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樛木》是《詩經》裡《國風·周南》裡的一篇,作成於先秦,作者已不可考,全詩如下: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第一段第一句裡的樛木是指一種古書裡的樹木,葛藟累之,葛藟是一種葡萄科植物,供藥用,累指纏繞的意思。第二句樂只君子,在這篇詩裡樂的意思通常指快樂,但我解釋為無憂無慮,只,是語氣助詞,無實際意義,而君子二字傳統上在這篇《樛木》裡都翻譯為結了婚的男子,但考慮到這篇詩歌是作於先秦時代,而先秦時代「君子」二字的意思都是指君王之子,到了後世「君子」二字才被賦予了道德和品格上的含義,所以在這裡我認為解釋為君王之子更合適。福履綏之,通常大眾對於這篇《樛木》裡福履二字都是一起解釋為福祿,但我的理解應該把福履二字分開來解釋更好,福指福緣,而履通常解釋都是鞋子,但這裡我認為應當解釋為腳下的路更好,綏字通常解釋為安撫人心,但我在這裡解釋為平安。
第二段第一句裡葛藟荒之,荒這裡解釋為覆蓋。第二句裡福履將之,將是扶助的意思。
第三段第一句裡葛藟縈之,縈指縈繞的意思。第二句福履成之,成字一般都解釋為到來的意思,但這裡我解釋為成就。
這篇《樛木》我的解釋:在九州的極南方有一種古樹,葛藟纏繞其上。有一位無憂無慮的君王之子來到了這裡,古樹給予君王之子福緣,讓君王之子腳下之路皆平安。葛藟覆蓋在古樹上,古樹賞予君王之子福壽,讓君王之子能夠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中扶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葛藟縈繞在古樹上,古樹賜予君王之子福祿,讓君王之子在今後的君王之位上能夠有所成就。
我對於這篇《樛木》的理解,和現今主流理解並不相同,但這並不妨礙我談談自己對這篇詩歌的解釋和理解。在我看來《樛木》這首詩帶有明顯的佔卜、祈福的意味,這也符合了西周和春秋時期的社會狀況,而樂只君子一句說明了君王之子比較年輕,還沒有成為君王,所以無憂無慮。詩中不僅描寫了古樹對君王之子進行了祝福,福履將之,福履成之兩句也表達了廣大人民對於即將繼位成為君王的繼承者的殷切期待,盼望繼承者成為君王后能夠施德政、布仁政,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民,在君王之位上能有一番作為。我所理解的《樛木》是一篇描寫祝福君王並且飽含著人民期望的經典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