女子。
  • 來看看詩經中新婚祝福的詩吧!《樛木》賞析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在現在,新人結婚我們都要送上滿滿的祝福。一般人都會說新婚快樂、早生貴子、白頭偕老這樣簡單一點的,有點文化的引經據典,用一些排比句啊。說幾個比較經典的:勝孟光舉案之好,匹張敞畫眉之情,同心合和,結締永恆。
  • 詩經居然借蟲子祝福新婚?這是詩經唯三的擬物詩之一
    詩經中祝福新婚的篇目並不多,且大多集中在周南篇目,今天選取的兩篇,詞句都比較簡單,比較值得一提的是《螽斯》,據朱熹說是比體首篇,就是詩經中第一篇用比喻的手法寫的詩,且是通篇用比,非常有研讀的價值。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要寫螽斯必須先寫樛木,一是樛木本身排篇就在螽斯之前,其次是樛木祝福新婚美滿,與螽斯內涵正好是相連的。詩句的意思很簡單,南方長有很多茂盛的樹木,藤蔓會順著樹枝攀著樹木生長,美好的君子啊,可以使人安定。
  • 《詩經》之美,樛木之祝福詞
    今天,想與大家一起分享學習詩經中的第四篇《周南·樛木》,接下來便看一下我筆下的故事吧!《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我兒啊!你什麼時候才願意成家啊?整天呆在家裡讀書,都快成書呆子了,別人都是先成家後立業的,你看看,你身邊的朋友王公子過幾天都成家了,你卻一點動靜都沒有。」薑母一臉氣憤地對姜公子說。
  • 詩經中第一首祝賀新婚的詩歌,更有「君子成人之美」的祝福!
    詩經中第一首祝賀新婚的詩歌,更有「君子成人之美」的祝福!我們之前讀詩經,可以發現很多形式上的特點。包括以四言詩為主,包括一詠三嘆、有很多重複的詞句等等,這都是詩經在形式上的一些特點。尤其是這篇文章所談到的這首詩詞,可謂是《詩經》中最為「低碳」的詩歌。整首古詩一共包括三章節,每章只改動了兩個字。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 《詩經》之美:《樛木》《桃夭》婚禮上完美祝福新郎、新娘
    古代婚禮儀式大都以其禮儀的隆重和場面的鋪陳吸引眾多前來鬧洞房的親朋好友,在婚禮中,新人都希望得到更多親朋好友的祝福。《樛木》是南方地區婚禮上祝賀新婚男子的讚歌,在婚禮上賓客們一遍遍齊聲合唱這首祝福新郎新婚的歌,是整個婚禮充滿吉祥和喜慶的氣氛。《樛木》以興奮和濃烈的激情,表現了華夏民族淳樸、古老的婚禮祝福習俗。
  • 每日一篇《詩經》解讀——樛木
    《樛木》是《詩經》裡《國風·周南》裡的一篇,作成於先秦,作者已不可考,全詩如下: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第二句樂只君子,在這篇詩裡樂的意思通常指快樂,但我解釋為無憂無慮,只,是語氣助詞,無實際意義,而君子二字傳統上在這篇《樛木》裡都翻譯為結了婚的男子,但考慮到這篇詩歌是作於先秦時代,而先秦時代「君子」二字的意思都是指君王之子,到了後世「君子」二字才被賦予了道德和品格上的含義,所以在這裡我認為解釋為君王之子更合適。
  • 詩經《樛木》以葛藟繞樛木,實無男尊女卑,彼此平等庇護更有深意
    婚姻需要祝福,家庭需要將扶,人生需要讚歌。家庭是風雨相依的兩人世界,兩個曾經的陌生人變得休戚與共,需要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的機緣,還需要婚姻修煉和祝福。婚禮是最高形式的祝福,莊重的儀式感中獲得親朋好友真摯祝福,象徵著永結同心,舉案齊眉,不離不棄,患難與共,同甘共苦,以情動情,以愛關愛,互幫互助,成就完美家庭和和諧婚姻。
  • 詩經中第一首祝賀新婚的詩歌,更有「君子成人之美」的祝福
    我們之前讀詩經,可以發現很多形式上的特點。包括以四言詩為主,包括一詠三嘆、有很多重複的詞句等等,這都是詩經在形式上的一些特點。隨著詩詞的發展,這樣的一些特點逐漸被捨棄。但是當我們重新讀到這些詩詞、重新還原這些詩詞特點的時候,才真正的感覺到《詩經》中一詠三嘆的韻味。尤其是這篇文章所談到的這首詩詞,可謂是《詩經》中最為「低碳」的詩歌。整首古詩一共包括三章節,每章只改動了兩個字。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 祝福新郎《詩經•周南•樛木》原文,瑾名軒譯文
    《樛木》南有樛(jiū)木,葛藟(lěi)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瑾名軒譯文】南山有樛木,葛藤攀援你。快樂新郎啊,福祿跟隨你。【瑾名軒譯文】南山有樛木,葛藤愛撫你。快樂新郎啊,福祿擁抱你。【瑾名軒譯文】南山有樛木,葛藤纏綿你。快樂新郎啊,福祿成全你。【瑾名軒詞語注釋】南:南山。
  • 詩經·周南·樛木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樛木詩經·國風·周南·樛木原文南有樛木[1],葛藟[2]纍[3]之。南有樛木,葛藟荒[7]之。樂只君子,福履將[8]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9]之。樛木朗讀樛木注釋及注音[1]樛〔jiū〕木:枝向下彎曲的樹。[2]葛藟〔lěi〕:葡萄科植物,莖可做繩,纖維可織葛布,果實可入藥。[3]纍〔léi〕:攀緣,牽縈。
  • 詩經-周南-樛木
    詩經-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有人說這是祝福新郎的歌,有人說是祝福生孩子的歌,或者其他什麼歡樂的場合唱的歌。有沒有可能是夫妻之間調情的歌呢?妻子向丈夫撒嬌,摟著丈夫的脖子,像葡萄藤纏著彎曲的樹,「郎君呀!你有福了呀!」夫妻之間要對等,《關雎》就有點這個意思,不過《致橡樹》似乎有點嚴肅,跟革命同志似的。還是要有情趣,開個玩笑、逗個樂,很好。
  • 「詩經」南有樛木,葛藟縈之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詩經·周南·樛木》朱熹云:「興者起也,先詠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樛木》就是如此。《詩經》中的「興」語往往兼有「比」義,根據朱熹的說法,首章所詠之本體乃是「樂只君子,福履綏之」二句;而引起所詠之詞的「興」體則是「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二句。
  • 《詩經·國風·周南》十一篇總結(解讀)
    《詩經·國風·周南》11篇讀完了,溫習一下,也整理一下。所謂「周南」,是指輔佐周武王、周成王的周公旦所分管的地區。當時召公和周公旦一起輔佐朝政,把都城西安一分為二,西安以東作為周公旦的採邑,由周公旦管理。西安以西作為召公的採邑,由召公管理。著「周南」地區是指周公旦的採邑的南方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河南省的黃河以南至湖北北部地區。
  • 筱青讀詩經之南有樛木
    詩經 南有樛木原文南有樛(jiū)木,葛藟(lěi)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注釋累:攀緣,纏繞。和後面的荒,縈同義。只:語氣助詞,無意義。
  • 《詩經》「南有樛木」看似一篇君子讚美詩,讀懂了才知道有多浪漫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在《詩經》中,古人喜歡用自然界萬物尤其是動植物寄託自己的情思,使其富於濃厚的負載意味。《樛木》也不例外,借彎曲的樹木和攀爬而上的葛藟,來比喻君子的福祿與快樂。從字面意思上理解,《樛木》似乎是一首形象動人的祝福歌,而《詩經》卻常常把真正的內涵和寓意埋在簡單的表象之下。若去探究其植物意象背後的另一種含義,那麼「樛木」所代指的應是高大英俊的男子,而「葛藟」則是溫柔體貼的女子。
  • 詩經裡的新人浪漫婚誓,有祝福,有承諾,有責任
    ——《詩經·周南·樛木》《樛木》出自《詩經·周南》,全詩共48字,這首詩只有48字,42字重複,卻是給新人最美的祝福。先看重複的詩句:樛木,古人稱枝下曲為「樛」,向陽花木早逢春,「南有樛木」,必然是枝葉繁茂,鬱鬱蔥蔥。
  • 學習詩經《樛木》感受君子的成人之美……
    相傳中國周代設有樂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詩經》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的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
  • 《樛木》:《詩經》中最纏綿的一首,有五種讀法,你喜歡哪一種?
    《詩經》諸詩,論思念之深切,大約無過於《卷耳》。要論纏綿之熱烈,恐怕就要算《樛木》了。《樛木》以樹木和葛藤相互交纏起興,寫盡纏綿中的歡喜;放在千載之下去讀,也讓人心生嚮往。韓愈說:「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可《樛木》寫歡愉卻稱得上既工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