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南有樛木」看似一篇君子讚美詩,讀懂了才知道有多浪漫

2020-12-13 思辨云云

《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注釋,不認識的字都在這裡

樛(jiū)木:樹枝粗大彎曲的樹木。

葛藟(gě lěi):葡萄科藤蔓植物,果實味酸。

福履:福祿,幸福。 綏(suí):安樂。

荒:覆蓋,遮掩。 縈(yíng):纏繞。

南有樛木

《樛木》譯文,供參考

在遙遠的南方地區生長著很多大樹,茂密的枝條都垂到了地上,其粗大的樹枝上有柔軟堅韌的葛藟藤蔓攀援而上。一個真正快樂的君子,幸福和和爵祿也一直跟隨著他。

大樹的樹枝上總能有藤蔓纏繞和覆蓋,品德高尚的君子能夠獲得安樂,幸福和爵祿也會一直成就伴隨他的身旁。

堂前樛木深,葛藟累梢頭

《樛木》是一篇「比興」意蘊豐富的讚美詩歌,由「南有樛木,葛藟累之」起興,欲比「樂只君子,福履綏之」的本意,全詩通篇押韻,迴環復沓富有較強的音樂和節奏感。以高大的「樛木」比德行高尚的「君子」,以攀緣纏繞的「葛藟」比伴隨左右的「福祿」,高度讚揚了為人正直,品德高尚並且與人交好的君子在當時社會的地位,是當時為人處世的學習代表。

而《詩經》中的詩歌往往結合民間與社會多種情感,具有多重意象,需要人們細細揣摩。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在《詩經》中,古人喜歡用自然界萬物尤其是動植物寄託自己的情思,使其富於濃厚的負載意味。《樛木》也不例外,借彎曲的樹木和攀爬而上的葛藟,來比喻君子的福祿與快樂。

從字面意思上理解,《樛木》似乎是一首形象動人的祝福歌,而《詩經》卻常常把真正的內涵和寓意埋在簡單的表象之下。若去探究其植物意象背後的另一種含義,那麼「樛木」所代指的應是高大英俊的男子,而「葛藟」則是溫柔體貼的女子。戀愛中的男子因女子的依賴而滿心歡愉,他自豪於成為心愛女人的依靠,而嬌羞的女子更是熱衷於彼此纏綿,意願永不分離。不可否認,《詩經》中堅貞純潔的愛情仍然對當今人們具有啟示作用,閃爍著不可磨滅的光輝。

古代婚戀

清代文學家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這樣推測,觀「累」、「荒」、「縈」等字有纏綿依附之意,如葛羅之施松柏,似於夫婦為近。

從這種角度來看,《樛木》一詩似乎描繪了這樣的景象:一個即將迎娶新娘的年輕男子,在眾人「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熱烈吟唱和歡慶喝彩中,牽起了新娘的手。新娘梨花帶雨的臉上飽含嬌羞,新郎也在親朋好友的祝賀中喜不自禁。所有人都祝願他們,永結同心,百年好合。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一首情誼真切的婚禮祝福歌,透露出新婚男女如膠似漆的愛情,飽含親友對其美好的祝願,盡顯婚禮時熱鬧喜慶的氛圍。

一場兩千多年的婚禮,一首歡快美好的婚禮進行曲,穿越千年,依然迴響在我們身邊。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古人的智慧將各種意象凝練於一詩,關於《樛木》,還有哪些深刻意義呢?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評論交流。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參考資料:沐言非《詩經》。

藤蔓葛藟

相關焦點

  • 筱青讀詩經之南有樛木
    詩經 南有樛木原文南有樛(jiū)木,葛藟(lěi)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注釋累:攀緣,纏繞。和後面的荒,縈同義。只:語氣助詞,無意義。
  • 每日一篇《詩經》解讀——樛木
    《樛木》是《詩經》裡《國風·周南》裡的一篇,作成於先秦,作者已不可考,全詩如下: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第一段第一句裡的樛木是指一種古書裡的樹木,葛藟累之,葛藟是一種葡萄科植物,供藥用,累指纏繞的意思。
  • 「詩經」南有樛木,葛藟縈之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詩經·周南·樛木》朱熹云:「興者起也,先詠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樛木》就是如此。《詩經》中的「興」語往往兼有「比」義,根據朱熹的說法,首章所詠之本體乃是「樂只君子,福履綏之」二句;而引起所詠之詞的「興」體則是「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二句。
  • 詩經·周南·樛木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樛木詩經·國風·周南·樛木原文南有樛木[1],葛藟[2]纍[3]之。樂只[4]君子,福履[5]綏[6]之。南有樛木,葛藟荒[7]之。樂只君子,福履將[8]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9]之。
  • 學習詩經《樛木》感受君子的成人之美……
    相傳中國周代設有樂詩之官,每年春天,搖著木鐸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後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演唱給天子聽,作為施政的參考。《詩經》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的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
  • 《詩·樛木》不是「讚美君子安享福祿的詩」!
    (原詩)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隻(㦡擭也)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隻(㦡擭也)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隻(㦡擭也)君子,福履成之。(註)①南有樛jiu木:南,為低處、指民眾。北為上、指君侯。——不是指「方向或區域」!樛木~低平與河邊生長的枝幹彎曲的樹。
  • 讀《詩經·樛木》譯文,難道周代婚禮上有一次娶兩個媳婦的風俗?
    美好的詩經《詩經》的第四首詩為《樛木》。一首祝賀新婚的民歌,主要用於男方婚禮上。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 《詩經·樛木》中樛木與葛藟的多重寓意,你更傾心於哪一個?
    『原詩』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注釋』樛(jiu)木,高大而枝條下垂的樹木。葛藟(ge lei),葛類蔓生植物,攀附樹木而生。
  • 《詩經》「二南」詩中的君子形象,有什麼特點?在詩中如何體現?
    下面主要討論「二南」中的君子形象。在討論君子形象之前,我們有必要對「君子」之含義加以梳理。對《詩經》作品中的「君子」,學者們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夏傳才先生在其主編的《詩經學大辭典》裡統計說,《詩經》中出現「君子」一詞共183次,意義分別是:第一,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第二,指道德高尚的人;第三,妻子對丈夫的敬稱;第四,詩人自稱。
  • 詩經-周南-樛木
    詩經-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南邊有一棵彎曲的大樹,野葡萄藤纏繞其上,快樂的君子呀!老天要賜福於你。葛藟,野葡萄。果實很小,很酸。釀酒或者食用。這首詩在說什麼呢?《詩序》說是后妃逮下也。似乎不妥。有人說這是祝福新郎的歌,有人說是祝福生孩子的歌,或者其他什麼歡樂的場合唱的歌。有沒有可能是夫妻之間調情的歌呢?
  • 低調的婚禮祝福——讀《詩經》第四篇《樛木》有感
    我在2019年1月21日百家號裡的一篇文章「《詩經》的意義與開篇詩」中,對《詩經》做過這樣的評價與概括:詩中浪漫主義(愛情詩篇)和現實主義(生活,役苦,勞作)的永恆主題,構築了一代又一代愛好文學的人們在漫長的歲月裡和充滿坎坷的人生旅途上的精神食糧和情感寄託,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求知如渴的學子們在浩瀚詩海中汲取營養。
  • 《樛木》:《詩經》中最纏綿的一首,有五種讀法,你喜歡哪一種?
    《詩經》諸詩,論思念之深切,大約無過於《卷耳》。要論纏綿之熱烈,恐怕就要算《樛木》了。《樛木》以樹木和葛藤相互交纏起興,寫盡纏綿中的歡喜;放在千載之下去讀,也讓人心生嚮往。韓愈說:「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可《樛木》寫歡愉卻稱得上既工且好。
  • 來看看詩經中新婚祝福的詩吧!《樛木》賞析
    詩經裡呢,有一首《樛木》就是祝福新人結婚的,我們來欣賞一下吧! 樂只君子,福履綏tuo之。南方有枝條彎彎的大樹,青藤纏繞著生長著。那快樂的君子,幸福會降臨到他身上!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 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 《詩經》國風·周南
    關於此詩的背景,《毛詩註疏》曰:「《卷耳》,后妃之志也,又當輔佐君子,求賢審官,知臣下之勤勞。內有進賢之志,而無險詖私謁之心,朝夕思念,至於憂勤也。」餘冠英《詩經選》云:「這是女子懷念徵夫的詩。」樛木先秦:佚名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 《詩經》中的這首詩,表達出了最純真質樸的祝福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匯集了先秦時期許多優秀的詩歌作品,傳世總共有三百餘篇,故又稱為「《詩》三百」。《詩經》主要分為風,雅,頌三大模塊,其中「風」部分多描寫民間生活情景與情感的表達,質樸而純真,尤為後世傳頌。今天就為大家推薦一首《詩經》中表達讚美與祝福的詩-《樛木》。
  • 詩經裡的新人浪漫婚誓,有祝福,有承諾,有責任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詩經·周南·樛木》《樛木》出自《詩經·周南》,全詩共48字,這首詩只有48字,42字重複,卻是給新人最美的祝福。先看重複的詩句:樛木,古人稱枝下曲為「樛」,向陽花木早逢春,「南有樛木」,必然是枝葉繁茂,鬱鬱蔥蔥。
  • 《詩經·樛木》新婚祝福的故事(解讀)
    南有樛木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樛木」是一種比較高大的灌木,但它總會有一些枝條向下垂,如同高大正直的男子,放下身段一般。由此形成了「葛藟」攀附並保護「樛木」,「樛木」提攜、助長「葛藟」的互生、互助的現象。因此,後人對此詩的解讀兩種意喻:其一:在《詩經》等早期作品中,往往將「樛木」比作男子,「葛藟」寓意女子。
  • 《詩經》品讀:《樛木》——以木之名,佑你一生
    「山中只見藤纏樹,世上哪有樹纏藤,青藤若是不纏樹,枉過一春又一春」,這首民歌膾炙人口,最早把夫妻相依相戀關係比著樹與藤的,是《詩經》中的《樛木》。 樛木 國風·周南·樛木 南有樛(jiū)木,葛藟(lěi)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 美術觀察|高慶春書《詩經·國風》之《無衣》《樛木》
    《詩經·國風·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詩經·國風·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 詩經居然借蟲子祝福新婚?這是詩經唯三的擬物詩之一
    詩經中祝福新婚的篇目並不多,且大多集中在周南篇目,今天選取的兩篇,詞句都比較簡單,比較值得一提的是《螽斯》,據朱熹說是比體首篇,就是詩經中第一篇用比喻的手法寫的詩,且是通篇用比,非常有研讀的價值。·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