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注釋,不認識的字都在這裡
樛(jiū)木:樹枝粗大彎曲的樹木。
葛藟(gě lěi):葡萄科藤蔓植物,果實味酸。
福履:福祿,幸福。 綏(suí):安樂。
荒:覆蓋,遮掩。 縈(yíng):纏繞。
《樛木》譯文,供參考
在遙遠的南方地區生長著很多大樹,茂密的枝條都垂到了地上,其粗大的樹枝上有柔軟堅韌的葛藟藤蔓攀援而上。一個真正快樂的君子,幸福和和爵祿也一直跟隨著他。
大樹的樹枝上總能有藤蔓纏繞和覆蓋,品德高尚的君子能夠獲得安樂,幸福和爵祿也會一直成就伴隨他的身旁。
《樛木》是一篇「比興」意蘊豐富的讚美詩歌,由「南有樛木,葛藟累之」起興,欲比「樂只君子,福履綏之」的本意,全詩通篇押韻,迴環復沓富有較強的音樂和節奏感。以高大的「樛木」比德行高尚的「君子」,以攀緣纏繞的「葛藟」比伴隨左右的「福祿」,高度讚揚了為人正直,品德高尚並且與人交好的君子在當時社會的地位,是當時為人處世的學習代表。
而《詩經》中的詩歌往往結合民間與社會多種情感,具有多重意象,需要人們細細揣摩。
在《詩經》中,古人喜歡用自然界萬物尤其是動植物寄託自己的情思,使其富於濃厚的負載意味。《樛木》也不例外,借彎曲的樹木和攀爬而上的葛藟,來比喻君子的福祿與快樂。
從字面意思上理解,《樛木》似乎是一首形象動人的祝福歌,而《詩經》卻常常把真正的內涵和寓意埋在簡單的表象之下。若去探究其植物意象背後的另一種含義,那麼「樛木」所代指的應是高大英俊的男子,而「葛藟」則是溫柔體貼的女子。戀愛中的男子因女子的依賴而滿心歡愉,他自豪於成為心愛女人的依靠,而嬌羞的女子更是熱衷於彼此纏綿,意願永不分離。不可否認,《詩經》中堅貞純潔的愛情仍然對當今人們具有啟示作用,閃爍著不可磨滅的光輝。
清代文學家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這樣推測,觀「累」、「荒」、「縈」等字有纏綿依附之意,如葛羅之施松柏,似於夫婦為近。
從這種角度來看,《樛木》一詩似乎描繪了這樣的景象:一個即將迎娶新娘的年輕男子,在眾人「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熱烈吟唱和歡慶喝彩中,牽起了新娘的手。新娘梨花帶雨的臉上飽含嬌羞,新郎也在親朋好友的祝賀中喜不自禁。所有人都祝願他們,永結同心,百年好合。
一首情誼真切的婚禮祝福歌,透露出新婚男女如膠似漆的愛情,飽含親友對其美好的祝願,盡顯婚禮時熱鬧喜慶的氛圍。
一場兩千多年的婚禮,一首歡快美好的婚禮進行曲,穿越千年,依然迴響在我們身邊。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古人的智慧將各種意象凝練於一詩,關於《樛木》,還有哪些深刻意義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評論交流。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參考資料:沐言非《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