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詩經·樛木》譯文,難道周代婚禮上有一次娶兩個媳婦的風俗?

2020-12-06 李秀筆記

世人皆說《詩經》美,深入讀進去,確實真的非常美。這,只限於原文。孔老夫子的「詩無邪」絕非空話。

但,讀各家譯文,甚至名家名譯都有可能讓人爆笑不止。

美好的詩經

《詩經》的第四首詩為《樛木》。一首祝賀新婚的民歌,主要用於男方婚禮上。

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出嫁的新娘

爆笑譯文一:

南方有一種樹木叫樛木,葛藟蔓藤纏繞著樛木,長勢茂盛。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葛藟為女子,樛木為男子。由此,新郎開始幸福的生活。

原因分析:

這是何等神木?蔓藤如此纏繞,不被纏繞致死,反而日益繁茂?這符合自然界的植物生存之道嗎?周代民間,民眾有如此「傻」?以纏繞的樹木,來讚美新郎的婚後幸福生活?難道是植物近3000年來,進化了?

植物花朵

爆笑譯文二:

南方的這種樛木,生長茂盛,所以有下垂的樹枝,葛藟蔓藤爬上的是這根下垂的樹枝。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葛藟為女子,樛木為男子。男子的品行好,所以很快樂,他用善心安撫女子,讓她安定。

原因分析:

顯然,這種翻譯彌補了翻譯一的不足,樛木終於不會被纏死了。但葛、藟是兩種不同的蔓藤植物,這是一次要娶兩個媳婦的節奏嗎?這樛木如此茂盛,是不是還有更多下垂的樹枝?這可如何是好?原詩總共就三行,沒有任何一個字有樹枝下垂的意思。筆者已前前後後找了10遍,真沒有。而且在周代,禮制為一夫一妻制,不可能出現一次婚禮娶兩個媳婦的情況。經考證,這樹枝下垂一說來自顏師古:「樛木,下垂之木也。」顏師古,是唐朝初年經學家。在我看來,古代的專家,也未必能全信啊。

樛木?

笑完之後,我們重新回來讀一讀正文。「南有樛木,葛藟累之。」其中,「樛」的意思是,孿生的樹或相互絞纏的藤。整句詩的意思是說,南方有一種樹木叫樛木,它是由相互絞纏的藤長成的,哪兩種藤呢?葛和藟。如果你想像不出來,可以參考一下現在流行的發財樹。

全詩的大意也就清晰了,葛和藟纏繞在一起,長成一種樹木,叫做樛木,長勢繁茂。以此來比興男方婚後會更加幸福,美滿,福祿都會隨之而來。詩的內涵和婚禮相符,這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比翼鳥

在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做連理枝」的說法。而《詩經》中的樛木是連理幹,更加了不起。還有一種可能,也許白居易的連理枝就是樛木呢!

綜上所述,爆笑的翻譯一和翻譯二,不過是歷史上有些人對《詩經》的歪曲和誤讀罷了。從中不難看出,解讀者的男權主義、對封建王權的攀附,以及封建社會中將女子視為男子附屬物的愚昧。最後造成的結果是,好好的一首婚禮詩,被攪和的沒法兒在婚禮上唱了。

當然,這也給我們一個啟示:讀書,還是要自己認真細讀原文,不要被任何所謂權威解讀所影響。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指點一、二。

相關焦點

  • 低調的婚禮祝福——讀《詩經》第四篇《樛木》有感
    ,這是一首在表達感情上非常平和優雅的婚禮詩歌,也非常內斂含蓄的表達了對新婚的祝福,我們也能從詩句中對西周初期的婚禮習俗有一個了解。【原詩】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纍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 《詩經》之美:《樛木》《桃夭》婚禮上完美祝福新郎、新娘
    古代婚禮儀式大都以其禮儀的隆重和場面的鋪陳吸引眾多前來鬧洞房的親朋好友,在婚禮中,新人都希望得到更多親朋好友的祝福。《樛木》是南方地區婚禮上祝賀新婚男子的讚歌,在婚禮上賓客們一遍遍齊聲合唱這首祝福新郎新婚的歌,是整個婚禮充滿吉祥和喜慶的氣氛。《樛木》以興奮和濃烈的激情,表現了華夏民族淳樸、古老的婚禮祝福習俗。
  • 筱青讀詩經之南有樛木
    詩經 南有樛木原文南有樛(jiū)木,葛藟(lěi)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筱青解經:這首詩從字面上看真的很簡單,連不認識的字也沒有。這首詩給我們的第一個畫面是一棵藤纏樹,而且是一棵高大的彎彎的樹。雖然有藤纏繞仍然長得枝繁葉茂。《詩經》所有的詩都是講究比興的。樛木也是如此。
  • 學習詩經《樛木》感受君子的成人之美……
    相傳中國周代設有樂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詩經》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的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
  • 《詩經》品讀:《樛木》——以木之名,佑你一生
    「山中只見藤纏樹,世上哪有樹纏藤,青藤若是不纏樹,枉過一春又一春」,這首民歌膾炙人口,最早把夫妻相依相戀關係比著樹與藤的,是《詩經》中的《樛木》。 樛木 國風·周南·樛木 南有樛(jiū)木,葛藟(lěi)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 《詩經》「南有樛木」看似一篇君子讚美詩,讀懂了才知道有多浪漫
    南有樛木《樛木》譯文,供參考在遙遠的南方地區生長著很多大樹,茂密的枝條都垂到了地上,其粗大的樹枝上有柔軟堅韌的葛藟藤蔓攀援而上。大樹的樹枝上總能有藤蔓纏繞和覆蓋,品德高尚的君子能夠獲得安樂,幸福和爵祿也會一直成就伴隨他的身旁。
  • 三千年前的一首婚禮賀詞來自《詩經》中《樛木》
    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悠久,詩經所描寫的歷史時代可追溯到西周時期,對早期先民的日常生活我們總是充滿好奇。然而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這些民間流傳下來的詩歌就成了我們了解先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參考資料。那麼你了解早在西周時期人們的婚禮現場是怎樣的嗎?又是怎樣為新娘新郎送上祝福的呢?
  • 祝福新郎《詩經•周南•樛木》原文,瑾名軒譯文
    《樛木》南有樛(jiū)木,葛藟(lěi)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瑾名軒譯文】南山有樛木,葛藤攀援你。快樂新郎啊,福祿跟隨你。南有樛(jiū)木,葛藟(lěi)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瑾名軒譯文】南山有樛木,葛藤愛撫你。
  • 《詩經》(3):「桃之夭夭」,《詩經》時代的婚禮進行曲
    回到我們的主題上來吧,《詩經•周南·桃夭》《詩經·召南·雀巢》都是和婚禮有關的詩,我們來觀賞一下《詩經》時代的婚禮。這裡說的「婚禮」是狹義的婚禮,指的是結婚當天和「娶親」相關的系列活動。>《詩經·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纍之。
  • 「詩經」南有樛木,葛藟縈之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詩經·周南·樛木》朱熹云:「興者起也,先詠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樛木》就是如此。《詩經》中的「興」語往往兼有「比」義,根據朱熹的說法,首章所詠之本體乃是「樂只君子,福履綏之」二句;而引起所詠之詞的「興」體則是「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二句。
  • 詩經《樛木》以葛藟繞樛木,實無男尊女卑,彼此平等庇護更有深意
    家庭是風雨相依的兩人世界,兩個曾經的陌生人變得休戚與共,需要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的機緣,還需要婚姻修煉和祝福。婚禮是最高形式的祝福,莊重的儀式感中獲得親朋好友真摯祝福,象徵著永結同心,舉案齊眉,不離不棄,患難與共,同甘共苦,以情動情,以愛關愛,互幫互助,成就完美家庭和和諧婚姻。
  • 古詩詞文賞析之典籍《詩經·國風·周南·樛木》
    詩經·國風·周南·樛木 【先秦】:佚名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
  • 詩經-周南-樛木
    詩經-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南邊有一棵彎曲的大樹,野葡萄藤纏繞其上,快樂的君子呀!老天要賜福於你。葛藟,野葡萄。果實很小,很酸。釀酒或者食用。這首詩在說什麼呢?《詩序》說是后妃逮下也。似乎不妥。有人說這是祝福新郎的歌,有人說是祝福生孩子的歌,或者其他什麼歡樂的場合唱的歌。有沒有可能是夫妻之間調情的歌呢?
  • 《詩經》品讀:《螽斯》——螽斯振羽,萬世其昌
    螽斯 詩經·周南·螽斯 螽(zhōng)斯羽,詵詵(shēn )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譯文: 蟈蟈張翅膀,群集低飛翔啊。你的子孫多又多,家族正興旺啊。 蟈蟈張翅膀,群飛嗡嗡響啊。你的子孫多又多,世代綿延長啊。 蟈蟈張翅膀,群聚擠滿堂啊。你的子孫多又多,和睦好歡暢啊。
  • 詩經全文及譯文(國風1)
    《詩經》全文 (帶注釋和譯文)春秋·孔丘《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先秦時代稱為「詩」或「詩三百」,孔子加以了整理。漢武帝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尊「詩」為經典,定名為《詩經》。《詩經》現存詩歌 305 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共 500 餘年的民歌和朝廟樂章,分為風、雅、頌三章。「風」包括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十五國風,大部分為東周時期的作品,小部分作於西周后期,以民歌為主。(邶: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鄘:後來併入衛國,故城在今河南省汲縣東北。
  • 從《詩經》看周代的婚戀習俗
    從《詩經》看周代的婚戀習俗摘 要本文從《詩經》中的婚戀詩入手,著力於探討《詩經》所反映的當時的婚戀習俗,及對後世婚姻觀念和習俗的影響。《詩經》所反映的婚戀習俗主要包括婚姻習俗和戀愛習俗。戀愛習俗則從投果和約會兩個方面來論述。關於周代婚戀習俗對後世的影響,主要從現代人在婚姻戀愛的思想觀念方面入手,論述在婚姻的締結中的重要作用和現代的結婚禮儀習俗。
  • 《詩經》之美,樛木之祝福詞
    今天,想與大家一起分享學習詩經中的第四篇《周南·樛木》,接下來便看一下我筆下的故事吧!《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我兒啊!你什麼時候才願意成家啊?整天呆在家裡讀書,都快成書呆子了,別人都是先成家後立業的,你看看,你身邊的朋友王公子過幾天都成家了,你卻一點動靜都沒有。」薑母一臉氣憤地對姜公子說。
  • 《詩經·樛木》中樛木與葛藟的多重寓意,你更傾心於哪一個?
    『原詩』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君子,品行好的男子,一稱婚禮上的男子。累,纏繞,掛滿。樂只,樂哉。褔履,福祿。綏(sui),安。荒,掩蓋,覆蓋。
  • 詩經品鑑《關雎》《葛覃》《卷耳》《樛木》
    《詩經·國風·周南·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採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 《詩經》國風·周南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